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西方到東方看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

2013-08-02 05:31徐杰舜
學術探索 2013年3期
關鍵詞:西方

徐杰舜

摘要:中國農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社會群體,從西方到東方,從經典作家到學者都曾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視野,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進行過分析、探討和研究。這對中國當下氣勢磅礴城市化的形成、發(fā)展和未來走向都有深刻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西方;東方;中國農民;人文性格

中圖分類號:C9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3)03-0001-07

中國農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社會群體,這個社會群體的人文性格如何?早己引起包括經典作家在內的東、西方學者的關注和興趣。本文從經典作家切入,試看西方和東方的學者們是如何認識中國農民人文性格的。

一、經典作家對中國農民

人文性格的分析從馬克思到毛澤東都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有過分析。

早在1851年,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針對法國農民的特性做了深刻的剖析,他說:

“小農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但是彼此間并沒有發(fā)生多種多樣的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這種隔離狀態(tài)由于法國的交通不便和農民的貧困而更為加強了。他們進行生產的地盤,即小塊土地,不容許在耕作時進行任何分工,應用任何科學,因而也就沒有任何多種多樣的發(fā)展,沒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沒有任何豐富的社會關系。每一個農戶差不多都是自給自足的,都是直接生產自己的大部分消費品,因而,他們取得生活資料多半是靠與自然交換,而不是靠與社會交往。一小塊土地,一個農民和一個家庭;旁邊是另一小塊土地,另一個農民和另一個家庭。一批這樣的單位就形成一個村子;一批這樣的村子就形成一個省?!薄昂孟笠淮R鈴薯是由袋中的一個個馬鈴薯所集成的那樣?!雹?/p>

在這里馬克思把法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比喻為“馬鈴薯”,形象而深刻。這對認識中國農民“一盤散沙”的人文性格是一個很好的參照。

此后不久,1859年,馬克思在《對華貿易》一文中, 通過一個駐廣州的英國官員米契爾先生致喬治·文翰爵土的報告書中提供的數字和情況,對中國人的勤勞、節(jié)儉的民族特性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引用報告書中的材料說:

中國人的習慣是這樣節(jié)儉、這樣因循守舊,以致他們穿的衣服正是以前他們祖先所穿過的;這就是說他們除了必不可少的東西外,不論賣給他們的東西多么便宜,他們一概不需要。”“一個靠勞動為生的中國人,一件新衣至少要穿上三年,并且在這個期間還要能經得住干極沉重的粗活時的磨損,不然他們是添置不起的?!?/p>

“當收獲完畢后,農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小,都一齊去梳棉、紡紗和織布;他們就用這種家庭自織的料子,即粗重而結實可以經得起兩三年粗穿的布料,來縫制自己的衣服,而將余下來的拿到附近城鎮(zhèn)去賣,城鎮(zhèn)小店老板就把這種土布買來供給城鎮(zhèn)居民及河上居民的需要。”

“只有節(jié)儉的中國人才把全部工作做到底。中國人不但梳棉和紡紗,而且還依靠自己的妻女和傭工幫助自己織布;他的生產并不以僅僅供給自己家庭的需要為限,而且是以生產一定數量的布匹供附近城鎮(zhèn)及河上屎民,作為他那一季工作的一個主要部分。”

“他們大部分擁有一塊極有限的從皇帝那里緝來的完全私有的土地,每年須繳納一定的不甚繁重的稅金;這些有利情況再加上他們特別刻苦耐勞,就能充分供應他們衣食方面的簡單需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9頁。

在這里,馬克思所言雖然是指中國人,但實際上是指中國農民,從其分析中可知馬克思認為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主要是節(jié)儉、因循守舊、刻苦耐勞。

毛澤東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有很精辟的分析,1926年他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首先對當時被稱為“自耕農”的中農的人文性格分三個不同部分作了分析說:

“第一部分是有余錢剩米的,即用其體力或腦力勞動所得,除自給外,每年有余剩。這種人發(fā)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fā)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財東,往往垂著一尺長的涎水。這種人膽子小,他們怕官,也有點怕革命?!?/p>

“第二部分是在經濟上大體上可以自給的。他們也想發(fā)財,但是趙公元帥總不讓他們發(fā)財,而且因為近年以帝國主義、軍閥、封建地主、買辦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他們感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從前的世界。他們覺得現在如果只使用和從前相等的勞動,就會不能維持生活。必須增加勞動時間,每天起早散晚,對于職業(yè)加倍注意,方能維持生活。他們有點罵人了,罵洋人叫“洋鬼子”,罵軍閥叫“搶錢司令”,罵土豪劣紳叫“為富不仁”。對于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運動,僅懷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軍閥的來頭那么大),不肯貿然參加,取了中立的態(tài)度,但是絕不反對革命。”

“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謂殷實人家,漸漸變得僅僅可以保住,漸漸變得生活下降了。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說:“咳,又虧了!”這種人因為他們過去過著好日子,后來逐年下降,負債漸多,漸次過著凄涼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這種人在精神上感覺的痛苦很大,因為他們有一個從前和現在相反的比較?!?/p>

接著又對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的人文性格作了分析說:

“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數量極大的群眾。所謂農民問題,主要就是他們的問題。半自耕農、貧農和小手工業(yè)者所經營的,都是更細小的小生產的經濟。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雖同屬半無產階級,但其經濟狀況仍有上、中、下三個細別。半自耕農,其生活苦于自耕農,因其食糧每年大約有一半不夠,須租別人田地,或者出賣一部分勞動力,或經營小商,以資彌補。春夏之間,青黃不接,高利向別人借債,重價向別人糴糧,較之自耕農的無求于人,自然景遇苦,但是優(yōu)于貧農。因為貧農無土地,每年耕種只得收獲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農則租于別人的部分雖只收獲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卻可全得?!?/p>

“貧農是農村中的佃農,受地主的剝削。其經濟地位又分兩部分。一部分貧農有比較充足的農具和相當數量的資金。此種農民,每年勞動結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種雜糧、撈魚蝦、飼雞豕,或出賣一部分勞動力勉強維持生活,于艱難竭蹶之中,存聊以卒歲之想?!?/p>

“另一部分貧農,則既無充足的農具,又無資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更需要出賣一部分勞動力?;臅r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他們是農民中極艱苦者,極易接受革命的宣傳。” 《毛澤東選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7頁。

毛澤東對自耕農、半自耕農和貧農人文性格入木三分的分層論述,如果還政治于學術,那么,這是20世紀初為止對中國農民人文性格最形象、最深刻、最精當的分析。

此后,在新中國農民翻身作了主人的背景下,毛澤東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有了新的認識。1958年12月,他連續(xù)兩次為印發(fā)《魏書·張魯傳》作了批語。在批語中提出:農民在具有激進民主主義性、封建小生產性的同時,還具備了另一種特質——“原始社會主義性”。這三種性質的矛盾運動,鑄成了中國農民極其復雜的品格。 參見高飛:《毛澤東論農民“原始社會主義性”》,《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5期。高飛在他的論文《毛澤東論農民“原始社會主義性”》中對此作了介紹,他說:在毛澤東看來,所謂農民的“原始社會主義性”,主要表現在農民的互助合作傳統(tǒng)上。具體而言:指農民在生產勞動中組織一定的互助團體;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分配中實行有限的公有;在政治組織中采取“勞武結合”、“政教合一”的形式。毛澤東以東漢張魯的“五斗米道”為原型,作了精致的解剖和分析:“五斗米道”以神道治病,是群眾性醫(yī)療運動,有點象“免費醫(yī)療”;“置義舍”,“犯法者三原而后刑”,是“以說服為主要方法”。而“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則近似政社合一,勞武結合。由此可見,“五斗米道”的突出特點是互助,它在形式上頗類似于人民公社,但前者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所以,它只是屬于“原始社會主義性質”。毛澤東對農民“原始社會主義性”論述的特點之一,他把農民的“互助合作性”看成是中國農民世代相傳的共性。他認為:農民的互助合作,不獨“五斗米道”所有,而且是中國農民所固有的傳統(tǒng)。農民自古以來,就存在著互助合作的組織,如黃巾軍的“方”,湖南農民運動期間組織的“合作社”,抗戰(zhàn)時期邊區(qū)的“變工隊”、“互助組”等??梢?,盡管古今天地懸隔,但“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性”則是中國農民“可以確定”的共同特征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七),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628頁。; 特點之二,他把原始社會主義性的產生根源歸結于嚴酷的社會現實同農民愿望構成深刻矛盾的結果。中國農民歷來存在著一個美好愿望: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七),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628頁。,而土地則是其實現愿望的落腳點。但是,中國的社會現實卻一次次擊破這種夢想。中國的封建史,就是一部土地分配與再分配的歷史,土地關系變動之劇烈、之頻繁,為各國所罕見。中國農民始終要為土地,即為自己的生存而苦苦掙扎。農民不但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反而常常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朦朧地意識到,面對社會和自然的雙重壓迫,單靠個體的奮斗是不行的,唯有團結起來,結成一定的互助合作團體,才有可能達到。參見高飛:《毛澤東論農民“原始社會主義性”》,《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5期。

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具有“原始社會主義性”的人文性格的論述在實用主義之中包函了相對的學術性,不啻是對中國農民人文性格的一種新見。

從馬克思到毛澤東對中國農民人文性格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經典作家們的洞察所具有的示范作用。

二、西方學者對中國農民

人文性格的認識自近代以來,在世界走進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國際大互動中,西方人開始了對中國人國民性(National character)National character意為民族性格,又譯成民族性或國民性。的研究。所謂國民性是滲透在一個國家的文化中的精神和意義,它是某種在國民內部一以貫之的文化精神,它具體地表現為國民心理和由國民心理構成的特有國民性格、國民風采、國民風俗。參閱沙蓮香: 《中國民族性(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2頁。由于以農立國的中國,自古以來農民就占了全國總人口的絕大多數,權威的《中國人口通史》估計:按照當時中國的國情,農業(yè)人口應占總人口的90%左右。路遇,滕澤之:《中國人口通史》下冊,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087頁。所以中國人的國民性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

對中國國民性的探討,據沙蓮香在《中國民族性》中的研究, 是在中國封建帝國的大門被帝國主義炮艦撞開前后。最早對中國國民性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是英國人亨利·查爾斯,薩(Henry Charles Sirr)。鴉片戰(zhàn)爭后不久,1846年薩就開始從著手寫作,1849年發(fā)表《中國和中國人宗教性格及其危害》一書,他認為:

中國人講孝道,“孝是不論貧富貴賤而普遍奉行的,子女們即便是在自己身不由己的時候,也要設法使父母生活更舒服?!薄安徽撠毟毁F賤,對中國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不孝?!?/p>

中國人能吃苦,“中國人還是非常能吃苦的人。與丟失財富相比,中國入更能忍受身體上的苦痛?!?/p>

中國人追求福、祿、壽,“無論社會地位如何,所有中國人都懷有三個愿望:第一,名聲不朽,靈魂進入受人祭祀的行列;第二,拼命工作,哪怕是靠偷和騙,也要買上標志致富的土地;第三,希望自己長壽,并將自己辛辛苦苦積下的財富供子孫們享受。即福、祿、壽?!?/p>

這講孝道、能吃苦、追求福祿壽不正是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之一嗎?

1854年,法國人古伯察( Regis-Evariste)在《中華帝國——韃靼、西藏旅行追想續(xù)編》中分析了中國人的軟弱性、講禮節(jié)、易走極端、對宗教漠不關心、重刑罰沒有宗教感情、迷信等國民性格,尤其是在“沒有宗教感情”中分析說:

“棺材對于死者是第一必要物,對于生者卻是賞玩物品。富裕的人生前打一副自己喜歡的棺桓材,放在屋內。放在屋內的棺材既是安慰也是裝飾。孝子在父母叁生前為他們打一具漂亮的棺材以便他們喜歡??焖赖牟∪祟^枕著擰枕頭,眼望著棺材而感到滿足。中國人在臨死時驚人的冷靜,沒有任何激情苦悶,平靜地走向死亡,恰如油盡燈滅一般。中國人的這一特點,首先是因為他們是粘液質,其次是因為他們沒有‘宗教感情而視死如歸。因為不考慮神靈,生活中無甚深沉之愛,沒有來世觀念,沒有永別之悲痛。”

這不是很合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嗎?

后來,美國人麥嘉溫( Macgowan,Dh.J.)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明面與暗面》(1909年)中所說的中國人“幽默、委婉、說謊、堅強、悠然自得、傳播小消息、面子”;羅斯 (Ross,Edward Alswrarth )在《變遷中的中國――東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沖突》(1911年) 中所說的中國人“有生命力、保守主義、未成熟、宗教上的實用主義缺乏職業(yè)精神、缺乏陽剛之氣、記憶力好”;英國人莊延齡( Parker,Edwarcl Harper)在,《中國:從遠古到今日的歷史、外交和商業(yè)》(1916年) 中所說的中國人“說謊與小利、偷竊與有用、不衛(wèi)生與洗衣服、知恩與情、禮節(jié)與省麻煩、好色淫逸、怕父母、節(jié)制、勤奮、靈巧”;柏賜福(貝施福)( Bashford,Janes VVhilford)在《中國》(1916年)中所說的中國人“孝、集約耕作、人力代替畜力、節(jié)儉、智慧、適應性、有結合力、實用性、不信任、不精確、講信用、懷疑主義和無為主義、強韌”等等, 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側面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有所評述。

在這些人當中德國的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利?;舴遥?F.F.Rich thofen)的研究顯得比較集中而突出。他曾作為東亞考察團的成員,從1860-1872年,在中國內地作了七次考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對中國十幾個省的中國人特性作了具體的考察。1877年他在《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詳細地描述了中國17個省的性格特點。他在《獨立種族》(1877年)中還綜述了中國人知足、商才、偏見、重儒教、中流階級的精神文化、家庭紐帶、老奸巨滑等國民性,其中關于“勞動、知足是中國下層民眾最顯著的特征。他們有耐力,他們不求助于命運,勞動時樂呵呵?!薄叭褰淘谥袊诵闹性跎睢?,“在中國人的社會組合中,家庭是最強韌的紐帶,家庭和祖先一樣是至高無上的,每個人都想為此做出毫不遲疑的犧牲。”“中國人的優(yōu)秀品質也是以家庭生活為源泉的,如他們的實用悟性,平靜冷靜的熟慮、節(jié)制,秩序的市民精神,直到觀在,他們通過繼承對家庭的順從,仍能順從舊有的習慣,墨守祖先的傳統(tǒng)。” 以上均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等論述無不是中國農民人文性格的折射。

在西方人對中國國民性的研究,真正從社會人類學視野中去審視的第一人,當為美國傳教士明恩溥(1845~1942年)。他是美國公理會教士,1 872年來中國傳教,先后居住于天津、山東、河北等地,廣泛接觸中國各階層人群,尤其熟悉下層農民生活,并結交不少朋友, 在中國布教并居住長達50年之久。他一生著述了十來本著作,每一本都與中國有關?!吨袊说乃刭|》[美]明恩溥: 《中國人的素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就是他在華傳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書出版的一部代表作。這本書開創(chuàng)了研究中國國民性的先河,它從面子要緊、省吃儉用、辛勤勞作、恪守禮節(jié)、漠視時間、漠視精確、天性誤解、拐彎抹角、柔順固執(zhí)、心智混亂、麻木不仁、輕蔑外國人、缺乏公共精神、因循守舊、漠視舒適方便、生命活力、遇事忍耐、知足常樂、孝行當先、仁慈行善、缺乏同情、社會風暴、共擔責任與尊重律法、互相猜疑、言而無信、多神論 泛神論無神論等26個方面剖析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明恩溥在書中對中國農民人文性格觀察之入微,他在辛勤勞作一章中說:

“中國農民的工作如同一個管家的工作,永遠都干不完。北方各省的農民,除了相當短暫的隆冬季節(jié)之外,總有活要干,而且是大量的活。毫無疑問,任何一個地方的農民多多少少都是這樣,但中國農民的勤勞是很難超過的。

農民是這樣,扛活的人就更是如此了。他們長期勉于饑飽,生活永遠是苦差使。農民要殫精竭慮,細心照看每一棵白菜,抓小蟲子和毛毛蟲,扛活的則要去找尋更瑣屑的活計,他要想盡辦法弄點吃的養(yǎng)活自己,養(yǎng)活他那一大家子人。有事外出的人,即使那些地方通馬車,也常常不得不半夜一過就上路,因為有人告訴他們這是習慣。但不管你幾點鐘上路,都會有身材矮小的農民在路上拿著叉子,背著筐子,四處巡視,尋找拾糞的機會。如果沒有其他非做不可的事,拾糞是件持久不變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美]明恩溥: 《中國人的素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第23~24頁。

這本帶有社會人類學性質研究中國的書,由于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中國觀,所以, 此書一出,立刻轟動了各國學術界和外交界,被譯成德、法、日等多種文字,被譽為各國在華青年外交官員必讀之書。

由于明恩溥是在山東、河北的窮鄉(xiāng)僻壤25年, 通過對中國農民的觀察而寫成《中國人的素質》一書,所以,1936年李景漢評論說:“他對中國農村社會的現象,可謂觀察精密、獨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寫實逼肖的能力,豈但在西洋人中沒有幾個可以與他比擬的,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國人中間恐怕也是少如鳳毛麟角吧。”李景漢評《中國人的素質》,載[美]明恩溥: 《中國人的素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第302頁。另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潘光旦也說:“《中國人的素質》一書,大體上很可以說是一幅逼真的寫照。明氏以傳教師的地位隨意觀察中國農民,李先生以社會學家的資格究中國農民,而所見吻合如此,可見明氏這本作品,也決不能和一班走馬看花、捕風捉影的西人著述等量齊觀了?!迸斯獾┰u《中國人的素質》,載[美]明恩溥: 《中國人的素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第315~316頁。明恩溥《中國人的素質》一書影響之深遠,正如美國著名學者、中國通費正清1985年12月在美國歷史協(xié)會成立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所云:從鄉(xiāng)村這個層面來觀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的素質》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后來的社會學分析的基礎。費正清評《中國人的素質》, 載[美]明恩溥: 《中國人的素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第332頁。

從明恩溥寫《中國人的素質》一書的背景及他所取材料的基礎來看,《中國人的素質》實質上名為研究中國人的國民性,實為研究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所以,對西方傳教士和學者對中國人國民性的研究, 一開始就包含了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

三、中國學者對中國農民

人文性格的研究隨著西方傳教士和學者對中國人國民性研究的漸次展開,19世紀末,中國學者也開始了對中國國民性的研究。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1924年曾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視為中國民族特性的優(yōu)點而加以肯定。他說:

“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民族主義》第六講,載《孫中山選集》第1卷,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21頁。

“中國人的本性就是一個勤勞的,和平的,守法的民族,而絕不是好侵略的民族,如果他們確曾進行過戰(zhàn)爭,那只是為了自衛(wèi)……如果中國人能夠自主,他們即會證明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民族?!?孫中山:《中國問題的徹底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吁》(1890年8月),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21頁。

更值得注意的是,1917年孫中山將中國人比喻成一盤散沙, 與馬克思比喻法國農民為一袋馬玲薯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說:

“常人有言,中國四萬萬人實等于一盤散沙,令欲聚此四萬萬散沙,而成為一機體結合之法治國家,其道為何?則必從宣誓以發(fā)其正心誠意之端,而后修、齊、治、平之望可幾也?!?孫中山:《建國方略》,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21頁。

孫中山是政治家,那么學者們又如何呢?在這方面學者們的論述蜂起。

梁啟超在《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中國積弱溯源論》、《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等論文中有不少論述,如對于“為我”,他說:“中國人不知群之物為何物,群之義為何義也,故人人心目中但有一身之我,不有一群之我?!薄爸V有之為: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吾國民人腦中,皆橫亙此二語,奉為名論,視為秘傳。于是四萬萬人,遂成為四萬萬國焉?!绷簡⒊骸吨袊e弱溯源論》(1901年),《飲冰室合集·文集二》,上海:中華書局,1932年,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62頁。多么形象而深刻!

魯迅是中國國民性研究的先驅,他刻畫的“阿Q”是苦難中不得解救的苦難中國人的一個典型,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心中。在他的許多文章中都論述到中國的國民性,如他說:“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濒斞福骸赌壤吆笤鯓印罚?924年),載《魯迅全集》第1卷, 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67頁。又說: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濒斞福骸度e集·無聲的中國》(1927年),載《魯迅全集》第4卷, 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70頁。很是一針見血。魯迅并非全面批評中國的國民性,他還認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濒斞福骸吨袊耸У糇孕帕α藛帷罚?934年),載《魯迅全集》第6卷, 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70頁。多么鏗鏘有力!

胡適對中國的國民性也有不少見地,他說:“東方的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知足的東方人自安于簡陋的生活,故不求物質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安于‘不識不知,故不注意真理的發(fā)見與技藝器械的發(fā)明;自安于現代的環(huán)境與命運,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樂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圖安分守己,不想革命,只做順民?!焙m: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1926年),載《胡適與中西文化》,臺灣水牛出版事業(yè)有限公司,1984年, 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96頁。他又說:東方人 “是安分、安命、安貧、樂天、不爭、認吃虧”;“東方人見人富貴,說他是‘前世修來的;自己貧,也說是‘前世不曾修,說是‘命該如此?!焙m: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1926年),載《胡適與中西文化》,臺灣水牛出版事業(yè)有限公司,1984年, 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00頁。多么中肯入木!

陶行知對中國的國民性也素有研究,他說:“中國人幾千年歷史傳下來的觀念,都是看重讀書,看重讀書人,但還未以不讀書,不讀書的人為恥。古人說:‘人不學,不如物!又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這可見中國素來看重教育的意思。” 陶行知:《空前之全國教育大會》(1924年),載《陶行知全集》第1卷,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12頁。他又說:“中國人是聽天由命的,算命先生是整個中華民國之軍師,蝗蟲飛來,都說是神蟲,捕滅的人要受天罰。大水來到,都說是天公發(fā)洪水,不想法子治河。因此,大難臨頭,都沒有自信心與它抵抗,連抵抗的念頭都不敢起。普及教育必須攻破天命。 陶行知:《攻破普及教育之難關》(1935年),載《陶行知全集》第2卷,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13頁。多么值得深思!

梁漱溟是研究中國國民性不能不提的一位大師,他在致力鄉(xiāng)村建設之時,也關注中國國民性,他在《中國文化要義》中在談到“中國文化個性極強”時,總結了歷史上比較公認的觀點,認為有自私自利、勤儉、愛講禮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舊、馬虎(模糊)、堅忍及殘忍、韌性與彈性、圓熟老到等10種。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成都:路明書店,1949年,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297~298頁。他的分析獨具一格,如他說:“中國人的生活,即一向欹重于家庭親間,到最近方始轉趨于家庭大集團,‘因親及親,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所以遇事總喜托人情?!庇终f:“中國人原來個個都是順民,同時也個個都是皇帝。當他在家里關起門來,對于老婆孩子,他便是皇帝。出得門來,以其恭順和平之第二天性,及其獨擅之‘吃虧哲學,遇事隨和,他便是順民?!绷菏椋骸吨袊幕x》,成都:路明書店,1949年,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26頁。他還說:“暖昧而不明爽——如宗教,中國又像有,又像缺乏,又像很多;如自由,中國又像有,又像缺乏,又像自由太多……一切在西方皆易得辨認,而在中國則任何一問題可累數十百萬言而討論不完。”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成都:路明書店,1949年,轉引自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32頁。多么犀利而深刻!

林語堂是中國國民性研究集大成者,他在《中國人》一書中,從中國人、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的心靈、人生的理想、婦女生活、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文學生活、藝術生活、人生的藝術、中日戰(zhàn)爭之我見等9個方面,在更廣更深的視野中,運用了人類學比較的方法,對中國人的國民性進行了幽默而美妙的描述,自1935年由美國紐約約翰·戴公司出版以來,在海內外引起了轟動,曾譯成多種文字,在西方廣泛流傳。林語堂將中國人的性格歸納為老成溫厚、遇事忍耐、消極避世、超脫老猾、和平主義、知足常樂、幽默滑稽和因循守舊,分析得耐人尋味,如他說:“遇事忍耐為中國人的崇高品德,凡對中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認這一點。然而這種品質走得太遠,以致成了中國人的惡習:中國人已經容忍了許多西方人從來不能容忍的暴政、動蕩不安和腐敗的統(tǒng)治,他們似乎認為這些也是自然法則的組成部分。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已經被提前征收了今后30年的賦稅,但是他們除了私下在家里發(fā)出幾聲別人似能聽見又聽不見的咒罵外,再無任何有力一些的反抗?!绷终Z堂:《中國人》,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第59頁。 又如他說:“大多數中國人仍將墨守陳規(guī),這當然不是出于自覺的信仰而是出于一種民族的本能。我覺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勢力是如此之強,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將會永遠存在。即使發(fā)生共產主義掌權這樣巨大的社會變革,中國人的那些性格特征:寬容、折衷、中庸等古老的傳統(tǒng)將會毀掉共產主義,把它改頭換面。而共產主義那種社會的、不受制于個人感情影響的、嚴格的世界觀則很難毀掉這個傳統(tǒng),情況一定會是這樣。林語堂:《中國人》,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第85~86頁。多么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學者對中國人國民性的研究, 一開始也就包含了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林語堂在《中國人》中有一段話對此作了腳注,他說:“統(tǒng)治階級不僅從農村來,而且更要回到農村去,因為田園生活的模式總被認為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藝術、哲學與生活中的這種田園理想,深深地扎根在中國普通人的意識中,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今天的種族繁榮與健康的原因?!绷终Z堂:《中國人》,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第49頁。確實,從廣袤無際、連綿不絕的中國農村中走出來的中國人,無論以什么形式,什么方法,總是要回到農村去的,因為中國人的根扎在農村的鄉(xiāng)土中費孝通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有專門的分析、探討和研究,筆者另有專文論述,在此不贅。。

總之,中國農民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社會群體,從西方到東方,從經典作家到學者都曾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視野,對中國農民的人文性格進行過分析、探討和研究,這對中國當下氣勢磅礴城市化的形成、發(fā)展和未來走向都有深刻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澤東選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高飛.毛澤東論農民“原始社會主義性”[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5).

[5]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七)[M].第1版.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6]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7]路遇,滕澤之.中國人口通史(下冊)[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

[8]沙蓮香.中國民族性(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9][美]明恩溥.中國人的素質[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10]林語堂.中國人[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李官〕

猜你喜歡
西方
簡述清末西方中國觀的轉變
當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研究
從中國當代美術三十年歷程看西方美術思潮對中國美術的影響
西方“普世價值”注定只是“南柯一夢”
中西繪畫構圖比較探析
西方音樂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介于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文化
網絡滲透背景下西方意識形態(tài)在我國高校的傳播
關于西方室內音樂發(fā)展的階段分析
高要市| 大连市| 突泉县| 博野县| 师宗县| 炎陵县| 天祝| 平原县| 台北县| 桐庐县| 乐业县| 崇文区| 大洼县| 三台县| 岳池县| 新竹市| 崇信县| 门源| 娱乐| 图片| 五家渠市| 抚宁县| 科技| 庆城县| 浪卡子县| 蓝山县| 安福县| 徐闻县| 建始县| 四子王旗| 肃南| 枞阳县| 玛多县| 将乐县| 宝鸡市| 涟水县| 昭平县| 河源市| 全南县| 嫩江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