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卉
摘 要:新版小學音樂教材改變了“歌本”的老面孔,無論是單元導言頁,還是欣賞、表現藝術,都蘊涵著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和設計意圖。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完成從單純領唱到表演創(chuàng)造、從被動接受到自主選擇、從技能訓練到情感體驗的轉變,通過打造多元、高效的音樂課堂,以純凈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使學生的人格、尊嚴、品性、情感等得到多重鍛造和滋養(yǎng)。
關鍵詞:表演創(chuàng)造;自主選擇;情感體驗
不難發(fā)現,新版小學音樂教材改變了“歌本”的老面孔?!度罩屏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本標準將原有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兩個教學領域,并將原來隱含在教學中的音樂文化知識和分散的音樂編創(chuàng)活動,加以集中并拓展為‘創(chuàng)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兩個領域?!边@表明,課程設計者首先做出了新的期望與突破,無論是單元導言頁,還是欣賞、表現藝術,都蘊涵著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和設計意圖,以此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作為教師,也應該從教學的層面作出相應地改變,以適應新課改的變化。
一、從單純領唱到表演創(chuàng)造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chuàng)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奔毤毱肺哆@段文字,新的課程理念把音樂課程的實踐性放到了突出的位置。都說音樂能舒展人的心靈,但是,光有感受欣賞,沒有全身心地動口動手,那這種“舒展”就是有欠缺的,是脆弱的,是蒼白無力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把目光緊緊聚焦在“感受與欣賞”這一學習領域,而應鼓勵學生動一動、演一演。正所謂“一枝動,百枝搖”。作為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展才能的“舞臺”,促使學生主動投入,通過親自實踐,經歷由不知到知道的過程,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經歷由不能到能的過程。
例如,在《蘋果豐收》的教學中,先播放背景音樂《蘋果豐收》,讓學生仔細聆聽感受樂曲情緒,想象豐收的場面;然后播放多媒體《豐收的果園》;最后,分小組在背景音樂的配合下參加表演,老師到各組進行指導。如此,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滋有味,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
作為一線音樂教師,不能在單純領唱的圈圈里打轉轉,或者裹足不前。新版音樂教材在編寫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感受、欣賞與表演、創(chuàng)造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拓展學習方式的領域,盡可能地加強欣賞與表演的自然過渡。可想而知,由多種感知器官協(xié)調工作的感知活動,必將引領學生步入更加馥郁的音樂王國,必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從被動接受到自主選擇
當兒童被動地聽、被動地唱時,他的記憶一定不夠“牢固”,難有長久的印象,也難以打動人心?!皟和皇且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秉c燃學生興趣之火最好的辦法無疑是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就小學音樂而言,應該從學生的童真、童趣、童心出發(fā),讓學生自主設計或選擇一些趣味性、生成性的音樂活動或情境。如果這樣的“自主”能夠在一定的鋪墊、醞釀之后悄然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或情感之門,說不定會有意料不到的驚喜或收獲。
例如,針對“音樂湖”中的音樂故事和封三的內容,無論是表情朗讀也罷,“畫外音”的講述也罷,還是音樂歷史知識的了解也罷,應該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再如,有的孩子喜歡古典樂曲,有的則喜歡流行音樂,有的喜歡民謠,有的喜歡爵士……在合唱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唱準和唱好。比如,五音不全或處于變聲期的孩子就不能強迫,但是,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做老小指揮、小伴奏等。
帕克·帕爾默說:“在每個教育階段,教師的自我是關鍵?!痹趯W生自主選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絕不能硬性地強迫學生。充分地放權,意味著一種民主、平等氛圍的生成,意味著一種令人舒服的溫度的蔓延。當然,教師并非是清閑者,相反,教師要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以便考慮并組織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
三、從技能訓練到情感體驗
人生在世,需要不斷地為心靈“去蔽”,為精神“除壅”——自省、自責、自悟、自重……如何為心靈“去蔽”?音樂是重要的一環(huán)。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在音樂的“潺潺活水”中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
從教材內容方面來說,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如,教《七子之歌——澳門》,教師聲情并茂地解釋詞作者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跡,詞的寫作背景,以及澳門在歷史長河中的坎坷經歷,在充分激起學生的情感的“漣漪”之后,再進行歌曲的教唱。正所謂“情由心生”,此時的歌唱必能融進情感的因子,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情真意切。
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音樂課堂都是最吸引學生眼球的地方,但這不是音樂老師引以為傲的地方。老師如果不允許自已止步于淺薄,也不允許學生止步于平庸,就應該從心底做出真正的正確的決定:通過打造多元高效的音樂課堂,以純凈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使學生的人格、尊嚴、品性、情感等得到多重鍛造和
滋養(yǎng)。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昌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