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文
“魏公子列傳”(有的版本作“信陵君列傳”,恐非司馬遷本意)是《史記》的名篇,歷來賺夠了讀者的同情與贊嘆。所寫的主要事件“竊符救趙”,特別是在20世紀40年代的抗戰(zhàn)中,經過郭沫若郭老的生花妙筆演繹為戲劇《虎符》,更加萬口爭傳,深入人心。
讀此傳,竊以為初學者當首先注意體會以下幾點:
一點是,司馬遷是極為尊敬信陵君的。司馬遷為戰(zhàn)國末期四公子立傳。對另外三公子,即孟嘗君、平原君(注意:與虞卿合傳)、春申君,傳中均客觀地稱呼他們的封號,獨有對信陵君,傳首題目就高揭“魏公子列傳”,傳中除必要時外,不稱封號,口口聲聲尊稱“公子”。據我的大略統(tǒng)計,高喊“公子”一百四十余次(季子韋老師準確地記為147次,見《來之文錄》178頁)。這是對信陵君佩服到極點,才使用此種尊稱,采取這樣的寫法。出于歷史家的公心并攙雜有許多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司馬遷更加大膽而露骨地把名“籍”字“羽”的項羽列入“本紀”,而且高舉“項羽本紀”的題目牌號。后世的史家沒有誰敢這么干的,《漢書》立傳:“項籍傳”。當然,司馬遷欽佩信陵君,那是從心眼里冒出來的,與高抬項羽之復雜心情不太一樣。項羽的事,容當后論。司馬遷之以飽蘸感情的筆墨寫作“魏公子列傳”,則必須對初讀此篇的讀者著重指出。
司馬遷既然是抱著欽佩與同情的心理來寫作此傳,自然“為賢者諱”,使出他最擅長的“互見法”來。這也是必須提請初讀此篇的讀者注意的。所謂“互見”,就是史家在為一個人的一生寫傳時,把那個人的事跡分別地記載在不同的篇目中。其目的或說用意可說各不相同,因人因事而異。以“魏公子列傳”而論,目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保護傳主信陵君,把他作的大事、好事、露臉的事,集中在本傳中寫,其它的,分散在別的相關的傳里去了。
信陵君一生禮賢下士,從諫如流。這是他的優(yōu)秀品質的一面。他作的最大的大事,也是最露臉的事,一是竊符救趙,二是率五國兵卒“走蒙驁”。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另一方面。他被讒后,“自知再以毀廢”,“飲醇酒,多近婦女”,這就是后世成為成語典故的“醇酒婦人”的由來。后代人常為此一掬同情之淚。這些,都被司馬遷記入此篇。別的呢?
“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范睢一定要自己的仇人魏齊的腦袋。魏齊在平原君那里,秦昭王把平原君請到秦國,當了人質,寫信給趙孝成王,叫他拿魏齊的頭來換。趙王就抓捕魏齊。趙國的“相”虞卿講義氣,解相印與魏齊一起逃往魏國,投奔信陵君。其實這兩人也知道魏國藏不住呆不下,只不過想通過信陵君資助過境,逃往楚國。信陵君不敢與他們見面,裝模作樣地問大伙兒:“虞卿何如人也?”(這可是司馬遷神來之筆,信陵君能不知道趙國國相的情況嗎?)以“好士”的標準衡量,這可有點“栽”、“丟份”。侯生曉以利害,信陵君大為慚愧,趕緊出城到野外郊迎??墒俏糊R已經激憤自殺了。魏齊的頭,最后還是由趙王取得,獻給秦王,這才把平原君給換回來。在這件事上,信陵君有點栽跟頭。司馬遷將此事寫在范睢傳里,也不喊“公子”了(侯生對信陵君說的話除外),寫“信陵君”四次。雖然夠不上“筆伐”,對照“魏公子列傳”的熱乎勁兒,也有點冷颼颼的了。
司馬遷寫“魏公子列傳”之所以寫得好,已經許多先輩時賢指出,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馀”,亦即現代人習慣說的“抓住主題思想來取舍材料”。如果說,因為受體例等限制,在別的傳記里辦起來不太容易,那么,起碼在“魏公子列傳”中,司馬遷是著意地這么辦,而且辦到了。
司馬遷筆下的信陵君的一生,是和“抗秦”密切聯系的。他的禮賢下士,是為了魏國,而魏國最大的外患是秦國。所以,自然而然地,信陵君就由被動——即泛泛地禮賢下士而并無明確用士的假想敵,而被迫走上了抗秦之路。終于,信陵君在他的晚期,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與強秦是誓不兩立的,最后因受現實逼迫,唯一的愿望(不能說是理想)即抑制強秦不能實現,有意識地戕害自己的身體而死?!拔汗恿袀鳌蓖耆创酥黝}安排素材,凡是認為與此關聯不大的,統(tǒng)統(tǒng)采用“互見”,寫到別處去了。為此,只是重點寫“竊符救趙”、“走蒙驁”兩件事。別的,即使與抗秦有點關聯,也不惜割愛,送往別處。
總之,不管是沖淡還是加濃,司馬遷寫作“魏公子列傳”時,看來主要是采用寫作文學性傳記的寫法。作為文學性質頗為濃厚的作品,他突出了自己所要突出的主題思想,取得極大的成功。然而,要是不用“互見”跟著,就不成其為信史了。
“魏公子列傳”中,不但極力樹立信陵君的光輝形像,對幾位配角雖著墨不多,也寫得凜凜有生氣。
侯生是寫得足夠了的。
寫晉鄙,公子說他“嚄唶宿將”,司馬遷寫他:“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僅僅從這兩方面一寫,特別是記錄晉鄙的口吻,當時的情態(tài)如畫。寫朱亥,也是幾句話寫出性格。特別應該提出的是,如姬是個“暗場”人物,她沒有走上前臺,但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為國家報知己視生死于度外的優(yōu)秀婦女形象卻躍然紙上。在司馬遷創(chuàng)造的女性形像中,她是最能戳得住的一位。這也留給后世的作家如郭老等人以極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司馬遷是極擅長寫論贊的。后世史家都趕不上他。司馬遷寫的論贊,一個特色是筆鋒常帶感情,另一個特點則是常常表示自己親自去過某地,實地進行過調查。《孔子世家·贊》就典型地表現出這種特色與特點,此處姑且不具論?!段汗恿袀鳌べ潯穭t有如后世李白寫詩,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然而聯通在一起,卻是自有內氣通貫。通觀之,那可是一篇詩意盎然的議論加抒情文字。以其為短篇,輒全引如下: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此城基本毀滅),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訪問調查所得)。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下評語抬高信陵君)。名冠諸侯,不虛耳(帶有搖漾著的感情色彩)!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需要補充說明的,有不相關聯的兩點:一點是,為甚么一再寫尋覓“夷門”,非得點出“城之東門”不可?拙見是,這是在暗示,司馬遷在大梁之“墟”進行過大量的調查,猶如今日我們的民間文學工作者下去“采風”(不等于古代的采風)。所以,有的研究者認為,“魏公子列傳”主要采用采集來的民間傳說寫成。這樣說,直接的證據可以說是沒有的。司馬遷在這里所說的對夷門的調查,卻是旁證。司馬遷在“魏世家·贊”等處所記的自己對大梁的調查,是另一種旁證。另一點是,據《史記·高祖本紀》,漢高祖給秦始皇、陳涉、魏安釐王等設立的守冢戶都是十家,給信陵君的只是五家??梢姡瑒钅X子里的等級觀念還是很重的。司馬遷在上引這篇“贊”里只提信陵君,不及其馀,巧妙地給遮掩過去了。或者說,重點提出,信陵君這個級別的人物中,只有信陵君得到這種待遇。
最后,似應指出,“魏世家”所載,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回魏,打敗秦軍。此時,魏太子增質于秦,秦國想處置太子增。有人替太子增說話,說明應“貴增而合魏”?!叭哪?,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閔王。信陵君無忌卒。”看來,這三四年間,秦國對魏國的反間活動十分猖獗,太子增因為自己的命運幾乎間接操之于信陵君之手,對信陵君的印象好不到哪兒去。把信陵君之死系于太子增繼位之后,姑不論時間先后,從寫法上看,乃春秋筆法也。信陵君醇酒婦人沒有幾年。
《史記》創(chuàng)造了“世家”這一體裁,寫出三十篇世家。前十六篇寫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獨立的諸侯國的歷史,所謂“獨立”,是說這些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土地、人口、主權、封爵,自行發(fā)號施令,屬于獨立國。第十七篇“孔子世家”最為特殊,寫的是無土無爵不掌政權(短時間當政可以略去)的文教大師孔子的歷史。第十八篇“陳涉世家”,意在奠定首義導致滅秦的陳涉的地位,陳涉揭竿而起,也曾有土掌權,夠一路諸侯的資格。
《史記》留給漢代“諸侯”十二個“世家”席位?!巴馄菔兰摇睂崬橐环N“同類合傳”,與“循吏”“酷吏”“儒林”“游俠”等傳的以類相從屬于同一種歸納法,之所以升為“世家”,司馬遷點的是外戚常常以多種手法參政,意別有在。分給劉姓分封的王六篇,寫的都是和中央政府未必一心一德的諸侯王,包括想造反和小小地造反的。公開造反的頭子“吳王濞”可就打入“列傳”中去了。分給功臣諸侯的五篇。要知道,劉姓分封的王不止這些,異姓諸侯更多,據“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唯獨長沙異姓。”“功臣侯者百有馀人?!睋案咦婀Τ己钫吣瓯怼?,那時封侯者為一百三十七人。所以,這六篇加五篇,乃是挑選出來的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諸侯?!傲艉钍兰摇睅砥渲?,足以顯示出,張良是一位在歷史舞臺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重要人物。
在楚漢相爭中,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有多項導致漢王勝利的決定性的“勝算”,都是張良給出的主意。在劉邦立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漢惠帝——的“大計”中,張良的計謀也保證了太子地位的鞏固。由于張良在某些大事中起的作用太大了,太重要了,以至司馬遷不嫌詞費,在不同的傳記中,雖然或多或少,卻是多次在參與的大事中重復提及張良。竊以為,《史記》使用“互見法”,基本上有兩種寫法。一種如“魏公子列傳”,在本傳中寫到的,其它各傳中就不寫、少寫,反之亦如是。另一種則是如“留侯世家”,這里寫了,那里也寫,雖有多寡之不同,但是,作為大事來寫,則是一致的,而且都不沒張良之功。這另一種互見法的使用,竊以為在寫張良這個人物時達到極致,屬于司馬遷使用互見法的另一種典型。所以,讀“留侯世家”,最好結合其它相關傳記來讀,起碼能加深對張良這個人物的印象。司馬遷是不是應用此法來加強對張良這個人物的雕塑呢?不敢說。但是,在客觀上,如果讀者采用下走所說的這種“對讀法”,肯定能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張良的“勝算”,“留侯世家”中寫到的,主要有:
說動劉邦:收買秦將,然后乘其懈怠,攻破秦軍。先入咸陽,招降秦王子嬰。
說動劉邦聽樊噲的話,還軍霸上。
在“鴻門宴”的前、中、后,保護劉邦免遭項羽殺害。此事特別重要,主要記載于“項羽本紀”中。但也在“留侯世家”中記上一筆,而且不忘提醒讀者:“語在‘項羽’事中?!卑选盎ヒ姟倍济鞔_地提出來了。
獻計給劉邦:明燒棧道。張良回報項羽,說劉邦“無還心矣?!?/p>
獻計,讓劉邦以土地、封爵為餌,聯合黥布、彭越。
借箸為劉邦說明,“立六國之后”有“八不可”。
提醒劉邦:應允韓信的要求。并代表劉邦去立韓信為齊王。又提醒讀者:“語在‘淮陰’事中。”
獻計,使劉邦按計招來各路軍隊,造成項羽垓下敗亡?!罢Z在‘項籍’事中?!?/p>
司馬遷沒有明說互見,卻是在“留侯世家”之外大寫特寫“互見”的,主要是在“高祖本紀”之中。大略地說,計有:高祖用張良“略韓地”;獻策圍宛;獻策使酈生、陸賈說秦將投降,然后又建議進攻軍心不定的秦軍,趁勢入咸陽,滅亡秦國;說服劉邦聽從樊噲的意見,還軍霸上;鴻門宴,特別點出張良、樊噲之功;建議并代表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在劉邦中箭受傷后,建議“強起勞軍”;說動劉邦在鴻溝為界罷兵后背信棄義,追趕項羽,建議用土地、封爵再次引誘韓信等率領部隊來援,造成項羽在垓下的最后失敗;說服劉邦同意婁敬“都關中”的建議,等等。特意重點寫劉邦對張良等三位“人杰”的口頭鑒定,頭一個評定張良:“夫運籌策幃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話在“留侯世家”中,因封功臣而重提:“運籌策幃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注意,沒有提也是常出“奇計”的陳平??梢?,在這方面,劉邦認為,張良“運籌幃幄”的本領最大,出的主意又多又好。
此外,“呂太后本紀”中,重點記張良出謀劃策,招來“商山四皓”,穩(wěn)定了太子的地位。以及張良奉命立劉襄為齊王的事,此事較詳細地記錄于“齊悼惠王世家”,齊哀王發(fā)兵的“遺諸侯王書”中作為自己的有利證據提出,可見張良在諸侯王心目中的地位。
此外,互見之處,大體上還有:“項羽本紀”,重點是“鴻門宴”,那是疊被后世各種文選引用的“名篇”?!瓣愗┫嗍兰摇薄ⅰ芭碓搅袀鳌?、“淮陰侯列傳”、“韓王信列傳”、“樊噲列傳”(鴻門宴事)、“周昌列傳”與“叔孫通列傳”均重點記述“以(張)良策不廢太子”事,“劉(婁)敬列傳”記張良“明言入關便”事。要說《史記》中應用互見法,在張良身上可說是表現得最為明顯的了。
綜合張良出謀劃策的內涵,可以說,他出的主意有兩大特點。一點是,純粹從利害關系觀察問題。另一點與之有密切關聯,即是,為目的不擇手段,背信棄義是家常便飯。例如,招降秦將后立即進攻秦軍,先入關滅秦。又如,定鴻溝為界罷兵后,立即躡項羽之后。別的計謀可以類推。他這一套,大有戰(zhàn)國縱橫家縱橫捭闔的作風,有過之無不及。
以上是就“留侯世家”主體及其互見而言?!傲艉钍兰摇钡囊活^一尾特別杰出而奇特,值得提出來說一說。
開頭記了兩件事。一件是募力士椎秦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這說明張良那時只是年輕氣盛,為報國仇家恨而采用暗殺手段。這是荊軻刺秦王方式的繼續(xù),帶有冒險主義性質。竊以為,即使成功,也未必能動搖秦國的統(tǒng)治。這不過是泄憤罷了。
另一件,歷來公認為與張良的成長、成熟、成才,以及晚年的一套行止、做作有密切關系,那就是“圯橋進履”了。截出此事單獨來看,張良忍氣、敬老、按時赴約,以及此后努力自學成才,都是對后代人很有教育意義的。這一段故事常常被各種選本單獨截取,中小學課本或用原文,或改寫成語體譯文,流傳甚廣。20世紀80年代初,一次語文高考,用這段故事原文為文言文試題。竊以為,用這篇短文來測試學生,十分恰當。因為,考一個人的文言文程度,應該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看對古漢語詞語詞義的理解,特別是古今詞語同形而意義“微殊”時,或古代對某種詞語有規(guī)定性用法而不能從表面上去了解時。二看對古漢語某些特殊語法現象是不是能夠敏銳地感知。
先看詞義?!安接巍钡摹安健?,意為“遛達”,帶有點“鍛煉,遛遛腿”的意味?!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白髱熞姺蛉酥今R者”,“步馬”意為遛馬兼調教馬,與此處的“步游”意思差不多?!坝巍痹诖颂幣c后代的“閑逛”意思差不多?!昂笫辏d”的“興”,乃是只說半句話,意近于咱們說“起來了,站起來了”,半吞半吐地喻指反秦的風暴要起來。但是,這段短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才是不宜忽略的,它們有自己的固定內涵。按,秦漢時期,通行一種“十八時分”的計時法。陳夢家《漢簡綴述·漢簡年歷表敘》有簡要記述,請參看,不贅述。雞鳴、夜未半、夜半都是一種時分專名詞,與自然界的雞鳴、夜半不十分對應。平明指清晨,旦日指第二天的“平旦”時分,與時分制度有些聯系。這些專名詞似乎均可不對譯,只在其后加個“時分”便了。
再看語法?!奥奈摇薄奥闹倍际鞘箘佑梅ǎ础笆刮衣摹保ńo我穿上鞋),“使之履”(給他穿上鞋)?!肮种薄爱愔倍际且鈩佑梅ǎ鉃椤罢J為它奇異”“認為它奇特”。
還應看看有歧義的解釋?!佰?yí)上”,一般解作“橋上”,可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可能是“汜(sì)上”,因為有的《史記》古寫本寫作“汜”,意為“水已乾涸的洼地”?!般嵘稀笔峭莸剡吷??!爸眽櫰渎摹钡摹爸薄?,清代大學者王念孫解作“特意”。
張良多病,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更病病歪歪。他學辟谷、導引、輕身(減肥),說:“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彼^濟北,看見谷城山下“黃石”,說是“黃石公”,“取而葆祠之。”玩兒這么一套把戲。竊以為其中有真有假。下走以為,他大約自知得了“消渴病”,故而少吃主食,減肥,加強鍛煉。后來呂后不明醫(yī)理,強迫張良吃喝,把張良給坑了。至于張良玩兒的一整套神仙把戲,明眼人皆知這是“韜晦”。有人為張良廟撰聯曰:
從龍逐鹿兩茫然,妙用無方,何害英雄同好女;
黃石赤松皆戲耳,善全有術,不遭菹醢即神仙。
“好女”是司馬遷寫“傳贊”時提出的。戰(zhàn)國秦漢時代,“好”指“貌美”?!墩f文》:“好,美也。”并把“姝”“姣”等字都解作“好也?!笨磥?,“好女”指的是“年輕美貌的女郎”。“褚先生”補《史記》,為西門豹寫傳,“河伯娶婦”一段也成為后世傳誦的名文。其中“小家女好者”“有好女者”“是女子不好”等多次出現,都應作如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