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蕙 王慶林
摘 要:育人模式是指設計、組織調控育人活動的一整套規(guī)范的方法體系。它是育人理論的具體化和育人經驗的一種系統(tǒng)概括,是介于育人理論和育人實踐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學院一項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項目工程,是獨立學院育人模式的探索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模式;人品塑造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341-02
依照國家“十二五”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特別強調 “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要求,針對獨立學院學生文化素質偏低,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不高,學習不夠刻苦,仍然保留著高中階段和以前懶、散、玩行為的狀況。學院本著“要教書先育人”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和以德為先的方針,以育人帶動教學,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保障的和有實際內容、實踐過程、實際效果的人品教育,使培養(yǎng)的人才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行等方面有新的建樹或提升,使培養(yǎng)的人才懂得感恩、珍惜和自愛,從而樹立自信心,增強自重、自強感,懂得做人,然后懂得學習,進而努力學習,最終成為高素質、高技能、高端型的優(yōu)秀人才。
一、實行人品塑造工程的原因
第一,人品教育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精華;人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是當前我國教育短板的主要方面;人品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仍是現代教育理論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兼且獨立學院的學生除了品行,更重要的是性格上缺陷:自我,自大,價值觀狹隘,很少關注社會,缺少堅韌。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說:“教育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塑造人,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馬克思講教育有兩個作用:一是提高生產力的有效手段;二是塑造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途徑。我們不能只看到對生產力具有工具性功能,而忽視上層建筑塑造人的功能,絕對不能這樣做……”獨立學院如果在教育中把好培養(yǎng)“健全人品”這個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的社會就會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就會有一個很大提高。中國古代的高等學校和西方現代的大學存在差別,以培養(yǎng)公共政治服務的官員仕人以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偏重儒學人文教育。我們應該加大獨立學院學生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教育,并形成特色。
第二,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國外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是在廣泛進行充分比較與論證的基礎上,先通過實驗再大面積推廣。而我國的民辦高校是在理論準備還很不足的情況下發(fā)展起來的。對其定位、經濟效益、自身體系、招生來源、專業(yè)設置、課程結構、教材選擇以及與其他教育類型溝通等問題,都缺乏深入的理論研究。各學校在辦學規(guī)模,辦學理念,教育模式上還有很多的困惑與迷茫,有許多學校仍處在尋找辦學和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突破口的階段。我們并沒有找到一種成熟模式,而是“一刀切”基本上沿用了母體學校人才模式,事實上,生源的整體素質不同證明一些做法并不恰當。如今,在強調獨立學院獨立發(fā)展的同時,除了資產的獨立,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走差異化發(fā)展道路。
第三,現在的中國進入了對孩子教育非常復雜的時代,中國現在的社會,大多數人仿佛進入了一個誤區(qū),把成功限制在一個特別狹小的范圍之內,對孩子們來說學習成績好、考高分就是標準;孩子5、6歲會彈鋼琴,就會得到獎賞。我國的成人世界里從不以人品高尚作為成功的標準,從不以擁有多少真心朋友作為成功的標準,我們成人世界里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有錢,這個人有地位,這個人有財富。如此使得我們在教育上更多傾注了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這一點在產業(yè)化明顯的獨立學院更為明顯,包括專業(yè)設置的功利性和短期性,而思想政治理論等課程則普遍得不到重視。國家提出大力發(fā)展民辦教育政策以來,獨立學院如雨后春筍般悄然涌現,而學生的整個身心和性情還沒有在“應試”教育中的中小學學習階段走出來,所以人品塑造工程仍應在本科階段學習期間適當延續(xù)。
二、實行人品塑造工程的方法
人品塑造工程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塑造人貫穿于全過程,體現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同時,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身邊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物的良好情感,為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奠定基礎。在人品教育過程中,堅持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使學生懂得和學會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另一方面,要尊重并合理地引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們從多角度的教育目標出發(fā)來評價學生,走進千差萬別的人的世界,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多元途徑,調動和發(fā)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迎接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挑戰(zhàn),國家正在全國推行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構建教育體系,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塑造環(huán)境,促進學生人格、品行、智力和身體等幾方面健康、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促進全體學生基本素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從而為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打下堅實基礎。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富有廣泛實踐意義的教育課題,值得中國教育界關注與研究。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歐美現代大學重要的功能就是人品培養(yǎng)。13世紀初,當巴黎大學、牛津大學、撒拉曼加大學創(chuàng)立之初,一、二年級的“初階”是以人文為主。因此人文學院的文、史、哲三系就是大學的“通史”,全校同學都“必修”。三、四年級的“進階”則是學生可以深入自己愛好的科目。在英國中小學,道德教育被稱作“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其目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觀念主要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在機遇與挑戰(zhàn)面前,當代中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優(yōu)秀的現代人格是:(一)具有遠大理想。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有雄心大志,敢于向世界科學高峰挑戰(zhàn);他們講自立、講開拓、講創(chuàng)造、講貢獻;他們胸懷遠大、腳踏實地、尊重規(guī)律、埋頭苦干。(二)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義務感和高尚情操。他們熱愛祖國,關心集體、忠誠、積極、正直,富于民族感、時代感。他們尊老愛幼、關心同學、關心集體、重視友誼,珍視愛情,有極強的榮譽感和廉恥心。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必要時能為國家、社會和他人犧牲個人利益。他們具有崇高的美德,是一個行為品行高尚的人。(三)具有民主意識和法紀觀念。他們心胸豁達開朗,看重民主,懂得民主與法制的制約關系。他們尊重法律,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為準則觀念,能依法行事,遵紀守法。(四)具有創(chuàng)新和競爭意識。他們有求新、創(chuàng)新的心理傾向,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經驗,不迷信傳統(tǒng)和權威,樂于改革現狀。他們敢冒風險,積極參與競爭,并能“以優(yōu)取勝”。(五)具有扎實的學風和自強精神。他們學習勤奮、扎實、刻苦,講究學習方法,精益求精,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從事創(chuàng)造的能力。他們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崇尚理性,反對傳統(tǒng)依賴心理。(六)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他們懂得身體是事業(yè)成就的基礎,并能積極鍛煉身體,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具有健全的心理。
筆者所在的院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列入思政課內容(安排2-3學時),要把人品工程的方案作一個很好的輔導和說明,使每個學生一進校就明白此工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并搞了一些專題講座,起到宣傳和教育的作用。二是列入輔導員(班級),學生工作、黨團工作范圍,作為日常工作、重點工作來抓。三是列入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范圍。四是列入專題活動,如“三愛一奉獻”的創(chuàng)先爭優(yōu)等活動。從領導、到中層、到基層,上下左右,全方位的高度重視,作為基礎、系統(tǒng)工程來做。五是設立“人品銀行 ”,學生把“成果”不斷存入銀行自己的賬戶,畢業(yè)時把“成果”附到畢業(yè)推薦書上去,帶到用人單位去。六是學院各部門要做好一至三年級的實施計劃,每個崗位明確自己每年、每個階段的職責、任務。七是到二年級就可進行現身說法的經驗交流。八是設立獎項:每年設立“班集體獎”、“個人獎”、教職工的“工作獎”。九是年初計劃,階段檢查,定期匯報,期末總結。十是加強宣傳報道。比如:網絡,墻報欄、廣播站、圖書館、教學樓、宿舍、飯?zhí)玫男麄骶洹?/p>
作為一個教育理念和模式,“素質教育”缺乏嚴肅的理論構建,它在歷史和世界范圍內都沒有理論的和實踐的依憑和淵源。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獨特的名詞,也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模式或者理念,但是必須有明確的表達式,有明確的定義,有明確的理論構架和模式構架。
現在不少學校片面地把開設一些技能課程,當作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改革、人品工程的塑造,其實并非如此。人品塑造教育并不在于課程內容和表現形式,而是一種教育過程、目標和追求。它所注重的是個性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創(chuàng)新、獨立等能力和素養(yǎng)。民辦學校進行自主教學雖然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有很多阻礙,在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過程中還需要政府給予相對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黃宗葵,陳曦.民辦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缺失原因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21).
[2]龐青山.法國高等教育特色制度的演進[J].比較教育研究,2011,(3).
[3]孫濤.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特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6,(3).
(責任編輯:杜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