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品 彭 華
中華女子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實證研究
齊 品 彭 華*
文章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全面概述了中華女子學院2009—2011年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手段、內容、方法、考核方式、評價方式和課程設置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研究實踐證明:改革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其英語聽說能力提高較為明顯。文章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還指出了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學生需求;教學模式;課程設置
2007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文件,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①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3號文件。
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張堯學司長發(fā)表了《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一文。同年12月,全國53所院校進行了四級網(wǎng)考試點考試,之后將其推廣至全國。該考試在形式和內容上變化很大,70%的題目是通過視聽來考核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中華女子學院(以下簡稱我校)2009級新生入學分級考試成績分析顯示:根據(jù)北京市教委大學英語教研會規(guī)定的入學分級參考標準,我校非藝術類本科生66.75%應從預備級學起,僅有29.1%的新生達到I級起點水平。其聽力平均分為7.76分(滿分為20分)。
以上背景和現(xiàn)狀說明國家對大學英語教學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我校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特別是聽說水平亟待提高。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達到網(wǎng)考標準,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我們決定把大英課程改革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上。希望以此提高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yè)和職場競爭力。
1.研究對象:我校2009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A班,逐步推廣到B班;
2.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聽說教程》。新增加《視聽說教程》;
3.學時安排:每周讀寫譯2學時、視聽說1+1學時、網(wǎng)上自主學習2學時。采用《聽說教程》;
4.測量工具:問卷調查、測試、訪談,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軟件分析后,用于定量、定性分析;
5.研究問題:(1)女大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2)此次課程改革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哪些影響?
2009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初期,課題組認真學習《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分頭前往首都師范大學等9所大學英語教改示范學校進行觀摩和座談,并依據(jù)調研結果,結合全國大學英語改革形勢和我校師生及教學環(huán)境等實際情況,經(jīng)過多次討論和修改,制定出了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方案》。后期初步確立了我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師們依據(jù)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和“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重點實踐:1.調查女大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和期望;2.實施“視聽說領先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
1.女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運用和需求調查
圖1 六種英語學習策略應用差異分析圖
本調查采用以Oxford(1990年)編制的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ILL和課程要求(2004年版)中的“英語學習能力量表”,對2009級A、B班165名新生進行了“英語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79%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是為了通過四級、考研、出國深造、求職,屬工具性動機。只有21%的學生是為了能與外國人交流、欣賞英美文化。六種英語學習策略應用差異綜合分析(見圖1)顯示:學生應用認知策略的頻率最高;其次是補償策略;再次是社會策略和認知策略;情感策略排列于倒數(shù)第二,記憶策略則是學生使用頻率最少的。
分析如下:(1)被試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處于中游,其運用頻率屬于中等水平。這說明該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一種半自發(fā)的狀態(tài)。其原因是學生沒有英語學習策略意識。影響英語學習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英語學習策略運用頻率的高低、運用得正確與否必然會影響學習效率和成敗。因此,新生需要英語學習策略指導。(2)元認知策略使用頻率最高,說明被試的學習目標明確,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她們能夠自我計劃、自我管理。在學習活動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客觀地評價自己在語言學習中的進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3)學生使用補償策略頻率較高,能以此提高其歧義容忍度,說明大學英語課程在語法、詞匯等方面的教學仍然未能滿足學生日常交流和考試等需要,有待改進。(4)學生對社交策略和認知策略使用頻率不高說明其仍未能很好地掌握這兩類策略,需加強培訓。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生需要更多機會自我表現(xiàn),真正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5)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較少應用情感策略,說明英語學習是個漫長并需要堅持的過程,消極的情感因素(焦慮、緊張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積極的情感因素會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愉快、更好。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把消極的情緒轉變成為積極的情緒。在教學中應盡量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消除學生的消極情感。(6)被試最少使用的是記憶策略。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恰當?shù)挠洃浄椒?。雖然大學生已經(jīng)是成人,應該從死記硬背階段進入理解階段,但是在英語學習中背誦仍然是必要的,故學生需要加強記憶策略培訓。
2.女大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調查
2009年12月,課題組針對我校第一次參加網(wǎng)考的85人進行了“網(wǎng)考問卷調查”。結果表明:(1)47.5%的學生參加網(wǎng)考的目的是希望提前通過四級考試。(2)50%的學生認為網(wǎng)考難度較大。(3)60%的學生認為聽力Section A中的《新聞報道》內容最難懂。學生認為主要原因是平時很少聽英語新聞;對所聽的新聞背景不了解;生詞太多,視頻太長;語速太快,抓不住要點;記憶差,遺忘快;聽慣了美音,不習慣英音;受音量和音質的影響等。(4)62.5%的人認為網(wǎng)考試題基本能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5)被試者認為今后應該在以下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訓練:聽寫聽抄(76.25%)、視聽(61.25%)、記憶力(61.25%)、視聽寫作(45%)、打字熟練度(40%)和拼寫(38.75%)。(6)希望教師在以下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聽寫聽抄(73.75%)、視聽(56.25%)、機考模擬(52.5%)、視聽寫作(40%)。(7)多開展普通英語水平學生參與度高的英語課外活動(66.25%)等。
女大學生們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希望和建議:(1)希望外教參與教學,幫助提高口語和聽力。(2)希望在校園網(wǎng)上多提供一些與其專業(yè)相關的英語學習資料。在提高EGP水平的同時,增加專業(yè)英語知識。(3)希望課內外有機會多講口語,觀看外文多媒體視頻,以適應不同的口音和語速。(4)認為網(wǎng)考雖然比筆試難,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則對學生較有好處,因此希望能在我校推廣網(wǎng)考。
2.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實踐
根據(jù)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和需求,及其對大英教學的建議和期望,我們在2009和2010級開設了大學英語先導課程:大學英語學習策略講座和網(wǎng)絡課程培訓。提出了“視聽說領先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首先在A班試驗班試行,2010年下學期開始逐步推廣。采用了院內系外分級。2011年下學期開始采用讀寫譯和視聽說分課型的課程設置。
(1)教學模式改革(見表1)
表1 教學改革后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表
(2)教學手段、內容和方法改革
我們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平臺,使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自學優(yōu)勢互補。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視聽說課程教學內容以新增加的《視聽說教程》為主,將《聽說教程》作為學生課下網(wǎng)上自主學習的內容,其網(wǎng)上成績記入期末總評成績(10%)。課堂上采用綜合教學法,教學進度上要求各任課教師所講授單元大體一致,但在內容的增補和方法上提倡個性化。為了增加學習興趣,給學生以英語實踐和展示的機會,我們經(jīng)常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改寫等再創(chuàng)造。針對視聽材料中的話題組織討論,讓學生在聽中學,學中思,聽后用。例如,在學完《讀寫教程》第2冊第3單元跨國婚姻后,要求學生把這篇記敘文改寫成短劇或新聞采訪,并通過角色扮演形式表演出來。其目的是鍛煉學生英語讀—寫—說的綜合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的喜悅。在隨后的討論中,她們不僅談了自己對跨國婚姻的看法,還就“裸婚”、“閃婚”等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發(fā)表了看法,因此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實踐中我們充分利用外教優(yōu)勢,為A班增加了外教授課。應2011級B班學生的要求,我們曾把英語口語角活動改為大學英語外教口語課。由2—4名外教利用每周1、2、4下午4:20至5:40的空當時間段同時授課。外教們地道的口語、活潑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好評,更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考核方式改革
2009年12月,我校外語系第一次組織了四級網(wǎng)考。2008級A班85人在無教師輔導的情況下,參加了考試,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最高分為609分,及格率達94.1%。以上成績的取得充分體現(xiàn)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互補的成效,它鍛煉和提高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增加了口語考試。為檢驗“視聽說領先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2010年6月,我校第一次進行了大學英語期末口語考試。為保證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我們制定了評分標準,并對考試進行了全程錄音。2009級A班216名學生參加了考試,平均得分8.1分(滿分為10分)。這說明采用《視聽說教程》,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同伴互動,課堂討論等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如今,口語考試已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期末的常規(guī)性考試。
(4)評價方式改革
我校外語系一貫堅持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本次改革中我們更加注重平時監(jiān)測、學生互測、網(wǎng)絡即測即評與老師測評相結合。改革初期,A/B班期末總評采用不同的考核計分方式。
A班:期末50%+期中20%+網(wǎng)絡自主聽力10%+平時10%+口語10%;
B班:期末50%+期中20%+網(wǎng)絡自主聽力10%+作業(yè)10%+課堂表現(xiàn)/小組合作10%。
2010年秋季學期末,兩個年級全部增加了口語考試。2009級全部采用A班計分模式。2010級教研室將期末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降至40%。2011級采用分級、分課型授課模式后,《視聽說課程》的聽力采用閉卷筆試形式(70%),說采用開卷口語形式(30%)。讀寫譯課程仍然采用閉卷筆試。兩門課程采用各自的評估標準和計分方式(略)。
(5)課程設置改革
為了提高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yè)和職場的競爭力,根據(jù)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大學外語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個人興趣,申報了27門后續(xù)拓展課程,擬在第四學期或晚上選修課上開設。為此我們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一覽表(見表2)。
表2 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一覽表
研究實踐證明,我們所采用的多項改革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該研究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了提高。截至2010年6月,2008級學生參加四級紙筆考試累計及格率為80%。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得比較明顯(見表3)。初步達到了預期效果。
表3 2009級本科(非英語專業(yè)、非藝術類)學生聽力成績比較表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此提出,以供同行借鑒。(1)校園英語網(wǎng)絡平臺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不夠,受北校區(qū)網(wǎng)絡條件限制,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限。(2)由于大學英語總課時的減少,有的教師忙于趕進度,課堂輸入較多,學生輸出較少;對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的應用和轉換活動開展得不夠。(3)讀寫譯、視聽說兩門課程由同一位老師教授,存在讀寫譯占用視聽說課時的問題。(4)教師在應用語言學和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方面感到力不從心,渴望去國外深造進修以提升其水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盵1]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今后的大學英語改革需努力建設和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絡平臺,開展網(wǎng)上自測和期末考試,推廣四、六級網(wǎng)考;開展“以輸出為驅動”的課堂教學;教師需加強語言學和教學理論學習,應以讀寫譯、視聽說兩門課程為依托,分別建立教學研究團隊,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度;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就業(yè)以及職場競爭能力。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2010-09/29/content_1667143.htm.
責任編輯:賈 春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QI Pin,PENG Hua
This paper applies the empirical metho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CWU (2009-2011)—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the measures taken in the reforms of teaching concept,mode,methods,contents,testing method,assessment format and curriculum design.The research result proves that the reform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It has improved students’interest,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applying English,especially their L and S abilities. The paper not on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found,but also points out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EC reform in CWU.
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reform;students’need;teaching mode;curriculum reform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5.019
:2012-11-07
G642
:A
:1007-3698(2013)05-0111-05
齊品,女,中華女子學院外語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英語教學;彭 華,女,中華女子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等。100101
本文為2009年“中華女子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之基礎課程改革立項項目“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成果之一。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課題組成員還有:袁麗娜、徐小麗、李 平、陸海霞、李立新、孫彥彬、馬漪然、閆利蒙、畢素珍、唐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