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昌 梁國武
在信息爆炸的現(xiàn)代社會里,職務犯罪的形式越來越趨于隱蔽。本人結合辦案實際,將自偵案件的訊問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并結合犯罪嫌疑人在每個階段事實活動變化情況,剖析內(nèi)在原因,提出應對策略,以便于在審訊實踐中達到有的放矢、步步為營的效果。
第一階段:兵刃初接,窺探虛實
此階段,犯罪嫌疑人往往是突然處于被控制的地位,緊張和猜忌的事實是其本能的反應。而犯罪嫌疑人在這一階段最關心的問題,是檢察機關是否掌握了其犯罪的事實,到底掌握了多少犯罪的事實。不同性格的犯罪嫌疑人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試探訊問人員的虛實。
外向狂放之人,在此階段會故意表現(xiàn)得氣焰囂張、情緒急躁,在極不配合的同時,擺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架勢。企圖用這種強硬的態(tài)度來探悉訊問人員的底細。對待這類人,訊問人員一不能輕易就范、被其激怒;二要從容淡定,不可露怯。最好的辦法是先對其進行“冷卻”處理,待其銳氣耗損后,再以法律、政策和證據(jù)做為有力武器,營造高度嚴肅和緊張的審訊氛圍,以“迅雷之勢”給嫌疑人一個震懾力強烈的“下馬威”,為下一階段的訊問打下堅實基礎。
內(nèi)向謹慎之人,常常會三緘其口,沉默不言。其這樣的表現(xiàn),一是要降低自己的言詞漏洞;二是希望等待訊問人員先出招,以便應對。這類嫌疑人通常耐力較強,承受力較強,情緒亦較為穩(wěn)定。這類人的思維側重于理性,訊問人員循循善誘、有理有據(jù)的說辭對他們是很有效的武器,訊問人員在這一階段要耐心、謹慎、不厭其煩的與其溝通,在其心中埋下使其動搖的種子。
在初審這一階段,訊問的主要任務在于讓犯罪嫌疑人對其所處的形勢產(chǎn)生“危機”的事實預判,同時讓其在一定程度上認可訊問人員的水平,達成讓其開口說話,出現(xiàn)事實動搖的實際效果。
第二階段:正面交鋒,斗智斗勇
這一回合開始前,雙方都已對對方陣營的虛實有所了解。此時,犯罪嫌疑人雖然能夠感覺到形勢不容樂觀,但還會打起精神做困獸之斗。僥幸事實乃是這一階段,嫌疑人進行一切行為活動的重要事實支柱。
經(jīng)過第一回合的交鋒,外向人往往能夠平和的與訊問人員進行溝通;內(nèi)向人往往也能夠開口說話。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辯解全身而退或盡量的降低損失。實踐中,這一階段嫌疑人的供述往往是亦真亦假,欲說還休。由于嫌疑人已處在事實防線動搖的狀態(tài)下,我們不能再像第一階段那樣言辭凌厲的對其進行全面否定,以免犯罪嫌疑人因畏罪再次恢復到極度抗拒的狀態(tài)。而是要恩威并濟,進退有據(jù)的引導其供述。一方面,對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有突破的內(nèi)容進行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對其隱瞞、編造的虛假情節(jié)進行有理有節(jié)的駁斥。耐心細致的一步步擴大我方的戰(zhàn)場,一點點蠶食掉嫌疑人所謂的僥幸事實。在潛移默化的和平演變中,逐漸占據(jù)主導性地位。
第三階段:突破底線,收獲戰(zhàn)果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訊問人員且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想辦法減輕嫌疑人的畏罪事實。一來,辯證的為嫌疑人分析其所涉嫌的犯罪,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多講輕的一面,給其以希望和光明;另一方面,多強調(diào)法律中從寬的政策,強調(diào)與檢察機關合作的好處,以緩解嫌疑人的緊張情緒,為其營造輕松樂觀的事實狀態(tài)。
第四階段:情理并用,平穩(wěn)收官
最后的這個階段,犯罪嫌疑人已經(jīng)如實供述了主要的犯罪事實。此時,檢察機關將依據(jù)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和法律法規(guī)為其辦理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的手續(xù)。犯罪嫌疑人在事實上難免會因為恐懼而出現(xiàn)一定的波動。
最后時刻,訊問人員依然要與嫌疑人做坦誠的溝通,強調(diào)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難徇私情的觀念,提醒其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必須由自己彌補;此外,訊問人員也應該真誠的關心嫌疑人的需求,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的為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以避免嫌疑人在到達羈押場所后,因為落差較大而產(chǎn)生情緒失控的安全隱患;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嫌疑人在被羈押后翻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