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自從參加《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課題的研究以來,每次聽課關注的都是上課教師的課堂提問的設計、策略以及效果。剛開始,發(fā)現好多教師的公開課都是“滿堂問”的課。如這題是不是這樣做?這道題做得對不對……這些問題其實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針對這種現象,每次評課時課題組都要求成員結合課題研究就課堂有效性提問進行評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探究、總結,有了一定的成效。我認為要讓“小提問”創(chuàng)造“大智慧”,讓課堂風生水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提問
眾所周知,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是聯(lián)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因而,教師課前一定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提問。
首先,設計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有一次,我對全班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全班同學都有回答問題的愿望。他們認為教師提問是對他們的喜歡、信任。但一個班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又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一時難以改變。我將他們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三個層次。在課前設計提問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新課伊始,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問題:①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幾個?(讓學困生回答)②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幾個?(讓中等生回答)③“半個”該怎么寫呢?(讓優(yōu)等生回答)
我提出第一個問題,全班同學搶著回答,我特意讓幾個學困生回答,回答對了,并給予了表揚,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其次,設計課堂提問要適度。
我們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中,不貪求全。問得太容易,大部分學生脫口而出,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不利;問得太難,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出來,又容易讓學生喪失信心。因而,設計問題時,應通盤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問題設計在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想一想能說出答案”的層面上,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開拓和啟發(fā)學生思路,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實現“小提問”創(chuàng)造“大智慧”。
第三,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是指提問能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指出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問到點子上,啟發(fā)到關鍵處,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耐心等待回答
教師提問后要耐心等待,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希望學生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師會按捺不住反復加以解釋,或想方設法降低難度,或叫其他學生來“幫忙”,有的甚至把答案說出來,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其實,只要你多問幾個為什么,多一點耐心,“小提問”就能創(chuàng)造“大智慧”,你的課堂就能風生水起!
三、用心傾聽答復
教師除了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耐心等待學生回答問題,還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答復,才能獲取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靈活處理課堂上出現的超預設情況,當場設計一些調控課堂的提問,問出“學問”,問出“精彩”,讓“小提問”創(chuàng)造“大智慧”,讓課堂風生水起!
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提問:你是怎樣折得到圖形的1/2的?
生:我把長方形紙上下對折,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這樣的1份就是1/2。
生:我把長方形紙左右對折,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這樣的1份就是1/2。
生:我是把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這樣的1份就是1/2。
……
學生正爭先恐后地回答著,我忽然發(fā)現一個學生的手舉得高高的,一副急不可待的樣子,于是我讓他回答,他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預設。他說:“我把圓片對折不僅得了1/2,還得到了圓片的1/4呢!”我一聽,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性資源,得好好利用,馬上鼓勵他說:“真聰明,你能教同學們折折1/4,并說說1/4是什么意思嗎?”等他回答后,我又補充一句:“同學們還能折出不同的幾分之一嗎?”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同學們認真地折著、說著,學習的興趣高漲起來,分數幾分之一的理解水到渠成,生成資源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課堂提問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善于掌握它的藝術,做到目的明確、方法得當、通盤考慮、精心設計、耐心等待、用心傾聽,才能讓“小提問”創(chuàng)造“大智慧”,讓課堂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