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號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的,同時強調教師的引導策略,二者缺一不可。思想品德是一門理論性、綜合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過程中開闊視野、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因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情感態(tài)度是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關鍵。教育家贊科夫說過:不應當把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而充實的精神生活理解成連續(xù)不斷的緊張狀態(tài)。由此可見,針對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一種親切感,真正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主學習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切表現(xiàn),包括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目光表情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給學生以某種心理暗示。所以,課堂上,教師應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學生,坦誠地與學生交流。下課后,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心理需求,主動地和他們談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形成親切友好的師生關系,做到相互理解,教學相長,從而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需要。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
新課標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參與、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在自我參與中展示、矯正和發(fā)展自己,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在被動狀態(tài)下,學習者缺乏學習的興趣,只有學習的壓力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習的苦惱沒有學習的快樂。在主動狀態(tài)下,學習者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面對同樣的學習量,主動學習者的學習時間短,質量高,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一位指導者,又是一位參與者,更是組織者。要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教學。要營造一個平等、寬容、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教學活動中敢說、愛說。不搞“一言堂”。
如我在講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中的第二框《學會調控情緒》時,我組織了“讓我來幫助你”的活動:
首先,同學們回憶自己在什么樣的情境中產生過不良情緒。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將各種不良情緒產生的情境逐條寫在紙上,并討論這些不良情緒給我們的學習、生活、身心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最后,指定學生幫情境中的“當事人”出點子、拿主意,以調節(jié)“當事人”的情緒,讓其變得快樂起來。
這節(jié)課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效果很好。而我在此節(jié)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了“激情導入→共同探討→感悟新知→學以致用”的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整節(jié)課在個體活動、分組討論、整體互動中進行,給學生提供了多維互動的交流空間,有利于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全面促進自主學習的發(fā)展。
三、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潛能的開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發(fā)展性評價,用幾把尺子測量學生,學生便能在不斷被肯定中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進步,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及時地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情感態(tài)度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評價的方法要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課堂上的情緒、與人合作、課內練習、課外實踐等設計成簡明的評價表,多渠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培養(yǎng),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fā)展提供空間與動力。
其評價方式主要是自評。讓學生參與自評,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自主學習的習慣,以便于教師從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中獲得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狀況的信息,據(jù)此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
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條件。然而,思品課的知識對初中學生來說,特別抽象、模糊,在學習中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
在具體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能力與個性的發(fā)展,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積極開發(fā)各門學科中的相關資源,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聯(lián)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思品課強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所以,教師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還要利用形象、生動、直觀性強的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示“神九”對接成功、保護海洋權益、航母“遼寧”號正式入列等重大新聞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網(wǎng)址查閱,獲得最新的信息,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正確認識這些重大時事新聞,有利于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長期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實現(xiàn)由“要學”到“學會”,再到“會學”的轉變,是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關鍵,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