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現(xiàn)
摘要:“語文是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因為它本身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實現(xiàn)他們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的最大可能?!保ㄍ跎形摹墩Z感論》)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教師要在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充分聆聽來自學生的心聲,善于捕捉有意義、有價值的話題,引導學生作深入思考、拓寬學生思路,豐富學習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實素質教育提倡的“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中重要一點“學會學習”;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104-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新形勢,構建面向21世紀小學語文教學的新體系,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課堂教學還沒有跳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因此,我們要從充分尊重和發(fā)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出發(fā),通過優(yōu)化教學指導策略,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以求得教與學和諧共振的最佳效益。
一、設疑誘思,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它產生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學習新課時,老師可以利用文章的眼睛——題目,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目的關鍵詞,提出問題,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美麗”,再提出問題:“美麗”是什么意思?從題目上看,你認為課文應該寫些什么?這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大大地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學生個個認真思考,紛紛舉手回答,講出了自己的見解。教師再把學生回答的內容加以歸納,并提出:文章應該先寫小興安嶺的什么特點?再從什么角度來寫小興安嶺的美麗,最后作者用哪句話概括小興安嶺的美麗?這樣一步一步設下疑問,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分析變?yōu)榉e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尋找答案,有效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內在動力,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過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具有生動的形象性。通過教學,老師應把學生帶入作品描繪的情境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從而化難為易,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如講《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海底”這段時,我先讓學生理清海底有哪幾類物產,略講“珊瑚”、“海參”、“大龍蝦”后,重點講“魚”這一類物產。我邊打開錄像機邊用語言描述:“現(xiàn)在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西沙群島,讓我們潛入海底,去觀賞那美麗的魚?!睂W生一邊做潛泳的動作,一邊瞪大了兩只眼睛,觀賞著眼前五彩繽紛的魚,還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聲聲贊嘆,似乎已置身于海底。此刻抽象的語言與鮮明的實物形象建立起聯(lián)系,我適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在海底看到了哪些魚???”這—下,課堂氣氛更活躍了。學生紛紛列舉從錄像中看到的魚和自己想象的魚。課堂成了“魚”的交流會。創(chuàng)設情境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學習。
三、感受形象,促進學生主動求知
形象性是借助語言、圖像、動作等方式,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注意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教材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采用電教、圖片、繪畫等教學手段和運用讀、繪、演等教學方法,提供形象,給學生直觀感受,激發(fā)其興趣,使他們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求知,成為學習的主人。如《詹天佑》一文中,為了使學生明確什么叫“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與“人字形線路”,在學生細讀課文后,教師啟發(fā)學生動手畫示意圖。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環(huán)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后又讓學生到臺上繪畫示意圖和演示火車如何走過青龍橋附近的“人”字形線路,再全班討論誰畫得對,畫得好,演示得好。最后進一步指導學生聯(lián)系居庸關和八達嶺地形特點,討論詹天佑為什么采用這兩種方法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及這樣做的好處。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詹天佑靈活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卓越才能。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讀、繪、演、議,感受到抽象概念的具體形象,真正理解了課文,突破了文章的難點,體會了文章的中心,同時學會動手、動腦和評價,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四、角色表演,激發(fā)學生樂意參與
童話、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擬人化角色活動的。讓學生模仿課文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進行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他們主動參與、樂意參與。讓他們更加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從中體味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充實他們的情感世界。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師讓三個學生分別充當爸爸、媽媽、兒子,組織三個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滑稽戲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扮演“爸爸”的同學,要做出“嚴肅”、“板著臉”、“大聲嚷”、“指手”等動作;扮演“媽媽”的要做出“溫和地說”、“大聲嚷”、“撫摸”等語言神態(tài);扮演兒子的學生要表演出先“高興”后、“低頭”、“眼睛濕潤”等神態(tài)。這樣,學生可以加深爸爸、媽媽從不同角度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從而懂得課文包含的深刻道理,使他們學得輕松、演得高興,達到體會情感、樂意學習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要充分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靈活地采用多種方法,優(yōu)化教學指導策略,讓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識,變“厭學”為“樂學”、“會學”,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論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2]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勇,陳濤.讓語文課堂活起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