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飛
摘要: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只做到單向發(fā)問誠然不夠,應該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瀾,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真正呈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在語文課堂改革中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關鍵詞:提問;語文;課堂教學;教師
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思維、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技巧成為教師與學生搭建溝通橋梁的紐帶。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正如陶行知所說:“發(fā)明千千問,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钡诮虒W實踐中卻存在很大的提問誤區(qū),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選擇一個最佳的智能高度、最佳的切入角度提出問題,使大多數學生能“跳一跳夠得著”。因此,課堂提問的效果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那么在語文課堂改革中如何巧妙地提問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一、設定適當的提問時機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睂W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所有所得,這樣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在學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問而苦于不知怎樣表達時提問;在學習到重點、難點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問;在學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無頭緒時提問——這就是適當的時機。通過提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找出事物的本質與根源?!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闭n堂教學的實踐證明,高質量的提問,只有在關鍵時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把握提問啟發(fā)的最佳時機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還必須具有啟發(fā)性。教師在研究課堂提問的時候,就應該盡可能考慮周全,使所提的問題具有啟發(fā)性,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習的情緒高漲。只有這樣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要使學生善于提問,教師就要為學生做如何提問的示范,并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尋找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在自己思考后還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尋找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時間,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質疑或向教師提問,準許學生有疑就問,就是在教師講授過程中也允許學生插話、提問,不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
三、確定適量的提問數量
提問要適量,要用提問來控制課堂的節(jié)奏。提問的總量要合適。需要問則問,能不問則不問。提問的頻率分配要合理。有些研究者認為教學的起始階段、中段、結尾時提問的頻率較高。起始階段用啟發(fā)式導入教學情境;結尾階段需要思維的深化或檢測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在教學的中段,應讓學生多進行教學的實踐活動、自主活動。因此,我們應該精心備課,精心挑選,精心設計問題,做到越精越好。例如,我教《我與地壇》的時候,這篇文章內涵比較豐富,但我在上這篇課文時第二課時只提了兩個問題:(1)誰能用幾個詞語描繪一下在青春年華突然癱瘓的史鐵生的心情?(2)地壇給了作者什么啟發(fā)?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目標,學生圍繞著它自由發(fā)揮提出問題。問題一提出,頓時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學生發(fā)言踴躍,老師適當點撥,很快明確了答案。整個課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序而緊湊,使學生思維得到有力的訓練。
四、善于對問題答案的中肯評價
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注意兩個方面:肯定的態(tài)度和聽的技巧。作為教師,你可以自己觀察你自己或請別人觀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對學生感興趣?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
當學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確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錯誤時,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的回答做一個引導,如用“你再仔細想想,看還有沒有要補充的?”“不,并不全對。”這些不帶任何消極感情色彩的中性詞語。對學生的答案,如果有創(chuàng)造性的要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感。教師在提問時就必須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學生參與問題的思考并做出回答,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對于他們的創(chuàng)造過程要給予肯定,這樣能激發(fā)學生今后積極思考的興趣,而不是畏懼提問,因此,評價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也就是教師必須要做善后工作。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有很多技巧。作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上提到的幾個技巧,認真思考“問什么”和“怎么問”,讓課堂提問成為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成功互動學習的最好體現。教育是一門“悟”的事業(yè),這需要我們多深入學生中間觀察、了解、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把課教好,把學生培養(yǎng)好。
參考文獻:
[1]孟獻華.促進課堂有效提問的視角分析.中小學教育,2005(7).
[2]張行濤,周衛(wèi)勇.新課程教學法·中學卷,2004-03.
(作者單位 廣東省高州市石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