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具有朦朧、含蓄美,語言清新,含義雋永,具有潛藏的幻想性,并且將禪意和藝術(shù)巧妙的融入其中。這使得王維的詩歷久不衰。其詩中所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和詩中的美學(xué)特征,時至今日依然值得后人研究學(xué)習(xí)。
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詩;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6-0148-02
在中國詩歌史上,山水詩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審美意蘊而大放光彩。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上承謝靈運自發(fā)鐘情山水之風(fēng),下起陸放翁親近山水、以山水為故人之氣。其詩語言清新,俊逸空靈,且處處滲透著禪機,因此又被稱為“詩佛”。王維的詩歌歷經(jīng)百世而不衰,至今仍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審美意蘊,值得后人探索、學(xué)習(xí)。細品王維的山水詩,我們能發(fā)現(xiàn)其詩在審美上有些共性之處,具體有三:
一、“潛藏著超自然的幻想性”[1]
王維的山水詩直觀上是描寫真實的自然景物,山水草木,其實在這其中也寄托了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期望和幻想。他所迷戀的那大自然的幽深一隅和他所選擇的靜態(tài)自然物,是這種“幻想性”的外殼和載體。他所渴望和追求的那種超脫人世動蕩、紛爭的自由而和諧的人生,則是這種“幻想性”的內(nèi)蘊。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主義有別于李白的游仙詩中的那種傳統(tǒng)浪漫主義,是用真實存在的自然物謳歌一個理想的世界。
王維的詩,如果不僅僅停留于詩人對自然萬物藝術(shù)形象的外部欣賞,而是深入詩歌的內(nèi)蘊,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里,實質(zhì)存在著一個充滿了真誠和友愛的“理想王國”。在這個“理想王國”,一切爭斗和沖突都可以消融于和諧完美之中。在這里,人與人之間可以友好相處:“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2];“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3],而且山水、草木、禽鳥之間,自然萬物同人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各安其樂、互不相擾,甚至融洽依戀、和諧交往的關(guān)系。這里沒有摧殘花木的暴雨颶風(fēng),沒有傷害弱小的兇鷲猛禽。它是一個由恒常處于平靜、和緩狀態(tài)中的紅蓮、水鳥、青松、明月、溪澗、白云和活動于其間的真實凡人所構(gòu)成的真實世界,然而卻又是一片脫離了塵世紛爭的“極樂凈土”。正如日本學(xué)者井口孝和所說:王維謳歌自然的詩,“與其說是指向物象的焦點,不如說是從現(xiàn)實的世界飛出,指向彼岸的世界”[4]。在王維的詩中,我們不難看到以幻想形式表現(xiàn)理想世界的作品,如“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云霞成伴侶,虛白侍衣巾。青苔石上凈,細草松下軟。窗外鳥聲閑,階前虎心善”[5]。和“文寡和兮思深,道難知兮行獨。悅石上兮流泉,與松間兮草屋。入云中兮養(yǎng)雞,上山頭兮抱犢。神與棗兮如瓜,虎賣杏兮收谷”[6]?!傍B不相亂,獸皆相親”,詩人描寫的是一種萬物、眾生皆不相爭斗,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諧的仙境,而這種仙境的產(chǎn)生正是由于詩人將其在現(xiàn)實中無法找到的美好寓于自然景物之中。
幻想的仙境和真實的自然,本來就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因為詩人一旦離開高山、大川、白云、明月,就很難激發(fā)有關(guān)仙境的幻想,而生于幻想的仙境,離開山川、日月、星云乃至流泉、幽谷,也很難作單獨的表現(xiàn),但在王維的詩中,這二者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二、詩趣禪趣渾然一體
王維的佛學(xué)理論修養(yǎng)非常精深,很少有詩人能夠企及,并且他始終堅持較為嚴(yán)格的宗教實踐,通過對禪門妙法的透徹參悟,深得禪家三昧,清代的王士禎在《禪尾續(xù)文》中這樣說:“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7]。確實,王維的詩中所體現(xiàn)出來對自然山水的卓絕感覺,心靈與自然山水的親近呼應(yīng),幾近天成。他能見一山一石,一草一木,花開葉落、草長鶯飛的大千世界,獨具慧眼地發(fā)現(xiàn)自然山水的秘密,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靈淡遠,禪意濃郁的意境。具體來講,王維詩中的禪境有二:一是空寂,二是靜中有動,即生命的活躍。
先看王維詩中的空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8]。該詩第一個字便是一個“空”字,它恰如一個玻璃罩,對全詩有一種無形的籠罩作用,為全詩境界勾出了基本輪廓。當(dāng)然,這里的“空”,不是一無所有,相反,山景中應(yīng)備的這里都有:明月、青松、山泉、溪石、竹林、蓮荷,甚至還有浣女、漁舟。但所有的這些意象,在讀者心中引起的不是擁塞之感,而是更加重了“空”的感覺:廓明、幽寂、靜謐。造成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不在于山空,而在于詩人的心空,心空故景空,“空故納萬景”。山中一個個的景象相繼在詩人的感官中呈現(xiàn)出來,但卻不是詩人主動去聽、去看、去想的?!懊鳌焙汀扒濉眱H是月和泉的特征,“浣女”也不是詩人欣賞的美女。這些景物不曾滯住詩人的視線、情感,詩人視所視,聽所聽,沒有稍做停留,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用佛經(jīng)的話說即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懊髟隆彼木渲?,前兩句本身就是極幽謐、極寧靜的景致;后兩句中的“竹喧”與“蓮動”,雖有聲音,卻不給人以囂鬧之厭。山景中這些輕微的聲響,在如此的需靜之境下,在詩人萬動歸于靜的心靈中,被詩人清晰地聽到了,這正反襯出了環(huán)境之靜和詩人心靈之靜。錢鐘書先生說過:“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9]。正是此理。此外,如《辛夷塢》中的“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10]、《竹里館》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11]。也處處顯現(xiàn)著詩人心中的空靈、恬淡。
再看王維禪境的另一內(nèi)容:活躍生命的傳達。中國佛學(xué)——禪宗并不否棄生命。“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12]。它講求“無生”,而以生法負荷一切。王維接受了這些思想,使詩人在厭棄政治,追求虛靜時,并不曾泯滅其對自然美、生命美摯愛的天性。他所追求的超脫只是對塵世俗禮的超脫,而不是對生命的一種擯棄。因此,他那些以空寂為主要特征的詩歌,絲毫沒有陰森之感,反給人一種明晰、爽快的愉悅;有的詩直接就是對活力與生機的禮贊?!澳壑窈路郏t蓮落故衣。渡頭燈火起,處處采菱歸”[13]。在艷麗的自然生活中,蘊涵著濃厚的生活情趣,表現(xiàn)了詩人對嫩竹、紅蓮這些富于生命之光的事物的熱烈向往?!帮S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14]。整首詩給人以節(jié)奏明快、生機盎然的美的享受。所有這些詩句都充溢著蓬勃的生命力和情趣,彌漫著清新活潑的生機。
當(dāng)然,這些熱鬧絕非塵世的喧囂。詩人由自然之靜幽冷寂體悟自然的生動活潑,進而體味這極大的動鬧中的極大靜謐。無論動與靜,都含著一片禪機,一份悠意,一種超然。
“禪宗與中國藝術(shù)的結(jié)合,首先是使中國古代藝術(shù)家體會到‘自然天成,活潑有趣的表達方式”[15]而王維的詩歌往往就是在如此的心態(tài)下率意而為的,因而顯得極為自然,毫無斧鑿痕跡。
三、化用繪畫的技法于詩歌創(chuàng)作中
王維作為一位具有音樂、繪畫才能的藝術(shù)家,對于自然美有著遠過于常人的敏銳感受力,同樣,他也常常利用這些藝術(shù)才能特別著力于對自然景物聲、光、色、態(tài)的表現(xiàn),細繪自然物象在某一特定情況下所呈現(xiàn)出的種種變換不定的色相顯現(xiàn)。他往往采用綠、青、淺藍銀灰等色調(diào),來表現(xiàn)恬靜的生活環(huán)境、飄渺的意境以及明朗清凈的藝術(shù)境界。
首先,詩人以畫家的眼光去觀照自然物?!案舸霸旗F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16]。整首詩如一幅有聲畫面。窗口恰如畫框,景物便像活的畫圖。所謂“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17]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講究的從大處著眼,在小處得力,以小景傳大景之情,物小而蘊大,深得畫中三昧。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18]句,詩人以畫家的眼光精選出一個個詩意畫意俱佳的意象,傳達出一個和諧寧靜的意境。
其次,在色彩的運用上,也吸取了繪畫的技法。王維常常利著力于對自然景物聲、光、色、態(tài)的表現(xiàn),細繪自然物象在某一特定情況下所呈現(xiàn)出的種種變換不定的色相顯現(xiàn),以此來表現(xiàn)恬靜的生活環(huán)境、飄渺的意境。《藍田煙雨圖》中“藍溪白石出,玉山紅葉稀”[19]。溪水因山的綠而藍,石因水的藍而顯白,在滿山青翠的玉山上,點綴著稀疏的紅葉,綠、藍、紅、白,共同組成了一幅冷艷清奇的畫面。又如“秋山一何凈,蒼翠臨寒城?!盵20]、“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21]。所有這些色彩的世界,無不絢麗多彩,豐潤而富于生趣,活潑而不失優(yōu)美,艷麗而不失淡雅。
再次,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郑憚舆h空”[22],奔瀉涌入長江的漢水是實,而流于天地外,則是虛中想象。兩岸青山,遠望去若有若無,虛虛實實,宛若仙境?!翱ひ亍眱删湟嘤每鋸埡拖胂蟮氖址?,重在虛寫。通過這一番虛實相間的描寫,在讀者心中引起遐想。那水波山光的磅礴氣勢,那凌空飛動的宏偉境界,便如在目前。又如“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白云青藹在詩人的進出之間,若有若無,虛實相間的寫出了登山的真實感受。這些詩句,使讀者對詩中之景,既有具體的感知,又浮想聯(lián)翩,給欣賞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王維的山水詩,芳草青青,春光融融,詩趣禪意,相映生暉。他的詩體現(xiàn)了他對山水的理解,對自然的熱愛。他以山水為知己,娓娓地向它敘說心曲;他用詩說禪、談禪、唱禪,打開了詩禪相融、詩禪交流的大門;他的山水詩,對中國古代山水詩向心靈的歷程躍進,在山水先覺謝靈運與山水故人陸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仿佛是滿樹的玄想之花,其實是心靈的智慧之果。給人感悟、啟迪,讓人洞曉、豁達。沉潛含玩,不勝依依。正如丹麥文學(xué)批評家勃蘭戴斯所說:“他的整個生命都從自我狹窄的天地中涌出來,隨著溪流流走,他活躍的意識擴展開來,他把無知無覺的自然吸入自我之中,自己又消融在景物里……他同樣會隨著蕭瑟的疾風(fēng)飛馳,伴著月亮環(huán)游天宇,并同無形的宇宙生命合二為一”[23]。王維無疑是中國山水詩發(fā)展長河中閃亮的一盞智慧之燈,為山水詩進一步向人類的心靈邁進照亮了方向。
參考文獻:
〔1〕(日)入谷仙介.王維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3〕〔5〕〔6〕〔8〕〔10〕〔11〕〔13〕〔14〕〔16〕〔17〕〔18〕〔19〕〔20〕〔21〕〔22〕陳鐵民.王維詩注[M].三秦出版社,2004.
〔4〕荊立民.初盛唐詩人的另一種人生追求──兼探李白游仙詩、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內(nèi)蘊[J].汕頭大學(xué)學(xué)報,1997(5).
〔7〕(清)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9〕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2〕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5〕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3〕勃蘭戴斯.十九世紀(jì)文學(xué)主流(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