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口語交際中的東西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013-04-29 11:25韋冬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13年6期
關鍵詞:文化差異口語交際學習

韋冬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與外國人打交道,英語學習也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口語交際水平更是我們英語素質的一個綜合體現(xiàn)。然而在實際交往中我們也遇到了諸多問題,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文化差異的存在。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尤其是口語學習過程中應該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大學英語 口語交際 文化差異 學習

一、日常交際活動中的尷尬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走進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與老外打交道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墒窃诂F(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情況:和外國人交談時,出于關心問了一句“How old are you?”,殊不知這樣侵犯了別人的隱私;當外國人稱贊我們時,有人會用“Your are flattering me(過獎了)”來回答,弄得對方尷尬。還有一些例子:一些英語考試成績很棒的同學,由于對文化差異了解不多,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經(jīng)常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誤解;國內的許多優(yōu)秀學子經(jīng)過重重考試難關踏上異國求學道路,到了國外卻面對巨大的文化沖擊感到無所適從,滿懷善意地與人交談卻感到困難重重,有時甚至引起別人反感導致矛盾沖突。

美國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克說過:“培養(yǎng)學生只懂語言而不懂文化是培養(yǎng)能說流利語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對于新時期的英語學習者來說,了解東西文化差異是進行語言學習、語言交流的必備條件和手段。

二、文化差異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表現(xiàn)

(一)稱呼

受幾千年的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觀念上十分注重倫理道德,講究尊老愛幼。在中國晚輩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否則會被認為不講規(guī)矩,沒有教養(yǎng)。而在英美國家,稱謂方面則顯得簡單的多,他們與人交談時對對方一般直呼其名,對領導、長輩也是一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直接的稱呼更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另外,西方人親人之間的稱謂十分簡單且隨便,同輩之間如brother或sister,僅有性別差異,沒有大小之分;父母同輩一律稱為uncle或aunt。而在中國,這類稱呼十分復雜。漢語用“姓+稱謂詞”,如“李院長”、“王經(jīng)理”、“趙老師”等等;而在英語中則是“稱謂詞+姓或名”,如President Clinton,Doctor Smith。在中國,我們經(jīng)常用“老”+姓氏來稱呼熟人,如“老王”、“老李”,在我們看來這樣顯得很親切。而在西方,不同年齡的人在交往中也可以直接稱名字,或者在名字前面加上my dear 以表示關系親密,如my dear Mahin;在他們看來“老”字意味著衰弱和不被社會所用,人們都忌諱“老”字。

(二)問候

在英語環(huán)境中,對陌生人他們經(jīng)常用How do you do?問候對方,對方也以How do you do?回答;對熟人則用How are you?以問候,回答時常用Fine,thank you.And you? 而在漢語環(huán)境中我們見面時經(jīng)常說的是“吃了嗎?”“去哪了?”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些只是自然的問候而已,并不具備語言里所表達的真正含義,這就相當于英語中的“Hello”“Good morning”,但是很多外國人不是很明白這些委婉的問候,而按照他們的思維去理解,這就會出現(xiàn)誤會。如果按照我們的習慣,用“Have you eaten yet?”來問候外國人,他會以為你真的問他吃了沒有,會以為你要邀請他去吃飯。而對于“Where are you going?”他會很生氣,因為他認為你干涉了他的隱私。他可能會回答“It is not your business.”這樣就會使彼此很尷尬。

(三)話題

由于生活方式、社會習俗方面的差異,我們喜歡談的話題不一定是西方人喜歡談論的內容,有些甚至是他們想避免的話題。因此,在交談開始前,我們要了解對方在話題選擇上的偏好,這樣就可以找到共同語言。一般來說,英美人比較喜歡談論的話題有:天氣、興趣愛好、電視電影等娛樂活動、旅游度假、工作、房子、車子、新聞等。當然有些話題是需要我們注意避免的,比如:

1、年齡問題

在漢語文化中,談論年齡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問問年齡在某種程度上還體現(xiàn)了對對方的關心。但在英美文化中,年齡屬于個人隱私,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尤其是不能隨便問女性的年齡,否則可能會導致尷尬的境地。

2、婚姻問題

這個話題與西方人的婚姻觀念有關,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在西方,終身不娶、不嫁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晚才結婚;結婚后離婚的情況也比較多。所以這個話題我們最好避而不談。

3、健康問題

我們見面時經(jīng)常會談論一些與個體健康相關的問題,以示關心,如“最近好像瘦了?”“天氣冷,多穿點衣服?!边@些說法在英美文化中都是不合適的,胖和瘦是與審美和健康有關的問題;而“多穿點衣服”在英美人聽來則像父母在給自己忠告,他們的獨立性比較強,所以這種保護性的話是不合適的。

4、工資收入問題

在我國社會中,問問工資是很正常的事,有時還是一個必談的話題,通過詢問對方工資,不僅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對方的關心,還能將話題引向深處。然而在西方社會,工資是很私密的東西,甚至在一個家庭中各個成員都不清楚彼此的收入。

5、政治和宗教問題

政治和宗教問題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政治問題往往牽涉到經(jīng)濟、歷史、文化、國家利益、意識形態(tài)等諸多問題,加上不同國家媒體報道方面的導向性不同,因此來自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很難就某一政治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宗教方面,中國人遵循的是儒教道教佛教等無神教或泛神教的信念,而西方人往往信奉基督教這樣的有神教,不同宗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反映而且會涉及很多的宗教禁忌,我們要注意避免談論。

(四)稱贊

這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稱贊的對象、方式以及對稱贊的反應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稱贊通常發(fā)生在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之間,主要用來表示鼓勵和肯定。同輩之間,中國人普遍愿意接受別人對家人的稱贊,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當聽到別人對妻子相貌的贊揚時,往往會表現(xiàn)得很反感。在面對別人的稱贊時,我們通常會變現(xiàn)出一種矛盾心理,雖然很喜歡聽到別人的贊賞,但表面上還得謙虛地說“哪里哪里,您過獎了”等等,這對于老外來說可能是一時難以理解的事情。在英語文化中,稱贊的應用范圍要廣泛的多,而且在交談中西方人樂于稱贊別人。在西方稱贊可以用于任何人,比如老師、上司、父母、朋友、同事、學生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稱贊可以是肯定和鼓勵對方,可以是表達一種謝意,可以是引出話題的一種方式。他們在面對別人的贊美時會欣然接受,然后道一聲“Thank you!”

(五)道謝

這方面東西方的差異不是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使用的范圍上。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關系親密的人之間幾乎不用道謝的,否則就顯得見外了。另外,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也很少道謝,在我們看來晚輩幫長輩、下級幫上級做點事在道義上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存在道謝的問題。另外,相對于口頭上的感謝之詞,我們更期待對方能在將來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感激之情。由于文化上的差異,道謝在西方文化中則表現(xiàn)得簡單且普遍。在西方,不論是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上下級之間、不相識的人之間,只要對方為自己做了點事—不論大小,事無巨細—如指指路、遞支筆等等,你都應該道聲謝謝,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禮貌、沒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

(六)打電話

打電話也是日常交際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加以比較。我們接電話時通常說“你是誰?你是哪里?你找誰?”或者“是我,什么事,有事嗎”等等。在英語中,接電話的通常先自報自家號碼,或先自報家門,如公司名、旅館名、辦公室名等等。另外,通話時英語通常講“Who is speaking?(是誰在講話?)”而不是“Who are you?(你是誰?)”答語通常是“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

(七)其他

在約會、介紹、拜訪、告別、致歉、看病、購物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留心觀察,注意語言的表達和積累。

三、大學英語學習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端正學習態(tài)度

很多大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中存在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鍛煉口語、學習西方文化知識簡直是浪費時間,因為這些與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甚至找工作等毫不相干,因此很多同學在口語學習中缺乏動力。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放眼未來,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我們將來面臨的環(huán)境將更加多元化,擁有流利的英語溝通能力將大大擴展我們的發(fā)展空間。而要想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對文化差異的了解。

(二)改變思維方式

由于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在交際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困惑,影響交際效果,甚至造成一些誤解。中國人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但總是回到原始的狀態(tài);中國人關注的是更廣闊的范圍的事件,研究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中國人認為不了解整體就無法理解局部。西方人則生活在一個更為簡單、更具確定性的世界中:西方人關注的是恒久不變的物體或人而不是更大的畫面;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控制各種事情,因為他們知道控制物體行為的規(guī)則。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導致我們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思考的角度不同,觀察的側重點不同,這是導致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要注意了解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在此基礎上很多問題將變得簡單起來。

(三)樹立母語文化自信心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在與外國人面對面交談時不敢大膽表述自己的現(xiàn)象,折射出很多英語學習者的母語文化自卑感,這也給我們一個警示,如果在學習中我們只是一味的屈從西方的語言模式而徹底拋棄國語文化,這樣又會加快我們自信心的喪失,結果只能是邯鄲學步,得不償失。所以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樹立求同存異的學習觀,通過與母語文化的比較,發(fā)現(xiàn)兩種文化的共性與差異。面對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現(xiàn)實,為鞏固中國文化的地位,我們要注意養(yǎng)成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習慣。只有樹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與外國人的交談中我們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實現(xiàn)平等的文化交流。

(四)參加課外活動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會珍惜自己在校期間的寶貴時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校的社團活動、英語角、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賽等團體活動都是我們鍛煉自己的舞臺。我們可以邀請學校留學歸國的教師或外籍教師來介紹一些文化習俗方面的知識,也可以舉辦外國影視或音樂欣賞會,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學習、生活、愛情、工作等方面的狀況,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在一些國外節(jié)日期間我們可以自己組織一些活動,并盡量邀請一些外國朋友參加,從而營造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結識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通過互相的交談,不僅可以鍛煉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還能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與經(jīng)驗教訓,舉一反三。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營造,在學習中做一個有心人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課外讀物

多媒體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優(yōu)勢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大量的信息,也給我們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和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有利于提高我們的發(fā)音標準和語言運用能力。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一些介紹英美文化的文章,觀看英語原版電影等,以促進文化知識更新,豐富其語言背景知識,適應新的交際需要。而英美雜志或報刊不但可以提高我們英語學習的能力,而且能更多地幫助我們學習西方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文化背景知識。

(六)珍惜與外教接觸的機會

外教是我們英語學習活動的一種獨特的資源,他們對于我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他們純正的口音,另一方面是他們呈獻給我們在文化上的差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他們在社會習俗、處世方式上的特點很多是沒有出現(xiàn)在課本中的,而這些特點會給我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掌握一門語言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在這種英語環(huán)境的熏陶之下我們會慢慢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用英語表達的語感。

四、結語

大學的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它還和語言文化息息相關??谡Z水平的高低不僅和語言知識功底相關還和語言文化素質密不可分。對大學生來說,語言知識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要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我們就更要學習語言文化,注意比較東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只有正確地處理好文化和語言的關系,才能更好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2] [美] 理查德·尼斯貝特著,李秀霞譯.思維的版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 戎林海.跨越文化障礙-與美國人交往面面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4] 寧洪.美國文化閱讀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 劉嘉菊.淺析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東岳論叢,2008(29).

猜你喜歡
文化差異口語交際學習
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試論在高?!爱a(chǎn)、學、研”中發(fā)展現(xiàn)代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
高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方式改革初探
小學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家庭習得環(huán)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yè)影響分析
試論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三部曲
堅持“四性”,提高口語交際訓練的實效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