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才 陳帥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是難點也是重點。對于聾啞學校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由于需要手勢語言交流,尤其是應用題的教學更加具有特殊性。在聾啞學校教學中提高小學應用題教學質量,提高聾啞小學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是小學聾啞學生教學中的難點。為提高聾啞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本文結合個人教學經歷,對聾啞學校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提出了個人的新思路。
一、聾啞學生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語言交流不暢而造成的誤解。通過手語交流解釋數(shù)學問題,可能存在理解的錯誤,從而造成求解數(shù)學題的錯誤答案。例如,手語解釋的“多多少”“少多少”等問題就可能造成聾啞小學生求解的錯誤。本該用加法結果學生會用減法去做。
反應遲鈍,思維不活躍。由于聾啞學生年齡、身體、語言障礙等原因,造成對問題的反應遲鈍,對數(shù)學題的理解困難,對應用題更難于理解,甚至對應用題無法入手,因而在思考問題方面存在不活躍的現(xiàn)象,或一知半解或錯誤理解。
二、聾啞學生應用數(shù)學教學的技巧
1.樹立耐心
耐心是對聾啞學生教學的基礎。反復讀題,加強理解才能解決問題。聾啞學生由于聽覺障礙導致言語發(fā)展遲滯,缺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體驗,從而失去了口語表達的樂趣。認真讀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聾啞學生由于對語言的交流有障礙,對文字理解能力差,只有讀懂題意,理解文字的意思,才能正確解答應用題。如果對題意不理解,看到個別關鍵字就列式、動筆做題,就容易造成列式的錯誤。即使是正常的學生對應用題都需要多次的讀題,對聾啞學生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在重復讀題方面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耐性。
2.加強溝通
聾啞學生由于生理的缺陷,與正常人的交往存在著障礙。要聾啞生做好數(shù)學應用題,關鍵還是要多與教師交流。由于聾啞學生或多或少地會受到社會上一些人的歧視,這使得他們更愿意在自己的同類群體中尋找安全感和心靈的慰藉,而與教師的交流則較少。加強溝通,才能更好地理解應用題題意。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正確讀題是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基礎。有些聾啞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只是大概看一遍題目,一知半解就開始解題。往往遇到“一共多少”或“和是多少”就用加法,遇到“還剩多少”“差多少”就用減法,“倍數(shù)”用乘法,這很容易造成解題錯誤。
例如,小紅今年10歲,小紅的歲數(shù)是小軍的2倍,小軍今年幾歲?學生往往看見“倍數(shù)”就以為該用乘法,就會錯誤地列式為10×2=20(歲)。實際是學生沒有正確地理解題意,造成計算上的錯誤。
4.善于轉化問題
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多讀題,要求聾啞學生反復讀題,真正理解題意,形成數(shù)學表達式。例如,小紅今年10歲,小紅的歲數(shù)是小軍的2倍,小軍今年幾歲?列出數(shù)學表達式為:小紅今年的歲數(shù)=10,小紅今年的歲數(shù)=小軍今年的歲數(shù)×2。
5.仔細分析應用題
這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一步??梢越柚鷮嵨镅菔?、教具教學,借助圖形、線段等可視化工具輔助教學,讓數(shù)量關系直觀地顯示出來。分析問題要細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量,可以從問題入手反推,也可以將問題轉化為方便的小問題或理解的問題,然后再進行正向的思維。從已知出發(fā),逐步得到問題的結果??梢越Y合等式和方程式加強理解。
例如,兩地相距10千米,甲、乙分別從兩地相向出發(fā),結果經過2小時在距離甲出發(fā)地6千米處相遇,問甲和乙的速度各為每小時多少千米?
分析:本題要求甲和乙的速度,可以問“甲的速度快還是乙的速度快?”當然,學生無法直接回答出來。接著問:“誰走的路程長?”繼續(xù)問:“相遇時,距離誰出發(fā)地近?”如果學生還不能回答,可以問:“相遇時距離乙出發(fā)地多少千米?”把這些問題全部寫出來。
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題中“距離甲出發(fā)地6千米處相遇”,求“相遇時距離乙出發(fā)地多少千米?”10 - 6=4(千米)。然后引導學生回答“相遇時,距離誰出發(fā)地近”,顯然6大于4,所以相遇點距離乙出發(fā)地近。再解決“誰走的路程長”,由于相遇時距離乙出發(fā)地近,因而甲走的路程長,乙走的路程短。最后“甲的速度快還是乙的速度快”的問題就解決了。
6.正確列式
列算式是將應用文字轉化為簡單明了的數(shù)學表達式,更加有利于理解應用題的含義。例如上面的應用題,可以寫成如下的數(shù)學表達式: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10(千米),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6-4=2(千米)。
7.正確解題
解題就是圍繞數(shù)學表達式來考慮問題的答案。如上例得到的數(shù)學表達式中都有“甲的速度”“乙的速度”,這個正是該應用題需要的答案。只要求解這兩個表達式,就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正確解題要教會學生掌握等式運算的規(guī)律,即“等式兩邊可以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不等于零的數(shù)”“等式兩邊可以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shù)”。
例如,上例得到等式“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10(千米)”和“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2(千米)”,為求得未知數(shù),可以先用“兩個等式的兩邊可以對應相加”的規(guī)律,得到甲的速度×2+甲的速度×2=10+2=12(千米),即“甲的速度×2×2=甲的速度×4=12(千米)”。再運用“等式兩邊可以除以一個不等于零的相同數(shù)”,這里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4,得到“甲的速度=12÷4=3(千米)”,因而得到甲的速度為每小時3千米。再將甲的速度代入上面等式之一,就可以求得乙的速度為每小時2千米。
對于聾啞學校的學生,有其獨特的交流語言。其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不同于身體正常的小學生。在對聾啞生的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其個性特征,加強手勢語言的溝通,耐心地教會他們審題、轉化、分析、列式,并正確地運用等式規(guī)律解題。
(作者單位:陳才,阿克蘇地區(qū)啟明學校, 新疆 阿克蘇,843000;陳帥,淮南師范學院,安徽 淮南,2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