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楊薇
摘 要: 高職生是生產第一線的建設者和主力軍,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能否取得成功。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培養(yǎng)高職生的社會公德素養(yǎng)在新時期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關鍵詞: 高職社會公德 基本現狀 影響因素 加強措施
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秩序,是保證社會和諧穩(wěn)定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其內容涵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胡錦濤同志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代代相傳、長治久安。[1]而要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就要從最低層次的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開始,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一個沒有社會公德的民族是一個危險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良好社會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滿希望的民族?!?/p>
高職院校學生是全國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是社會公德體系構建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切實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公德的教育,提高他們的公德素養(yǎng)。
一、高職生社會公德的基本現狀
當代高職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他們無償獻血、捐獻骨髓、環(huán)境保護、學雷鋒、“三下鄉(xiāng)”……但是,由于高職生的特殊性及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甚至令人擔憂的現象。魯迅先生當年曾描述過人們公德缺失的行為:“龍門的石佛大半肢體不全。圖書館中的書籍,插圖須謹防撕去,凡公物或無主的東西,倘難于移動,能夠完全的卻不很多?!盵2]歷史的陋習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時有所見。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高職生社會公德失范:公共衛(wèi)生習慣差,隨地吐痰,亂丟雜物;在課桌椅上亂涂亂畫現象比較嚴重;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就餐時任意插隊,偷竊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誠信意識淡薄,助學貸款久拖不還;不能尊老愛幼,尤其是男女生談戀愛時行為有失分寸;艱苦奮斗精神差,享樂主義思想有所抬頭,不講節(jié)儉,互相攀比;時有酗酒、抽煙等不良習慣;不能愛護公共財產,圖書失竊,教室、實驗室、宿舍等公共場所財物損毀嚴重等。
那么,造成高職生社會公德失范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響高職生社會公德的因素
(一)高職生自身的因素。
高職生是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社會對高職生依然存在偏見:認為高職生是學習的失敗者,是道德的低下者。很多高職生也認為讀職業(yè)院校是高考失利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們存在較強的自卑心理,對未來感到迷茫,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也沒有興趣,只希望學到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工作。因此,對于社會公德失范的行為,一些高職生要么聽之任之,要么隨波逐流,甚至有些高職生認為自己已經是大學生,再接受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垃圾等社會公德的教育,是貶低自己的智商。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地造成高職生社會公德的缺失。
(二)學校教育的因素。
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生產、建設第一線的技術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更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把思想道德教育看成是可有可無的理論說教,思想道德課的設置一縮再縮,一減再減,思想道德課處于形式上重視、實踐中不重視的尷尬境地,忽視學生“成才”與“成人”的關系。忽略良好的社會公德是一名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生首先應是具有完整人格和良好社會公德的公民,然后才能成為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社會主義棟梁之材。再加上高職教育起步晚,在教學設備方面不完善,因此先進的教學設備向專業(yè)課傾斜,思想道德課教學基本上是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單向宣講方法,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導致學生逃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等行為屢見不鮮,教學實效性差。
(三)網絡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構筑起一種全新的工作、學習方式,成為重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網絡活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如網絡暴力、色情信息和低俗內容泛濫,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欺詐與失信現象時有發(fā)生;網上賭博給社會治安帶來嚴重影響等。高職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高,網絡信息的五花八門、千差萬別的結論影響高職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個別高職生甚至因此誤入歧途。同時,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雖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容易造成某些領域片面追求物質利益,導致假冒偽劣充斥市場,欺騙欺詐行為蔓延,這些現象的存在,與我們提倡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價值觀形成尖銳對立,必然會讓學生的思想產生困惑,向功利化、世俗化方面發(fā)展(如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等),這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三、加強高職生的社會公德教育的措施
(一)高職院校必須重視高職生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成效及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基礎工程,我們必須從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認識社會公德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學校應根據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進行基本的社會公德教育。當然,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課教師和輔導員是開展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學校應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師資和輔導員隊伍,幫助高職院校學生養(yǎng)成良好社會公德。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社會公德實踐。
課堂教學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那種“我說你聽”的教學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鮮活、直觀的圖片、案例等,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也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組織辯論會、社會調查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同時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培養(yǎng)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guī)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公益組織(如我院的雷鋒協會、禮儀協會等),這樣可以在實踐中體會什么是符合社會公德規(guī)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guī)范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公德素養(yǎng),并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此外,教師在社會公德教育中,還應該教育學生踐行社會公德要從小事做起,從小節(jié)改起。社會公德所規(guī)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人忽視,往往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嚴重的道德后果,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yǎng),一定要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升華的”[3]。
(三)重視網絡及社會環(huán)境對高職生社會公德教育的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又可能因使用不當或缺乏規(guī)范而損害社會公德、妨礙社會的發(fā)展。高職生是最熟悉網絡的群體之一,應該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規(guī)范在網絡空間的運用,堅持文明上網,養(yǎng)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為網絡空間的凈化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把校園網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和弘揚主旋律的重要渠道,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職院校的教師和輔導員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適時開展社會公德教育工作,利用網絡的生動性、互動性提高社會公德教育的實效性。
(四)消除高職生自卑心理,讓學生熱愛高職教育,做德才兼?zhèn)涞慕ㄔO者。
高職生雖然是高考的失利者,選擇高職院校迫不得已,但進校后,應在老師的幫助下樹立職業(yè)信心,應當認識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眾多的職業(yè)崗位對從業(yè)者的文化素養(yǎng)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為高職生以后的就業(yè)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任何崗位都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的我們既然選擇了高職,選擇了某個專業(yè),就應該熱愛它,就要相信,只要現在勤奮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尤其是社會公德素養(yǎng),將來在生產、建設第一線,我們一定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高職生作為生產、建設第一線的技術人才,他們的公德素養(yǎng)的提高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成功。重視高職生社會公德教育,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2005-1-17日至18日.
[2]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4.
[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10年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