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光遠
摘要:本文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行為兩方面進行問題列舉和闡述,客觀分析了產生課堂問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際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旨在防止、減少課堂問題,管理我們的課堂,以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問題分析 應對策略
1.信息技術課堂存在主要問題
1.1教師方面的問題分析
1.1.1教師尷尬處境致使對學科教學不重視
有些學校對于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性質和意義認識不夠,僅僅是當作完成上級要求的教學計劃而開設的一門技術實踐課,學校不能將信息技術課擺正位置,都認為是一門可開可不開的課,因此對于信息技術課教師也不重視,使得他們在學校的地位明顯偏低。
受陳舊的教育觀念影響,教師普遍認為升學是當前教學的頭等大事,導致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中考中所占分值比例較低,不能像語數(shù)外主科那樣受到足夠關注,甚至信息教師不僅要搞好本學科教學,而且還在學校的教育信息處理、技術輔助教學、課件制作等方面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信息教師在學校工作繁雜而職責難明導致信息技術教師邊緣化處境比較尷尬。
1.1.2教學內容設計沒有吸引力
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沒有深入研究,或者根本沒有研究,根據(jù)教參生搬硬套,照搬教材,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不感興趣,對學習信息技術喪失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造成教師一個人在上面講,學生都在自由活動。
1.1.3教師課堂管理松散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不同,課堂教學主要以上機操作實踐為主,這樣的課堂形式相比其他學科更難于管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管理無從下手,上課時只顧操作演示疏于課堂觀察,對學生與學習無關行為聽之任之,這主要是有些教師本身就認為信息技術課無關緊要,學生玩也置之不理,只要他不吵鬧。甚至有些教師也會在學生做練習時上網(wǎng),開QQ聊天,做些與本課程無關的事情,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效仿。
1.1.4師生之間缺少互動
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循規(guī)蹈矩,機械地安排教學活動,形成教師一個人講授、示范,學生聽講、練習的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其實課堂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探討的過程,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會增強興趣。
1.1.5評價機制不完善
初中階段正是性格形成和叛逆時期,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好的評價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的存在,進而產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然而大部分教師對學生在課堂的積極表現(xiàn)不給予及時的肯定,對學生錯誤或者不當?shù)男袨橐膊蛔鞣穸ǖ脑u價,或者評價方式單一,只是“好”或者“不好”,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可有可無,產生消極心理。
1.2學生方面的問題分析
1.2.1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教師漠視存在差異
學生在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存在著差別,由這些差異因素綜合起來的學生素質的良莠不齊,聚焦到課堂現(xiàn)象最直接的表現(xiàn):學優(yōu)生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快就能完成了,然后無所事事有的做起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來,久而久之養(yǎng)成懶散的學習習慣;學困生則覺得老師教學進度太快了,布置的任務完不成,感覺學習吃力跟不上,漸漸失去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不同,課堂教學主要以上機操作為主,學生80%的課時在微機房上機完成,課堂教學和學習活動與計算機設備相關性極強,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城鄉(xiāng)差異明顯,城區(qū)的學生85%的家庭擁有電腦,而家在農村的學生家庭電腦擁有數(shù)不足20%,這種差異顯而易見,然而我們的教師缺少調研,往往在教學設計中漠視這種差異存在。
1.2.2學生自控能力差
據(jù)調查,不僅學困生有問題行為,優(yōu)秀生也有問題行為,而且有時優(yōu)秀生更易發(fā)生。關于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問題行為,筆者曾在教學班規(guī)模在24班以上的5所初中做過一次匿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是在信息技術課堂,學生認真聽課人數(shù)在一半左右,大部分學生在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
2.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對策
2.1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
教師應該自己認識到,信息技術課是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教師不能死抱“信息技術科學生的好壞對家長無所謂”的舊觀念,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從具體的課堂教學來看,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內在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減輕師生負擔,有利于提高教師個體教學的質量,有利于及時進行教學反饋,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學生興趣
教學過程不應是知識的簡單羅列,教與學雙線要對應,二者以學線設計為主。教學情境的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基點,合理選擇情境素材,以激活知識、技能為目的,精心設計情境過程。教學設計突出學生的活動,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如何學習,要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
隨著學習深入許多的新名詞和新概念,以及各式各樣的實踐操作的出現(xiàn),使學生們感到理解困難、記憶困難和掌握困難。如果教師能對哪些比較抽象的事物通過對生活實際聯(lián)系則會迎刃而解。
2.3優(yōu)化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參與性
現(xiàn)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無外乎:自主、探究模式、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模式、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等。每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具體采用哪種模式或多種模式的組合都要視情況而定。但有一點特別要注意,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模式都應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性,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
2.4制定相關的課堂管理制度,加強課堂掌控
不管任何學科,規(guī)范學生行為是有效的課堂管理得到重要體現(xiàn)。信息技術的課堂管理應該以預防為主,控制為輔。制定出合理的課堂管理制度并執(zhí)行下去。在平時執(zhí)行管理制度過程中,可以與學生進行探討,不斷修正,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2.5課堂評價要及時和多元化
評價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而且評價要及時。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教師都要對這個任務進行評價,對于操作快的和操作方法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物質和精神的激勵相結合;對于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于完成任務過程中慢的甚至是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給予鼓勵。通過評價,學生自信心增強了,信息素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激發(fā)出來了。
2.6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起點不同,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內容和任務
總之,雖然課堂上的問題行為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我們采取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應用策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學生關懷、思維激發(fā)、難以安排和授課內容設置方面加以正確引導并完善,將問題減少、可控,教師把努力提高的課堂教學效率視為已任,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欒文娣.課堂問題行為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6(10).
[2]陳紅,黃宇星,李藝.小議信息技術課堂紀律問題及對策[J].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