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帥 楊文典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肺心病中樞呼吸驅動的變化。方法分析慢性肺心病192例中樞驅動的變化。結果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與緩解期中樞呼吸驅動變化有明顯差異。結論呼吸中樞調節(jié)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關鍵詞】慢性;肺心病;中樞呼吸驅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9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592-02
慢性肺心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最終導致呼吸衰竭。中樞呼吸驅動在呼吸衰竭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穩(wěn)定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樞呼吸驅動增高。本文旨在探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樞呼吸驅動的情況。
1資料和方法
1.1對象選擇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96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齡57-73(65±8)歲,96例緩解期肺功能分級均為3-4級,診斷符合《慢性肺心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1]
1.2完全分析,以判斷患者呼吸衰竭程度,緩解期測患者第1秒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比,用力肺活量(FVC)。分別在患者急性期、緩解期清醒和睡眠狀態(tài)下測患者吸氣和第0.1秒口腔阻斷壓(P0.1)。測清醒狀態(tài)下患者最大吸氣壓(plmar),至少重復兩次,誤差<20%。
1.3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以χ±s表示采用t檢測和直線相關分析。
2結果
2.196例患者急性發(fā)作期清醒狀態(tài)下P0.1為0.466±0.002,KPa(1KPa=7.5mmHg),Plmar為5.770±0.078KPa,P0.1/plmar為0.078±0.001,PH值為7.31±0.04;Pao2為50.452±5026mmHg(1mmHg=0.133KPa),PaCo2為69.452±8.520mmHg;睡眠狀態(tài)下P0.1為0.315±0.001KPa。
2.296例患者緩解期清醒狀態(tài)下P0.1為0.338±0.001KPa,Plmar為5.823±0.447KPa,P0.1/Plmar為0.058±0.001,PH值為7.35±0.02,Pao2為65.850±5.208mmhg,PaCo2為50.258±5.526mmHg,F(xiàn)EV1占預計值百分比為(45.375±7.312)%,(FEV1/FVC)×100%為(57.46±2.46)%;睡眠狀態(tài)下P0.1為0.219±0.001KPa。
2.396例患者急性期無論清醒、睡眠時,P0.1均較緩解期增高(P<0.05),且無論急性期、緩解期清醒時,P0.1均較睡眠時增高P?0.05)。急性期、緩解期血PH、Pao2、PaCo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無論是在清醒還是在睡眠裝腔狀態(tài)下,P0.1均較緩解期升高,即在急性期慢性肺心病的中樞呼吸驅動是處于高輸出狀態(tài)[2]。原因可能與缺氧、高碳酸血癥的加重、急性發(fā)作時患者呼吸肌阻力負荷增加有關。長期P0.1過高,可使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肌收縮失代償,導致呼吸肌疲勞加重,此時即使P0.1再升高也不能驅使呼吸肌產生收縮壓,嚴重者甚至呼吸肌完全癱瘓,出現(xiàn)嚴重呼吸衰竭是導致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的最終原因。一般認為,機體呼吸困難的感覺程度與呼吸驅動的強度呈正相關,在睡眠狀態(tài)下,機體對呼吸困難的感覺明顯減弱甚至消失,這導致了睡眠中的呼吸驅動作用減弱。呼吸驅動作用的減弱了睡眠引起了睡眠狀態(tài)下通氣量的減低[3]。探討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發(fā)病機制,進而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內科雜志,2007,46:254-261.
[2]曾潔,劉東國,任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樞呼吸驅動的變化.中華內科雜志,2010,49(5):429-261.
[3]Monts de Oea M,Cell BR.Mouth Occlusion Pressure,Co2 Response and Hypercapnia in Severe Chronic Obstuitive Pulmonary Disease,Eur Respir J,1998,12:66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