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芹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確,傳統(tǒng)講授式的語文教學讓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得到較好的發(fā)揮,學生被動地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效率普遍偏低。而新課程提倡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則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學習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激發(fā)興趣,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以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合作探究,分析并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倡導合作探究,就是要變被動式的閱讀為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悟。那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呢?
一、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圖片、話題、多媒體、講故事等方式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能更好地提高閱讀效率。但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首先,應在情境中隱含一定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以《巍巍中山陵》的教學為例,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空間說明順序是難點,閱讀前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文本,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果借助多媒體來對孫中山進行簡要介紹,再展示中山陵的圖片,以俯瞰圖來引導學生閱讀,效果則會更好。又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話題“我的童年趣事”來導入,再過渡到魯迅的童年,學生會更加感興趣。再如教學《最后一課》,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中日戰(zhàn)爭圖片,然后提出問題“一個民族永遠都不會被征服的精神和永遠不會被摧毀的力量的源泉……是?。∶恳粋€有民族尊嚴的人,盡管愛國的方式不同,但其深情完全相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后一課》,看看淪陷的阿爾薩斯的人們是如何表達他們的愛國深情”,接著過渡到自主學習,學生的興趣濃厚,閱讀也會更加有效。
其次,在時間安排上一般以三到五分鐘為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目的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要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如果導入時間太長,容易讓學生偏離閱讀的方向。以《木蘭詩》為例,教師先播放迪尼斯動畫片《花木蘭》,然后提問:“同學們知道歷史上的花木蘭是什么形象嗎?你們是從哪里得知的?”過渡:“今天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學習樂府民歌《木蘭詩》,去深入了解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千古流傳的人物?!痹谠摪咐?,事先準備的視頻可播放兩分鐘左右,而學生的發(fā)言也保持在兩分鐘左右,教師再過渡,順勢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學得有興趣,占用課堂時間也不多,效果很好。
二、注重提出問題,引導合作探究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導入課題后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以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將討論的結果進行展示,教師精講釋疑,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注意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問。
以《社戲》第二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出問題“看戲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來又如何解決的?”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教師提示:三次波折,三次轉機。然后請一名同學讀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學圈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詞語,并體味其運用之妙。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提出問題“在作者的筆下,‘我急切地要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明確“不好看”)引導學生表達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學生齊讀“月下歸船”的段落。提問“為什么‘以為船慢?從偷豆能看出小伙伴們什么樣的性格?”學生討論后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伙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阿發(fā),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的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xiàn)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征。
從該案例中不難看出,合作探究并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自主探究,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后要及時予以指導。如果在閱讀中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也就變得空洞了。
三、注重讀后拓展應用,培養(yǎng)技能
閱讀是使語文生活化的一項重要活動,閱讀的功能及其范圍正逐漸泛化,因此,我們應該廣泛地開發(fā)和利用生活中的閱讀資源,使之與語文課堂教學形成鏈接。
首先,拓展閱讀,即在閱讀教材相關文章后根據(jù)作家或作品的體裁進行拓展閱讀。閱讀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影響讀者的非智力因素的過程。拓展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影響到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態(tài)度、意志、毅力、耐力等諸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如讀《故鄉(xiāng)》后,對魯迅作品的拓展就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魯迅的思想。
其次,閱讀后寫作。讀和寫是連為一體的,通過閱讀,學生獲得了獨特的感受,對文本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體會,如果能從這些體會著手,讓學生將感受表達出來,不僅是對文章的再次體會,也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倡不拘一格的讀后寫作,如對人物性格的評析,對故事情節(jié)的重編,對文中語言的賞析,對作家寫作風格的分析,等等。只有讓學生從自己的體會出發(fā)去寫作,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才能真正將讀寫結合起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