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鴻
【關鍵詞】古詩詞 鑒賞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B-0037-01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是文學與藝術的源頭。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學生學習和繼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層次的重要課程,但同時,古詩詞鑒賞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讀出詩詞的情韻
誦讀是理解古詩詞內容的基礎。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讀”,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誦讀,感受古詩詞中的節(jié)奏、意境和情感,為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古詩詞的情韻奠定基礎。讀主要分為三種:音讀、意讀、情讀。(1)音讀就是讓學生掌握古詩詞中字詞的讀音,初步理解古詩詞,掌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語感。通過對古詩詞朗誦節(jié)奏的掌握,學生可以確切地理解作者寄寓于詩詞中的激動、郁悶、喜悅、哀愁等不同的情感。(2)意讀就是在音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通過對詩詞的進一步理解,深刻理解詩詞表達的情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詩句的含義,真正讀出詩詞的氣勢。如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應讀出詩中的恢弘氣勢;讀《天凈沙·秋思》時,應讀出詩人惆悵、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3)情讀就是讓學生借助節(jié)奏、語感和對字詞的理解,將自己從詩詞中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并且結合自己的理解,在腦海中將詩詞中的畫面勾勒出來,經(jīng)過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想象生動情景的習慣,從而能夠更好地領悟詩詞中的意境和情感?!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重要的讀書方法,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可以深刻體會到古詩詞用字的準確、簡練、生動傳神,體會到詩詞的情韻美。
二、營造詩詞的意境
意境既是客觀景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和再現(xiàn),又是詩詞作者思想感情凝煉的化身和表達,意境通過將情和景融合起來,吸引讀者進行無限的想象。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詩詞的意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從而更容易理解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詩詞的文字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再現(xiàn)詩中之景,使學生抓住詩詞表現(xiàn)的主要事物,然后勾畫出相應的畫面,進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如筆者在教學《黃鶴樓》時,提問學生:“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回答道:“黃鶴、漢陽樹,還有鸚鵡洲?!惫P者接著問:“從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學生結合自己對字面的理解,憑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待學生發(fā)言后,筆者總結道:“黃鶴象征了歷史,給人很飄渺的感覺,抒發(fā)了詩人的懷古之情。黃鶴為虛景,漢陽樹、鸚鵡洲為實景,在虛虛實實之中,詩人巧妙地把思鄉(xiāng)、懷古之情融合在一起?!绷硪环矫妫處熯€可以利用與詩詞有關而且學生熟知的歌曲來營造詩詞的意境。如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其略顯憂傷的曲調以及歌手清幽的演唱與詩詞的意境達到完美的契合,學生跟著旋律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之中,體會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抑郁惆悵,以及對弟弟蘇澈的懷念之情。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營造意境來引導學生抓住飽含詩人情感的物象,可以讓學生學會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知識積累來體會詩中的意境,進而體會詩詞表達的寓意和豐富情感。
三、傳達詩詞的情感
詩是詩人內心情感的一種藝術化體現(xiàn),情感是詩產(chǎn)生的主要因素,是詩的生命。正如郭沫若所說:“詩是強烈的情感之錄音?!睕]有情感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詩歌情感中傳達的美才是詩歌真正的美。古詩詞中常抒發(fā)的感情有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和作者擔憂自身仕途的感情等。詩人通常會將情感的抒發(fā)聚焦在某一詞甚至某一個字上,這“一詞”“一字”即為整首詩的詩眼。劉鐵冷在《作詩百法》中說:“詩之有眼,猶人之有目也?!比酥浚诵撵`之窗口;詩之眼,則是洞察詩詞主旨的窗口。要向學生傳達詩詞的情感,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詩的基礎上,篩選出詩眼,通過詩眼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和詩歌的主旨,進而領悟詩歌的情感。如下面杜甫《月夜》的教學:
師:這首詩寫于杜甫為叛軍所獲,困于長安,與妻兒分離時。那么,此時人物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呢?
生A: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
師:說得非常好!那么,詩中的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思念之情呢?
生B: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那么,詩中最能體現(xiàn)情感的詩眼是哪個詞呢?
生C:整首詩的詩眼為頷聯(lián)的“憶”,“憶”也就是憶親人。
師:全詩通過“憶”,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不舍和月夜思家的情感。
把握詩眼是理解詩意的一個關鍵,通過以上教學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眼,讓學生學會透過詩眼,窺見詩人的神府,感受作者對離亂中的家小的深切掛念,進而領悟詩歌傳達的情感。
以上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的一些粗淺體會,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探索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