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燕
問題:
一般學校的家長會都是家長們涌進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忐忑不安地和老師見面。而孩子們既興奮,又緊張,期待著父母從學?;貋?,卻又擔心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在以下這所國際學校中,家長會實行“自助”,全部由學生組織、管理。
在我所工作的國際學校,家長會有三種。第一,和國內(nèi)學?!凹w講座”型類似,用于入學教育;第二,每年兩次的“一對一聊天”型,用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面對面詳細探討孩子各方面的學習情況;第三,就是 “自助”型,這種家長會簡稱SLC,Student-led conference(學生引導的會議),孩子就像導游一樣,介紹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老師完全不用參與。四歲到十二歲,幼稚園到六年級,每年有一次。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介紹的東西會更深刻、更有趣。
門口的歡迎臺,掛著孩子們的合影,自助家長會就從燦爛的笑容中開始。孩子和父母要在這里拿一張當日家長會的項目清單,由于孩子們閱讀能力不夠,所以每個項目旁邊都要配上小圖片,保證他們能夠理解并且獨立地帶著父母完成。
歡迎臺的對面,隨意放著幾份孩子們自創(chuàng)的日報,由孩子每日的新聞報告制作而成。教室里每個小時可以接待四位小朋友和家人,如果比預約的時間早到了,可以先在這里翻翻報紙。每個教室的門口,都貼著一張布告“在這里沒有人用手機!”,鼓勵爸爸媽媽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世界。
進入教室后,孩子們往往愿意從重頭戲——學習檔案開始。按照孩子的預約時間,我們已經(jīng)把他們的學習檔案放在了桌子上,檔案中是他們?nèi)雽W以來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功課,大部分是他們自己挑選的。他們像模像樣地給爸爸媽媽講著做這些英文、中文、數(shù)學功課的過程,眉飛色舞地講著在寫作工作坊中自己創(chuàng)作的中英文小故事,打開iPad,給爸爸媽媽放自己制作的電子書、語音書。
教室的外面是孩子的藝術(shù)展覽。按照清單,孩子需要先展示自己有關(guān)繪本little seed的藝術(shù)作品,然后再展示由繪本Not a box引發(fā)靈感的創(chuàng)意環(huán)保手工。
孩子們還要帶爸爸媽媽參觀音樂教室、體育館、操場、圖書館等等。全部完成之后,孩子們需要帶著爸爸媽媽回到教室,做一個簡單的反思。
在筐子里,還裝著老師的心意。我們提前準備好了給每位父母的感謝卡片。這些感謝卡可不是打印一模一樣的就大功告成了,一定要署上父母雙方的尊姓大名,真誠地手寫,只有這樣才不是一聲廉價的“謝謝”,會讓父母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為了在當天讓孩子完全獨立,老師們在之前需要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孩子們在開始的時候是不會介紹自己“學習檔案”的,老師們會聯(lián)系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到幼稚園來,多次聽這些小朋友的報告,并且給他們反饋,指導他們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白鳛椤?,是為了之后的“不作為”,“不作為”,只是因為“我的學習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