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身體”的理論旅行
——從“文化研究”到“理論之后”

2013-04-18 05:18:48滕翠欽
關鍵詞:理論家布萊恩社會學

滕翠欽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

“身體”的理論旅行
——從“文化研究”到“理論之后”

滕翠欽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

在《理論之后》一書中,伊格爾頓力求通過反思文化研究的分析模式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意義。如今,“理論之后”漸成指向理論社會實踐的代名詞。身體在文化研究和“理論之后”兩種語境中的功能不同:文化研究探尋身體背后的社會意味,“理論之后”則更看重身體的生理性;文化研究中的“身體”指向了權力分類和沖突,而“理論之后”的身體則強調了社會“團結”。立足于上述兩種身體,反觀“理論之后”有關理論實效性的種種設想,主要表現為理論的有用性和理論隱喻性、理論的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文化研究”和“理論之后”都關乎意識形態(tài)策略,其理論背后有著具體的意圖。

伊格爾頓;文化研究;《理論之后》

理論的有用性成為“理論之后”的學界理想,有觀點認為,文化研究是不合時宜的理論想象,它往往是理論家根據自身的意圖對現實世界進行文化修飾。不過,“理論之后”反思文化研究的理由并不一致,其中一些理論家從“身體”出發(fā)反觀文化研究中身體主題的種種不妥之處。他們認為,身體的文化研究不管是強調分類還是拒絕分類,都深陷相對主義或是絕對相對主義的泥潭。在這些理論家看來,身體文化研究的理論實效性的喪失,不單是由于文化過濾掉了軀體的生物性感覺,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分類違背了社會學關于團結的學科意圖?!斑@些強調共性而非差異的方法與‘文化認同’不大相干。這些方法與經驗相關——所有文化和所有歷史時期的成員共享這些經驗,盡管發(fā)生文化變遷,這些經驗依然保持不變?!保?]在布萊恩·S.特納等理論家那里,這些共享的經驗就被具體化為“身體的材料性”。相對主義更多著眼于社會的沖突,絕對相對主義更是藐視“本質”的必要性。理論家對于社會學“身體”的重新規(guī)劃是對“社會沖突論”的反撥,人們開始重新挖掘身體本質的可能,而這恰恰是理論重啟其社會有效性的必要途徑。文化研究被稱為“裝飾性社會學”,布萊恩·S.特納曾認為,這是一種沉溺于商業(yè)和大眾文化眼前利益中的社會學,它沒有歷史深度,不進行比較研究,并且對政治不感興趣?!把b飾性社會學”的說法放大了文化研究弊端的現實緣由,文化研究成為了消費和政治短視的代名詞,其所熱衷的“沖突”也被理解為是消費的結果。人們斷定文化研究“華而不實”,因此這種方式無法建立理論和實踐間的有效關聯。

在布萊恩·S.特納等社會學家的眼里,身體的文化研究大有左道亂政的意味,為了拒絕身體的文化誘惑,他們回到了身體的材料性當中。軀體生理細節(jié)和一切原始的感知力成為社會學學科現實效力的最堅實保證,“在人類身體表現立場上進行的社會分析為社會學能夠重新贏得它對經濟、政治和道德的原始關注提供了基礎”[4]。這是因為軀體感覺的共享是社會團結的基本來源。相對主義也解讀了軀體的理論意味,但他們給出的答案和軀體團結恰恰相反,“人類都知道,不僅身體會老化衰退,而且關系也會崩潰。相對主義使用這個觀點來否定普遍主義。然而,在政治理論中,相對主義面臨的問題是,它不能在發(fā)展關懷的道德規(guī)范時又達到公正,或者在炮制一個欲望理論時又在道德規(guī)范上達到完美”[5]。相對主義從機體的衰亡中得出本質消亡的可能,相對主義無法在更大單位的群體中實現社會正義。在向往團結的社會學看來,相對主義的理論缺陷在于僅僅保全了某一利益群體的分配[6],而自保的心理將造就極端的排他性。

布萊恩·S.特納等人指出,軀體的團結特質主要和人類軀體的脆弱性相關,“脆弱是人類的普遍條件,因為疼痛是全部有機生命的基本經驗”,這是對軀體進一步具體規(guī)定。直面人類的脆弱性實際上也是反消費邏輯和反文化研究的理論結果。如果說,消費總愛彰顯物質昌盛和人類訴求的無限可能,那么團結式的社會學總愛從這些熱鬧的附加物之外看到身體本身的脆弱,這種關注試圖召喚人類的道德自省。上述引文中的“普遍條件”和“基本經驗”等提法強調了普遍主義的合法性,當然,身體的介入使得普遍主義帶上了現實具體性的意味。布萊恩·S.特納通過對哈貝馬斯“主體間性”的反駁指明了這種意味,哈貝馬斯漠視人的身體性,從而喪失了理論的現實性?!爸黧w間性”不過是理論家在理論自留地中憑空生產出來的,它不能說明世界的復雜狀況。即使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暗含了相對主義和普遍主義的結合,但身體性的缺失使得這一美好的理論想象成了理論自說自話而已。所以,團結社會學家們強調身體的介入,這種介入使“相對主義的普遍主義”具有現實有用性,身體的界限和疼痛的相通性是這兩種主義辯證整合的具體表現?!跋鄬χ髁x的普遍主義”是維護理論有用性的理論家的信念之一。布萊恩認為,人的本質都和變化密切相關,本質論同樣包容自然和文化現象間的差異。當然,布萊恩的“普遍主義”并不直接強調人的社會性和歷史性,“身體性”才是其進入問題的途徑,團結是普遍主義的社會學表現。

強調社會學的團結意向,反對文化研究的相對性,也正是在理論的劍撥弩張之間,布萊恩等人自然就忘記了意識形態(tài)探尋并非是文化研究的唯一特性。文化研究消解文化等級、將日常生活審美化等主張與團結的社會訴求之間存在可能性聯系。布萊恩等人對身體的團結氣質自信滿滿,但那些力挺文化研究的理論家對此卻并不買賬,“在另外一些領域,它提供一種機會進入對本質或客觀性的討論。最近一部最雄心勃勃延伸身體的社會學著作將其界定為‘環(huán)境’、‘表征’、‘感官的潛能’;然而,是疾病,尤其是神經性食欲缺乏,為布萊恩·特納提供了它最常用、有效的例證”[7]。這一指責有兩個關鍵詞:客觀性和生物主義。首先,客觀性意味著借用身體強調理論的現實性,意味著團結社會學回到了理論的真假時代,也就是說,人們不過是用“有用”和“無用”代替真假稱謂。團結社會學是否在反對文化研究的同時啟用了“真假”判斷,這種質疑實際上也是所有強調理論現實性和有用性的理論家們都必須面對的:如果大家都已經放棄真理的恒定性,那么確認理論有效性的標準是什么?身體性實際上代表著感覺和情感,那么布萊恩如何處理身體共通性和情感多樣性之間的可能性矛盾。至于生物主義,在無產階級看來,它隱藏著資產階級的險惡用心,他們無限放大人的動物性和遺傳性,以便將其作為人的馴服性的佐證。尾隨而來的是將社會病理現象的產生歸罪于社會資源貧乏的底層,這是資產階級高明的洗白方式[8]。社會生物主義的批判視角更多地展示了它對于歷史性和社會性的刻意回避。事實上,布萊恩等人的論述對這些指責也做了相應的準備,“社會關系要求個體在不同的行動中做出選擇,由此對他們的社會存在狀態(tài)具有反身性,這個假設是所有社會行動的主要特征?!薄胺瓷硇浴睂嶋H上不僅回答了生物主義的質疑,也同時回應了客觀性的指責。有趣的是,社會生物學主義并不研究人的身體形式,當然,生物主義中隱含的群體分裂和“團結”的說法也不搭調。

討論理論有效性的途徑多種多樣,本文的主要意圖在于通過理論家對身體的某些特定論述,考察從文化研究到理論之后之間存在的理論變遷。伊格爾頓等人的“理論之后”表明了“文化研究”的闡釋缺陷,并展望了立足于行動的新型理論風格。根據“行動”標準,帶有隱喻色彩的理論大都帶上敗壞理論實踐性的痕跡,文化研究首當其沖。借助理論的有效性,“身體”的相關爭論讓人重新思考物質和文化孰先孰后,即二者到底是誰在現實世界中具有行動效力。物質和文化是一組重要的理論命題,有些理論家選擇回歸身體的材料性以保證理論的有用性,文化研究則造成實踐性理論的報廢,這種觀念印證了物質高于文化。身體的材料性大有實用主義的意味,理論和社會現實由此掛鉤,且能夠為現實的具體變遷發(fā)揮實際作用。文化研究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否意味著理論的隱喻性在現實世界中全然無用武之地?理論的隱喻性對于世界的理論想象擴展了世界的可能性維度,并為人類提供了面向未來的精神動力以及思考世界的新型邏輯,理論虛構的作用不可小覷。隱喻性理論的塑形作用在“理論之后”并不突出,人們熱衷于理論在現實世界發(fā)揮立竿見影的社會功能。實干型的理論家搬出身體,搬出社會學,似乎只有完全客觀地切合現實世界的運作邏輯時,理論才有用武之地。然而,這種觀點具有以下缺陷:第一,理論是否可以完全客觀地還原世界?第二,人們拋棄了理論想象力的啟示作用,理論的現實主義似乎只承認物質決定意識,至于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早已被置于九霄之外。

反“文化研究”的理論家們對理論的有用性和理論的想象之間的優(yōu)劣之分有自己一套標準。問題在于,哪種理論具有現實性,哪種理論是對于現實的想象,言人人殊。有趣的是,那些擁護理論實踐的大家們也時常成為別人眼中的不切實際者。布萊恩將“身體材料性”集中于“身體的衰弱和痛感”也是一種理論選擇,這種傾向本身就無法逃避理論的隱喻性,它的行動功能是否像理論家本人把握的那樣還有待商榷。在《理論之后》一書中,伊格爾頓力求通過反思文化研究的分析模式來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意義。但在他人的眼里,伊格爾頓的理論脈絡也不時透露出理論和實踐分裂的病灶,加拿大的琳達·哈琴認為,伊格爾頓對后現代主義文化品質的一概否認正是源于他疏遠了后現代主義的實踐風格,而僅僅從理論的層面上對后現代主義橫加批判。[9]伊格爾頓對后現代主義的全面批判是為了凸顯其理論現實性,但在別人看來,這種批判卻是建立在理論的抽象化上。文化研究者們認為自己的理論模式有助于剔除理論的不實,“后結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者追隨福柯和德里達,堅持認為共享的話語(或文化)如此徹底地滲透于我們對現實的感知,結果使得任何假定的對社會生活的學科性解釋簡單地變成了集體虛構化或制造神話的一次練習——在這種觀點上,我們只能對我們的假設詳加闡述,因為我們無法獲得任何客觀、獨立的真理?!保?0]因為這些后學專家們認定文化以及話語策略是基本的人類現實。對理論實效性的懷疑還發(fā)生在同樣擁護理論現實功能的理論家之間。布萊恩就挑剔了羅蒂的缺陷,“閱讀狄更斯有關人類苦難的世俗本質的文字產生了一個遺忘的態(tài)度,但是想維持這個態(tài)度卻很困難。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想閱讀狄更斯的作品,羅蒂的部分問題是他印證了一種哲學,它不可能擁抱一種麥當勞化和插話式匆匆忙忙的關系越來越盛行的文化。”[11]羅蒂試圖通過“文學的團結”來還原理論的有效性,而布萊恩卻認為這種理論建設不過是一種文學烏托邦。他發(fā)現羅蒂的“閱讀共同體”沒有考慮現實閱讀狀態(tài)的復雜性,不過布萊恩并沒有把這種質疑用在自己身上。同樣指向“團結”,但兩位理論家卻在“團結”路徑選擇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羅列理論家之間的相互拆臺,并非要討論誰是誰非,而是為了指出任何一種理論的建設都是主觀選擇的結果。文化研究和“理論之后”都無法逃脫意識形態(tài)的編排,認清這一點,理論爭執(zhí)背后的話語意圖才能得到深度彰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姿態(tài)并不意味著本人暗地里為文化研究作嫁衣裳,因為文化研究也成為反思的對象,我們需要挖掘文化研究和“理論之后”的盲點。布萊恩眼中的身體社會學和文化研究之間沖突是理論價值沖突,理論的有效和無效實際上是價值的隱晦表述。布萊恩是從社會學的詞源學來追溯“身體材料”的理論合法性,“‘社會學’這個術語本身就非常有趣,有兩個詞根構成:伙伴(socius)和理念(logos)。……社會學可以說有一種深深的懷舊情緒。在一個快速工業(yè)化和充滿社會變革的歷史環(huán)境中,它還回頭對傳統社會團結的基礎加以探索。對社會的渴望表現了這種社會思想中的傳統主義,它尋求在原始或者傳統社會的互惠中發(fā)現有機團結的根源?!保?2]社會追尋“團結”仍舊是美好的主觀意愿,是不折不扣的理論選擇。團結是美好的社會價值展望,文化研究中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則缺少理論的價值取向和道德禁忌。在向往團結的理論家看來,理論的行動性更能代表社會正義。[13]

注釋:

[1][美]彼得·布魯克斯:《身體活》,朱堅生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1頁。

[2][法]巴爾特:《符號學歷險》,李幼蒸譯,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98頁。

[3][美]理查德·羅蒂:《哲學、文學和政治》,黃宗英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第171頁。

[4][5][11][12][英]布萊恩·S.特納、克里斯·瑞杰克:《社會與文化——稀缺和團結的原則》,吳 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第1,144,147,34 頁。

[6]實際上,布萊恩·S.特納等人具有明顯的道德理想主義傾向,他們總是想在人類更大的單位中實現道德共享和正義分配,這種單位的極致就是全人類。

[7][美]理查德·比爾納其:《超越文化轉向》,方 杰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96頁。

[8]參見[蘇]阿·穆·卡里姆斯基:《社會生物主義》,徐若木、徐秀華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年。

[9]參見[加拿大]琳達·哈琴:《后現代主義詩學:歷史·理論·小說》,李 楊、李鋒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美]維多利亞·E.邦內爾、林恩·亨特:《引言》,見[美]理查德·比爾納其等:《超越文化轉向》,方 杰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頁。

[13]布萊恩沒有像羅蒂那樣先將文化研究和新左派相掛鉤,而后論述“團結”。布萊恩和伊格爾頓的差別就更大一些,伊格爾頓更多強調社會性和歷史性,他的“理論有用性”更多涉及文化差異背后的普遍主義可能性。這些理論家在團結、普遍主義、理論現實性等論題的聯系上都費了一番心思。

[責任編輯:陳未鵬]

I01

A

1002-3321(2013)03-0079-04

身體亮相文化研究領域是啟蒙式“身體”全面轉型的標志之一。私人性是啟蒙的一顆重要棋子,它在“人”的問題上做足功夫,但個人財產權、選舉權強調的只是“理念人”,即便是“隱私”觀念也未能改變啟蒙對身體的漠視。在此背景下,“身體”被冠以非理性主義的封號,“靈和肉”徹底分裂,今天人們在為身體正名時時常借用這樣的二分法。西方的身體長久以來被限制在審美的范圍內,詞源學的“審美”強調的是感覺,而非美丑。審美感覺理性化,這種矛盾的說法表明理性先是拒絕了身體,而后才想起要收編它。啟蒙理性總免不了用是非對錯編排身體,在啟蒙的慣有印象中,身體總是游走于各種無法規(guī)訓的野路子上。啟蒙時代習慣于證實法則,所有不合真理和規(guī)范的一切都要被清理。文化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肅清了啟蒙時代身體所處的各種不良環(huán)境?!瓣P于文學中的身體的問題特別讓人感興趣,這是由于文學和身體兩者之間明顯的距離和緊張,一種與兩者互相依賴的感覺并存的、自然和文化之間無法削減的緊張?!保?]但身體和文化的矛盾不過是啟蒙時代的老腔調,在文化研究中,二者早已冰釋前嫌。文化研究并不是單純地在與啟蒙相反的意義上為身體唱盛,文化研究之于啟蒙是釜底抽薪,身體在文化研究的語言學轉向中咸魚翻身。

作為重要的現代西方理論事變,“語言學轉向”專注于語言的地方性用法和語境變化?!耙饬x永遠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化產物。但是,在我們社會中,這種文化現象不斷地被自然化,被言語恢復為自然,言語使我們相信物體的一種純及物的情境?!俏幕騻巫匀坏倪@種轉換,定義了我們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2]權力無處不在,真理只是意識形態(tài)的幻象,文化研究的任務在于撥開被壓制的話語迷霧,挖掘那些晦暗不明的話語真相。人們開始用符號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各類主題,其中當然也包括身體。身體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場域,文化研究范式中的身體符號展現了權力的全面彌漫。身體的文化研究可大致分為身體的規(guī)馴和身體的反抗兩大類。歷代文化觀念塑造了軀體格式,社會的各種權力機制對身體進行了符號性修辭。??碌摹叭俺ㄒ暠O(jiān)獄”是身體規(guī)馴的典型形式,布爾迪厄的“場域”則關注社會等級身份對于身體外在形式的區(qū)別化選擇。這些關于“身體馴服”的理論被視為患上了政治軟骨癥,許多人更認可身體反抗的可能性。反抗性的文化研究拒絕承認消費將身體變?yōu)橄順肥降谋粍訖C器,而是認為消費中的身體狂歡顛覆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預設。為了印證身體反抗的徹底性,有人甚至將身體重新欲望化,而欲望化身體并未倒退到非理性主義。從邏輯上說,非理性主義是針對于理性主義而言,文化研究取消了理性主義恒定的真理性,那么非理性主義也無從談起。符號學強調身體的意識形態(tài)分類,欲望化的身體卻將分類拋諸腦后,二者表面上看似南轅北轍,但拒絕真理的本質性的態(tài)度卻殊途同歸。

2012-10-28

滕翠欽,女,福建連江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理論家布萊恩社會學
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二胡演奏家 李祖勝
轉世為雞
故事會(2022年5期)2022-03-08 01:57:37
中國社會學會農業(yè)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
中國社會學會農業(yè)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
邊疆研究的社會學理路——兼論邊疆社會學學科建構之必要性
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音樂評論家匡 君
第八屆全全科學社會學學術會議通知
科學與社會(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4
翻譯研究的學科建設與論文寫作——訪當代翻譯理論家伊夫·甘比爾(Yves Gambier)教授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56
盲點(2)
孤獨、無奈與彷徨:“空巢青年”與“獨居青年”的社會學分析
广东省| 景谷| 日喀则市| 台北县| 禹城市| 博湖县| 美姑县| 慈溪市| 昌都县| 海阳市| 阜阳市| 呼图壁县| 太湖县| 攀枝花市| 岑巩县| 合阳县| 通江县| 株洲县| 兴安县| 通城县| 准格尔旗| 珲春市| 洛隆县| 芦溪县| 玉树县| 安溪县| 惠安县| 林芝县| 连城县| 衡东县| 麻江县| 大宁县| 新泰市| 罗定市| 时尚| 太湖县| 临泽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江北区| 玛沁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