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政
(湘潭市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湖南 湘潭 411228)
2013年4月23日,在第十八個世界讀書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湖南衛(wèi)視承辦的“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電視晚會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晚會的亮點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登臺,與同學暢敘當年讀書經歷;全國十大讀書人物之一的溫玲玲來到晚會現(xiàn)場,講述她多年來如何為鄉(xiāng)村孩子捐書和捐建鄉(xiāng)村圖書室,晚會現(xiàn)場金芒果V基金捐資助她建100間金芒果圖書室;晚會上表演了湖南大學學生冒著日機轟炸搶救保護岳麓山書院藏書的大型舞蹈。晚會揭示了閱讀的重要和閱讀與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題。這臺晚會不但宣示了倡導全民閱讀的國家話語,也彰顯了湖南衛(wèi)視積極參與的姿態(tài),播出后社會反響好,也引發(fā)人們諸多思考。媒體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監(jiān)視到的大眾傳播領域媒介生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異常?我們應如何應對?除了辦晚會,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
一個時代,常由一種媒介為主導,而其他媒介并存共生,形成一種相對平衡的媒介生態(tài)。在當今時代里,圖像傳播為主導,文字與聲音傳播本應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然而,由于受眾過度消費圖像而擠壓了文字、聲音傳播空間,使媒介使用失衡,媒介生態(tài)異常。
時下,視覺圖像無所不在地包圍著我們,觸目之處,皆為圖像。就連本是文字表達的經典小說,也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本是聲音表達的流行音樂和相聲,也被拍成MTV和動畫片。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說,視覺文化時代已經到來?,F(xiàn)實確實如此。他說:“如果說17世紀從一種視覺和造型的文化退入一種抽象文字文化的話,今天我們就可以說,我們似乎正從抽象文字文化進入一種高度感性、造型和畫像的文化?!保?]
視覺文化時代圖像爭雄,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實。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因為利益驅動,圖像消費主義嚴重,吸引著受眾過度消費圖像。如電視娛樂節(jié)目泛濫,以帥哥靚妹的調侃,甚至打情罵俏、惡搞使壞的圖像吸引觀眾眼球;又如雜志的美女封面,展示著人體景觀:s型曲線、沙漏型腰部、豐乳、翹臀、火熱的紅唇、色迷的眼神、最大幅度的暴露,令人目不暇接;又如奇觀電影,顛覆敘事傳統(tǒng),淡化情節(jié),淡化對話,以動作、肢體、場景、節(jié)奏的奇觀沖擊著觀眾的視覺神經,讓觀眾獲得“震驚”的快感體驗。如此種種過度的圖像消費,擠占了文字閱讀的時間。
閱讀,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看書、報、文件等,并領會其內容?!边@也是所說的印刷文字閱讀。由于視覺圖像的擠壓,印刷文字閱讀遭到冷遇,國民閱讀率持續(xù)走低。據2012年“全國國民閱讀第十次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人均讀書4.39本,全國人均不到1本,讀報77.2份,比 2011年的 100.7份少了 23.5份。閱讀時間人均不到15分鐘。與猶太人每年人均讀書64本相比,實在是太懸殊了。更令人擔憂的是兒童閱讀。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有美國學者對中國兒童閱讀作過專題調查,認為中國兒童很少課外閱讀,兒童閱讀主要從課文中、教材中來。一年級中國兒童閱讀量大約為4900字,不及美國兒童的六分之一。電視卡通和漫畫書吸引了兒童相當多的注意力,很不利于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社區(qū)圖書館也普遍缺乏,針對閱讀的社會組織發(fā)展很不健全,讀書組織非常缺乏。
閱讀有深淺之分。深閱讀特點是閱讀過程中有閱讀者的思考。淺閱讀的特點則是快速瀏覽、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少有思考,過目即忘。
淺閱讀現(xiàn)象隨處可見。一張報紙,瀏覽一下大標題,如遇感興趣的話題,再看看導語,10分鐘即可翻完。一本圖書,挑選感興趣的精彩部分細看一下,其他則粗略閱過,也就幾個小時。
淺閱讀盛行,淺閱讀紙質讀物也應運而生,如《101部世界文學名著速讀》、《一口氣讀完二戰(zhàn)史》等等。除了“速讀”、“縮讀”圖書,還有諸多“導讀”、“解讀”類書籍。速讀者被人稱為“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識分子”。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知道分子”,比如電視中各種“大獎”比賽就需要你多知道一些知識。然而,社會真正需要的還是“知識分子”?!皩ёx”、“解讀”圖書的讀者被迫接受解讀者給予的單一的意義,而不能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圖書原本中的豐富內涵。
圖像時代似乎不可逆轉,但人類的表達方式不應也不可能僅僅是圖像。人類發(fā)明了文字,后來又發(fā)明了印刷術。印刷文字的發(fā)明助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印刷文字與圖像表達應在當今世界同樣受到重視。當印刷文字閱讀受到冷落時,我們理應象《書香中國》晚會那樣發(fā)出聲音:倡導全民閱讀,捍衛(wèi)理性文化傳統(tǒng)。
電視是偏重于感性的媒介,是一種近乎于人類主觀方面很少參與的媒介;而報紙、書籍是偏重于理性的媒介,是受眾需要主觀積極參與的媒介。美國學者道格拉斯.凱特和穆蒂認為,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各司其職:右半球進行圖像識別,左半球進行文字符號解讀分析。電視作用于右半球,文字閱讀作用于左半球。而人的理性思維取決于大腦左半球的發(fā)達水平。[2]閱讀時眼睛對文字進行線性掃描,逐一攝取文字符號傳遞到大腦左半球,進行邏輯思維處理,有利于人的理性思維能力的提高。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指出:“閱讀過程能促進理性思維,鉛字那種有序排列的,具有邏輯命題的特點。閱讀文字意味著要跟隨著一條思路,這需要讀者具有相當強的分類、推理和判斷能力?!保?]
筆者無意于貶低電視而抬高報紙、圖書。只是說,任何媒介都有其優(yōu)勢和弱點,電視以其進入門檻低,無論文化高低皆可觀看而贏得最廣泛的觀眾。而報紙、圖書雖有利于理性思維而要求有文化。筆者只是說,不要沉湎于電視而冷落報紙、圖書。
美國學者詹姆斯·默蓋爾將閱讀分為三個層次:知識性閱讀、理解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4]三個層次的閱讀,意味著閱讀的深度遞進。知識性閱讀還停留在淺閱讀,而理解性閱讀則開始進入深度閱讀,探索性閱讀則界入了研究和批判性思維,進入了深度閱讀的最高境界。
當今社會中,社會運轉節(jié)奏加快,新媒體不斷涌現(xiàn),人們獲得信息和知識的媒介增多,互聯(lián)網、移動媒體又快又省,必定獲得人們的青睞。人們不可能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花較多的時間讀書看報。但是,人們從新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往往呈碎片化,正如托夫勒指出的第三次傳播浪潮的特點:“注入我們腦海的是支離破碎的彈片”。[5]要對社會有較深層的認識,還是要讀報刊上有深度的社會問題的報道和新聞評論。而要建構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和文學素養(yǎng),還是要認真讀書。所以淺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應是時下閱讀的最佳選擇。一般說來,報紙以淺閱讀為主,但不妨加入一些深閱讀材料。圖書一般以深閱讀為主,需要靜心閱讀。
倡導全民閱讀,需要全民參加。政府要投入資金建設各級圖書館和閱覽室,特別要重視社區(qū)和農村圖書館建設。城鎮(zhèn)要合理布局閱報欄。社會和學校要建立讀書會等社會組織。家庭要增加閱讀的開支,有條件的要建立家庭圖書柜和書房。而媒體更應在倡導全民閱讀中有所擔當。
媒介素養(yǎng)主要指公民具備的認識媒介、判斷媒介、參與媒介與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就是培養(yǎng)和提升媒介素養(yǎng)的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基礎是認識媒介,只有認識了媒介的長處和短板,才能很好地利用媒介幫助自己成長和發(fā)展。要糾正媒介使用的偏向,倡導閱讀,就要認識印刷媒介的優(yōu)勢。這就必須把認識媒介作為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點。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實踐主體主要是學校和媒體。媒體要利用自己的欄目和節(jié)目,傳播媒介知識,特別是少兒節(jié)目要加入媒介素養(yǎng)元素。
首先,報刊要開辟讀書書評欄目或專版,廣播電視要開設讀書、讀報節(jié)目,以引導讀者閱讀書報。報刊廣電的評介和對某部經典著作的討論,直接促進圖書的銷售與閱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報刊上展開的關于《紅樓夢》的討論,推動了《紅樓夢》的銷售和閱讀。八、九十年代,廣播中《楊家將》等長篇評書的熱播,也促進了相關圖書的購買與閱讀。本世紀初,電視《百家講壇》欄目的熱播,也引起對相關圖書的熱銷和閱讀。其次,媒體要與相關單位組織開展讀書活動,并報道活動情況與典型。如瀟湘晨報社和長沙市圖書館聯(lián)合舉辦“做個讀書人,新自修計劃”活動,從4月1日至31日,每天在圖書館自修3小時,并在網上發(fā)微博談心得即可勝出。80后小伙薛瑞眾拔得頭籌成自修達人。
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硬件建設。有條件的媒體可捐資建設社區(qū)和農村圖書室、閱覽室,更多的是媒體要發(fā)動和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建圖書室。同時,倡導社區(qū)、學校、機關恢復和建設閱報欄,建成城鄉(xiāng)書報閱讀網絡。另一方面,要加強閱讀網絡的軟件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建立城鄉(xiāng)、學校的讀書會或讀書小組,開展閱讀和交流活動。城鄉(xiāng)閱讀網絡建設應納入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2012年全國第十次國民閱讀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傳統(tǒng)的紙質讀物閱讀率下降的同時,電子書報的閱讀率顯著上升,城市居民人均閱讀電子書2.35本,比上年增幅達65.5%。電子書報的閱讀雖然是一種淺閱讀,但“開卷有益”。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環(huán)境下,不失為一種利用閑暇時間進行閱讀的選擇。圖書和報刊要適應這種閱讀方式的變化,為其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要引導閱讀,提供反饋交流平臺。
[1] [加拿大]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459.
[2] [日]藤竹曉.電視社會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172-173.
[3]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7.
[4] 孫淑靜.淺閱讀的內涵及其弊端[J].讀者,2007(4).
[5] [美]阿爾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