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治氣與教化:《五帝本紀(jì)》讀解

2013-04-08 03:14柯小剛
關(guān)鍵詞:黃帝

柯小剛

(同濟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上海 200092)

《史記·五帝本紀(jì)》開篇第一句話中的“成而聰明”,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的開篇寫做“成而登天”。小小一個詞的區(qū)別蘊含的意義并不小??鬃泳帯稌窋嘧詧蛩矗饲啊叭龎炍宓?、八索九丘”盡皆芟夷,至于《漢書·藝文志》中冠以黃帝之名的書,則多神仙方術(shù)一類。而太史公以《五帝本紀(jì)》為《史記》篇首,述黃帝之德,記黃帝之行,不言“登天”,只說“聰明”,是否為孔子刪《書》之遺意?《書》斷堯舜,《史》自黃帝,取舍不同而其義則一也。何以見得?不妨細讀文本。

一、陰陽:天地生物

《五帝本紀(jì)》先謂黃帝“生而神靈”:神靈者,非謂“超自然”,而是能感通自然。其次“弱而能言”:“能言”是人之為人的文明出發(fā)點。“幼而徇齊”:“徇齊”如《史記集解》所謂“徇,疾;齊,速也”,相當(dāng)于孔子說“敏于事而慎于言”之義(《論語·學(xué)而》)。“幼而徇齊”是敏于事,“弱而能言”是善于言而慎于言。接著“長而敦敏”:敦厚往往不能敏捷,敏捷往往不易敦厚;能把敦厚與敏捷這兩個矛盾的方面結(jié)合在一起,所以黃帝能化五方、合和眾善。終于“成而聰明”:回照起初的“生而神靈”?!吧耢`”即《中庸》“天命之謂性”。“生而神靈”之性必須通過人之言行發(fā)明出來,是為“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也就是“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俺啥斆鳌笔亲罱K成就人之為人的聰明,亦即成大人,“與天地參”,“贊天地之化育”。聰者耳聽天命,明者眼觀天象,天道之成人而人道之齊天也?!渡袝烽_篇贊堯之德“欽明文思安安”,亦此義也。太史公書史,猶遠緒圣人削刪之遺意也。

所謂五帝:帝者,諦也,諦聽天命之謂。聰明就是能聽能見:能聽天意,能聽民意;能看天象,能觀民風(fēng)。太史公對于上古先王德性的描寫,不是渲染他有多少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寫他如何能聽能看。天子雖受天命而代天牧民,但“天難諶、命靡?!?,除了隨時諦聽天命,沒有任何一勞永逸的“主權(quán)契約”。

聰明,是把知識和理性從一開始就是放在核心的位置。但這里的知識是指什么呢?“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這里的核心是“治五氣,蓺五種”。這是承自神農(nóng)氏的傳統(tǒng),而神農(nóng)氏又從伏羲氏而來。三皇五帝一以貫之的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耙魂幰魂栔^道”原本含義很簡單,就是有白天有黑夜,就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晝夜寒暑往來,于是“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此道與農(nóng)作關(guān)系最密切,所以“治五氣,蓺五種”成為神農(nóng)、黃帝、后稷、公劉的主線。于是,接下來黃帝做過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命太撓作甲子,即沿用至今的天干地支記年、月、日、時,所謂八字?!渡袝虻洹啡蚊撕途词诿駮r,日出日落,四時稼穡,其義一以貫之,構(gòu)成中華文明的主脈。黃帝處在中華文明主脈的節(jié)點。這條脈發(fā)源于三皇五帝,中經(jīng)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下逮秦漢唐宋歷朝歷代,一直到現(xiàn)代中國。這條脈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道。所謂生而神靈、成而聰明,聰明在起初是指明天象、歷法,也就是知陰陽之理。知陰陽就是知道。

黃帝最重要的武功除了統(tǒng)一炎黃,就是擒殺蚩尤。為什么殺蚩尤?根據(jù)孔安國的說法,九黎君號蚩尤,隱約可與《國語·楚語》所載“九黎亂德”相關(guān),直到堯舜時代的羲和、四岳連成一條線索。這是“師”的巫覡布魅之線,與“君”的聰明理性構(gòu)成競爭。“師”把知識做了神話的、壟斷的處理,把知識弄成神秘的巫術(shù)①此為“天師”。后來有儒家“人師”與“君”結(jié)合,才形成中國成熟的政教體系。而同時,“天師”的知識也通過史官制度的完善,乃至后世道教建制的發(fā)展,成為被馴服的布魅知識。。黃帝殺蚩尤,顓頊平九黎,堯舜流四岳、共工,可能都是這一斗爭的表現(xiàn)??梢哉f它是一條啟蒙之路,但這是一種正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啟蒙。片面的啟蒙是西方近現(xiàn)代的那場啟蒙,那場啟蒙為了解決那個時代的“神人雜擾”問題導(dǎo)致了天人隔絕。而“黃帝—顓頊—堯舜”啟蒙運動的結(jié)果,卻是使“絕地天通”成為“天人合一”的前提。中國從黃帝堯舜開始,到周公制禮作樂、直至孔子行教,這個漫長的啟蒙過程是知識的、理性的,但同時并不是祛魅的。絕地天通并沒有導(dǎo)致天人分離,而天人合一并沒有導(dǎo)致神人雜擾,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反之,則有“智者過之,愚者不及”:智者過之,則神人雜擾;愚者不及,則天人分離?!逗神R史詩》和基督教是神人雜擾的戰(zhàn)爭,現(xiàn)代性是政教分離的俗世,而中國則是“干稱父,坤稱母,予茲渺焉,乃混然中處”的世界。在這里,“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論語·先進》)。仕進有先后,命途有窮通,但君子小人之間、在野在朝之間、學(xué)與仕之間,一氣貫之,沒有階級斗爭,根源于天人相通。

所以,華夏先王統(tǒng)治的合法性不在于能行超自然的神跡:那些恰恰是蚩尤、九黎、四岳這些人神巫覡所干的事。華夏政治文明特別浩大、正直的開端在于它是理性的、清明的,同時是虔敬的、德性的?!段宓郾炯o(jì)》載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②可參《禮記·經(jīng)解》:“善書教者,疏通知遠而不誣。”:這是一種清明的理性,而不是科學(xué)的、偏執(zhí)的理性。所謂科學(xué)的、偏執(zhí)的理性,就是神人隔絕,完全取消神性的維度,是政教分離,是祛魅,是整個世界不再有神性,不再有魅力。讀《五帝本紀(jì)》可聯(lián)系到孔子的“丘之禱久矣”:那是一種保有山河大地之神性的聰明。人與天地是可以感而遂通的,但是他不會因通神而賊物(賊物即害物,神跡多屬此類),因通神而亂人事。他不會玩弄神通,用超自然的手段來玩弄大眾。也不會把自然視為表象,致力于尋找表象背后永恒的真實。無論宗教還是哲學(xué),在黃帝的聰明和孔子的中庸智慧面前,都顯得太過偏執(zhí)。

黃帝承伏羲神農(nóng),治五氣,蓺五種,學(xué)在陰陽。而無論老西學(xué)、新西學(xué),容易耽戀的是超越陰陽時辰的凈土。自古中學(xué)化西,關(guān)節(jié)在此。西游記第91-92 回,說唐僧師徒四眾在西方天竺國遇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之難,而終于在年月日時四值功曹使者的指點和角、斗、奎、井四木禽星的幫助下降服妖魔,說的就是用一陰一陽的時辰之道來馴服超時間的不變凈土幻象。三大王原是“三個犀牛之精,因有天文之象,累年修悟成真”[1],可比之西方哲人欲以幾何學(xué)截斷陰陽之變,超諸塵世之上。考三大王命名之意,乃在超越陰陽寒暑之變,脫離俗世塵垢,貪戀佛國香火,適成魔障。唐僧須經(jīng)此劫,破此魔障,乃見真性。三大王居?xùn)|北艮方,逃離時亦走艮方。艮,止也,高也。三大王偏在艮方,正是其偏執(zhí)不變、貪戀高潔之意。故三大王愛吃敬佛香油,假扮佛像竊取供養(yǎng),又有潔癖,常愛香湯凈浴,皆其偏性之情也(紅樓夢中妙玉差似之)。欲超越時間,寒暑不侵,遠離塵世,正是西學(xué)魔障之大者。唐之西游取經(jīng)者已過此關(guān),今之西游問學(xué)者何如?

顓頊“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讀西方古典政治哲學(xué)時,往往面臨一個困難,就是所謂physis(自然)與nomos(禮法)之間的鴻溝問題。一直到西方現(xiàn)代哲學(xué)形成價值與事實的分離,乃至政治上形成不可動搖的教條:政教分離。其結(jié)果便是整個社會的虛無化、犬儒化、價值相對化,乃至低俗化,同時又激起原教旨主義極端保守派的恐怖主義反動。在這種時代背景中,回過頭來讀《五帝本紀(jì)》,看看顓頊能給人什么啟發(fā)。

“治氣以教化”:“治氣”治的是陰陽、四時、五行之氣,這是屬于nature、屬于physis 的;而“教化”是教化人,是拿文化、價值、倫理道德、社會理想,拿正義、美德來教化人民,屬于culture、nomos、value 的。在顓頊“治氣以教化”里的“以”如何解:這個“以”通“而”,其義正如孔子所謂“吾道一以貫之”,亦如《春秋公羊傳》開篇“元年春,王正月”的一氣流行。在那里,從天時到人事,乃至草木昆蟲,都是一以貫之的。何謂“王”?“王”字三橫一豎,是貫穿天地、貫穿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人?!爸螝庖越袒本褪峭醯溃皇侨藶榈匕裵hysis 與nomos、政與教、事實與價值割裂開,使整個現(xiàn)代世界陷入一種深重的危機之中。這是在今天所謂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讀古史的現(xiàn)實意義。

“依鬼神以制義”:《史記正義》云“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保?]這一解說可以矯正現(xiàn)代漢語中對神和鬼的一些認識。關(guān)于鬼神有很多說法,比如《禮記》中提到,人死之后,精氣發(fā)越于上謂之神,形骸歸之于地謂之鬼,所以,神者伸也,鬼者歸也。在祭祀傳統(tǒng)中,既有在家廟中敬神主,也有于郊野里掃墓。廟祭是敬神,掃墓則是敬鬼。所以,《中庸》感慨“鬼神之義大矣哉!”顓頊“依鬼神以制義”要點在“義”字上。帝嚳“明鬼神而敬事之”,其所“明”者也是鬼神之義。這個“義”是人文之義,是把鬼神納入到人文教化的框架之中。鬼神與人文的關(guān)系問題在中國政治文明傳統(tǒng)中,從一開始就有比較協(xié)調(diào)的處理方式(如荷爾德林所說“你如何開始,就將如何保持”),即“明鬼神以制義”的方式??鬃右环矫妗安徽Z怪力亂神”,一方面又“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這一精神的典范。

對于孔子的“祭如在”和“丘之禱久矣”來說,對于顓頊和帝嚳的“依鬼神以制義”來說,托馬斯·阿奎那和安瑟爾謨的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簡直如同兒戲。但是反過來,從西方神學(xué)立場出發(fā),他們會覺得從孔子開始,乃至從顓頊、帝嚳開始,甚至從伏羲開始,就在裝模作樣地神道設(shè)教或騙人。西方文化非常自詡的一點就是:它的理性化程度達到了祛魅的科學(xué),它信仰的虔敬達到了“正因為不理解所以才相信”的極端程度。它的理性是徹底的理性,它的信仰是極端的信仰。所以,它的理性和信仰互相打了幾千年,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和中庸的東西。它自詡自己的理性和信仰都比別人的強。是不是這樣呢?否。不虔敬的理性謂工具理性,不理性的信仰謂意見。西方現(xiàn)代性的世界難道不就是一個工具理性加大眾意見的世界?理性何存?虔敬何在?《中庸》云“不誠無物”,《易傳》云“乾坤毀則無以見易”,《黃帝內(nèi)經(jīng)·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生氣就是和氣。文明的生氣就氤氳在貌似相反的東西之間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二、五行:圣人行教

“堯命羲和”一章取自《尚書·堯典》,其中已有《周禮》雛形。周禮依天象“辨方正位”,羲和已據(jù)“日永”、“夜中”、“星鳥”、“星火”來定四時、正四方。周禮“體國經(jīng)野”,羲和已察四方四時,其民如何:“其民析”、“其民因”、“其民夷易”、“其民燠”;又察風(fēng)土物候,鳥獸如何:“鳥獸字微”、“鳥獸希革”、“鳥獸毛毨”、“鳥獸氄毛”。從堯到周公,“設(shè)官分職”作為政治安排,無不與天地四時、風(fēng)土人情、節(jié)氣物候息息相關(guān)。王道不只是對人事的安排,而且是對天地之間的人事安排。所以,《春秋》開篇書曰:“元年春,王正月”。對人的不同理解,決定了對何謂政治的不同理解。

從“慎徽五典”(史記作“慎和五典”)開始,古文《尚書》斷開堯典舜典(今文皆屬堯典)。在《五帝本紀(jì)》的記述中,舜走向政治領(lǐng)域的起點也在這里。五典就是《周禮》司徒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五教來化民,叫做五典。這是堯舜以來,華夏文明對政治的基本理解,即政治作為一種教化,作為一種風(fēng)俗倫理的培育,也即孟子所謂善推擴之意,就是能齊自己的家,還能帶動家家之父能義、家家之母能慈、家家之兄能友、家家之弟能恭、家家之子能孝。于是“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大學(xué)》)。舜以孝行舉于草野,而終有天下,是齊家以至于治國平天下之典范。所以,《五帝本紀(jì)》對舜的記述多次重復(fù)寫到舜的家庭狀況: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cè)。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nèi)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zhǔn)滤从H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fù)欲殺之,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毕笈c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毕竽酥顾磳m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fù)事瞽叟愛弟彌謹。于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3]

舜德如何?不妨回顧一下黃帝的“生而神靈”、“成而聰明”和堯的“聰明文思安安”,把他們和舜做一個比較?!坝菟凑?,名曰重華”。重華,一種解釋是說“華謂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于堯”(古文《尚書》孔傳),另一種解釋是說舜“目重瞳子,故曰重華”(《史記正義》):他的瞳子是雙重的,似乎暗示他有雙重的明德,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無法知道在太史公的筆法里,這是不是暗示圣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看一下有關(guān)他身世的敘述:這個家世起自黃帝之子昌意,高峰是五帝之一的顓頊,然后從窮蟬開始衰落,到舜父瞽叟嚚頑不化,降到谷底。在這七世變遷中,這個家族的命運有窮有通,有貴有賤,在天地大化流行中載浮載沉。一般人容易惑于這種浮沉變遷,為之歌哭,因之怨尤。而面對先祖的圣明賢達和父頑母嚚的現(xiàn)狀,舜為什么可以安之若素?是不是一雙重華的瞳子可以看到:在這浮沉變幻的人世中發(fā)生的窮通貴賤,原不過是一氣流行?跟“重華”相對的正好是“瞽叟”。對“瞽叟”的解釋,一說是瞎子,看不見;一說是眼睛沒瞎,但有眼無珠,就像看不見東西似的,不能識別善惡美丑、賢良與不肖。無論哪種解釋,都跟舜之為“重華”形成了一種對比。這種對比是意味深長的,尤其當(dāng)考慮到瞽叟之子、重華之弟的名字竟然叫做“象”時?!跋蟆钡漠a(chǎn)生必須是在明暗交會之地。象后來被舜封在西南地方,屬坤的陰暗之域。象可能并不是一個完全昏庸的地方諸侯。出人意外的是,在后世史書中,象在西南民俗崇拜中的影響若隱若現(xiàn)。

對這種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惡劣家庭環(huán)境,舜為什么可以安之若素,略無怨恨?他的親生父親、繼母和弟弟每天都在設(shè)計害他,乃至要殺之而后快。他一方面是不怨恨,孝順父母,關(guān)愛弟弟;另一方面,他又不是逆來順受,如曾參那樣愚孝。舜之孝行如流,小仗受之,大仗則走:“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cè)”。那么,是不是這樣一個有著重華之眼的圣人,他其實能看到宇宙大化之流:能看到天地一氣流行,看到人世一氣流行,才可以如此灑脫、如此通達,才可以既不怨恨又不完全逃避呢?這豈不就是“知道”嗎?

一氣流行的運化又可以具體分疏為五行或大氣的五種流行態(tài)勢:升曰木,降曰金,聚曰水,散曰火,升降聚散之中行曰土。在太史公對大舜生平的筆法中,似乎可以讀到五行的消息。首先是“耕歷山”:耕作是培育莊稼,與草木打交道。木德曰仁。舜耕歷山,木氣仁德流行無礙。接下來“漁雷澤”:與水打交道。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漁雷澤是跟水行之氣打交道。接下來“陶河濱”:跟土打交道,土氣流行無礙??梢钥吹?,正因為舜能充分地暢通木氣,所以他“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木氣之化流行于民間,所以人民相親互讓,不再爭奪土地③后世文王弭虞芮之爭,不假獄訟,亦由木德仁教之行也。?!皾O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水氣流行無礙,故水畔之民能讓居?!疤蘸訛I,河濱器皆不苦窳”:“窳”就是病,就是器具的空乏。土氣流行無礙,所以民生器用皆不空乏。他可以看到所有氣息的流行,解開氣息的郁結(jié),疏通流行的孔道,所以他對人世的命途窮通、貧富貴賤都能超然視之、安然處之,對各種爭訟、各種糾結(jié)不通的東西都能紛然解之、疏而通之。

接下來“作什器于壽丘”:什器指各種各樣的生產(chǎn)、生活中使用的小器具,如菜刀、鋤頭、剪刀等。這些東西要經(jīng)過火才能做出來。在希臘神話中,做這些器具的赫淮斯托斯也是火神。在奇門遁甲中,這類小物什對應(yīng)十二天干中的“丁”。丁屬火,是陰火?!白魇财饔趬矍稹睂嶋H上就是與火打交道,以使火氣流行無礙。舜作什器,以疏通暢達火氣流行之人、火氣流行之事。最后“就時于負夏”:“就時”即貨值射利,就是甲地的某種東西物價低,他就跑到甲地買進,而乙地的這種東西物價高,他就乘著這個時機,及時跑到乙地賣出,從中盈利?!柏撓摹笔莻€地方,就是到負夏這個地方來“投機倒把”,利用時機和差價“射利”。顯然,這是與金打交道,是搞經(jīng)濟,做生意。這是商品流通,貨值生利,金氣流行無礙。

舜做過農(nóng)民,做過漁民,又做過手工藝人(其中還特別分成兩件事:作陶器和什器),最后還做過商人,剛好是五件事。根據(jù)上述的分析,可發(fā)現(xiàn)這五件事分別與木、水、土、火、金對應(yīng),正好是五行??赡苡腥擞X得這種解讀太穿鑿,但如果考慮到司馬家族的家學(xué)淵源,就不會大驚小怪。讀《太史公自序》,可知道他是四岳之后,是天官家族。天官的看家本領(lǐng)便是陰陽、歷算、易經(jīng)、術(shù)數(shù)。讀三家《詩》,能知曉史家學(xué)《詩》都是學(xué)《齊詩》,因為《齊詩》是陰陽家一路的,用易經(jīng)象數(shù)和陰陽五行思想來解《詩經(jīng)》。這個傳統(tǒng)承自伏羲、黃帝,是華夏文明正脈,并不詭異。只是現(xiàn)代人囿于科學(xué)禁錮,思想封閉,少見多怪而已。

三、三才:王者建國

在上文所引關(guān)于舜的幾章敘述里,已注意到太史公對大舜家世和孝行的記述多有重復(fù),雖然每章變換角度、詳略不等。以太史公繼承春秋筆法之志,讀者似宜盡心其中大義④在讀書會上,此問題由曾維術(shù)、陳明珠提出,特此致謝。。有文獻學(xué)解釋傾向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它們抄自不同的文獻來源。這種解釋可能是對的,但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即使抄自不同文獻來源,材料的排序也是值得思考的。《史記》是深思熟慮的作品,不是有待整理的資料匯編。

情況是,第一章敘述舜家族的完整世系結(jié)構(gòu),第二章概括地講了他的父母兄弟、家庭的情況,這種寫法像鏡頭從遠拉到近,直接順承了前面對世系的追溯。世系追溯是從時間上講,而接下來從“舜,冀州之人也”開始轉(zhuǎn)到空間的敘述。世系追溯的背景是天道,因為人生于父母,父母生于祖先,祭祀便有報本反始、敬天法祖之義,所以《孝經(jīng)》所謂“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通于《中庸》所謂“贊天地之化育”。接下來講五件事對應(yīng)五個地方:“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這些地方其實都很重要。譬如壽丘是魯東門之北,是黃帝出生的地方,離孔子出生的地方也不遠。在這些涉及各種地方的空間敘述之后,又回頭講到他的家族世系,但這次又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的。前面敘述家世,講了家庭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尚能篤孝;接下來敘述地方,輾轉(zhuǎn)東南西北做四方事業(yè),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事打交道。這時候,他的孝行就不只是被動地承自天命的德性了,而是風(fēng)行地上的修道之謂教了。

所以,在接下的來一章里,當(dāng)?shù)谌螖⑹鏊吹募彝r,就以“舜年二十以孝聞”起首,直接點出舜的立身之本:孝德。這次重述將是一個綜合,同時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從天和地一起講。而能合天地的是一個人,所以句子的起首是他的名字(一說為謚號)?!八茨甓孕⒙劊蹐騿柨捎谜摺?,敘述時間上的成長。接下來敘述他的家庭情況,“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nèi)行彌謹?!彪S后又轉(zhuǎn)到地方,敘述他在大地上行教化的效果:“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碑?dāng)再次敘述舜在這些不同的地方做這些不同事業(yè)的時候,就不只是從個人經(jīng)歷的角度歷數(shù)他出生和工作過的地方,而是從政教的角度,講一個潛在的王者如何走遍大地、教化人民。所以,這一段敘述的結(jié)語是一個縮小版的天下往歸之象:“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只有把天道的時間流行和地道的風(fēng)行教化結(jié)合在一起,才有人事的成聚、成邑、成都。這便是通天地人三才曰王、天下往歸曰王的意思。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這里暗含建國之意。建國肯定是時間空間俱全、天地人兼?zhèn)涞氖聵I(yè)。《周禮》開篇每曰“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某官”云云:“辨方正位”是根據(jù)天象來定的,也包含一個敬授民時的歷法問題;“體國經(jīng)野”是空間上的規(guī)劃;“設(shè)官分職”是人事的安排。天地人通,乃有王者之建國。到這一步,似乎距離起首的“以孝聞”已經(jīng)很遠了。然而,如果溫習(xí)《孝經(jīng)·三才章》,讀孔子說孝之大亦從天地人立論,就可知道,太史公筆下的舜之孝道并不是簡單順從父母之類的意思,而有著更加深遠宏闊的政教維度。這個維度在一個以孝行為本的王者身上,原是與“身體發(fā)膚”之細與事親之切一以貫之的。與常人不同的是,舜于孝道之始(“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面臨著非同尋常的困難:為了保存身體性命這個“父母之遺體”,他恰恰要躲避父母的謀害。一個在孝道之始就遭遇巨大困難的人,竟然可以最終達到孝道之大(通三才,“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所以這個人成為孝行的永恒典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好學(xué)君子。故孟子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4]。

接下來“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倉廩和牛羊,一個是莊稼,一個是牲畜,是兩種能讓人活下去基本食物類型。然后是禮樂:絺衣是禮,琴是樂。既有糧食,又有禮樂。當(dāng)然這個粢盛和牛羊也用于祭祀,也是禮樂的因素。在此之后,又敘述了一遍他的家庭狀況,以及他在這樣一個困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如何維持他的極為艱難的孝道。這次敘述的時候,講了兩個具體的事情:一個是登高,一個是下地。登高是“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這蘊含著什幺意思呢?你準(zhǔn)備做天子了,或者是做普通的公卿大夫,你能上,你能下嗎?一個能下的人才能上。舜能上能下。他上去了,瞽叟和象想燒死他,讓他不能下來,他想辦法下來了,沒有死(“去,得不死”)。好,你能下,又能下到多深?“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舜能主動地深入洞穴,又能自如地走出洞穴。能通天地人三才,才能上下自如。

故《詩》云“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易》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此之謂也。

[1]吳承恩.西游記:第92 回[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666.

[2]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五帝本紀(jì)篇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司馬遷.史記正義·五帝本紀(jì)[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孟子.孟子·滕文公上[M]∥朱熹.四書單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黃帝
帛書《黃帝四經(jīng)》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華簡”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黃帝之子
論中醫(yī)文化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黃帝內(nèi)針為例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黃帝的N種發(fā)明專利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黃帝問道于牧童
黃帝養(yǎng)生園 一個直銷企業(yè)的誕生
黃帝是個養(yǎng)生大師
不要小看任何人
屯昌县| 龙里县| 囊谦县| 台北市| 冀州市| 新邵县| 通道| 富阳市| 涪陵区| 延吉市| 留坝县| 家居| 扶余县| 延津县| 什邡市| 武山县| 河西区| 彰化县| 高平市| 侯马市| 务川| 德钦县| 合川市| 安福县| 潞城市| 碌曲县| 咸宁市| 达尔| 民县| 六盘水市| 铜陵市| 察雅县| 福安市| 彝良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青州市| 堆龙德庆县| 枣庄市| 新建县| 岳西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