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戴震與兩漢辭書*

2013-04-02 03:25徐道彬
辭書研究 2013年3期
關鍵詞:戴氏段玉裁戴震

徐道彬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合肥 230039)

清代乾嘉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的整理和總結時期,作為乾嘉考據(jù)學的代表人物,戴震(1724—1777,字東原)的治學思想和方法,對這一時期的學術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性的引領作用。他所倡導的“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1]的學術路徑,引導了清代學術“由小學入經(jīng)學者,其經(jīng)學可信”的道路。所以,有學者稱“二百年來確有治學之方法,立有清一代考據(jù)學之基礎,衣被學者,至今日猶有受之而未盡,則休寧戴東原先生其人也”(胡樸安1936)。

戴震自稱其治學“以詞通道”,所以他對《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這四部辭書極其推崇。他的《爾雅文字考》和《方言疏證》二書可謂創(chuàng)辟榛莽,發(fā)凡起例,引導了清代學術的發(fā)展方向。而在他的指導和影響下,一批學者殫精竭慮,對漢代經(jīng)學尤其是幾部小學名著做了完備而精審的整理和注釋,結出了一系列豐碩的果實。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郝懿行《爾雅義疏》、畢沅《釋名疏證》等等,都是戴震“以詞通道”理論下的直接成果。因此也可以說,戴氏學術的入手功夫是從四部兩漢辭書而起,而漢代辭書研究在清代的興起,又與戴震的重視和推崇密切相關。本文以戴震與兩漢辭書為題,借以考察戴氏在清代學術思想方面的貢獻,以及對后世辭書學研究與發(fā)展的深刻影響。

一、“儒者治經(jīng),宜自《爾雅》始”

戴震認為:“儒者治經(jīng),宜自《爾雅》始?!?《爾雅文字考序》,《戴震全書》六)并倡言:“《爾雅》,六經(jīng)之通釋也。援《爾雅》附經(jīng)而經(jīng)明,證《爾雅》以經(jīng)而《爾雅》明?!?《爾雅注疏箋補序》,《戴震全書》六)基于這種認識與推崇,戴氏的著述中,以《爾雅》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戴震曾作有《爾雅文字考》一書,自謂:“古故訓之書,其傳者莫先于《爾雅》,六藝之賴是以明也。所以通古今之異言,然后能諷誦乎章句,以求適于至道……偶有所記,懼過而旋忘,錄之成帙,為題曰若干卷《爾雅文字考》,亦聊以自課而已?!?0世紀80年代初,在湖北省圖書館又發(fā)現(xiàn)了戴震的《經(jīng)雅》手稿,這是一部比照《爾雅》體例,辨析草木鳥獸蟲魚而成的專著,今已收入《戴震全書》第二冊中,該書分《雅記》和《經(jīng)雅》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兩卷:《釋獸》、《釋畜》;第二部分為五卷:《釋鳥》、《釋蟲》、《釋魚》、《釋草》、《釋木》。主要內容是擷取古文獻中動植物的名稱,然后匯綜先秦諸子、漢魏古注加以考辨解說,使人讀一物而知古今雅俗之名、群經(jīng)異同之稱。如《經(jīng)雅》卷二“螽”條云:“其跳之趯趯者,螽之大者也。聽其聲,故泛稱草蟲。見其形,故指云阜螽。改草蟲為草螽,于義未安。蛗、蜤二字,亦字畫訛闕,加蟲當作蛗,斯加蟲當作蟴。猶鸒斯之斯。然皆贅體,不合經(jīng)義。蟴又訛而為蜤,乃蜤蜴之蜤,尤非是?!敝T如此類,可見戴氏善于對古代草蟲名物加以辨析,并注重經(jīng)史典籍的引用,以及文字書寫的規(guī)范,條貫分明,言之有據(jù)。

戴震曾準備作《爾雅注疏箋補》一書,后揚州任基振(字領從,曾任國子監(jiān)丞)已先期著手,并前來請教。戴氏不僅給予任氏諸多幫助,并為之作序,序言中極力推崇《爾雅》的存古之功與訓詁之用,云:“丙戌春,任君領從以所治《爾雅》示余,余讀而善之?!薄瓣匍喦f周書‘已而為知者,已而不知其然’,語意不可識。偶檢《釋故》‘已,此也’,始豁然通乎其詞。至若言近而異趣,往往雖讀應《爾雅》而莫之或知。如《周南》‘不可休思’,《釋言》‘庥,蔭也’,即其義。《豳詩》‘蠶月條?!夺屇尽贰?、柳丑,條’,即其義?!缎⊙拧贰朴莆依铩夺尮省贰?,憂也’,即其義。說《詩》者不取《爾雅》也。外此轉寫訛舛,漢人傳注,足為據(jù)證。如《釋言》‘鬩,恨也’,郭氏云:‘相怨恨?!珎鳌缎⊙拧贰值荇]于墻’:‘鬩,很也?!嵖党勺ⅰ肚Y》‘很毋求勝’:‘很,鬩也。’二字轉注,義出《爾雅》。又‘苛,妎也’,郭氏云:‘煩苛者,多嫉妎?!党勺ⅰ秲葎t》‘疾痛苛癢’:‘苛,疥也。’義出《爾雅》。凡此,遽數(shù)之不能終其物,用是知經(jīng)之難明,《爾雅》亦不易讀矣?!庇墒怯^之,戴氏不僅在治學思想和方法上對任氏加以指導,還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尤其強調:援據(jù)《爾雅》以釋群經(jīng)子史,據(jù)群經(jīng)以證《爾雅》,本之六書,綜核條貫,確然可與論學。

戴氏的經(jīng)學研究,素以貫通文字,系聯(lián)經(jīng)義為首要,對于去古未遠的古籍猶為珍視,云:“余嘗欲搜考異文,以為訂經(jīng)之助;又廣攬漢儒箋注之存者,以為綜考故訓之助?!?《古經(jīng)解鉤沉序》,《戴震全書》六)主張以《爾雅》、《說文》以證《詩》、《書》、《禮》、《易》,“一字之義,當貫群經(jīng),本六書,然后為定”(《與是仲明論學書》)。這一思想方法為“戴門后學”所繼承。段玉裁的“以字考經(jīng),以經(jīng)考字”,王引之的“揆之本文而協(xié),驗之他卷而通,雖舊說所無,可以心知其意也”等等,無不根源于此。黃侃《論清儒〈爾雅〉之學》中曾有評論云:“此中諸書,以戴氏為最懿。其《爾雅文字考》自序曰:‘援《爾雅》以釋《詩》、《書》,據(jù)《詩》、《書》以證《爾雅》,由是旁及先秦以上,凡古籍之存者綜核條貫,而又本之六書音聲,確然于故訓之原,庶幾可與于是學?!?自戴氏后,治《爾雅》諸人,雖所得有淺深,皆循戴氏之途轍者也,展辟門戶之功,亦可云偉矣?!保?]

二、研治《方言》,開創(chuàng)新境地

《方言》自郭璞作注之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間,基本處于沉寂無聞的狀態(tài)。至清代,戴震的《方言疏證》開創(chuàng)了方言研究的先河,其推闡語源、旁證方音之法,沾溉后學,影響至今。盧文弨云:“《方言》至今日而始有善本,則吾友休寧戴太史東原氏之為也。義難通而有可通者通之,有可證明者臚而列之,正訛字二百八十一,補脫二十七,刪衍字十七,自宋以來諸刻,洵無出其右者?!保?]這是對《方言疏證》學術成就的中肯評價,也是對其治學方法和學術精神的高度肯定。今人齊佩瑢也說:“《方言》之學,亦戴氏開其端,所作《方言疏證》一書,雖重在參訂校補,然宋元以來,六書故訓不講,故鮮能知其精核,加以訛舛相承,幾不可通,是戴氏篳路藍縷之功不可沒也。迨后有盧文弨之《重校方言》,劉臺拱之《方言補校》,顧震福之《方言校補》,孫詒讓之《札迻》中校郭《注》,郭慶藩之《方言校注》,然后本子始稍稍可讀。注釋之者,有錢繹之《方言箋疏》,廣征博引,也頗能得聲義貫串,以互相證發(fā)之妙?!保?]可以說《方言疏證》的問世,帶動了近代以來一系列語言學問題的研究,也推動了當代學者對上古、中古及近代方言俗語的研究。

戴震治學善于獨辟蹊徑,他對這部非正統(tǒng)語言學辭書的推崇,引起了后學者對方言問題的普遍關注。他們將戴氏的這種學術思想推而廣之,開辟新途,各有建樹。如段玉裁效法其師以《方言》寫于宋李燾《說文五音韻譜》上,撰成巨著《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一書的產生也是通過校正《方言》而來,其著作緣起和展開的路徑是:《方言、廣雅、小爾雅分韻》→《校正方言》→手校戴震《方言疏證》→《方言疏證補》→《廣雅疏證》;[5]近代以來,丁惟汾《方言音釋》、吳予天《方言注商》、章炳麟《新方言》、張慎儀《續(xù)方言新校補》等,皆秉承前賢,推進了今古方言學的研究。無論是對古語俗字的考證,還是對現(xiàn)代方言的調查,戴震《方言疏證》的引導和激發(fā),功不可沒。除了《方言疏證》外,戴震還有《續(xù)方言》一書,意在補苴揚雄《方言》,后見杭世駿《續(xù)方言》已出而中輟,及《方言疏證》成,此稿遂廢,今僅存2卷。

《方言疏證》是對古代辭書的校勘訂補和疏通證明,戴震以其淵博的學識,不僅能夠準確地把握文字形音義的內涵,也能兼顧詞與詞之間的結構意義和修辭層面上的關系,使得該書成為清代辭書的典范之作。梁啟超說:“中國之有文典自馬氏始;推其所自出,則亦食戴學之賜也?!保?]楊向奎(1994:313)也說:“戴東原治哲學喜用文義分析的方法,以了解經(jīng)典中的本義,開清人文法學的先河。段玉裁也注意了這種方法,王氏父子于此更有較大發(fā)展。”如此評論可謂切中肯綮,慧眼識真。戴氏認為“字書主于訓詁,韻書主于音聲,然二者恒相因”(《論韻書中字義答秦惠田書》,《戴震全書》三);“字學、故訓、音聲未始相離,聲與音又經(jīng)緯衡縱宜辨”(《與是仲明論學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語言學研究,自然能夠超越前賢,開拓創(chuàng)新。實際上,《方言疏證》中既大量地征引《爾雅》、《說文》、《釋名》、《玉篇》、《廣雅》等辭書原典為證據(jù),也不乏經(jīng)史諸子與《文選》等古籍為旁證,相輔相因,確然于故訓之原得其根本。《方言疏證》“但開風氣”,啟導了清代以后語言學全面深入的探討,引導了乾嘉時代的學術方向。如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是清代語法學著作,其中援引戴震之說很多。雖然戴震的理論高度不及后來居上的王氏父子及章黃學派,“但訓詁學上一些重要的方法論問題,多由戴震首先提出,段、王繼踵戴氏,又有所豐富發(fā)展”(郭在貽1985:201)。由此可見戴氏在訓詁學領域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對后人在小學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指示門徑,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縱觀歷代對許慎《說文解字》的研究,最為顯著者當推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該書的結撰是在其師戴震的一手指導下完成的。段氏自稱:“始年二十八時,識東原戴先生于京師,好其學,師事之,遂成《六書音均表》五卷、《古文尚書撰異》卅二卷、《詩經(jīng)小學》卅卷、《毛詩故訓傳略說》卅卷。復以向來治《說文解字》者,多不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因悉心校其訛字,為之注,凡三十卷?!?《說文解字注》卷十五下)

段氏在注《說文》之前,曾將戴震以《方言》寫于《說文五音韻譜》上的“分韻《說文》”稿本,攜至玉屏縣邸,在此基礎上段氏著手注疏工作。云:“先生知訓詁之學,自《爾雅》外,惟《方言》、《說文》切于治經(jīng),故傅諸分韻之《說文》,取其易檢。此分寫本者,乃草創(chuàng)之始也。分寫本,玉裁自庚寅、己丑假觀,遂攜至玉屏。壬辰入都,拜先生于洪蕊登京寓,先生索此書曰:‘分韻《說文》不足貴,欲得所分寫《方言》耳?!癫眯胧?,竟以道遠難寄,藏至今。然假此書時,未知重《方言》也,乃始將讀《說文》耳。今四十余年,于《說文》討論成書,于《方言》亦窺閫奧,何莫非先生之覺后覺哉?!?《戴震全書》六之《戴東原年譜》)段氏遵照其師“訓詁音聲,相為表里”之法,用力四十余年而成此巨著。其間,若有疑難,隨時問難于師,又言:“丙申之夏,并鐫以贈問字者,以見予學之有師承,非茍且而已也?!倍问蠒r刻不忘師教,努力于“切于治經(jīng)”之學。而戴氏對于段氏的幫助,既有理論的指導,也有實踐的示范。戴震《答段若膺論韻》云:“諧聲字,半主義,半主聲?!墩f文》九千余字,以義相統(tǒng)。今作《諧聲表》若盡取而列之,使以聲相統(tǒng),條貫而下如譜系,則亦必傳之絕作也。”(《答段若膺論韻》,《戴震全書》三)字里行間皆是循循善誘之情。段氏的“學之有師承”,也于此可見一斑。

溯其根源,戴震的學問最初就是從《說文解字》起家的,段玉裁云:“(先生)十六七以前,凡讀書,每一字必求其義。塾師略舉傳注訓詁語之,意每不釋。塾師因取近代字書及漢許氏《說文解字》授之,先生大好之,三年盡得其節(jié)目。又取《爾雅》、《方言》及漢儒傳注箋之存于今者,參伍考究。一字之義必本六書,貫群經(jīng),以為定詁。由是盡通前人所合集《十三經(jīng)注疏》,能全舉其辭?!?《戴震全書》六之《戴東原年譜》)可見戴氏學術實由《說文》、《爾雅》而來,終身受益,以為寶書。程瑤田曾言:“昔吾友戴東原語余云:《爾雅》、《說文》二書,寶書也?!保?]戴震以漢代辭書為根基,由此而貫通學術。也曾有心為《說文》作校訂,但因困于科舉,累于生計,又多為他人作嫁衣,故始終未果。于是制訂章程,指示門徑,指導弟子段玉裁來完成此事。陳煥曾敘及此事云:“煥聞諸先生(段玉裁)曰:昔東原師之言:仆之學不外以字考經(jīng),以經(jīng)考字。余之注《說文解字》也,蓋竊取此二語而已。經(jīng)與字未有不相合者,經(jīng)與字有不相謀者,則轉注假借為之樞也?!?《說文解字注跋》)黃侃也說:“清世自戴震創(chuàng)求本字之說,段玉裁注《說文》,遂壹意推求本字。”[8]可見《說文解字注》的著述意圖和思想方法,皆從戴氏學術融鑄而來。事實上,段注無論是在文字訓釋的手段上,還是六書理論的運用方面,無不體現(xiàn)出戴震文字學思想的特點。如大量采用轉語手段和因聲求義的方法說解文字,闡釋經(jīng)義;對“四體二用”學說全力稱揚并引申闡發(fā);全書中征引戴震之言達六十條之多。諸如此類,無不展示出段玉裁對戴震的學術繼承和發(fā)展。近人馬裕藻(1929)曾對此間的傳承關系有論云:“(東原)在古音學上有這樣的成績,所以對于六書訓詁特見甚多。此類著述除《方言疏證》已有成書外,其文集中如《爾雅文字考序》、《爾雅注疏箋補序》、《與王鳳喈書》、《論韻書中字義答秦蕙田》、《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六書論序》、《六書音均表序》諸文,頗多引而未發(fā)之論。段氏之《說文解字注》、王氏之《廣雅疏證》,殆無不受其沾溉?!庇纱艘舱f明了學術大師的正確指導,往往造成一代學術風尚的轉移。戴震在語言文字領域的巨大貢獻,足以使后來者乘風而起,清代小學研究也因此而蔚然成風。

四、探求語源,以《轉語》繼《釋名》

東漢劉熙的《釋名》是一部以聲訓方法探求事物名稱由來的語源學著作。雖然該書有許多缺點和錯誤,但在語源探求、古今詞匯比較、名物制度考證,以及對后世語言學啟示等方面,均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清儒對《釋名》一書的批判和利用,也較前人廣泛而深刻得多,戴震便是其一。

戴震的《轉語》一書就是在繼承和批判《釋名》的基礎上而成就的一部杰作。其序云:“古今言音聲之書,紛然淆雜,大致去其穿鑿,自然符合者近是。昔人既作《爾雅》、《方言》、《釋名》,余以謂猶闕一卷書,創(chuàng)為是篇,用補其闕。俾疑于義者以聲求之,疑于聲者以義正之。說經(jīng)之士,搜小學之奇觚,訪六書之逸簡,溯厥本始,其亦有樂乎此也?!?《轉語序》,《戴震全書》六)從時代意義上來說,《轉語》應當是清代古音學迅猛發(fā)展的產物,是在揚雄、劉熙等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漢語語源的結果。戴氏認為字書與韻書二者不可分,無論是主于訓詁的《爾雅》,還是主于字形的《說文》,以及主于音聲的《釋名》,其實“字學、故訓、音聲未始相離,聲與音又經(jīng)緯衡縱宜辨”。所以,他認為“猶闕一卷書”就是《轉語》,于是“創(chuàng)為是篇,用補其闕”。該書的理論要旨就是“疑于義者以聲求之,疑于聲者以義正之”,這種音義互求、不限形體的方法,超越了前人,成為清代訓詁學的不二法門,也正如他自己所言:“人之語言萬變,而聲氣之微有自然之節(jié)限。是故六書依聲托事,假借相禪,其用至博,操之至約也。學士茫然,莫究所以。今別為二十章,各從乎聲,以原其義。”《轉語》在《釋名》的聲訓基礎上,本著“訓詁音聲,相為表里”的方法,開創(chuàng)了比劉熙更為先進的訓詁學新境地,而“各從乎聲,以原其義”的思想,經(jīng)過金壇段氏、高郵王氏的繼承和發(fā)揚,已為今日訓詁之至理,小學之綱領。

戴震不僅在理論上借鑒了劉熙注重聲訓的方法并加以改進,成就了“因聲求義”的訓詁法則,而且在考證經(jīng)籍的實踐過程中,對《釋名》一書也多加利用。如《毛詩補傳·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戴注在比較了毛《傳》“耆,惡也”、《詩集傳》“耆,致也”之后,取劉熙之說為正,云:“耆,讀若指,《釋名》云‘耆,指也’。聲義本相通?!系坳戎?,猶言天意所屬?!庇秩纭蛾较娊?jīng)補注·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旋歸”,戴氏比較毛《傳》、鄭箋和朱子《集傳》后,擷取《釋名》為確證,云:“劉成國《釋名》云:‘髲,被也。發(fā)少者得以被助其發(fā)也。’僮僮,端直貌。祁祁,齊同貌。然則‘被之祁祁’,蓋狀所益之發(fā)多而不亂也,舉一‘被’而將事之敬可知也?!庇秩纭睹嵲娍颊ふ氨寺逡印贰绊@琫有珌”,戴注引毛《傳》、鄭箋和《說文》諸說相互證發(fā)后,以《釋名》為定,云:“劉熙《釋名》云:‘刀室曰削,室口之飾曰琫,下末之飾曰琕。’可據(jù)以證《說文》?!庇秩纭犊脊び泩D》卷上《釋車》之“軶謂之衡,衡下烏啄謂之軥”,戴氏引《左傳》及服虔、杜預注文,以及《說文》和《小爾雅》諸說,而取《釋名》以證己說。云:“《釋名》:馬曰烏啄下向。又馬頸傾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敝T如此類,所引用的《釋名》之說,一方面說明《釋名》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也可以領略戴震博綜群籍,稽核異同,考證求真的治學風格。雖然后世對于《釋名》的評價并不高,但其去古未遠的考古價值,仍不容忽視。戴氏不因人廢言,對漢魏辭書與古注資料加以合理運用,也正是他“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答鄭丈用牧書》,《戴震全書》六)學術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當然,四部兩漢辭書因其歷史的局限,都有一定的疏漏錯誤。戴震在研究和推崇它們的同時,對其失誤之處也絲毫不加避諱。云:“《說文》所載九千余文,當小學廢失之后,固未能一一合于古,即《爾雅》亦多不足據(jù)。”(《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戴震全書》三)“用此見漢人之書,就一書中有師承可據(jù)者,亦有失傳傅會者。在好學之士善辨別其間而已。”(《經(jīng)考》卷五“爾雅”條,《戴震全書》二)《說文》有偶失,《爾雅》有未臻,《方言》和《釋名》也存在許多錯誤,關鍵在于好學之士善于辨別。既要善于繼承與發(fā)揚前人的優(yōu)秀成果,又要能夠與時俱進,開拓與創(chuàng)新,而戴震確乎此人也。梁啟超指出:一時代之大學者,其造詣不必極精深,但常創(chuàng)革研究之方法,而以新銳之精神貫注之?!捌垷o戴震,則清學能否卓然自樹立,蓋未可知也”。[9]戴震對《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四部辭書的重視影響了后學者從事語言文字研究的風氣,促進了清代經(jīng)學研究的興盛,同時也為清代的小學類辭書如《經(jīng)籍纂詁》等的編撰,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經(jīng)驗總結。總而言之,四部兩漢辭書成就了戴震學術,而戴震對漢代小學的研究和推崇,也促進了清代學術由小學而入經(jīng)學的正確發(fā)展。

附 注

[1]戴震(清).與是仲明論學書.∥戴震全書(六).合肥:黃山書社,1995。后引戴震言辭只在文中標注篇名,不再出注。

[2]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5。

[3]盧文弨(清).重校方言序.∥抱經(jīng)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4]齊佩瑢.訓詁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4:240.

[5]參見華學誠.王念孫手校明本《方言》的初步研究.文史,2006:1。

[6]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2。

[7]程瑤田(清).說文引經(jīng)異同敘.∥程瑤田全集(二).合肥:黃山書社,2008。

[8]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83.

[9]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4.

1.郭在貽.訓詁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胡樸安.戴東原先生全集序.《安徽叢書》第六期《戴東原先生全集》,1936.

3.馬裕藻.戴東原對古音學的貢獻.國學季刊,1929(2).

猜你喜歡
戴氏段玉裁戴震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校訂《古今韻會舉要》探略
與黨旗合影
戴氏心意拳研究進展述評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獨尋真知啟后人:戴震后裔的學術使命
戴玄之史學研究述略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以一則正統(tǒng)十一年商人家庭鬮書為線索
《段玉裁傳》閱讀訓練
淺評戴震的義理之學
朱熹不一定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