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秀娟
“有效對話”的“有效性”,應著眼于課堂上的“全部學生”,而非“個別同學”,即課堂上讓每個個體都得到發(fā)展。可現(xiàn)實是任何一個班級都存在優(yōu)、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罢Z文課堂有效對話的前提是思想基礎,思想基礎差異過大,很難有碰撞和共鳴。”如何讓語文課堂有效對話的溪流潤澤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分層教學的方法也許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途徑。
一、按同質分組法,分層設置不同對話內容
教師的問題設置得有效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前提,可問題的設置倘若是同一難度,結果就是要么對學優(yōu)生無效,問題一出結果即出;要么就是對學困生無效,別人談論了半天還不知所云。如果按同質分組法,即組成同等生的合作小組,“優(yōu)優(yōu)合作”,“困困合作”,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對話內容,保證各層次學生都有對話的能力,都能享有話語權,語文課堂對話的“有效”就可以實現(xiàn)。
比如,學習《再塑生命》這篇課文,作為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自讀課文,我為學優(yōu)生設置的問題是:“如果把文章題目換成《我的老師》,你是否更贊成”,為學困生設置的問題則是:“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說說莎莉文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實際上,學困生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落實本課學習重點,而學優(yōu)生研究的問題不僅包含了學困生正在解決的問題,還延伸到課文的主題、寫法。
由于學優(yōu)生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思維深刻、敏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fā)展。而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相互組合,由于基礎相同,他們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在對各自問題的研究交流過程中,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是基于同等認識水平的思想碰撞和共鳴,是有效的對話,達到了彼此啟發(fā)、互通有無的作用。
二、幫助學困生先學,以“先飛”促“齊飛”
語文課每天只有課堂上的45分鐘,時間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對話過程中得到話語權的人數(shù)只能是少部分。而學困生身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難以高度集中,所以別人的發(fā)言對他們往往是只言片語,甚至是過耳云煙,越是這樣,越無法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距離不斷拉大,就會更差,“有效”對話自然無從談起。如果讓他們的思考先行一步,對對話內容有前期準備,他們就有可能在對話過程中因為“有備而來”而自信滿滿,從而讓自己深入思考,真正參與進來。對此,我為學困生開設“通關五分鐘”,即先給學困生一定的準備時間,尤其是動筆寫,迫使他們先行深入思考,使其對課堂上的對話有想法可說,有觀點表達。長期堅持也會幫助學困生提升自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三、尋找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對話內容的交界點,讓對話內容具有普適性
當然,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對話內容是有交界點的,尋找到適合全體學生參與的對話交界點,當然是最為理想的做法。比如,學習《智取生辰綱》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吳用,說出是如何謀劃此次行動的;再把自己假想成楊志,為自己丟了生辰綱申辯。此設計為每一位同學提供了對話空間,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再如,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觀看一組母親從十月懷胎到漸漸老去的圖片,請學生想象圖片中的母親就是自己的母親,從中回憶自己成長的足跡。然后以“記憶中的母愛”為題,從生活中舉出一件傾注著母親無盡關懷的尋常小事,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個對話過程中,每個孩子的講述都那么令人感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習內容的實際情況,有時我們能找到具有普適性的對話內容,但必須充分考慮班級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不能為了老師輕松而整齊劃一。否則,語文課堂的“對話”教學依然難以做到“有效”。
我想,無論我們如何操作,只要出于對每個孩子都負責的態(tài)度備課、上課,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對話就一定能“獨享啟迪學生靈性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