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慧 李池利
摘 要:交際教學法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是當前外語教學課堂中的主流教學法。然而,文獻顯示交際法在不同層次的院校中實施情況和效果不盡相同。本文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對三所新建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課堂交際教學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教師和學生在觀念上都認為外語課堂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然而在具體的交際教學實踐中,二者都重視對傳統(tǒng)的語法、詞匯的教學和學習。交際教學法在此類院校的實施效果不盡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次調查結果有利于為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有用信息和參考。
關鍵詞:交際教學;英語學習;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02-0008-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02
1. 引言
交際法語言教學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晚期英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革,70年代末期引入中國并逐步得到推廣。它是根據美國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提出的交際能力的理論,海姆斯所指的交際能力既包括語言能力,又包括語言運用。他認為,一個學語言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不僅是他能否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而且還包括他是否能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在1980年卡納爾和斯溫提出了一個交際功能模式,從而使交際能力的概念具有語言教學的指導意義。隨著威爾金斯的《意念大綱》、威多森的《交際法語言教學》等交際教學法的代表性著作相繼問世,交際教學法逐步發(fā)展并趨向完善(張蔚,2001:91)。交際語言教學自上世紀70年代末引入中國后,便逐步引起學界的重視。國內學者對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如:石洛祥、齊迎軍,2005;敖佳勇、楊建萍,2008)、在中國外語教學環(huán)境下實施交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Liao,2004;Rao,2002)、交際法在我國大學英語課堂的實施情況(如:豐玉芳,2007;李瑛、吳長鏞,1998;Xiao,2011;張伊娜,2006)以及影響交際法在我國外語教學課堂實施效果的因素(Ding,2007;胡青球,2010;柳宏,2002;鄢小鳳,2000;張慶,2007)等問題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這些研究較為全面地探討了交際法在中國本土化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實施情況,對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代社會,交際教學法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外語教學的核心目標。2007年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修訂版)》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的交際語言教學便成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教學模式。同時,隨著學者們對交際教學理論的不斷研究,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目前外語教學所盛行的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內容依托式教學等也都屬交際法流派的分支,并且有的教學方法已經在一些重點高校和綜合性院校的外語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過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交際法在重點大學和綜合性院校的開展,在主流核心期刊中鮮有研究關注這兩大層次高校以外的學校,特別是近年來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實際上,近十年來新建的本科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很大的比重。據統(tǒng)計從1999至2005年,教育部先后批準升格了198所本科院校,占全國本科院校的28.5%(武書敬、孟麗華,2007: 109)。這些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很多學科的發(fā)展還處于摸索、轉型階段。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調查交際法在此類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實施情況,以期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新本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及步驟
2.1 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受試對象均是1999年以后新升格為本科院校中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和教師,分別來自南陽師范學院、河南城建學院和河南工程學院。參與調查的學生共200人,有效回收問卷182份;參與調查的教師22人,有效回收問卷22份。
2.2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采用5級Likert量表:1=完全不同意或者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2=不太同意或者不符合我的情況;3=沒有明確看法;4=同意或者符合我的看法;5=完全同意或者完全符合我的看法。問卷共涉及49道題目四個維度: 英語課堂交際教學實際情況、對交際教學的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的總體認識和課堂實施交際教學的困難。問卷分為學生版和教師版。問卷收回后,運用SPSS17.0對所收集的所有有效數(shù)據進行頻率統(tǒng)計分析。為了更好地分析學生和教師的態(tài)度,在呈現(xiàn)結果時,我們將1(完全不同意或者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和2(不太同意或者不符合我的情況)合并為“不同意”,3(沒有明確看法)標為“中立”,4(同意或者符合我的看法)和5(完全同意或者完全符合我的看法)合并為“同意”。
3. 結果和討論
3.1 對英語學習的總體看法
表1旨在分別從學生和教師視角來了解“該怎么學英語、學什么、如何學最有效”等問題。
表1中有關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70.7%的學生不同意“學英語就是學語法規(guī)則”;48.6%的學生不認為“語法規(guī)則掌握得越多,語言能力就越強”;63.3%的學生認為課堂上開口說英語很重要;在糾錯方面,超過一半(51.1%)學生認為糾錯很重要,而27.3%則認為糾錯不重要。對于“發(fā)音標準是否表明英語學得好”的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與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比重持平,均為35%,而沒有明確看法的就占到30%??梢妼W生對英語學習評價標準還不夠明確。對于第27、28、29、37、38這五項關于語言實際運用的題目,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明顯多于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而這五項正是強調了語言的實際運用。這說明學生普遍認為語言學習應該以交際應用為目的。
表1中有關教師的調查結果表明:45.5%的教師不認同“學英語就是學它的語法規(guī)則”,而50%的教師持肯定態(tài)度,可見多數(shù)教師認為語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重要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59.1%的教師認為語法規(guī)則掌握得越多語言能力就越強;同時,有80%的教師認為學習過程中避免語法錯誤很重要;然而,有趣的是,在多數(shù)教師認為課堂上語法教學很重要的同時,77.3%的教師認為課堂上開口說英語很重要;對于發(fā)音標準是否表明英語學得好的問題,持否定態(tài)度的比重為45%,而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重為40%,說明教師們在此問題上也沒有明顯傾向,是一個有待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另外,所有的教師都不同意第27、28和29項中的說法,5%的教師不同意第37項以及10%的教師不贊同第38項中的說法,說明絕大多數(shù)教師是認同語言的實際使用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的。
比較教師和學生的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語言形式教學的重要性(如:語法詞匯、發(fā)音、語言的規(guī)范性等)學生和教師看法不盡相同,但二者在對于語言實際運用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上看法趨于一致。
3.2 對英語課堂交際教學的態(tài)度
表2呈現(xiàn)教師與學生對英語課堂交際教學的態(tài)度,其中前五項是對語言形式教學的態(tài)度,后五項則是對語言交際教學的態(tài)度。
表2中有關學生的調查數(shù)據顯示:多數(shù)學生(41.2%)不同意以形式操練為主的教學方式(第11和12項),此態(tài)度在第14項中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62.1%的學生不喜歡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用來進行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第13項表明多數(shù)學生(59.3%)不喜歡老師用中文講解,而第15項表明多數(shù)學生希望英語課上有鍛煉口語的機會,或者說只有23.6%的學生喜歡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有關交際教學態(tài)度的五項(第16、17、18、19、20項)數(shù)據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向往以交際為目的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表2中有關教師的調查數(shù)據顯示:多數(shù)教師(72.7%)不贊同以語法、詞匯為中心的形式教學,而是支持以交際為中心的交際語言教學模式。這與學生的態(tài)度基本一致,說明大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都認同交際教學模式。然而,第12項的數(shù)據中有63.6%的老師經常讓學生進行句型操練和復述句子,這說明多數(shù)教師比較重視語言的形式教學。另外,第15項數(shù)據顯示喜歡英語課上不需要說漢語的只有13.6%,這說明多數(shù)教師課堂上都會使用漢語來輔助英語教學。有關交際教學態(tài)度的五項(第16、17、18、19、20項)數(shù)據顯示,絕大多數(shù)教師支持以交際為目的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態(tài)度與學生的看法相吻合。然而,這一結果進一步表明教師在對交際法態(tài)度上的不一致性。他們一方面贊同以交際教學為主,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形式操練。
3.3 英語課堂交際教學實際情況
表3是對英語課堂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
表3中有關學生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第1、2和4項中,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比重大于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比重,這表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課堂是以語言形式教學為中心的。對于第3項,有57.7%的同學否認英語老師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中文講,但仍有26.9%的同學承認這一說法。第5項中盡管有46.7的學生否認他們在英語課堂上鮮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然而37.3%的學生承認這一說法,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課堂沒有足夠的機會練習口語,這與上面多數(shù)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語言形式教學為主一致。這一結果在第6項中得到進一步驗證,48.4%的學生否認他們的英語課堂是以交際為中心的,多于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重(34%)。然而,第8項中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比重又大于持否定態(tài)度的比重。可見在被問到課堂教學以什么為中心時,學生的態(tài)度在交際教學、語法和詞匯學習之間搖擺、前后并不一致。這一結果與豐玉芳的結果相似(豐玉芳,2007:88-89)。
表3中有關教師的調查數(shù)據顯示:多數(shù)老師(68.1%)否認他們在課堂上以語法詞匯為中心,86.4%的教師認為他們的課堂是以交際為中心的,而且大多數(shù)老師認為他們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81.8%)、設計一些使用英語交流的課堂活動(86.3%)、也經常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環(huán)境(95.4%)。數(shù)據從某種程度上表明,教師在努力地嘗試交際教學、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實際教學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仍然無法脫離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然而,這些數(shù)據也顯示,教師和學生對英語課堂中交際教學的實際實踐情況的看法不盡相同。同時,72.7%的教師認為他們在實際教學中會解釋語法,59.1%的教師在課堂中使用母語來輔助課堂教學,仍然有31.8%的教師認為他們的教學還是以教師語法和操練為主。這表明教師在實施交際教學過程中,可能仍然受到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影響。
3.4 課堂實施交際教學的困難
表4報告了學生和教師對“造成在我校英語課堂實施交際教學法困難的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在影響交際教學實施的因素中被提及最多的是B項和G項,均有超過70%的學生選擇此兩項,可見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B項“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我國學生習慣于被動地聽教師講、自己課后消化。這有悖于交際教學重視語言實踐的理念。其次被提及較多的是C項:缺乏真實、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習材料,可見學生對于學習材料和教材并不滿意,然后是E項:以語法詞匯為主的考核方式。說明要實施交際教學,須有與交際教學配套的考核方式。另外,也有超過50%的學生提及“缺乏設備和條件”,可見這些院校中實施交際教學模式的設備和硬件還有待加強。
教師方面,被提及最多的則是A項: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其次是B項和G項,說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交際教學的順利進行。但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只有41.4%的學生承認自己缺乏動力,說明學生的學習動力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目標的設定和教學過程的改善等得到提升。另外,C項也是被提及較多的影響因素,可見在學生和教師眼里這幾大因素是影響交際教學成功實施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交際教學的順利展開。因此,要使交際教學良好地展開,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興趣說、有內容說;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原汁原味的學習材料。然而,這些都離不開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和教學軟件、硬件設施的完善;同時,還必須摒棄過去以語法、詞匯為核心的考核方式,采用以考查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的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作為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課堂組織能力、評估能力、現(xiàn)代化工具使用能力等,以滿足課堂交際教學的需要。
4. 結語
本次調查主要得到以下結論:交際教學符合學生的普遍需求,其課堂模式也深受廣大師生的認可。教師和學生都認同交際教學對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同時又認為有必要進行形式教學如語法、詞匯的學習。這一觀念在此類院校的實際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教師在嘗試交際教學的同時,仍堅持語法和詞匯的教學。這可能與此類學校仍然以傳統(tǒng)的詞匯、語法為主的考核方式有關,也受這些院校大班教學、硬件條件建設等因素的影響。
以上調查結果有如下幾點啟示:1)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上應該達成一致,教師應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開展某種教學方法的同時應該讓學生了解并接受這種教學理念以及教學過程,師生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標,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學才能更為順利地展開。2)交際教學雖強調了語言交際的重要性,然而交際能力本身也包括語言組織能力,即語法能力和語篇能力。因此,詞匯、語法、語音、語調等語言形式也很重要。對于新本院校來說,多數(shù)同學基礎薄弱,因此語言的形式教學不容忽視,那么課堂教學中形式教學與交際活動的比重該如何分配是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Ding, 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 Survey of Attitudes and Contextual Factors[J]. CELEA Journal, 2007, 30(3): 14-24.
Liao, X. The Need for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J]. ELT Journal, 2004, 58(3): 270-273.
Rao, Z.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nd Non-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EFL Classroom[J]. System, 2002, 30: 85-105.
Xiao, 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Context: Beliefs and Practic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 34(2): 44-61.
敖佳勇、楊建萍. 交際教學法應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首要教學法[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190-192.
豐玉芳.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 揚州大學學報,2007(4):88-89.
胡青球. 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眼中的交際教學法——一份調查報告 [J]. 外語界,2010(1):69-74.
李瑛、吳長鏞. 交際法得失論——華東師大英語系交際教學法實驗的調查報告[J]. 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1):23-25.
柳宏. 交際教學法的文化傾向[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19(3):121-126.
石洛祥、齊迎軍. 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1):74-77.
武書敬、孟麗華.新建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6):109-112.
鄢小鳳.論影響交際教學法推行的文化因素[J].國外外語教學,2000(1):11-14.
張慶.從文化視角論交際教學法在中國的實施[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1):61-63.
張蔚.交際法與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的口語教學[J].外語教學,2001,22(2):90-95.
張伊娜.交際教學法問題之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