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李樹鋒
(安陽師范學院 人文管理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2)
文學交游顧名思義是文人之間以創(chuàng)作為目的的文學活動。漢末建安年間,曹氏父子皆雅好文學,那些因戰(zhàn)亂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先后聚集到鄴城,主要成員有建安七子、繁欽、路粹、應璩、楊修、吳質(zhì)、丁儀、丁廙、邯鄲淳、蔡琰、蘇林等,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意義重大的鄴下文人集團,正如鐘嶸《詩品》所論:“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于屬四者,蓋將百計?!盵1]三曹與建安文士為君臣,卻賓主相得融洽,往來極密,更以文學交游作為其逞才使氣的主要途徑。
由于三曹與鄴下文人的文學交游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特色,目前學術界對建安文學的分期沒有定論。本文從三曹的領導和建安文士對三曹的依附這樣一個雙向互動的角度將建安文人集團分為三個時期:建安九年攻占鄴城之前為鄴前文人集團時期,建安九年攻占鄴城后至建安十五年為前鄴下文人集團時期,建安十六年春正月之后為后鄴下文人集團時期。前兩個時期以曹操為核心,文人多圍繞在曹操周圍,最后一個時期丕、植兄弟為文人集團更直接的領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領導人,鄴下文人的創(chuàng)作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點。
建安元年曹操挾持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雅好文學的他實際上成為政治的統(tǒng)領者。曹操為了霸業(yè)多次下求賢令,但是他的求賢令是有條件的:“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wèi)兵士,莫非曹氏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余內(nèi)外,多見誅戮?!盵2]文人只有在一定限度內(nèi)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盡管如此,那些因戰(zhàn)亂被迫流亡而一籌莫展的文人仍先后聚集到他周圍。七子中一些人歸曹時間多數(shù)在建安初期:應玚、劉楨、楊修歸曹時間較早,大致在初平、興平年間;孔融、衛(wèi)覬、路粹在建安元年;王朗,建安三年;繁欽、阮瑀不晚于建安三年;丁儀、丁廙二兄弟,建安六年;吳質(zhì),建安八年;陳琳,建安九年;阮瑀、徐干,不晚于建安九年等。在建安九年(204)曹操攻下鄴城之前,前鄴下文人集團基本已經(jīng)形成,但這個時期文人的創(chuàng)作不以文學為主,而以政治為主。
文人在歸曹之前依附于各個軍閥集團,有的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成就,他們在此間寫了一些質(zhì)量較高的作品,如王粲《贈蔡子篤詩》、《贈士孫文始》、《贈文叔良》、《登樓賦》、劉楨《贈從弟》詩三首,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均被收入《文選》,也多被劉勰《文心雕龍》所稱道。孔融的散文“辭氣溫雅,可玩而誦”[3,p371](《魏志·崔琰傳》注引司馬彪《九州春秋》),徐干在入仕之前已經(jīng)博學多聞,這樣的聲名為他們?nèi)蘸髿w曹或被曹操吸納奠下了堅實的基礎。歸曹之后,由于曹操的政治集團處于初創(chuàng)期,時間多花費在國家政務中尤其是征伐那些嚴重威脅自己政治的軍事勢力,也正是在歷次征伐過程中,文人集團的力量越來越壯大。
曹操對待諸文士的基本態(tài)度僅僅是籠絡、豢養(yǎng)、利用,攻伐大事并不委以重任,然所任之職多為曹操的親隨吏員,能夠得到人主的信任。文人剛入曹魏集團就感到自己備受人主信任,于是他們更加效力,以此來證明自己對曹氏集團的忠心,展現(xiàn)自己的政治才能,如建安元年曹操挾持獻帝遷都許昌,楊修當即寫下《許昌宮賦》,早已歸曹的楊修不會不知道曹操才是掌握大權的人,此賦的歌頌對象不會是漢獻帝,而應該是大權在握的曹操:
造華蓋之幽深。儉則不陋,奢則不盈。黎民子來,不督自成。于是天子乃具法服,戒群僚。鐘鼓隱而雷鳴,警蹕嘈而響起。天地行止,以入乎新宮。臨南軒而向春,方負黼黻之屏風。憑玉幾而按圖之,想往昔之興隆。[4,p757](《全后漢文》卷五十一)
同年,孔融被曹操征為將作大匠,他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兹诖藭r尚沒有后期處處與曹操作對的勇氣,作六言詩三首歌頌曹操英明神武;寫下文章進諫曹操應納賢良,為此還向曹操推薦郗慮、彌衡、謝該、趙岐。建安八年曹操征袁尚、袁譚至黎陽,劉楨、曹丕隨行,劉楨作下《黎陽山賦》雖有清冷之音,但字里行間也顯示出對曹魏政權的歌頌之意:“南蔭黃河,左覆金城,青壇承祀,高碑頌靈?!盵4,p828](《全后漢文》卷六十五)由此可見,這個時期作為領導者的曹操和作為臣屬的文人文學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的色彩是政治性、功利性,主要目的就是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霸業(yè)。
從建安九年曹操率領大軍攻下鄴城到建安十六年春正月為前鄴下文人集團時期。鄴下文人集團這個時候已經(jīng)基本形成,他們有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中心。以三曹、六子(孔融除外)為核心的建安作家匯集于鄴城,為鄴下文人集團開展與文學相關的游宴、校獵、贈答、唱和等活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資源和人文環(huán)境,這也標志著鄴下文人集團的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潮已經(jīng)到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功利性與非功利性、主緣情以文人參與出征的雄心壯志糅合在一起。這個時期文人集團的創(chuàng)作主要表現(xiàn)以下三個方面:
文人抒發(fā)從軍感慨,多為歌功頌德之作。文人或參與朝政大事,或撰寫軍國書檄,或隨軍出征,幾乎每次出征都有文人(包括丕、植兄弟)隨軍:十年斬袁譚,曹植從征;十一年征高干;十二年征三郡烏桓,曹植從征,陳琳、應玚從征;十三年南征敗于赤壁,王朗為丞相軍師祭酒,隨征荊州,陳琳、徐干、劉楨、阮瑀、曹丕從征,王粲歸順曹操為丞相掾隨征。隨軍的榮耀和人主的信任使他們的情緒受到極大的激勵與鼓舞,這種優(yōu)待不是哪個朝代都有的,之前的文人都是作為政治附屬而存在,建安時期的文人卻能從容的參與軍國事務,這怎能不讓他們歡心鼓舞?建安十年八月,應玚隨曹操北征幽州,作《撰征賦》:
奮皇佐之豐烈,將親戎乎幽鄰。飛龍旗以云曜,披廣路而北巡。崇殿郁其嵯峨,華宇爛而舒光。摛云藻之雕飾,流輝采之渾黃。辭曰:烈烈征師,尋遐庭兮。悠悠萬里,臨長城兮。周覽郡邑,思既盈兮。嘉想前哲,遺風聲兮。[4,p699](《全后漢文》卷四十二)
賦中充滿對曹軍英勇的歌頌及對勝利的信心。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征三郡烏桓,文人爭相歌頌曹操的英明神武和大軍的所向披靡。陳琳《神武賦》序中充滿了對這場勝仗的歡欣鼓舞:
建安十有二年,大司空武平侯曹公東征烏丸。六軍被介,云輜萬乘,治兵易水,次于北平??芍^神武奕奕,有征無戰(zhàn)者已。[4,p967](《全后漢文》卷九十二)
此年九月,曹操引兵自柳城歸還,寫下著名組詩《步出夏門行》,曹植寫下《泰山梁甫行》;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劉備,阮瑀代曹操作書與劉備,隨即寫下《紀征賦》:“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軌。希篤圣之崇網(wǎng)兮,惟弘哲而為紀?!盵4,p973](《全后漢文》卷九十三)又有曹丕《述征賦》述其事。同年十二月曹操南征赤壁戰(zhàn)敗后,引軍出云夢,走華容,至江陵,又北上襄陽,至譙,后又軍合肥,王粲《初征賦》、徐干《序征賦》,繁欽《撰征賦》,各敘其事。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張魯,王粲作《從軍行》四首詩。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隨軍征吳,作《從軍行》(涼風歷秋節(jié))一首,這五首詩集中表達了王粲對曹操的贊美。以征戰(zhàn)為主題的作品大量出現(xiàn)不僅發(fā)揚了前代的戰(zhàn)爭題材,充實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范圍,也使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從軍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將戰(zhàn)爭生活文學化、審美化了。
同題創(chuàng)作在鄴下文人集團中很推崇,從這個時期開始,文人的同題賦作很多,如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王粲、楊修、陳琳、應玚等人均有《神女賦》。陳琳賦云:“漢三七之建安,荊野蠢而作仇。贊皇師以南假,濟漢川之清流。感詩人之悠嘆,想神女之來游?!盵4,p968](《全后漢文》卷九十二)王粲歸順曹操不久,其《神女賦》所反映出的整體氣氛是祥和:“惟天地之普化,借六氣之淑真!”[4,p960](《全后漢文》卷九十)又建安十四年七月曹操浮淮東征,曹丕與王粲均有《浮淮賦》。建安十六年西征馬超,諸人除以賦紀行外,王粲有《吊夷齊文》、阮瑀有《吊伯夷文》,吊念伯夷、叔齊二位先賢。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曹軍由合肥還譙,途中曹丕夜宴眾賓客,作《于譙作詩》:“清夜延賓客,明燭發(fā)高光?!履卤娋?,和合同樂康?!盵5]所詠之事與劉楨詩相同,眾賓客應該包括隨軍出征的琳、瑀、干、粲、楨、玚等六人。這樣的詩酒高會,文人必定會留下詩文紙墨,可惜不存。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鄴城修建銅雀臺,建成之后,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恫苤矀鳌份d:“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3,p557](《三國志》卷十九)這是曹操第一次以集團領導者的身份親自組織文人進行以文學創(chuàng)作為目的文學交游,可惜諸賦均已不存,唯存曹植的《登臺賦》可見一斑。同題賦作既可顯示文人才能,又可使文人博得人主的歡心,從而推動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粲在建安十三年降歸曹操后,隨軍往江陵,道經(jīng)當陽,登麥城城樓而作的《登樓賦》以及與此同時的《七哀詩》(荊蠻非我鄉(xiāng))一首?!兜菢琴x》表達了王粲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客羈之情與懷鄉(xiāng)之情,情感真摯: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仲尼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4,p959](《全后漢文》卷九十)
綜上所述,這個時期文人的交游與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與前期不同的特質(zhì)。首先是文人的活動具有目的性、政治性。出征為主題的作品占一多半,表明政治在這一時期仍是文人交游的主要內(nèi)容,必定使文學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一定的政治性。其次文人之間的交游具有明顯的組織性、娛樂性、文學性。如作為領導者的曹丕在軍旅途中的文學宴會和曹操率諸子登臺作賦,雖然這樣的文學交游比較少,卻呈現(xiàn)出過渡的性質(zhì),表明在前鄴下時期文人創(chuàng)作的功利性與非功利性、主政治與主緣情、重質(zhì)實與求辭藻是并存的。
《三國志·魏書》卷一《武帝紀》:“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盵3,p34]卷一《武帝紀》“十六年春正月”注引《魏書》:“庚辰,天子報:減戶五千,分所讓三縣萬五千封三子,植為平原侯,據(jù)為范陽侯,豹為饒陽侯,食邑各五千戶。”[3,p34]隨著丕、植兄弟的封將封侯,二人開始分擔曹操的一部分政治事務。曹操也有意讓兄弟二人掌管國家大事,不僅為他們精選賓友,還準許二人有選人置官的權力:“置官屬”和“高選官屬”,成為文人得以組織起來的直接因素。在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期間先后有多位文人為五官中郎將“文學”:吳質(zhì)、邯鄲淳、徐干(先為五官將文學,后為臨淄侯文學)、應玚(先為平原侯庶子,后為五官將文學)、蘇林;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為太子,先后有以下文人學士成為太子“文學”:劉楨(先為平原侯庶子,后為太子文學)、邢颙(先為曹植家丞,后為太子少傅,遷少傅)、司馬孚(先為曹植官屬文學掾,后太子中庶子)、鄭沖、荀緯、衛(wèi)凱、劉廙、盧毓等。曹植先后為平原侯、臨淄侯等,他通過“高選官屬”也網(wǎng)羅組織了一批文人:毋丘儉、邯鄲淳、應玚、徐干、鄭袤、劉楨、任嘏、司馬孚、邢颙、丁儀、丁廙、楊修等。所列擔任曹氏兄弟“文學”一職的,文采并非都是一流,但大都有文才。曹氏兄弟延攬這些文人學士雖有政治目的,可他們二人也自然地成為后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導者。眾多文人聚集在丕植兄弟周圍,他們行則同輿、止則同席、觴酌絲竹、詩賦唱和,造成了天下向慕、賓客如云的景象。曹氏兄弟與鄴下文人舉行過重大的文學活動如南皮之游、西園盛會等,在這些文學交游活動中,他們借物詠嘆、即興賦詩、抒發(fā)情懷、互相切磋技藝,促成了鄴下文人集團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潮。
三國鼎立時期北方在曹操的治理下社會相對安定富足。有這樣的政治經(jīng)濟基礎,鄴下文人學士過著安定的生活,加之曹氏經(jīng)常宴集賓客,登臺賞景,飲酒賦詩必不可少。從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二年文人學士最重要的宴會即是南皮之游和西園宴游。
“南皮之游”[6]發(fā)生于建安十六年仲夏五月曹丕被封為五官中郎將成為曹操的接班人時,與文人學士時行時獵終到達滄州南皮,筑燕友臺,與友朋高會于此,愉悅歡洽,詩酒賦會。曹丕、曹植及吳質(zhì)等對這次高會都有深深的追憶。日后做了太子的曹丕在《與吳質(zhì)書》中還對這段時光非常懷念: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即妙思六經(jīng),逍遙百氏,彈棋閑設,終以博弈,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皦日即沒,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賓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凄然傷懷?!窆謩e,各在一方。元瑜長逝,代為異物,每一念室,何時可言?方今蕤賓紀辰,景風扇物,天氣和暖,眾果具繁?!?jié)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4,p1089](《全三國文》卷七)
作者在書信中追憶當時的種種賞心悅事,然又有感于眼前的情景,而深感“節(jié)同時異、物是人非”,情詞溫婉,是為魏晉抒情散文的佳作。信中所述南皮之游時文人所作詩賦今已不存,但從這封信中我們?nèi)钥梢钥闯鑫羧盏奈膶W高會與志趣盎然。這是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后的第一次大型的文學活動,為日后的宴游形式打下基礎。
另一次文學高會是一個月之后返回鄴城的西園宴游,文學史更是將“南皮”與“西園”對舉。所謂西園,即是鄴都北城西面修筑的銅雀臺,曹丕等人在這里飲酒賦詩,如曹丕的《善哉行》其一、其二、其四即為宴會賦詩: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吐清氣。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其一)
朝游高臺觀,夕宴華池陰。大酋奉甘醪,狩人獻嘉禽。(其二)
詩雖表現(xiàn)了曹丕作詩一貫的風格:理性和節(jié)制的哀愁,但也顯示出宴會時所特有情景:酣飲、弦歌、賦詩。曹植《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寒冰辟炎景,涼風飄我身。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以上所列詩歌均寫宴飲,作于東閣或講堂。這二處在銅雀臺左側,也是文人游樂之處。劉楨《公燕詩》、阮瑀《公燕詩》、陳琳《游覽詩》二首、《宴會詩》、王粲《公燕詩》、應玚《公宴詩》和《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等詩也都是在這次西園宴游中所作的詩歌。
除此之外,文人在飲宴之余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斗雞、投壺、圍棋、彈棋之類。如王粲《彈棋賦》、應玚《斗雞詩》、劉楨《斗雞詩》,都是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類公宴賦詩內(nèi)容不外飲酒高會、歌頌恩德、寫景抒懷,卻也真實地反映了后鄴下文人集團時期文人創(chuàng)作越來越趨于非功利性、主性情、求辭藻。
曹氏父子亦愛校獵,征戰(zhàn)之余常常打獵于郊外,曹操嘗有意培養(yǎng)子嗣的校獵技藝,每次行獵都會率領文武官員,除演練戰(zhàn)陣之外,就是游樂,方式之一就是命諸子作賦,因此這也成為文人文學交游的一種形式。建安十年曹操征袁譚、曹植從征,留守鄴城的曹丕經(jīng)常獵于鄴西。第二年曹操又征高干,留曹丕守鄴。曹丕仍變易乘服出田獵,為此崔琰還曾上書諫曹丕。最有名的一次是在建安十八年,曹丕、王粲、應玚、劉楨等從曹操出獵,這次出獵賦作甚多,除曹丕的《校獵賦》外,《古文苑》卷七王粲《羽獵賦》章樵注引《文章流別論》曰:“建安中,魏文帝從武帝出獵,賦,命陳琳、王粲、應玚、劉楨并作。琳為《武獵》、粲為《羽獵》、玚為《西狩》、楨為《大閱》,凡此各有所長,粲為最也?!盵7]諸人之賦,今僅存王粲的《羽獵賦》和應玚的《西狩賦》二篇殘文,馀皆亡佚,但仍能從二篇殘文想見當時校獵場面的熱鬧與曹操的英武:
……相公乃乘輕軒,駕四輅,拊流星,屬繁弱。選徒命士,咸與竭作。旌旗云擾,鋒刃林錯。揚輝吐火,曜野蔽澤。山川于是乎搖蕩,草木為之以摧落。禽獸振駭,魂亡氣奪。舉首觸絲,搖足遇撻。陷心裂胃,潰頸破腦。鷹太競逐,奕奕霏霏。……[4,p959](王粲《羽獵賦》,《全后漢文》卷九十)
除此之外,應玚的《馳射賦》、劉楨的《射鳶詩》也應屬此列。這類賦作雖為多命題而作,但從殘文亦可看出文人求辭藻與逞才氣的創(chuàng)作目的。
這類詩賦常以文人之間的同題詩賦呈現(xiàn)出來。同題而作本來就帶有比較高低的性質(zhì),同詠一物更能顯示文才高下,因此這也成為文人互逞才能的文創(chuàng)。建安十九年盛夏,曹氏兄弟與文人學士同游文昌殿前槐樹下,曹丕、曹植、王粲均有《槐樹賦》、繁欽有《槐樹詩》;建安二十年,曹丕有感于十五年前自己栽種下的柳樹,感物傷懷寫下《柳賦》,又命王粲、陳琳、應玚共同寫下《柳賦》;二十一年盛暑之際,陳琳、王粲、劉楨、繁欽等奉命寫下《暑賦》以抒寫節(jié)氣的炎熱;同年,曹植與王粲分別寫下《寶刀賦》和《刀銘》以吟詠曹操的五枚寶刀;此外曹丕與王粲、陳琳同寫有《瑪瑙勒賦》;曹丕、陳琳、王粲、劉楨、應玚都有《車渠椀賦》;陳琳、王粲、阮瑀、應玚都有《鸚鵡賦》;陳琳與曹植都有《悼龜賦》(曹植的《神龜賦》應為《悼龜賦》)。文人以詠物為主題的同題賦作很多,基本屬文人之間的唱和之作,這些作品反映了文人學士將日常生活詩化的傾向。
蘇澤文表示,希望中農(nóng)控股能與IFA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在國際市場信息等方面得到IFA更大的支持,并期待借助IFA平臺向國際市場上的先進經(jīng)驗學習,同時也非常愿意將中農(nóng)控股在水肥一體化方面的經(jīng)驗和成果與其他IFA會員企業(yè)交流合作,最終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后鄴下文人集團中,文人之間的贈答作品也很多。此時鄴城安定,文人從戰(zhàn)火紛亂走向立身揚名,在贈答作品中,他們毫不諱言自己對功名的追求。文人學士積極進取,力求在這個“千載一遇”的大好時機中抓住機遇顯身揚名。劉楨《贈從弟》其三:
鳳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何時當來儀,將須圣明君。
即便是劉楨因失敬被刑,他也沒有就此消沉,同時勉勵好友徐干:
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志士榮世業(yè),小人亦不閑?!?/p>
同時也流露出歲月易逝功業(yè)未成的感慨。贈答作品,一方面表達了文人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宏志,另外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文人學士理想未能實現(xiàn)的哀愁和對往昔美好的回憶。曹植的《贈丁儀》、《贈王粲詩》,雖然是對友人的勸解和寬慰,但也明顯飽含詩人由于失意所造成無法排遣的痛苦。
以上幾類即為這個時期三曹與文人文學交游大致的類型。首先這個時期三曹與文人之間的交游以日常生活為主,宴會、校獵、游覽、彈棋、斗雞、走馬等都是文人在生活中常見的行為,不再像前兩個時期以征戰(zhàn)為主。在這些活動中他們詩酒唱和、賦詩贈答,無意中將日常生活詩意化、文學化,文學也成為他們組織活動的主題和目的,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較多的同題賦作和命題賦作即很好的說明了這點。其次,由于這個時期安定的政治生活給文人悠閑的生活提供保障,文人有條件、有心情將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表情達意和鑄寫心靈的方式,走向了文學的自覺。
在鄴下文人集團前后存在的近二十年中,三曹與鄴下文人的文學交游也呈現(xiàn)出階段性和特征性,其主要領導人從前期的曹操轉向了曹丕、曹植,每個階段分別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學特色,文學創(chuàng)作也從功利性、政治性、目的性而走向了非功利、主緣情、求辭藻的特征,建安風骨也成為中國文學所特有的風格,自此之后中國文學走向了文學的自覺。
[1] 鐘嶸.陳廷杰,注.詩品注[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1.
[2] 范曄.李賢,等注.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280.
[3] 陳壽.陳乃乾,點校.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399.
[6] 俞紹初.“南皮之游”與建安詩歌創(chuàng)作-讀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J].文學遺產(chǎn).2007(5):13-20.
[7] 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