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鳩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45例辨證施護總結
秦 鳩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目的:觀察中醫(yī)辨證施護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方法:將45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和對照組(22例),治療組予辨證施護、對照組予一般護理。結果:治療組治愈率100.00%,對照組治愈率86.36%,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辨證施護可以提高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辨證施護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發(fā)生在結、直腸粘膜層的彌漫性的炎癥性病變。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反復發(fā)作的黏液血便、腹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我院自2010年開展辯證施護,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45例病例均來自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患者,入選者均符合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治療組23例,其中濕熱內蘊型10例,氣滯血瘀型8例,脾腎兩虛型3例,陰血虧虛型2例;對照組22例,其中濕熱內蘊型8例,氣滯血瘀型9例,脾腎兩虛型2例,陰血虧虛型3例。2組病人經統(tǒng)計學檢驗,P>0.05,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治療組采用辨證施護
1.2.1.1 濕熱內蘊型 癥見便中夾膿帶血,肛門灼熱,里急后重,身熱,胃痞納呆,大便穢臭,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①予藥膳輔助調節(jié)腸道功能。烏梅粥:烏梅20g,粳米100g,冰糖適量,烏梅煎取濃汁,入粳米煮粥適量。具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②中藥灌腸。方選白頭翁湯加減。
1.2.1.2 氣滯血瘀型 癥見腸鳴腹脹或腹痛拒按,瀉下不爽,面色晦暗,噯氣食少,胸脅脹滿,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澀。①予藥膳輔助治療。石榴皮蜜膏:鮮石榴皮1 000 g、蜂蜜300g,石榴皮洗凈切碎,加水煮煎;每日2次,每次服1湯匙,用沸水沖服,連服1周,以理氣舒肝。②中藥灌腸。方選痛瀉要方合膈下逐瘀湯加減。
1.2.1.3 脾腎兩虛 癥見久瀉不愈,形寒肢冷,少氣懶言,腹中隱痛喜按,腹脹腸鳴,五更泄瀉,食減納呆,腰膝酸軟,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脈沉細。①予藥膳輔助增強脾腎功能。荔枝山藥蓮子粥:干荔枝肉50g,山藥、蓮子各10g,粳米50g,將前3味搗碎,加水適量煎至爛熟時,加米入鍋煮成粥。若脾氣虛明顯可予白術膏:白術50g,山藥100g,冰糖適量;每日3次,每次2湯匙。若陽虛為主,可予烤五香鵝:肥鵝肉750g切塊,干姜6g、吳茱萸、肉豆蔻、肉桂各3g,丁香1g。將干姜、吳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細末,涂于鵝肉上,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味精等調味品中浸泡2小時。②中藥灌腸。方選:四神丸。
1.2.1.4 陰血虧虛 癥見午后低熱,腹中隱痛,頭暈目眩,失眠盜汗,心煩易怒,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除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外,①可予藥膳輔助治療,以養(yǎng)陰、補心安神。棗仁粥:酸棗仁30g,粳米200g,炒熟酸棗仁,加水適量煎煮,濾取藥汁,放入洗凈的粳米,加水煮成粥,分3~5次服。②中藥口服。方選酸棗仁湯加減。
1.2.2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 醫(yī)護人員正確疏導患者心理,及時與其溝通,以提高其治療信心及生活質量;囑避免粗糙、刺激食物,食用質軟、易消化、多維生素、少纖維素等食物,宜清淡;居住于清潔、空氣流通、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中,且平素應起居規(guī)律,加強鍛煉,以增強抗病力。
1.3 療效判斷標準:綜合療效評定參照診治方案[1]。完全緩解:主要癥狀消失,次癥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脈恢復正常;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正常,或潰瘍病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規(guī)鏡檢3次正常。顯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次癥改善程度2級以上(由“+++”轉為“+”),舌脈基本復常。有效: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程度達2級以上(由“+++”轉為“+”或“++”轉為“一”),大便常規(guī)檢查正常;或主要癥狀改善達1級以上(由“+++”轉為“++”或“++”轉為“+”),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程度達1級以上,大便常規(guī)檢查紅、白細胞數(shù)<5個/HP。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及病理檢查無改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臨床療效比較用SPSS16.0系統(tǒng)進行等級資料兩樣本秩和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合療效結果見表1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多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所傷,常見濕熱內蘊、氣滯血瘀、脾腎兩虛、陰血虧虛等癥型。日常護理對于該病相當重要,辨證施護針對性更強,臨床效果較一般護理更可觀。劉道喜[3]應用白頭翁湯保留灌腸治療濕熱內蘊型潰瘍性結腸炎87例,治愈率98.9%。劉建勛[4]白頭翁湯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總有效率96.3%,療效顯著。劉建勛[4]應用痛瀉要方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以疏肝理氣,療效可觀。張麗娟[5]等應用四神丸等口服加保留灌腸,總有效率達96.2%。
臨床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濕熱內蘊型比較多見,白頭翁湯中白頭翁專入大腸經以清熱解毒;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秦皮入大腸經清解中兼涼血、收澀。故全方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導,對濕熱內蘊型患者對證性強。氣滯血瘀患者多受情志因素影響較大,痛瀉要方和膈下逐瘀湯針對此型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方中白術與白芍相伍以調和肝脾止痛瀉;陳皮理氣和胃導滯;防風辛散之力助疏肝止痛;桃仁、丹皮活血化瘀;烏藥、延胡索止痛;香附疏肝解郁、理氣調中。脾腎兩虛及陰血虧虛患者多因久病傷及脾腎、耗傷氣血津液,為本病后期,臨床較少見。腎虛主要表現(xiàn)為腎陽虛,治療上則以溫補腎陽為主,選方四神丸中補骨脂補腎助陽、溫脾止瀉;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氣;吳茱萸辛熱溫中散寒;五味子收斂固澀止瀉。脾虛主要為脾氣虛,故用山藥健脾益氣。陰血虧虛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夜間失眠,故以養(yǎng)陰清熱除煩的酸棗仁湯口服以標本兼治。綜上可見,辨證施護是建立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的對癥治療。
臨床中可在辨證施護的同時加強情志、環(huán)境、飲食等的綜合調護,對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康復及康復后的預防均起到一定臨床意義。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2003年.重慶)[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9(4):240-2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3]劉道喜.白頭翁湯加味保留灌腸治療濕熱內蘊型潰瘍性結腸炎87例[J].湖南中醫(yī),2012,32(3):281-282.
[4]劉建勛.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377例[J].河南中醫(yī),2012,32 (10):1360-1361.
[5]張麗娟.綜合療法治療脾腎虛寒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2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2,27(1):26-27.
R248.1
A
1007-8517(2013)01-0114-02
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