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方齡貴先生:我的父親與導師

2012-12-08 09:35:53口述張昌山姚鐵軍撰文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
關鍵詞:秘史

方 鐵 口述;張昌山,姚鐵軍 撰文

[云南大學,昆明 650091]

一、人生經歷

我父親的祖籍是在河北灤縣回頭莊。我們祖上大概在清朝后期跟著“跑關東”來到今天的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老達房方家崗子。后來,曾祖父逃荒到吉林省德惠縣,祖父又輾轉流落到郭爾羅斯前旗,就是今天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祖母是郭爾羅斯前旗蒙古族人。1918年5月21日,父親出生在前郭縣吉拉吐鄉(xiāng)錫伯屯村。此后,又隨祖父遷往扶余縣。

父親8歲時進入吉林省扶余縣第一區(qū)第四初級小學讀書,后升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熬拧ひ话恕笔伦兒蟊闶W在家勞動。1933年在吉林省前郭旗西北屯私塾讀書。1934年在吉林省扶余縣初級中學讀書。1935年初入關到北平,先在知行補習學校學習,后考入北平東北中山中學高中部讀書,并隨校遷往南京板橋鎮(zhèn)??谷諔?zhàn)爭爆發(fā),學校遷往湖南湘鄉(xiāng)縣永豐鎮(zhèn)。1938年,父親高中畢業(yè),在長沙報考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歷史系。這個時候岳陽失守,長沙危急,父親等不及發(fā)榜便和另外五位同學一起徒步從長沙走到重慶,歷時四十六天。途經沅陵,從報紙上得知自己被錄取在西南聯(lián)大。到了重慶,路費又成了問題,父親就只得向老師和同學借。當時有一個青年會,可以幫助淪陷區(qū)的同學,也資助了父親一些路費。在1938年底,父親終于到達昆明。等他去西南聯(lián)大報到時,才知道已經是規(guī)定時限的最后日子,再遲一天就要編入下一個年級。這年父親20歲,從此便和西南聯(lián)大,特別是和云南、昆明結下了不解之緣。1942年秋,父親從聯(lián)大歷史系畢業(yè),接著考入北京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學部,師從蒙元史大家姚從吾、邵循正兩位教授,專攻蒙古史、元史。1946年5月,由姚從吾先生主持,聘請雷海宗、徐炳昶、毛子水、向達、唐蘭、吳晗幾位先生組成答辯委員會,通過了畢業(yè)論文《元朝建都及時巡制度考》的答辯,父親獲得碩士學位。

父親是研究生畢業(yè)前結婚的。我母親是云南大姚人。昆明當時有一個作家叫劉澍德,是我父親的東北老鄉(xiāng),他在母親的家鄉(xiāng)大姚中學教過書,是劉先生介紹我父親和母親認識的。父親在20世紀80年代撰寫了長文《憶劉澍德》,紀念這位故人,但主要是說劉先生的為人與學識。父母親于1945年結婚??箲?zhàn)勝利后又面臨一個去留云南的問題。父親已在昆明結婚了,母親又是云南人,在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北返時,父親選擇留在昆明。父親研究生畢業(yè),由恩師姚從吾先生介紹給云南大學歷史系主任徐家瑞,就在云南大學歷史系做講師。父親在云南大學做專任教師只有一年多點的時間,但我們家從此就與云南大學結緣。后來父親還在云南大學兼課,研究生論文答辯也常常請父親作評委,當然各種學術交往就更多了。我母親是云南大學生物系畢業(yè)的,我也是云南大學畢業(yè)的,我姐姐方慧師從云南大學江應樑教授攻讀博士研究生,后來我和方慧姐姐都在云南大學工作。父親在云南大學工作期間,他的老師、昆明師范學院歷史系主任蔡維藩先生再三托人跟父親講,希望我父親回到師院。所以父親在云南大學教書的同時,還在昆明師院兼課,代姜亮夫先生講中國通史。1947年,父親就轉入昆明師院,先后任歷史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講授元史學、蒙古史、遼金元史、中國史學史、史學概論、中國通史等課程。父親后來還擔任過師院圖書館館長。1987年退休。雖然退休但他并沒有休息,仍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上課,講蒙元史;繼續(xù)進行學術研究,筆耕不輟。父親還是《春城晚報》的“鐵桿”作者,常用辛代等筆名發(fā)表文章。父親的文筆非常優(yōu)美,記得他去內蒙古包頭市參加學術會議,到成吉思汗陵參觀,父親作了詳細的筆記,回來后寫成《包頭尋訪記》,刊登在《春城晚報》。2007年8月,云南師范大學與中國元史研究會、中國蒙古史學會在昆明舉辦了“中國蒙元史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父親的道德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與敬仰。2011年10月22日,父親安詳?shù)仉x我們而去,享年94歲。父親在遺囑說:“書不能流散,要永遠保存下去”。父親走時還惦記著自己的書,書是他的生命。今天,父親手書的“書不出室”字條仍貼在書架上。

關于父親的民族成分,父親依慣例一直從祖父填報的是漢族。解放后,大家知道了父親的民族出身,認為父親是蒙古族,這讓父親很受觸動。我的祖母是蒙古族,父親身上流淌著蒙古族的血脈,而且平生有許多蒙古族親友,朝夕相處,往來頻繁。成人后又在名師指導下以研治蒙元史安身立命,和蒙古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和血肉聯(lián)系。父親申請民族成分從母,由漢族改為蒙古族,并遞交了必要的證明材料和申請書,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把民族成分改為了蒙古族。我的民族成分現(xiàn)在也是蒙古族,我的孩子也是蒙古族。父親對蒙古族感情很深,對民族盛事非常熱心。2003年,父親接受邀請,飽含深情地撰寫了《蒙古人進入云南七百五十周年紀念》碑文。2006年,在云南召開中國蒙古史學術研討會時,父親撰寫的碑文由內蒙古大學副校長胡格吉勒圖教授譯成蒙古文,蒙漢雙語同時刻在云南通??h興蒙鄉(xiāng)的紀念碑上。云南不少地方的蒙古族同胞甚至將這篇紀念碑文用于祭奠祖先。

在父親的生命歷程中,書占據(jù)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前面說過,父親曾兼任過學校圖書館館長,“文革”中有人貼父親的“大字報”,說父親是宣傳“封、資、修”,說父親當了館長還花了三千塊錢買一部書。其實是三千塊錢買了一部四部叢刊,有幾千本,非常珍貴。父親還買外文書,這又被說是宣傳資本主義。而買俄文的書,被說是宣傳修正主義。后來一落實,都不成立。當時父親買的這些書,現(xiàn)在都成了學校圖書館的鎮(zhèn)館之寶了。父親為人很低調,記得“文革”曾有一段時間買不到煤,他說,買不到煤了,看來只有燒書了。低調的父親有時也會幽上一默,雖然是一種深刻痛苦的幽默。書是他的生命,怎么舍得燒掉!

二、師承與學術交往

父親走上蒙元史的研究之路,是與姚從吾先生和邵循正先生的指引分不開的。按照西南聯(lián)大的規(guī)定,歷史系的學生除必修中國通史、西洋通史、中國近代史外,還要選修兩門斷代史,父親卻選了四門:宋史、遼金元史、元史、明清史。其中父親最感興趣的是遼金元史和元史。遼金元史是姚從吾先生講授,遼金元都興起于東北,遼金元史很大部分講的是東北史,是父親家鄉(xiāng)的歷史。邵循正先生主講元史,由于父親身上流著蒙古族的血脈,與生俱來,因而對此內容倍感親切。學校要求學生畢業(yè)前要交一篇畢業(yè)論文,導師由自己聘請。父親請邵先生為指導教師,并商定論文題目為《元代邊徼諸王叛亂考》。這是父親有關蒙元史的第一篇習作,但卻由此引發(fā)了父親研究蒙元史、走治學道路的決心。1942年父親在歷史系本科畢業(yè)后,考取了北京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學部的研究生,姚從吾、邵循正兩位先生同為父親的導師,姚、邵兩師均是蒙元史大家,父親很崇敬他們。在艱苦歲月中,兩位先生對父親倍加呵護,悉心栽培,父親一輩子都銘記兩位恩師的諄諄教誨。

(一)師從姚從吾先生

姚先生名士鰲,字占卿,別號從吾,河南襄城人,1894年10月7日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國學部畢業(yè)后赴德國留學13年,師從漢學家佛朗克教授及蒙古史專家海涅士教授,治匈奴史、蒙古史。他曾在柏林大學任講師,后應北京大學之聘,任史學系教授,主講蒙古史、匈奴史,名聲大振。姚從吾先生教父親習讀漢文史料,不但把案頭常用的四部備要本《元史》贈予父親,要父親認真點讀,還把葉刻本《元朝秘史》、《蒙兀兒史記》長期借父親學習,指導父親正確進行史料的搜集、整理、辨?zhèn)渭斑\用。先生要求父親凡有述作,必須盡量用原始材料,萬不得已引用轉手史料時,必須注明出處,切忌直接稱引。先生還規(guī)定父親每星期三下午向他匯報讀書心得,呈交讀書筆記和對《元史》的圈點,父親若有失誤,先生立即檢出指正。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朝代,一般認為大都是元朝唯一的政治統(tǒng)治中心,但先生認為并非如此。他把考證的重任交給了父親。父親雖有些惶惶然,但還是通過搜檢《元史》及大量的有關史料,在10萬多字的《元朝建都及時巡制度考》論文中明確提出,元朝實行大都和上都兩都并立的制度,大都便于對內地的統(tǒng)治,上都著重對蒙古故地的照管,可以說有點二元帝國的意思。碩士論文答辯時,父親簡明而清晰地闡釋了論文《元朝建都及時巡制度考》的觀點。當論文獲得全票通過時,最為高興的是父親的導師姚從吾先生,先生激動地說:這是元史研究的一大突破,是對元史研究的一大貢獻。先生對父親在生活上也十分關心??箲?zhàn)期間,物價飛漲,研究生的津貼根本不夠用,先生知道父親舉目無親,除了同意父親在中學兼課外,還設法讓父親在他所主持的中日戰(zhàn)爭史料征集委員會幫助翻譯一點日文資料,取得一些報酬。另外還在聯(lián)大的師范學院文史地專修科為父親謀了一個半時教員的位置,通過講課,讓父親進行教學實踐,同時也增加了父親的收入。父親結婚時,先生欣然擔當主婚人。后來先生去了臺灣,晚年集中力量研究遼金元史及蒙古史,在《蒙古秘史》的研究上用力最多,成就卓著。解放之前先生還來信讓我父親給他買書,后來就沒有聯(lián)系了。先生1970年4月15日逝世于臺北,享年七十有六。其門人故舊在先生逝后編輯出版了《姚從吾先生全集》,共有七卷。

(二)師從邵循正先生

邵先生字心恒,福建福州人,1909年11月21日生。先生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政治系,后考入清華研究院,改攻中國近代史、蒙古史。后來留學法國,師從東方學大師伯希和治蒙古史及波斯文,成績優(yōu)異。先生后來又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蒙古史一年多?;貒笤谇迦A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北京大學講授中國近代史、元史、蒙古史、波斯文。先生精通波斯、蒙古、突厥、滿、英、日、法、德、俄等多種語言,特別是精于語言對音之學,這也深深影響著父親在多語言治蒙元史方面用力甚多。父親本科時聽先生講元史,畢業(yè)論文又受先生指導。父親讀研究生時,先生開設了蒙古史研究、西方學者對中國史地之研究兩門課。當時聽講的除父親以外,還有一位清華的研究生,后來這位同學中途輟學,只剩下父親一個人。在蒙古史研究課上,邵先生主要是講《元朝秘史》、《至元譯語》、《華夷譯語》,還教父親波斯文,并親手用印藍紙復寫作為教材發(fā)給我父親。先生充分掌握中外蒙元史料,并以淵博的語言學和蒙古學知識,循循善誘,把父親帶入了一個研究蒙元史的學術世界?!对厥贰房傋g雖出自蒙古文原作,但錯訛、疏漏之處仍為數(shù)不少,先生根據(jù)標音蒙古文并參照中外史料逐條補譯,文筆之古樸與舊譯相仿佛,父親在先生的補譯中吸收著最新營養(yǎng)?!吨猎g語》是研究元史的必備之書,向達教授有一部手抄本,先生親自為我父親相借,師之恩情,父親終身未忘。遺憾的是,父親1946年進行論文答辯時,先生已赴英國講學,未能在場與學生同享成功的喜悅。那一年年末先生才回國,先在清華大學,后調北京大學,父親則居云南以至終老,師生從此彩云南北。直到1961年,父親回東北老家探親,路經都門,始獲到北京大學探望老師。師生一別16年,相見之下,恍如隔世。先生對我父親的來訪,喜出望外,異常激動。交談中,父親說起當年先生關于《元朝秘史》總譯的增補工作,并問先生此稿的完成情況。先生感嘆說稿已完成,但在流徙中遺失,正擬校訂《秘史》以成定本,便有調父親入京協(xié)助校訂《元朝秘史》之議。父親為有機會繼續(xù)從先生問學而慶幸,自然從命。先生當即將小林高四郎的《元朝秘史之研究》一書交給了我父親,要父親譯出為校訂《秘史》之用。父親竭三年之力,將小林書譯畢,寄呈先生審正。后來先生通過中華書局和北京大學幾度商調父親到其歷史系工作,后因多種原因調動未成,書雖譯了出來,事情卻擱下了。先生1973年辭世,享年六十有四,未曾想1961年北京一晤竟成師生永訣。父親每每思之,猶有余憾,然而始終記得要做先生門下一名及格的學生。1982年,元史研究會主編的《元史論叢》創(chuàng)刊,父親即刻把自己保存多年的先生論文手稿整理出來,寄往《元史論叢》第一輯發(fā)表,以告慰先師在天之靈。

(三)與沈從文先生的往來

東北發(fā)生戰(zhàn)事,父親遠離家鄉(xiāng)求學。漫漫求學路,父親把對家鄉(xiāng)和父母的思念,把在炮火中顛沛流離的學習生活寫成文章,寄給上海的《申報》和香港的《大公報》,同時也可換取一些稿費以備零用。父親說他第一篇文章的稿費是三毛錢。父親上中學時一位老師曾給父親介紹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后來父親寫文章受沈先生的影響很大。父親也曾對我說過,1938年他高中畢業(yè)報考西南聯(lián)大歷史系,主要是想讀清華大學歷史系,因為父親崇拜的作家端木蕻良、孫毓棠都是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的,以為清華歷史系是作家的搖籃。父親赴重慶路過沅陵時,曾經去找《邊城》里的女主人公翠翠。父親在聯(lián)大的頭兩年參加了一個叫做“南荒社”的文藝社團,并且是南荒社的中堅力量。蕭乾曾在《大公報》擔任副刊編輯,雖未和父親謀過面,但編發(fā)過父親的文章。他和沈先生是至交。當時沈先生在聯(lián)大教書,住在昆明青云街靛花巷。父親由蕭乾介紹,拜識了沈先生,從此趨訪無虛日,凡有所習作,徑送請沈先生過目斧正。有時稿子回到父親手中,發(fā)現(xiàn)原稿經沈先生批改,不但加工潤色,甚至對個別的筆誤都細心予以糾正,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父親說:沈先生不但為我修改文章,還經常把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借給我閱讀,其中有一本是陳彬和選注的《元朝秘史》。由此我知道《元朝秘史》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蒙古文典籍,是研究蒙古歷史、文學、語言和社會制度必不可少的歷史文獻。沈先生借書給我時,要我注意此書文字是多么古樸自然,富有生命活力,希望我在書中古樸清新的情節(jié)和文字中獲取文學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父親深為書中蒙古草原的磅礴氣勢和粗獷風情所吸引。父親曾說過因為我的祖母是蒙古族人,因而對之倍感親切。未曾想此書竟開啟了父親研究蒙元史的學術之路。沈先生的栽培給了我父親意外的重大收獲。父親移文就史,但治史而不忘修詞為文。父親重師生情誼,一生都很感激沈先生。1988年沈先生去世,父親十分悲痛,撰文《哭沈從文先生》,此情可追。

(四)與白壽彝、何兆武、汪曾祺方國瑜、李埏諸先生的往來

1975年,父親應白壽彝先生之約,入京參加編寫《中國通史綱要》。是年底,有一天早晨起來,父親突然暈倒,因身體原因父親只能從北京回到了昆明。但是父親還是完成了《中國通史綱要》中很多人物的編寫工作。1976年初,我陪同父親到北京看望白先生,那時先生已是滿頭白發(fā),他為人和藹可親,給了我很多鼓勵。這部書198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發(fā)行,還被譯為英、法、德、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語種,行銷海內外。

父親說:“何兆武、汪曾祺都是我的老朋友。何兆武每次到昆明來,都到我這兒來敘舊聊天。汪曾祺和我都是沈從文先生門下的師兄弟,我搞文藝的時候跟汪曾祺來往比較多,后來他搞文,我搞史,雖不是同行了,但卻是至交?!?/p>

父親與方國瑜先生過從甚密,對方先生非常尊重。父親曾領著我去看望方先生。方先生逝世10周年時,父親親自撰文《方國瑜先生對元代云南史地研究的貢獻》,高度評價方先生功業(yè)流布人間,足以不朽。

父親和李埏先生是當年西南聯(lián)大留在昆明的同學。父親說:李埏跟我聯(lián)系比較多。我們都是北京大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是云南大學的同事。不僅父輩有同學同事之誼,我與李先生的長公子李伯重也是情同手足。

三、學術研究

父親是大家公認的蒙元史學家、中國歷史文獻學家,重史料與考證,懂得英、日、法、德、俄及波斯、蒙古、突厥、八思巴等多種語言,特別是善于以多語言治蒙元史,一生著述甚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史學史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國內刊物上發(fā)表過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了《元朝秘史通檢》、《大理五華樓新出元碑選錄并考釋》、《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通制條格校注》、《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元史叢考》專著6部,還有譯著多種。父親的學問與貢獻受到了國家、社會和學界的高度評價和贊揚,被譽為中國蒙古史和元史研究的泰斗,先后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云南省人民政府社科優(yōu)秀成果榮譽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優(yōu)秀辭書獎、教育部中國高校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云南教育功勛獎和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哲學社會科學老專家、云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等多項殊榮。父親的學問可謂博大精深,我的研究與了解還不深廣,故而僅就父親的六部專著作些介紹。

(一)《元朝秘史通檢》

該書五易其稿,父親耗時多年,1986年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对厥贰酚置睹晒琶厥贰罚?3世紀成書,是研究蒙古歷史、社會、文學、語言最重要的古典文獻,明初由蒙文譯為漢文,為蒙元史學者必治之書。為著便于尋檢,往往都要自己動手,編制一個有關人名、地名、種姓名的索引,這是一件很必要而又很煩瑣的工作,做起來既耗時又費事,是很不容易做好的。20世紀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就看出問題所在,曾致力于《元秘史山川地名索引》的著述,但因沉湖而成未竟之作;日本學者箭內亙曾著《元秘史地名索引》和《元秘史部族名索引》,但均未見公開發(fā)行。父親初從沈從文先生處得陳彬和選注的《元朝秘史》,后著《通檢》,系以《四部叢刊》三編本《元朝秘史》、葉氏觀古堂《元朝秘史》和俄藏本《元朝秘史》為藍本逐條對校,于每個條目所在收專名之下,注明所見卷、頁、節(jié)次,用拉丁字轉寫對音,并立“對校”一欄據(jù)葉氏觀古堂刻本、俄本逐條勘對,別其異同,正其訛誤,又立“附見”一欄,將《圣武親征錄》和《元史》所見的相關異名,收錄互見。此書既出,可免同行學人自編索引之勞,成為了國內外學者不可多得的必備工具書。多年過去了,《元朝秘史通檢》已難在坊間一見。2006年,我姐姐方慧到北京開會,一個外地學者在舊書攤淘到一本《元朝秘史通檢》,他向方慧炫耀說這是花2000元淘到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現(xiàn)在已是千金難求了。父親說這本書出版時才12.5元。

(二)《大理五華樓新出元碑選錄并考釋》

從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進入云南到1381年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投湖自殺,蒙古族對云南的有效統(tǒng)治長達128年,這期間的碑刻、銘文遍布云南各地。1972年,云南大理城拆除明初修建的五華樓,發(fā)現(xiàn)了一批墊做石腳的元碑。時值十年動亂,對“四舊”破壞之不遑,縣文化館所收不過有限的幾通,多數(shù)被用來砌筑縣體育館籃球場的看臺。1977年,昆明師范學院副院長、著名云南地方史專家王云教授回鄉(xiāng)探親, 參觀大理縣文化館,發(fā)現(xiàn)數(shù)條元碑, 得知從五華樓所出, 還有一些砌入球場看臺, 遂去踏勘, 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大量宋元碑刻?;乩ッ骱? 王云先生向云南省文化局領導作了匯報。省文化局撥出???昆明師院派出父親與王云、潘鐇、楊德華諸先生于1979年到大理, 與縣文化館的人士一起清理,進行搶救性拆除,獲得宋代石碑3通、元代石碑66通,并有紀年為宣光九年的北元碑一通,遠比《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所收錄的要多。碑文不僅對蒙元史研究有極高的價值,而且為研究南詔史、大理國史以及白族史、彝族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材料。父親以其扎實的元史功底對這些石碑碑文加以注釋,以《大理五華樓新發(fā)現(xiàn)宋元石碑刻選錄》為題,于1980年提交給南京中國元史研究會,此后,父親開始對宋、元碑刻進行系統(tǒng)研究,先后寫出十幾篇論文,并與王云先生合著《大理五華樓新出元碑選錄并考釋》,于2000年在云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選錄》部分,由父親與王云合作,下編《考釋》所收論文為父親獨撰。

(三)《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統(tǒng)治時間近百年。入明以后,蒙古族在各方面仍有較大的影響。元明戲曲中有一些蒙古語詞是很自然的,對這些語詞的解釋,歷來是一個難題,相關專著寥寥。父親為了搜尋元代社會經濟史料,曾遍檢元明戲曲書,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不少源于蒙古語的詞語。父親早在學生時代就熟讀《元史》和《元朝秘史》等基本史料,并且將搜尋范圍擴大到各種元人文集、筆記雜著和通俗小說,從中汲取旁證材料。在語言資料方面,父親利用各種蒙古語辭書和蒙古語族、突厥語族及滿——通古斯語族的語言調查材料,還旁及波斯、普什圖、阿拉伯、梵、印地、俄、芬蘭、匈牙利等多種語言。父親這本書是先以油印本提交1981年在烏魯木齊召開的蒙古史學會年會。并曾請元曲大家吳曉鈴先生指正。書內收蒙古語87事,后吳先生赴美國講學,講到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時,曾出示此油印本,引起在場的美國元曲大家韓南(P.D.Hanan)教授和加拿大元曲大家施文林(Wayne Schlekh)教授的極大關注,要求允許復制。1991年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正式出版,內容增訂為蒙古語114事,如將各種異寫包括在內,實得203事,書末附有“引用和參考書目”,共收漢、蒙古文和日文、俄文、西文文獻近400種。為便于讀者檢索,還附了“詞目索引”。最后是英文提要。本書出版前后受到很多學者的高度重視和贊揚。季羨林先生的評價是“不同凡響,可喜可賀”。 吳曉鈴先生譽之為“必傳”之作。楊志玖先生認為“精雕細刻”、“嘆觀止矣”。

(四)《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

此書為《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的姊妹篇?!对鲬蚯械拿晒耪Z》出版后,父親從中外有關文獻及個人鉆研中又有新得,同時收到許多學者和讀者的來信,認為蒙古語不僅在元明戲曲中有,明清小說及清代戲曲中也存在。父親從而對舊作進行了大量的修訂增補,他在《金瓶梅詞話》、《醒世姻緣傳》及400多種清代戲曲中搜檢出近百條蒙古語,本著“元明補充、清代全錄”的原則,把清代戲曲中的蒙古語也收了進去,所收蒙古語系目已近200條,并有部分來自波斯語、阿拉伯語的詞語及來自滿洲語的借詞。書名因更為《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并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發(fā)行。澳大利亞羅依果教授(Prof.I.de Rachewiltz)說自己幾乎每日用到此書,當是對之極大的肯定。

(五)《通制條格校注》

《通制條格》是元朝主要政書《大元通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與《元典章》相提并論,里面有很多跟元朝典章制度、法律、社會經濟有關的史料,原30卷,現(xiàn)存22卷,是研究蒙元史和中國法制史的重要典籍。國務院古籍出版規(guī)劃小組把《通制條格》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要求編著一部《通制條格校注》,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到了父親肩上。校注《通制條格》容不得一絲懈怠,父親費時10年,摘抄卡片近萬張,尋檢有關史料,旁搜元紹,對文本認真細致地作了校點,就書中有關人名、地名、名物制度兼及書中偶見蒙古語和其他外來語等一一作了注釋考訂,數(shù)易其稿,終于使《通制條格校注》于2001年交由中華書局出版。羅依果教授來信說在收到該校注之前,他用日本人著作,此后可不借用日本人所作了。

(六)《元史論叢》

該書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父親20篇有關元史的文章和一篇譯稿——小林高四郎的《元朝秘史·引論》,副標題是《元朝秘史研究小史》,此外還有幾篇關于《通制條格》的文章,比如《通制條格人名考異》,《通制條格釋詞五例》,《通制條格札記》,《通制條格中有關云南史料舉證》,《讀〈黑城出土文書〉》,《為“不怕那甚么”進一步解》,《通制條格行文體例初探》等。這本書可算作《通制條格校注》的補編本。全書收入了父親不同時期的一些重要論文,基本勾勒出了他一生研究元史的基本輪廓。

父親一生著書立說,完成了這六部著作。這些書也就奠定了他在蒙元史研究中的地位。父親的史學著作嚴謹而又多有文采。這嚴謹歸功于姚從吾和邵循正兩位老師,這文采得益于沈從文大師的影響。父親認為,治蒙元史,基本功要扎實,要熟練掌握《元史》等基本史料;眼界要寬,縱向了解《宋史》、《遼史》、《金史》、《明史》等,橫向還要懂得世界史;要善于利用參考書和工具書,手頭離不開常見的清代著作;治學要嚴謹,引用必須注明出處,遵守學術道德。遺憾的是,父親退休較早,沒有直接招收過研究生,學問和精神的直接傳承多少留下了些遺憾。好在學界尤其是一些后學還感受到了他的價值并給予了關注,我想,有價值的學術及其精神,一定會得到繼承并發(fā)揚光大的。

四、對后輩的關心和教育

父親是學者,一生從事蒙元史研究。父親更是教育家,教過小學、中學和大學,教過本科生、碩士生,指點過博士生,育人無數(shù),桃李滿天下,很多學生成了各行各業(yè)的骨干和領軍人物。父親20歲到了云南,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片紅土地,為云南教育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人其文入選了《云南學術大師文庫》,父親還被授予云南教育功勛獎,其為最年長者。父親曾自許“教書不但是我的職業(yè),也是我的樂趣,所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充實、很滿足、很幸福、很自豪,可以說,我并沒有虛度年華。我常講,人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將毫不遲疑地仍然選擇教書這個行當,不離開三尺講壇?!睂W生們都說我父親課講得非常好,口齒清楚,邏輯性強,娓娓道來,從從容容,臨下課開始總結,總結完了下課的鐘聲就響起來了。父親從教60多年,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愿為紅燭甘做人梯”是他的人生寫照。

解放前,父親在昆明師范學院教過一個學生,他每逢中秋節(jié)、春節(jié)都來家里看望我父親,父親都留他在家吃飯。后來父親知道他家窮,每到過節(jié)都請他到我家吃飯,多年如一日。父親是一輩子愛護學生。

2004年的一天,云南師范大學楊德華教授帶著他的三屆元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和跟班進修元史的楊劍利向父親請教如何學習蒙元史。父親面對年輕的治元學者,由驚訝轉為欣慰。他驚奇的是9人都是元史專業(yè)。當他逐一落實各位學生的姓名后,臉上露出欣喜微笑。他說:元史難學,蒙古人名、地名難記,一定要下決心、下苦功才能學好。相信通過努力,云南有望成為中國南方蒙元史研究的中心之一。楊德華教授是父親十分器重的學生,他所在的元史專業(yè)的碩士點在云南省是唯一的??上У氖菞畹氯A教授英年早逝。

父親對子女注重言傳身教。我們可以說是在父親的書堆里長大的。父親有藏書6000余冊,大部分都是線裝書。小時候有的是時間讀書,讀了中外名著再讀各類專著,前后也不知道讀過多少書。父親還給我們訂《民間文學》等雜志,從圖書館為我們借書看。即使在“文革”期間,父親對我們也管得很嚴,是要求我們在家里好好讀書。父親每次和來訪的有關專家學者交談時,都讓我陪同在側,我也有機會耳濡父親的學問,目染大師們的風采。父親一生問學,可當我們兄弟姐妹都在上山下鄉(xiāng)時,父親曾痛心的感嘆:我教了一輩子書,子女卻不能上大學!受父母書香沐浴,加之國家政策轉好,后來我們都考上大學。我姐姐方慧是云南解放后培養(yǎng)的第一個女博士,現(xiàn)在是云南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法制史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后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師風師德標兵等稱號。我先在瑞麗當了3年知青,又在楚雄當了7年工人,后來父親鼓勵我,還幫我油印復習資料,我考上了云南大學歷史系,并且留在了云南大學工作,當了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像父親一樣我也愛讀書愛買書,我現(xiàn)在的藏書有兩萬多冊。我和父親同為《中國歷史大詞典》的撰稿人,在2005年10月云南省優(yōu)秀社科成果表彰會上,我們父子的作品都獲獎了。父親和我們在家談得最多的還是讀的書、做的學問。父親經常指導我們的學術和學問,亦曾親自給我們指點并修改論文,改得非常專業(yè)、非常仔細。后來年事高了,父親還是經??次覀儗懙奈恼?。我們有書出版了,送給父親,父親放在書桌前,常常拿起來看一看,感覺很欣慰。也許是這濃郁的學術熏陶和嚴格要求,我們家兩代人共有八位是正、副教授,其中兩位還是博士研究生導師,很多人說我們家是文化世家、學術世家。內蒙古電視臺制作的電視劇《蔚藍的天空》,就實地拍攝了我們家的情況作為素材。父親對我們的成長影響深遠。

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導師,雖已離世,但他的學問與精神永在。坐在父親20世紀70年代設計的卡片桌前,回想父親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是幸福的。父親還是穿一件深藍色的中山裝,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滿是慈祥。道德文章,日月同輝,父親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猜你喜歡
秘史
“秘史”之外的“天時·地利·人和”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白鹿原》“秘史”性質界定兼文化意蘊探析
世界家苑(2020年6期)2020-06-29 15:37:10
“艾約堡”與“秘史”構筑的 當代精神寓言
當代文壇(2020年3期)2020-05-14 13:46:38
一個歷史學家的矛盾與抉擇
大經貿(2019年9期)2019-11-27 09:21:19
試析《蒙古秘史》中的“”句義
掌門人秘史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44
分析《蒙古秘史》中記載的“兀魯孫”詞
文化心理結構、倫理變遷與鄉(xiāng)村政治
——陳忠實筆下20世紀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秘史”
社會觀察(2017年3期)2017-11-21 08:13:57
《敗仗秘史》與馬克·吐溫的反戰(zhàn)訴求
平谷区| 甘孜县| 察隅县| 丁青县| 德州市| 社会| 亳州市| 攀枝花市| 阿荣旗| 临朐县| 白水县| 大化| 连南| 长子县| 乐至县| 扎鲁特旗| 辽宁省| 和平县| 库尔勒市| 博客| 清涧县| 犍为县| 文昌市| 榆社县| 兴安县| 康平县| 达日县| 福海县| 孝昌县| 新平| 获嘉县| SHOW| 安庆市| 米林县| 满城县| 阳新县| 贵阳市| 合作市| 甘孜县| 彭州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