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小紅 唐艷超 林琳
(南京軍區(qū)杭州療養(yǎng)院海勤療養(yǎng)區(qū),310002)
心理社會因素對345名在校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郁小紅 唐艷超 林琳
(南京軍區(qū)杭州療養(yǎng)院海勤療養(yǎng)區(qū),310002)
目的 了解護生心理癥狀和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為護生心理教育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應付方式問卷(CSQ)、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對345名護生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 護生成熟型應對方式與SCL顯著負相關(r=-0.563),不成熟應對方式與SCL顯著負相關(r=0.396);ASLEC與SCL(r=0.231)、軀體化(r=0.134)、人際關系敏感(r=0.148)、恐怖(r=0.255)顯著正相關。PSSS、SES與SCL顯著負相關(r1=-0.580,r2=-0.431)。ASLEC、應對方式、PSSS與SES對SCL的回歸效應顯著(R2=75.0,F(xiàn)=114.220)。結(jié)論 應對方式、應激事件、社會支持與自尊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時能夠預測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護生;心理癥狀;心理社會因素
護理工作直接服務于人群的保健,其工作性質(zhì)及特點決定了護士的工作壓力,極易導致心理負荷的加重和身體疲勞[1]。護生是未來的護理工作者,其心理素質(zhì)直接決定著護士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維護護生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在校護生由于面臨著學業(yè)與就業(yè)的雙重壓力,心理健康極易受到影響,從而出現(xiàn)各種心理癥狀。因此,有必要對護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并深入探討其心理社會因素,為維護護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耐受力提供科學依據(jù),并為培養(yǎng)護生的健康身心提供有力支持。
1.1 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與福建省福州市5所醫(yī)學院校抽取護生357名,收回問卷357份,剔除無效問卷12份后得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96.6%。均為女性,年齡16~22歲,平均(18.90±1.69)歲,均無精神異常史,無嚴重認知障礙。
1.2 方法 采用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護生的心理癥狀與相關心理社會因素。
1.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2]采用Derogatis(1975)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在國內(nèi)外應用廣泛,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共10個類別90個項目,要求答題者回答每個項目的影響程度,分為5級評分,1=從無,2=輕度,3=中度,4=相當重,5=嚴重。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3]106-108本量表由27個條目組成,用來測量中學生和大學生中應激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及強度。在本研究中該量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8。對于每一個題目答題者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過去一年內(nèi),你和你的家庭是否發(fā)生過下列事件?”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1為沒有,2為輕度,3為中度,4為重度,5為極重,總分越高,表明應激程度越高。
1.2.3 應付方式問卷(CSQ)[3]109-114分為解決問題、合理化、求助、自責、幻想和退避6個分量表,“解決問題-求助”為成熟型應付方式,“退避-幻想-自責”為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合理化”為混合型應付方式。
1.2.4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3]131-133由12個條目組成,為1~7級評分,統(tǒng)計指標為社會支持總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1.2.5 自尊量表(SES) 采用Rosenberg(1965)[3]318-319編制的自尊量表SES進行測試,SES是關于總體自尊的量表,信效度較高,在國內(nèi)使用的比較普遍,由10個條目組成,分四級評分,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1.3 測量過程 所有受試者現(xiàn)場由測試者進行統(tǒng)一指導語詳細講解后進行測試,每位被試者以匿名方式作答,當場回收問卷。
1.4 數(shù)據(jù)錄入與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 13.0 for windows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
2.1 護生心理癥狀與應對方式的相關關系(表1) 由表1可知,護生成熟型應對方式與SCL及所有相關因子顯著負相關,不成熟應對方式與所有因子顯著正相關;混合型應對方式與SCL、人際關系敏感顯著正相關,ASLEC與SCL、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恐怖顯著正相關。PSSS、SES與SCL及所有因子顯著負相關。
2.2 護生心理癥狀相關心理社會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表2) 以SCL為因變量,以上述存在顯著相關的因子為自變量進入多元回歸方程,R2=75.0,F(xiàn)=114.220(P<0.01),回歸方程成立。
由表2可知,ASLEC、應對方式、PSSS、SES的回歸效應顯著,總解釋量為75%。
表1 在校護生心理癥狀與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關系
表2 護生心理癥狀相關心理社會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應激事件是導致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應激事件與心理健康水平顯著相關,這與現(xiàn)有研究結(jié)果一致[4]。護士的職業(yè)具有特殊性,有研究認為,護生平均壓力、學習煩惱及消極生活事件評分顯著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5],且職業(yè)態(tài)度相對悲觀[6],專業(yè)認同感不夠強[7]。護生要實現(xiàn)從普通高中生到未來的護理從業(yè)者的轉(zhuǎn)變,在知識、角色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將產(chǎn)生諸多的應激因素,加之護生普遍較年輕,心理狀態(tài)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各種生活事件沖擊的影響,產(chǎn)生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等不良心理癥狀,同時繼發(fā)失眠、多汗等軀體癥狀,因此,在護生的教育工作中,應高度重視心理衛(wèi)生教育,提高其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引導護生正確看待各類應激事件,以減少心理沖擊。
應對方式是指個體認為自己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可能給其帶來負擔甚至超出自己擁有的資源時,為減少、最小化或容忍這種交互作用的內(nèi)外需求而采取的不同方式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社會支持是個體來自社會各方面所給予的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的幫助和支持,反映了一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和質(zhì)量,是影響心理應激反應結(jié)果的一個重要中間變量。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的作用在許多研究中得到證實[8-9]。在本研究中,心理癥狀總分與不成熟型應對方式成正相關,與成熟型應對方式成負相關,與護生的社會支持水平顯著負相關,說明采用成熟型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程度較好的護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好。提示教育者應加強對護生的人文關懷,在護生群體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了解護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及時發(fā)現(xiàn)護生焦慮、抑郁、強迫等心理癥狀或傾向,降低護生因自身能力欠缺而產(chǎn)生的恐懼感,鼓勵護生用正確的應對方式處理壓力事件,如向老師、家長、同學訴說得到支持與幫助,學會一定的減壓方式進行有效的自我調(diào)節(jié)等。
自尊作為重要的人格因素,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統(tǒng)一的心理健康標準,高自尊個體能夠自我悅納,具有更好的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在各種應激事件中能夠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與應對方式,因此能有效克服恐懼、焦慮、敵對、偏執(zhí)等不良心理反應,并能減少與焦慮有關的防御行為,從而維持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表1表明,在校護生自尊水平與癥狀自評量表均顯著相關,這與已有的研究結(jié)果吻合[10],說明擁有較高自尊的護生與低自尊護生相比,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提示在現(xiàn)有的職業(yè)心理教育中,要注重低自尊者的心理支持,在最大限度上給予關懷,培養(yǎng)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鼓勵低自尊護生展示自我,直面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對低自尊護生能獨立解決難題時給予高度關注并予以鼓勵表揚,使護生逐步形成較高自尊,并走向良性循環(huán)。
回歸分析表明,應對方式、應激事件、社會支持、自尊的回歸效應顯著,說明這些心理社會因素與心理癥狀之間存在因果聯(lián)系,同時能夠預測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示管理者應高度重視護生的心理工作,關心護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改變認知和應對策略,不斷強化積極的認知和應對方式,塑造護生健康身心。
[1]汪愛民,尹紅.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及其相關性的調(diào)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1-3.
[2] Derogatis LR.How to use the Systom Distress Checklist (SCL-90)in clinical evaluations,Psychiatric Rating Scale[M]. VolⅢ.Self-ReportRating Scale,Hoffmann-LaRocheInc,1975:22-36.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4]Cohen S,Janicki-DevertsD,MillerGE.Psychologicalstress and disease[J].JAMA,2007,298(14):1685-1687.
[5]孫雪芹,李娜.不同年級本科護生壓力源及應對方式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8,23(1):8-9.
[6]張小寧,張玲,周瑩.本科護生的職業(yè)態(tài)度調(diào)查[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9,24(3):64-65.
[8]趙云龍,趙建新.人格、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6):711-713.
[9]張文晉,郭菲,陳祉妍.壓力、樂觀和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25-227.
[10]楊瀅,阮小毛.聘用護士心理健康與自尊水平相關性調(diào)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1):277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student nurs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education.Methods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and Self-Esteem Scale(SES)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345 student nurses.Results The scores of SCL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scores of negative coping style(r=0.396),ASLEC(r=0.231),and negatively with positive coping style(r=-0.563),PSSS(r=-0.580)and SES(r=-0.431).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with SCL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howed that coping style,PSSS,ASLEC,SES are significant(R2=75.0,F(xiàn)=114.220).Conclusion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 nurses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ir coping style,stress events,social support,and self-esteem,and these factors can also predict the student nurses'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Student nurses;Psychological symptoms;Psychosocial factors
1005-619X(2012)08-0677-03
福建省衛(wèi)生廳青年科研項目(2010-2-48)
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