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燕 郭學軍 何玉卓 李鳳菊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血液系統(tǒng)常見疾病,患者患病2~5年后,約70%患者呈急性變[1]。急變期后,發(fā)展迅速,長期無病生存情況均很差,中位生存期僅3~6個月。一旦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通常對常規(guī)化療耐藥,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2]。近年來應(yīng)用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入選標準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期轉(zhuǎn)為部分或微小細胞遺傳學緩解期;Ph染色體陽性細胞比例增長幅度大于或等于30%,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參照張之南主編的《血液學診斷標準》[3]。年齡大于18歲,總膽紅素低于其正常值上限的1.5倍,血清肌酐小于20 mg/L,谷丙轉(zhuǎn)氨酶低于其正常值上限的3倍,左室射血分數(shù)為大于40%,第1 s用力呼氣容積大于50%。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選標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患者148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0例;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34.6歲;平均病程33.9個月,中位慢性期為32.5個月;所有病例慢性期均經(jīng)過羥基脲,干擾素治療,進入加速期或急變期,急淋變38例,急粒變110例。
1.3 方法
1.3.1 分組 將148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患者依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伊馬替尼組78例,常規(guī)治療組70例,兩組在年齡、病程、急性變、疾病程度上無差異,臨床具有可比性。
1.3.2 治療方法 伊馬替尼組給予伊馬替尼治療:Imatinib系膠囊,每粒100 mg(瑞士諾華制藥公司生產(chǎn)國家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20169),患者600 mg/d.均餐后一次頓服,并同時飲一大杯水,服藥時間3個月至19個月,同時停用其他化療藥物。
常規(guī)治療組采用受聯(lián)合化療治療急粒變患者給予HOAP、HA、TA、THA、DA、EA、EM 等方案化療,急淋變患者予VDCP、VDP、VMP、VTCP、COMP 等方案化療。
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血象和藥物不良反應(yīng)嚴重程度及時調(diào)整藥物劑苗或決定是否需要暫時停藥。對有感染患者及時應(yīng)用抗生素,對貧血嚴重者輸注濃縮紅細胞,當血小板(血小板)<10×109/L并伴有較明顯出血傾向者,輸注適量血小板。
1.3.3 臨床療效[4]完全血液學緩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標準:外周血白細胞<10×109/L。白細胞分類正常,血小板100×109/L~400×109/L,血紅蛋白>100 g/L,骨髓分類正常,無髓外浸潤的臨床表現(xiàn)。血液學部分緩解(Partial hematologic remission,PHR)標準:臨床表現(xiàn)、外周血象、骨髓象3項中1項或2項未達CHR標準未緩解(No remission,NR)標準:臨床表現(xiàn)、外周血象、骨髓象3項均未達CHR標準?;氐铰云谥笜?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細胞<10%,原始+早幼粒細胞<20%,嗜堿粒細胞<20%。
1.3.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兩組間有效率比較用確切概率法。
2.1 臨床療效 兩組病例依據(jù)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對兩組進行療效評定,并進行總有效率(完全血液學緩解+血液學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例,%)
2.2 外周血影響 伊馬替尼組78例患者WBC最早在用藥后第3天開始下降,15~21時達低谷,有效者1個月左右上升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無效者變化不一。BPC因治療前水平相差懸殊,變化也各不相同,治療開始時BPC從治療后第3天開始下降,12~18 d時穩(wěn)定在正常水平。8例因BPC急劇下降需要停藥或減量。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特異性的細胞遺傳學特點是形成Ph染色體,即t(9;22)(q34;q11),分子生物學基礎(chǔ)是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c-ABL癌基因移位到22號染色體上和BCR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5]。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臨床上分為3個階段:慢性期、加速期、急變期。慢性期的治療首選異基因干細胞移植,對于無合適供體及無移植指征患者的治療以干擾索聯(lián)合低劑量Ara-C為標準治療方案;加速期和急變期的出現(xiàn)提示疾病的進展及白血病細胞耐藥的發(fā)生,以往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
隨著腫瘤發(fā)病機制的研究,認識到融合基因蛋白能干擾細胞正常的信號傳導途徑,導致細胞惡變,抑制該蛋白的特異功能,可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這就導致了信號轉(zhuǎn)導抑制劑的出現(xiàn)。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IM)是一種Bcr/Abl融合基因特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它能有效而選擇性抑制cML陽性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實現(xiàn)分子靶向治療的目標[6]。
主要不良反應(yīng)為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現(xiàn)為wBc和血小板在短期內(nèi)明顯下降,早者在用藥后3 d開始下降,13~26 d后達低谷,4~6周后開始上升并穩(wěn)定,在用藥第1個月內(nèi),各期患者要密切監(jiān)測血象變化。
通過對兩組病例臨床療效觀察,伊馬替尼組總有效率51.28%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總有效率12.85%??傊?,應(yīng)用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能夠取得近期良好的臨床效果,用藥方便,毒性反應(yīng)輕微,明顯延長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2版.天津:天津科學出版社,1998:211-227.
[2] 沈志祥.2002血液病學新進展.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96.
[3] 樓方定.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54例近期療效觀察.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3,42(8):571-573.
[4] 張之南.血液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27.
[5] 王志梅.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的療效分析.中國臨床醫(yī)學,2003,10(4):523-524.
[6] 龍軼.格列衛(wèi)聯(lián)合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急變期慢性粒細胞百白血病 2例 .臨床血液學雜志,2007,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