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國內外不同的學者針對網絡團購給出了不同的定義。Kaffman將網絡團購定義為:所謂的線上集體購物是指利用網絡聯(lián)合有意愿購買的消費者提高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進而以較低廉的價格來購買商品。而學者闕志動認為“線上集體購物是指消費者籍由互聯(lián)網提供的各種工具、虛擬社群等方式來聚集對某一件產品或是服務有需求的消費者,以此為基礎加強買方的議價能力”。強調了所購買的不僅僅局限于普通商品,還應包括服務等[1]。
綜觀他們的定義,首先可以判定網絡團購是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其次它的發(fā)起方、募集團購的方式都是不確定的,網絡團購增強了買方的議價能力,最終促使交易成功。因此,筆者認為,網絡團購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將有相同需求的消費者組織起來,形成較大數(shù)量的購買訂單,以折扣價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的采購模式。
網絡團購始于美國1998年成立的MobshoP.com團購網站,而成立于2008年的美國Groupon團購網站則將網絡團購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Groupon提出了“一個城市一天團購一次”的營運模式,每天推出一款折扣產品,如果通過網上認購這件商品的會員達到指定數(shù)量,那么這些會員就可以用特定的折扣價格購買這件商品,交易成功后,Groupon將收取賣家一定的交易提成作為回報。這種簡單、新鮮、快捷的模式一經出現(xiàn)就受到了大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追捧,Groupon僅用16個月市值便超過了13.5億美元,清晰的商業(yè)營銷模式和成功的運營經驗很快吸引了全球網絡運營商和經銷商的目光。
2010年3月,我國首個效仿Groupon網站經營模式的美團網出現(xiàn)。隨后,國內迅速掀起了團購風潮。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團購用戶行為調查報告》中顯示[2],截至2011年6月,國內網絡團購網站數(shù)量已達四五千家,中國團購用戶數(shù)達4 220萬。網絡團購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能在短時間內在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主要在于它能給商家、消費者、團購網站三方面都帶來利益。首先,網絡團購擴大了商家的影響力,增加了潛在消費群;其次,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使消費者獲得優(yōu)質廉價的商品;最后,對于團購網站來說,可以收取傭金實現(xiàn)盈利。
由于網絡團購兼具網絡購物的特性和團購人數(shù)多的特點,網絡團購中的消費者權益極易受到侵害,而且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難以得到充分、及時、有效的維護。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團購用戶行為調查報告》顯示,45.6%的用戶曾經遇到不愉快的團購經歷,其中最多的是服務或商品與網上描述的不一致,占71.6%。由于網絡購物的本身屬性,消費者無法像淘寶等C2C網絡購物那樣通過阿里旺旺或者一些直接交流工具與賣家進行細致的交流,甚至是通過視頻觀察商品[3]。團購時客服所能提供的信息僅限于頁面上的介紹,關于消費者的一些更細微的疑問或者個性化的問題有時并沒有詳致的解答。筆者曾以88元的價格購買某團購網站原價166元的海鮮火鍋雙人餐,到店消費時才發(fā)現(xiàn),同樣的菜,團購者和普通客人在數(shù)量和品質上都有差異。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商家的這種行為顯然已經構成欺詐,商家折扣的是價格,不是商品和服務,在團購網上寫了原價166元,就應該提供與店內其他顧客相同、與價格相對應的食品。
還有一些服務類的團購項目,有些商家故意發(fā)布不明確信息,或者帶附加條件,致使用戶在消費時產生不自主的隱性消費甚至“強制消費”,降低了消費者享受服務的愉悅感,侵害了其自主選擇權。
在國內的網絡團購中,團購網站對商家的報價、服務一般不會嚴格審查,內容都由商家提供,也沒有第三方機構對團購物品或服務的真實價值進行驗證。為了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很多網絡團購網站通過抬高商品或服務的原價,然后以超低折扣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在團購網站上經常會出現(xiàn)成百上千的商品或服務動輒被三折甚至不到一折的價格出售。這種行為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規(guī)定,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由于我國的網絡團購行業(yè)剛剛興起,大部分團購網站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尋找合作商家、豐富產品或服務種類以及擴展銷售地域等方面,而對售后服務投入比例相對較小,即使有些團購網站存在一些售后服務機制,但也常常流于形式,發(fā)生消費糾紛后網站和商家互相踢皮球,怠于承擔責任。
另外,在網絡團購中,零散的消費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例如消費者發(fā)現(xiàn)購買的產品質量存在問題要求退款時,往往需要消費者舉證,而消費者很難找到鑒定部門去鑒定產品的真?zhèn)?,即使能找到,鑒定費用也需要自己來承擔。另外,由于訴訟對證據的要求較高,一般的郵件或截屏資料,如果對方堅決否認,可能還需要對數(shù)據電文進行公證取證,這樣一算,維權成本太高。所以,很多消費者只能吃啞巴虧[4]。甚至在有些虛假團購的案例中,團購網站已經關閉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消費者難以找到索賠的對象。
目前國內多數(shù)團購網站采用先付款后消費的交易流程,消費者在提交訂單購買了產品或服務后,就要通過支付寶、網上銀行等支付平臺直接把款項支付給團購網站,而并不是在收到、確認商品質量或者接受服務并對服務滿意后才付款。這種先付款后消費的方式給消費者的付款安全埋下隱患,當出現(xiàn)貨不對板或服務縮水的情況,消費者要求團購網站退款時,一些不規(guī)范網站便以種種借口拖延辦理甚至不予退款,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網絡團購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這其中既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監(jiān)管不力的因素,也有行業(yè)自律性差、消費者維權意識薄弱的原因。因此,政府各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督和引導,行業(yè)內部應該加強自律,消費者應該增強維權益意識,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三方共贏,促進網絡團購市場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在網絡團購發(fā)源地美國,團購網站在注冊登記時需要提供詳細的身份證明、辦公地址、網站服務類型等信息,成為重要的監(jiān)控內容。同時,在網站的經營過程中,政府會通過信用評級的方式對網站進行嚴格監(jiān)管,受到網購欺詐的消費者可以向美國網絡欺詐投訴中心進行投訴。中心接受投訴后,由全球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國際信用等第三方分析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一旦這些評級機構認為團購網站確實構成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網站有可能面臨高達上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所以美國很多團購網站非常注重對商戶品牌和產品質量品牌的篩選,一般也不敢使用虛假宣傳等手段。這種監(jiān)管機制值得我們借鑒。
據了解,我國商務部直屬機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已經針對團購行業(yè)推出誠信資質認證和評級標準,這是國內首個針對團購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的監(jiān)督措施,旨在設置門檻約束團購市場亂象,要求申請認證的團購網站必須如實填報相關材料信息。但是認證和評級措施并非強制性,只是一個“軟門檻”。從目前該行業(yè)魚龍混雜的現(xiàn)狀看來,效果有限。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一個包括規(guī)定團購網站的注冊資本、經營團隊、經營范圍、審批程序等內容的管理辦法,規(guī)范網絡商業(yè)行為化。
另外,團購市場之所以屢屢曝出不安全事件,實際上就是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監(jiān)督。建議引入信用認證機制,完善認證與信用評級機制,明確團購網站設立經營必須經過信用認證;設立獨立于交易雙方、獨立于政府機構的非盈利認證評級機構,該評級機構應當定期對團購網站進行巡檢,接受消費者的投訴并協(xié)助解決糾紛,并根據檢查結果及消費者投訴處理結果及時調整信用級別,對網絡團購的違法經營行為予以重罰,加大違法成本,嚴格對團購網站經營行為的監(jiān)管,引導網絡團購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當消費者對團購產品或服務不滿意,向團購網站索賠時,網站通常會提出自己與商家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團購網站只是為商家提供銷售平臺以及為商家進行推廣商品及服務,并非賣方,因此不應當對買賣關系發(fā)生的違約行為承擔責任。
也有學者認為,從消費者的整個團購流程來分析,與消費者簽訂合同的相對方是團購網站而非商家,團購網站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是買賣合同關系或服務合同關系。因此,遇到問題消費者應找團購網站尋求解決辦法,解決好之后,團購網站經營者再向商家追償[5]。
因此,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根據網絡團購的特點及容易引發(fā)的糾紛,并切實考慮團購網站、商家和消費者三者間的利益平衡,制定適用網絡團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團購網站、商家、消費者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法律責任、維權路徑和具體流程,使各種網絡團購糾紛都有法可依。
首先,在參加網絡團購前,應選擇經過工商注冊登記、商譽好的團購網站。對自己要買的商品的價格、品牌以及性能要有所了解,才不會被網上的所謂“超低價團購”給忽悠了。其次,要認真閱讀商家在網上發(fā)布的廣告信息和相關條款,在下訂單之前,應與商家或團購網站確認,在出現(xiàn)商品或服務問題時由誰承擔賠付責任,特別注意應當約定出現(xiàn)爭議協(xié)商不成的情形時的維權途徑,如團購網站是否先行賠付等問題。付款之后,保存好網上聊天記錄、短信留言等訂貨單據,一旦出現(xiàn)問題,這些都是重要的維權憑證。
最后,在消費不滿意時,消費者應及時和商家取得聯(lián)系,如果不能達成調解,應該將保存好的相關證據向工商部門投訴或者進行訴訟。因為小額交易的維權成本相對較高,維權過程比較繁瑣,很多消費者不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啟動訴訟程序,則可以通過集體維權的方式向團購網站或商家主張權利,促使問題以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式解決。而在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在不久的將來小額訴訟和集團訴訟也將會成為消費者維護自己權益的一種方式。
:
[1]闕志動,從認知風險探索集體購物不同定價策略之成效[D].臺北: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2005.
[2]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1年中國團購用戶行為調查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3]張矗,褚喬.中國網絡團購行業(yè)現(xiàn)存問題分析[J].商場現(xiàn)代化,2011,(2).
[4]李佳楠.淺析網絡購物消費者權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0,(19).
[5]歐鳳金.剖析網絡團購中的法律關系[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