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遺失物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

2012-08-15 00:45:44徐貴香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12年3期
關鍵詞:遺失物請求權物權法

徐貴香

(河南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論遺失物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

徐貴香

(河南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關于遺失物拾得人是否應該享有報酬請求權,國外立法和學界皆存有爭議。有別于一些國外的立法,我國法律沒有賦予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物權法》僅規(guī)定拾得人享有約定報酬請求權。這一規(guī)定不僅有其理論淵源,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而且符合現(xiàn)階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國情和法治理念。

遺失物;報酬請求權;人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由梁慧星、王利明主持起草的物權法草案中曾規(guī)定了遺失物拾得人的法定報酬請求權。他們認為,這種用物質刺激的辦法有助于提高拾得人返還遺失物的積極性,更快地確定物之歸屬,發(fā)揮物之效用。筆者不否認此種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合理性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我國《物權法》為何沒有采納這一主張?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法律規(guī)定上的不同,其背后牽涉到立法理念的根本分歧。而這種立法理念體現(xiàn)著對人的價值取向之不同理解?;诖朔N考慮,本文通過考察一些國家有關法典在遺失物拾得人報酬請求權方面的規(guī)定,揭示其局限性所在,進一步引出我國法律有關此項規(guī)定的合理性與價值所在。

一、遺失物拾得人報酬請求權在國外的立法概況

《意大利民法典》比較詳細地規(guī)定了遺失物拾得制度?!兑獯罄穹ǖ洹凡粌H規(guī)定了動產的拾得者負有返還義務、通知義務及報告義務,而且賦予了拾得動產者附條件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以及拾得動產者法定報酬請求權。比如,根據(jù)該法典所有權編第927條的規(guī)定,動產的拾得者應把拾得物返還給失主。在失主不明的情形下,應立即把該物送交當?shù)刂鞴芄偈鸩⒄f明拾得該遺失物的地點。根據(jù)該法典第929條的規(guī)定,拾得動產者可附條件取得拾得物的所有權,所附條件是失主在公告期限屆滿之日起的一年之內仍未查明或者不認領,以及在遺失物的拾得者取回該物或價款時,其應當向遺失物保管機關交納保管費用。該法典第930條賦予了拾得動產者以法定報酬請求權,即若拾得者提出報酬請求,則失主應將拾得物價值或價款的1/10作為獎金給予拾得者;如果拾得物沒有任何經濟價值,則由法官謹慎估價來決定獎金數(shù)額。①同時,《意大利民法典》對拾得動產者、失主、遺失物管理機關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了規(guī)定。顯然,《意大利民法典》對拾得動產者報酬請求權的有關規(guī)定,有助于激勵拾得者積極地返還或者上繳遺失物。

《德國民法典》作為大陸法系的標志性法典,其物權法編中規(guī)定了拾得遺失物制度。與《意大利民法典》的規(guī)定一樣,《德國民法典》第965條規(guī)定了拾得人負有通知和報告義務。若遺失物的價值不足10歐元,則拾得人不須報告。同時,《德國民法典》第966條基于物盡其用、物之歸屬和保護資源的理念,規(guī)定拾得人負有保管遺失物之義務。與之相連,該法典第970條規(guī)定了拾得人必要費用償還請求權。所謂必要費用,是指拾得人為保管遺失物或查找失主而支出的合理費用,該費用是為失主的利益而支出的,故拾得人理應享有該費用的償還請求權。而且為保障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順利行使,該法典第972條和第973條規(guī)定了拾得人可依憑必要費用償還請求權與報酬請求權對遺失物實施留置,并在一定的條件下拾得人可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②

《日本遺失物法》第1條第2款規(guī)定了對拾得物的處置方式,在收到提交來的拾得物之后,警察署長應將該物返還給失主。若失主不明,則應將其予以公告。該法第3條規(guī)定:拾得物的保管費、公告費以及其他必要費用,由接受物件返還者或取得物件所有權而將其領取者負擔。該法第4條第1款規(guī)定了遺失物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③

從對以上法典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拾得人返還遺失物時有必要費用請求權和法定報酬請求權?;诖?,我國不少學者建議我國法律也應該承認遺失物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他們認為,用利益刺激的方法激勵拾得人將遺失物返還給失主或上交給有關部門,有利于確定物之歸屬,物盡其用。筆者不否認此種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合理性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我國《物權法》為何沒有采納這一主張?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法律規(guī)定上的不同,其背后牽涉到立法理念的根本分歧。而這種立法理念體現(xiàn)著對人的價值取向之不同理解。像《德國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遺失物法》等,之所以在遺失物制度中規(guī)定拾得人有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期待權和法定報酬請求權,其主要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人的價值取向——利己性、利益至上性。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闡述,就本質而言,資本主義乃是資本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一種社會制度,而資本對社會的統(tǒng)治性樣態(tài)并不完全符合人之本性。因為,獲取更大的剩余價值構成了資本的本性。由此,生產更多的產品和開拓更大的市場,不斷追求自身的增殖,自然成為資本自身的內在訴求。資本的這一訴求導致工業(yè)文明的增長觀是一種狂妄而功利的增長觀,從根本上不利于人類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這也恰恰是當今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等諸多全球性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同時,由于受資本逐利的驅使,資本的所有者往往會不擇手段,甚至不惜采取戰(zhàn)爭手段,采用霸權主義的政治、經濟政策。這也正是導致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和國際社會上的不公正問題的重要誘因。而作為其價值理念之重要體現(xiàn)的法律,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由此可見,一些西方國家在法律上規(guī)定遺失物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具有比較有限的合理性,其過于倚重人的利己性與利益至上性,忽視人之利他性,容易導致人性的扭曲和異化,其局限性已經在不斷顯露。因此,關注我國法律有關遺失物的規(guī)定有別于西方國家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立法理念的合理性與前瞻性,可謂恰逢其時。

二、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我國法律對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guī)定

目前在我國現(xiàn)行民事立法上,有關拾得遺失物的立法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根據(jù)《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之規(guī)定,拾得人負有返還拾得物的義務,同時享有必要費用償還請求權。這里的拾得物包括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yǎng)動物。

第二,根據(jù)現(xiàn)已廢止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4條之規(guī)定,若拾得物被拾得人據(jù)為已有,拾得人拒不返還而引起訴訟的,按侵權之訴處理。在司法實踐中的慣常做法是:拾得人拾得遺失物,知道遺失人的,應當及時通知物之遺失人;遺失人不明時,應交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及時發(fā)布招領公告,公告招領期滿后,若無人認領,即作無主財產收歸國家所有。

第三,我國《物權法》中遺失物拾得制度的基本內容。根據(jù)該法第109條和第112條的規(guī)定,遺失物拾得者的義務包括:(1)返還遺失物的義務,即拾得者對失主負有返還義務;(2)通知的義務,即拾得者應及時通知失主領取其遺失物;(3)送交的義務,即當失主不明時,拾得者應將拾得物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處理;(4)保管的義務,即拾得者在將拾得物送交法定部門之前,應妥善保管該物,若因拾得者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該物毀損、滅失的,則其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拾得者的權利包括:(1)費用償還請求權。該法第112條規(guī)定失主在領取其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者或有關部門支付因保管遺失物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史尚寬先生認為:拾得人就拾得物支出揭示費及保管費,對于認領人得請求其償還。揭示費為尋找認領人所支出之費用,應以適于尋找其認領人的方法為之。保管費含維修費。遺失物為動物時,其飼養(yǎng)料費,亦應返還。在法定揭示費及保管費受償還后,應將物返還之,故在受償前拾得人有權拒絕返還遺失物。[1](P155)(2)約定報酬請求權。根據(jù)該法第112條第2款之規(guī)定,若失主懸賞尋找其遺失物,則其領取遺失物時應按承諾履行因懸賞而產生的義務。即失主發(fā)出懸賞廣告,允諾向返還拾得遺失物的拾得人支付一定賞金,拾得人因此得到報酬的權利。由此可見,我國《物權法》僅規(guī)定了拾得人的約定報酬請求權,即只有在失主發(fā)出懸賞廣告情況下,拾得人方才有權取得報酬,在沒有懸賞廣告的情況下拾得人不得向失主主張報酬。報酬數(shù)額應以懸賞廣告中失主所允諾的數(shù)額為依據(jù),拾得人不得請求增加報酬。數(shù)額不明如僅表示“有重謝”時,應依一般社會觀念來確定報酬數(shù)額,不宜認定懸賞廣告不成立,否定拾得人約定報酬請求權。(3)拾得人的遺失物留置權。即權利人支付必要費用和約定報酬的義務與拾得人返還遺失物的義務應當同時履行,若權利人不支付必要費用和報酬,拾得人有權留置遺失物。[2](P395-397)

我國《物權法》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實際,規(guī)定了拾得人返還遺失物的義務,肯定了拾得人約定報酬請求權,同時并未賦予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這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遺失物拾得制度的基本內容,也有別于一些西方國家法律對此的規(guī)定。

三、我國法律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的合理性

第一,我國法律對遺失物之規(guī)定有其法律淵源。早在羅馬時期,羅馬法中即規(guī)定,在有失主之請求之前,遺失物的拾得者不能取得該物的所有權,負有保管該物的義務,僅能依憑無因管理,要求失主償付其由保管該物而生的必要費用,并且不能享有報酬請求權。該條對遺失物的規(guī)定,表明古羅馬法并沒有賦予遺失物拾得人享有法定報酬請求權。此規(guī)定較好地保障了所有者對物的所有權,有利于明確物之歸屬,有助于提升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其立法意旨在于維護和提倡高尚的社會風尚。

第二,我國法律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制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從漢武帝開始,儒家禮教的影響逐漸擴大,地方官員竭力推行教化,要求人們“道不拾遺”。晉律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應該歸還原主。唐朝的法律制度是我國古代法制的一個高峰,也是禮法合一、以禮入律的頂峰。唐朝稱遺失物為闌遺物。唐《捕亡令》規(guī)定,闌遺物必須送官,公示三十日后無失主認領,由官府收藏。再公告滿一周年,仍無人認領,作沒官處理。原物尚在,原主人前來認領的仍歸還原主。認領時必須檢驗財物標記或出示證據(jù),并要人保。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拋棄民族的傳統(tǒng)而重新開始。我們要努力挖掘并善于運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結合社會實際和時代發(fā)展,對中華傳統(tǒng)思想文化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轉換,給予新闡釋和價值重建。所以說,我國遺失物制度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國法律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具有歷史性與時代性。

第三,我國法律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前我國正處于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而當前社會中,利益熏心、權錢交易等現(xiàn)象的存在,正嚴重扭曲著人的本性,折磨著人的平靜心靈與和諧生活。在這一特殊階段,我國公民應該具備一種什么樣的道德水準,我國法律應該堅持一種什么樣的法治精神與倫理原則,顯得非常重要。在我國遺失物制度中,倡導“少私寡欲”“度己”“度人”這種價值取向,既維持了生活的內心平靜又保證了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顯然,這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四,我國法律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更符合人之本性要求。人性是惡還是善,這是個歷史上長期爭論的話題,至今尚無定論。性惡論者主張人有自私的傾向,人有無限的欲望,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同樣有熱情、寬厚、高尚、利公的善的方面。這種善的方面表現(xiàn)為道德性。而且我們認為更深層次的人的本性應該是道德性,此種道德性主要是“利他”的品性,即對同樣生活在一起的別人的尊重和關懷,對生活于其中的集體乃至于整個人類、自然界的關注,使自己的行為能與周圍的事物保持和諧,能對別人和所在集體的發(fā)展有所增益。人性是善還是惡對人來說,正因為只是一種可能性,所以才需用法律的辦法加以改變,使其惡的可能性難以變?yōu)槭聦?,使其善的方面得以發(fā)展。道德性構成法律的人性基礎,意指法律以道德為出發(fā)點,其表達道德的要求,以道德律為自己的主要內容。我國法律有關遺失物的規(guī)定,對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正是通過法律的形式限制和克服了人之利己方面,預防人的欲望的惡性發(fā)展,確認、鼓勵人的道德性行為。

第五,我國法律有關遺失物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我國法律雖然沒有賦予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和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期待權,就具體的拾得人個人而言,可能會帶來暫時的、局部的損失,甚至于以個體的犧牲為代價,但其所換來的確是整體利益的發(fā)展,而這一發(fā)展從長遠來看也會給道德行為者帶來更多的利益。[3]所以權利義務的對等性要考慮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而不能僅局限于一時一地的暫時之得失。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有別于一些國外的立法,沒有賦予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物權法》僅規(guī)定拾得人享有約定報酬請求權。這一規(guī)定不僅有其理論淵源,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而且更加契合人之道德性的本性訴求,符合現(xiàn)階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國情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

申言之,我國關于遺失物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不僅是對相關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的分配問題,而且關涉到如何建構飽滿康健的我國民法中的“人”之形象問題。對此,我們不僅要繼續(xù)借鑒西方法治文明的先進成果,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理性、自立、自強,而且更要不斷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法律文化傳統(tǒng),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熱情、寬厚、利公、高尚。唯此,民法中的“人”之形象才是健康自信、和諧從容的,才能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筆者以為,我國法律對于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可謂貫徹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有利于建構飽滿康健的我國民法中的“人”之形象。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人的道德性本性決定了當前我國民法中的“人”之形象當是自立自強而又熱情寬厚的,其應當充分體現(xiàn)人之個體性與社會性、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而我國法律對于遺失物拾得人法定報酬請求權之否定,既考慮到了相關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的分配平衡,又充分體現(xiàn)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有機統(tǒng)一。當然,我國關于遺失物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在整體價值取向上的正當與可貴,并不意味著其制度環(huán)節(jié)上的完備,而這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注釋:

①參見《意大利民法典》,費安玲、丁玫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社1997年版,第258頁。

②參見《德國民法典》,陳衛(wèi)佐譯,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46頁,第347頁。

③參見《日本民法典》,王書江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8頁。

[1]史尚寬.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2]韓松,等.物權法所有權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嚴存生.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維[J].法律科學,2007,(1).

責任編輯、校對:王巖云

Compensation Claims Right of Men Picking up the Lost Property

Xu Guixiang

Whether should the men picking up lost property have the right of reward claim,it is controversial in the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academic circles.Different from some foreign legislation,law of our country hasn't given the legal compensation claim right to the men who pick up lost property,The"property law"only provide the men picking up the lost property the appointed compensation claims.This regulation has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origin,reflected the Marxis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view,is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s excellent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and conform to the pres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rule of law concept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lost property;claim for compensation;human nature;socialism government by law idea

D913

A

1673-1573(2012)03-0040-04

2012-07-03

徐貴香(1982-),女,河南杞縣人,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教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

猜你喜歡
遺失物請求權物權法
民法典中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請求權研究
淺析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拾得人是否有權要求報酬
新傳奇(2019年32期)2019-09-11 09:12:56
關于知識產權請求權內容構建的思考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4
關于遺失物法律體系的探析
法制博覽(2018年28期)2018-01-22 13:30:23
論人格權請求權在民法典中的定位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6:38
新形勢下的《物權法》商事適用性分析
法制博覽(2016年21期)2016-02-03 23:41:45
論靜態(tài)條件下遺失物的物權歸屬
環(huán)境法視野下的物權法社會化進程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
法制博覽(2015年14期)2015-02-07 05:57:14
海盐县| 象山县| 海口市| 麟游县| 嘉义市| 渝中区| 石狮市| 高雄市| 商水县| 西乌| 肥城市| 晋州市| 南城县| 乐昌市| 西昌市| 玉门市| 黔西| 闻喜县| 瑞昌市| 寻乌县| 张家港市| 罗田县| 定安县| 怀化市| 图木舒克市| 红桥区| 台湾省| 化州市| 五原县| 比如县| 昌乐县| 铁力市| 嘉黎县| 肃宁县| 兖州市| 靖州| 高邮市| 台前县| 汉寿县| 南澳县|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