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昭劍
長久以來,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對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的特殊性的理解上的偏差,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往往是虛假和無效的。以下,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內容的拓展展開反思,對拓展進行再認識。
● “拓展”概述
拓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行之有效的課堂拓展,方能達到“畫龍點睛”、“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不合理、不適度、無深度的拓展無助于課堂教學和學生發(fā)展,這樣的拓展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斑斕未必皆春色”。
● “拓展”實施策略
(一)適當把握時機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拓展可以靈活地安排在教學的不同時段。
1.課前。為了讓學生進行知識儲備,增強感性認識,可以采用“課前拓展”方式。學生主要是預覽課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教學內容等,這樣在課堂上,教師輕松了,學生也更容易從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真正“學有余力”。
2.課中??煞譃閮蓚€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學生對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的操作過程中遇到疑點、難點時;第二階段是在每節(jié)課的“拓展練習”階段,教師可以采用“作品成品觀摩”、“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通過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實施自主學習,更好地完善知識點的落實,促進學生對教材的深入理解。
3.課后。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教師要有強烈的拓展意識,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進行課后延伸,逐步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良好品質,并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不斷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
(二)適度拓展內容
對知識的拓展應該是原有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這決定了拓展教學只能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教學“佐料”,而不是教學的“主食”。
案例一:《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科學之謎》一課,教師通過介紹劉翔導入。
【片段一】師:大家想再多知道一點有關劉翔的信息嗎?接下來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到網上搜索一下有關劉翔的更多資料。完成之后請一位同學介紹他心目中的“飛人”。
【片段二】課堂后段,學生在進行“拓展練習”和完成布置的課堂作業(yè)。
師:幻燈片做好了之后怎么能夠動起來呢?同學們可以自己去課本上找答案,操作一下。
這堂課中,在片段一溫習“網上搜索”,希望通過演講的形式營造一個輕松、熱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片段二想引入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一節(jié)課也會上得很熱鬧,教師天南地北任意馳騁,學生操作忙忙碌碌… …
但是,這樣的拓展就是有效的課堂延伸嗎?筆者認為有待商榷。因為,課堂中的拓展一定要適度開展。首先,要把握拓展時機,拓展的內容應當適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拓展的次數要控制,不能一節(jié)課從頭到尾都是拓展,為了拓展而丟失了基本的學習任務與學習內容,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次,拓展還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整體水平、個別差異等諸多因素。
(三)追求拓展深度
信息技術課堂的拓展,既要有外在的“形”,更需要有內在的“神”。只有形神兼?zhèn)?,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案例二:《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設計封面》一課。
師:剛才大家在學習“設計封面背景”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設置圖片格式”窗口中,除了我們用到的“版式”對話框,旁邊還有其他的幾項內容呢?接下來還有10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進行一下學習拓展,對這幾個板塊進行一下探究… …
不得不說,這樣的拓展“淺入淺出”,是沒有深度的。課堂教學的拓展不能僅僅存在于形式,而應利用拓展的手段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將知識的學習推向深層次。課堂教學拓展的效果就是看拓展對于課堂教學深度的挖掘,看拓展對于課堂教學深度的貢獻。
● “拓展”實施的誤區(qū)
(一)目標模糊
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有主題、有目的的教師導向活動。教學目標缺失,容易造成該環(huán)節(jié)游離于整體教學之外,學生在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況下自然會不知所措。因此,在實施課堂拓展時,要明確學生的操作任務目標,實現拓展環(huán)節(jié)的價值。
(二)不切實際
在設置課堂拓展任務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拓展到什么程度是學生可以接受的,拓展是否對絕大部分學生有益處。教學情境的設置和拓展的知識必須圍繞教材提出的問題和相關的知識。太深太難的問題反而影響拓展的實施效果。
信息技術課堂拓展要以“有效”為第一追求。要達到有效,就需要教師從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質出發(fā),精心篩選拓展內容,悉心挑選拓展形式,適度控制拓展容量,準確把握拓展時機,把拓展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來,成為日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課堂的拓展才能真正漸入佳境,達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