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輝
摘 要 隨著農遠工程實施的逐漸成熟,農村的遠程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了響應“三農”的號召,農村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重視的問題。利用網絡建立專門的、適合農村學校教育的網絡門戶,為偏遠農村的教學提供優(yōu)質教育資源,大力推進農村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教育網絡 農村教學 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
Achieve Optimal Resource Sharing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Education Network
WANG Yanh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3)
Abstract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distanc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also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Agriculture, rural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 social concern. Using the Internet to establish a dedicated web portal for rural education, providing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for remote rural school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network; rural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21世紀,網絡已經成為“家喻戶曉”,但是這個“曉”只是針對于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地區(qū)和發(fā)展較好的部分鄉(xiāng)村地區(qū)。而對于一些較偏僻的農村,很多人只是聽說過網絡,卻從未接觸過網絡。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在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農村是社會的基礎,改造社會必須從改造農村的教育著手。
1 中國偏遠農村存在的教育問題
1.1 農村教育水平總體低下
由于教育經費不足,農村教育和城鎮(zhèn)教育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投入少、經費短缺是農村教育存在的首要問題。由于教育經費的短缺,偏遠農村只能滿足學科教學的要求,全面素質教育對農村教育來說只是一句空話。由于待遇的不公,農村只能招收學歷比較低的教師,教師總體素質比較低。教學設備簡陋,教學儀器缺少,農村孩子接受致使存在一定的困難,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負荷。
1.2 學生“居無定所”,學不“定心”
為了維持生計,很多農民工出外打工,這樣一來子女教育問題又是他們的一大難題。很多農民工為了能夠兩全其美,就帶著自己的子女在其打工的地方“借宿“,但是畢竟農民工的地點不穩(wěn)定,他們會時不時換地、換工作,他們的子女也只能跟著換學校,長期這樣下去,學生根本就不能安心學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
有些經濟情況較好的農民,為了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把學生轉入縣城學校,在學校附近租房供孩子讀書。農村生源大量流失,部分偏遠農村學校不得不撤離或跟別的農村合并,學生們不得不住校,有些農村孩子由于這樣的變動而輟學。
2 農村學校網絡發(fā)展的現狀
2.1 遠程教育雖提及,卻未實施
“農遠工程“的提出,確實對很多農村學校受到很大的沖擊,地方政府為了滿足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投入了一定的經費為農村學校配備了幾臺計算機。但是由于在偏遠農村,教師的數量有限,信息技術水平普遍低下,配備的計算機成為擺設或最多充當打字機的作用。這樣農村學校的學生失去了接受有價值的教育節(jié)目或獲取有效的學習資源的機會。本來遠程教育對教育帶來的優(yōu)勢卻被農村教育忽視了。
2.2 對信息技術課的輕視
由于農村教育觀念的落后,大部分學校認為信息技術是和美術、體育這些課程歸于一類,認為可學可不學。所以大部分農村學校都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學校也沒有相對應的考核政策,甚至還沒有體育美術重視,這樣學生們就也不在乎學校是否開設這門課了。由于地處偏遠地區(qū),當地農民接受信息是有限的,他們只聽說計算機可以打游戲,并且學生會上癮,所以他們強烈抵制學生接觸計算機,農村小學畢業(yè)的學生有些連開機、關機都不會,對計算機還是一個謎。
2.3 設施落后,教育網絡資源使用受限
近幾十年來,基層農村落后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農村教育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據調查,現在農村遠程教育設施覆蓋率已經達到70%,但是剩下的將近30%的農村偏遠地區(qū)學農村學校就失去了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很多偏遠的農村學校到現在還沒配置一臺電腦,甚至有些學校連一臺電視機都沒有,老師教學采取的傳統(tǒng)的粉筆家黑板,學生只能單純的從老師的課堂上學到點教材上的知識。
3 加大偏遠農村網絡設施建設,實現最優(yōu)教育資源共享
3.1 加強農村學校網絡建設
加強農村遠程教育普及到每一個偏遠山村,建設專門的教育網絡門戶。遠程教育出發(fā)點是實現每個公民的接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偏遠農村教育投資,給每個偏遠農村都配備數量的電腦,連接網絡。開發(fā)、建設適合偏遠山村專門的教育網絡,把網址發(fā)給這些偏遠山村的教師,他們可以通過此網絡獲得地區(qū)負責機構提供最優(yōu)的教育資源。
3.2 發(fā)揮地方教育技機構(電化教育館)的作用
每年召開的地方電化教育館的會議或全國電化教育館的會議室,都給電化教育館工作人員提出一定的職責,但是政策落實到地區(qū)時,實施的結果和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電化教育館不僅要招收教育技術專業(yè)畢業(yè)學生,也要招收本地區(qū)相應小學、中學、高中所涉及的所有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這些學生在讀大學大多都接受過信息方面的課程,對少部分未接觸此方面課程的學生在上班之前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地方電化教育館通過考察多本地區(qū)偏遠農村小學實際情況,再把招收的工作人員根據專業(yè)劃分模塊(比如一個小學需要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美術、音樂、體育把這些老師作為一個模塊),每個模塊負責幾個地區(qū)。這些工作人員獲取本專業(yè)相關的各方面資料,進行篩選,選出最優(yōu)的有利于偏遠農村的教育資源,或者各科負責人和教育技術工作者合作,去本市或本縣一些較好的學校去錄制一些優(yōu)質課,各科負責人把這些資料教育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士,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士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編輯,上傳于教育網。通過建設的專門教育網絡,偏遠山村的教師獲取資源,是偏遠山村的孩子獲得最好最優(yōu)的教育資源。
3.3 加強農村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知識,能夠對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操作。偏遠農村的學生畢業(yè)大多要考大學或走上社會,所以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偏遠農村開信息技術課程的很少。地區(qū)教育技術機構實地考察,監(jiān)督偏遠山村地區(qū)學校對教育技術課程的開設,并對這些地區(qū)的學校采取一定的考核政策,加大力度促使這些地區(qū)對教育技術課程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晶.探索欠發(fā)達地區(qū)統(tǒng)籌教育信息化科學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6(5).
[2] 鄭德雨,楊曉宏,韓偉穎,賈春燕.甘肅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發(fā)展現狀及應用效益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5).
[3] 羅開金.西部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管理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