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摘要]認識民族民間工藝,了解民族文化,讓民族文化能在現(xiàn)代的設計中得以體現(xiàn)。大多的少數(shù)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許多關于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只能靠口述和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來流傳。
[關鍵詞]哈尼族服飾 制作工藝 啟示
對哈尼族的了解是從電影《諾瑪?shù)氖邭q》開始的,影片通過美麗的哈尼梯田真實的民俗風情,給人們營造一種溫馨,寧靜的氛圍,凄婉的愛情故事通過造型鮮明人物深刻的表現(xiàn)出來。這部電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nèi)心,它讓我對哈尼族有了一種莫名的感覺,特別的想去了解哈尼族。
一、那諾鄉(xiāng)哈尼族服飾簡述
哈尼族男性的服飾比較單一,多短衣、長褲、對襟、黑布包頭。哈尼族女性服飾因為支系的不同而顯得款式多樣,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身或穿長褲或穿裙子,襟沿、袖子等處綴繡五彩花邊,系繡花圍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銀飾。
因為那諾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導致這里的哈尼族男性所穿的服裝款式為短衣、長褲、對襟。其中,他們的上衣為兩件套。外邊的一件為深色土布衣,里邊所套衣服為白色土布衣。女性服裝款式因年齡的不同分為,上身有短衣、短袖、長袖、有領、無領、對襟、斜襟有扣、無扣之分;下身為寬松長褲。配飾男性除有黑布包頭外,幾乎無其它配飾。而女性就有帽子、頭巾、腰帶和銀飾。
過去糯比青年婦女,衣服的顏色大多選用黑色、深藍色。女青年戴帽子,中年婦女戴頭巾。她們無論年齡大小,都喜歡佩戴魚形紋銀鏈。魚形紋主要以珠鏈的形式綴于上衣的前襟、腰帶、帽子等部位下方還墜有銀鈴鐺。婚后女子則需在臀部系上一塊棉布特制“屁甲”的。
二、那諾鄉(xiāng)哈尼族服中的亮點——“屁甲”
在整套糯比服飾中,極為特別的就要屬“屁甲”了。它不僅包含了糯比女青年服飾制作工藝的整個內(nèi)容,還集中的體現(xiàn)了糯比人的文化。因此“屁甲”是糯比服飾中,最能體現(xiàn)民族工藝和當?shù)氐奈幕?。雖然今天的糯比女子的上衣和褲子都被漢化了,但是不管在何時何地仍然佩戴著傳統(tǒng)的尾飾,可以說尾飾是糯比人的服飾象征。
“屁甲”由腰帶和垂吊兩個部分組成。腰帶長約2米,腰帶的頭就像兩個箭頭在腰上纏兩圈系在腰后。色彩極其豐富,對比強烈。腰帶底色多是黑色,在上面施以編線、繞繡、平繡、鎖繡、挑繡、鑲緄嵌等工藝。腰帶的頭部,大量的采用了套繡的針法,使得布料更加耐磨。不斷重復的套繡,女青年用不同的色彩來區(qū)分,從而達到表現(xiàn)梯田的感覺。
不同年齡的女子所佩戴的腰帶色彩是不相同的。糯比女青年通過自己的審美來搭配色彩,用所學的知識來看這些色彩的話,就會看出這些色彩的明度、純度和色相對比都很強烈,如黃色與紫色,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橙色等,這里既有補色對比、明度對比,又有冷暖對比。這種強烈的對比是在綠色旁邊置入鄰近色黃色,柔和了紅綠色的跳躍感;在紫色旁邊放置些白色,加之底色的黑,黑與白的“無色”和其他對比強烈的顏色并置,緩和其強烈的對比,起到調(diào)和作用。在質感對比中,糯比女青年也做出了讓人驚嘆的一面,在包金刺繡中她們用了金色和銀色。這樣一來不僅會有彩色棉線的柔和質感,而且還會隱約的透出一些金屬的光澤。工藝非常精湛細膩,猶如哈尼梯田一樣鬼斧神工
觀察中發(fā)現(xiàn),腰帶頭還采用了大量的布貼工藝,這一工藝在這里運用,使得本來就色彩豐富的腰帶,無形中增添了許多的層次感,豐富的視覺感受又從空間上延伸了??粗鼛Ь蜁屓瞬恢X的想起,糯比人的云海梯田,層層疊疊的梯田在陽光的照耀下,水光閃耀。
“屁甲”上的垂吊,是由兩組長帶、和橫貼牌構成。垂吊是以套繡針法繡出精美紋樣且墜有七色包梗的細細纓穗組成的精美長帶,工藝、色彩和腰帶一樣都是最能突顯服飾之精美和糯比女性心靈手巧的。彩色靈動的吊穗垂在臀后和寬大的腰帶搭配,靜中有動,互相補充。試想走在上萬條迂回靜謐的梯田田埂上,一條一條細長的尾巴在靜靜的田山之間來回擺動,給安靜的田山增添了許多生機,顯得格外生動活潑,就像大山的精靈。
垂吊象征的是猴子的尾巴。因為糯比人認為人是由猴子變成的,所以為了應征證這個說法,就在自己的身后帶上了象征猴尾巴的垂吊。在糯比人的節(jié)慶當中,始終都會伴隨著許多的祭拜活動。在祭拜的過程中,除了一些較大活動是由各村的“莫批”來直接參與外。其它自己在家的祭祀就要女主人來主持了,在女主人祭祀的項目中,還有一個規(guī)定,那就是女主人必須佩戴上了“屁甲”才能參與祭祀,否則是不允許的。所以說“屁甲”,在糯比人心目中,有著很高的象征地位。
三、那諾鄉(xiāng)哈尼族服飾藝術的啟示
哈尼族沒有文字,他們自己的歷史都是靠口述而得以流傳的。在某些情況下,服飾就成了記錄他們歷史的書。服飾中的某個圖案或裝飾之物,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就可能是某個歷史事件。
民族服飾不僅僅是簡單的御寒防風蔽身之物,它蘊含了人們對歷史的回憶,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同樣,糯比服飾也傳載著深深的文化,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糯比服飾已經(jīng)開始慢慢漢化,為了把這種文化繼續(xù)保留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就應該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把它保護起來,而不是到了最后,后人只能在博物館里參觀它。
現(xiàn)在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在不斷的漢化,這樣一來就有了關于保護和發(fā)展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就應該保持原狀,不要有任何的改變。任何工藝和文化,如果抱陳守舊,不求發(fā)展,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消亡,所以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保護與發(fā)展的關系。保護是發(fā)展的源泉、基礎和前提,發(fā)展是在保護基礎上的突破、提高和超越,也是保護的最好方式。
參考文獻:
[1]《哈尼族文化論叢》.云南省民族學會哈尼族研究委員會編.云南民族出版社
[2]《云南民族服飾》.陳志方,李安泰.主編.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