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寧
摘要:體育理論教學,可以向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開發(fā)其智力,提高其心理素質,陶冶其情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在2002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施10年之際,對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提供參考,對高等教育體育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xiàn)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265-02
一、研究背景
2002年8月,教育部在1992年頒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十年之后出臺了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其中第八條明確指出,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1]。隨后于2005年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至此,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改革和構建新的體育理論課程體系成為高校公體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新《綱要》頒布至今已有10年,本文將對這10年間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對高等教育體育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xiàn)有所幫助。
二、體育理論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體育理論教學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校素質教育包括思想、文化、身體、心理、技能、社會適應等方面。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中,體育理論教學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可以向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開發(fā)智力,提高心理素質,陶冶情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二)體育理論教學在高校公共體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體育理論教學可以使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體育理論,增強體育意識,提高體育運動能力,具備體育文化素養(yǎng),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的習慣。同時將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與體育技術課有效的結合,對體育技術課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它不僅有助于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技術水平。
三、2002年新《綱要》頒布后的十年間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課時不足
從課程規(guī)定性來看,與1992年頒布的《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相比(12%),2002年的新《綱要》所規(guī)定的理論課教學時數(shù)減少了2%,然而新《綱要》的理論課程理念卻在不斷延伸,教學目標又有了新的提高,使得理論課程建設的難度加大,任務更加繁重。
(二)教材建設是薄弱環(huán)節(jié)
目前體育理論課的內容給人的感覺多是局限于運動、健康方面。其實體育課有著很寬泛的出發(fā)途徑。它不單單指運動方面的知識,還涵蓋了多個學科,諸如建筑、文化、醫(yī)學、營養(yǎng)、經(jīng)濟等。因此,理論內容部分就要體現(xiàn)多學科的特點。目前體育教材內容編排思路不夠開闊,必然會影響大學生對體育的客觀認識和評價。
(三)課程內容不符合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我國高校體育課的內容比較單調,以傳授傳統(tǒng)的運動技能為主,體育項目的選擇以球類為主,而球類運動在小學、初中、高中的體育課中一直占著主角地位,因此學生缺乏興趣。而對于學生熱衷的、社會上熱門的休閑體育項目,如瑜咖、街舞、定向運動等少有涉及。多數(shù)學校會以人數(shù)、場地器材的限制較大為由,無法開設。在項目教學時往往忽略項目的人文知識、休閑理論的傳授,不能滿足學生此方面知識的渴求。
(四)理論教學形式與方法落后
從孫鐵民[2]對28所院校的調查來看,有17所,占60.71%的學校采取傳統(tǒng)的理論課教學方式,即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教師照本宣科式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缺乏參與性。從教法上看,多數(shù)教師是按部就班按課本中的結構、段落逐一單向宣講,教案幾年甚至10年不變,缺乏新意,流于形式,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五)體育教師理論知識深度、廣度不足,教學能力欠缺
從高軍[3]對全國68所高校的體育理論課授課教師情況來看,有專任教師授課的占13.24%,任課教師授課的占58.82%,專任與任課教師結合的占27.94%。由此可見,專任體育理論課教師匱乏。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高校體育教師來源大都是師范類和體育類院校的體育專業(yè),談起體育運動訓練、比賽等問題時可以頭頭是道,但理論知識功底薄弱。當面對思維活躍、問題多多的大學生時,只能就運動談運動,難于突破傳統(tǒng)的技術環(huán)節(jié)為中心的體育教學舊模式,導致公共體育理論教學效果低下。在實際走訪中,還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很多教師愿意上實踐課,不愿意上體育理論課,這是否再次說明我們的體育教師理論教學能力有待加強。
(六)理論課考評方法片面化
長期以來,體育理論課考試大致分為4種,即開卷考試、閉卷考試、思考題或論文、不考試。從考試的內容來看,很多題目都與學生的體育活動相脫節(jié),加上學生思想和認識上的重視程度不夠,這樣的考評方法使得學生為考試而考試,考完試后就忘記,根本達不到理論考試的目的和要求。
四、建議
針對高校體育理論課在新《綱要》頒布的10年間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就新《綱要》體育理論課時數(shù)減少,但教學要求卻有增無減的情況,提出兩個建議
1.實踐課是高校體育課的主要部分,課時數(shù)相對充裕。我們可以結合實際,將體育理論課時內無法完成的內容穿插在實踐課中講解。比如,在課的開始熱身活動中,講解體育的基本常識;在課中,講解與運動項目有關的專項理論及技戰(zhàn)術和裁判法;在課結束、整理放松的時候,講解運動衛(wèi)生保健常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方法等。甚至可以在課下利用校園廣播站舉辦體育知識講座,利用學校宣傳部舉辦體育知識展板等以加強體育理論宣傳,調動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樣可以彌補體育理論教學的不足。
2.開設獨立的體育理論選修課。這既能夠解決當前體育理論課時不足的問題,也使得因體育理論課時較少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學生可以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到諸如體育價值功能、運動健身原理、發(fā)展身體素質理論依據(jù)、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與方法等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這不僅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體育、了解體育、熱愛體育,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為將來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對于我們貫徹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和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對體育理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完善教材建設,注重實效性,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日常體育活動
教材建設上要根據(jù)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完善,依據(jù)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民族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等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重實效性與趣味性。使教學內容既能體現(xiàn)出時代性、發(fā)展性、又不失民族性和中國特色。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進理論教學形式與方法
教學形式與方法可以影響教學效果。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也走入了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它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生動、形象,新的視聽感受,既增強了視覺效果,吸引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關注和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在有限的體育理論課時內,信息量大增,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體育教師理論課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
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體育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是保證體育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根本。要適應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由過去的單一技術教學轉變?yōu)槔碚摷夹g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狀,體育教師一定要不斷的努力學習,吸收新知識,充實自己,加強科研,接受再培訓,提高自身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為更好的完成體育理論課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五)改革理論課考評方法
考試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檢查的一種形式,最終目的還是使學生更加廣泛、深刻地了解體育知識,掌握相關的體育鍛煉衛(wèi)生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至于哪種考核形式更有利于他們掌握體育理論知識,仍然有待進一步的探討。綜合多種考試形式,我們認為,出一些與日常鍛煉密切相關的思考題,以開卷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完成,比閉卷考試壓力小、收效好,可以促進大學生課后大量閱讀體育理論資料,掌握相關信息,最終指導自己的日常鍛煉,做到學有所用。當然題目的范圍要廣,內容要結合學生生活、健康的實踐需要,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們不提倡只上課不考試的形式,學生沒有一點壓力,自覺學習的主動性難以調動,容易放任自流,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體藝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北京:教育部,2002,8.
[2] 孫鐵民.山東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理論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8):86.
[3] 高軍.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93.
[責任編輯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