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宇
關鍵詞:大學精神凝練
“高等教育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1]面對文化建設發(fā)展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要求,大學理應在文化發(fā)展繁榮上邁出創(chuàng)新步伐、實施有效舉措、作出重要貢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因此,大學也必須運用文化的推動力、支持力、競爭力與和諧力,以文化理念、文化機制、文化方式、文化產品等推進工作、促進發(fā)展。作為實現文化發(fā)展力的重要載體,筆者認為,當前應注重凝練宣揚大學精神表述語,踐行大學精神,凝聚師生提升大學文化及整體事業(yè)的建設發(fā)展水平。
功能與作用:從北京精神表述語說起
2011年11月,北京、江蘇先后發(fā)布兩地精神表述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熱議。隨后,天津、上海、湖南等地也開始地方精神表述語的凝練宣揚工作。雖然精神表述語之類的語言口號,并非新鮮事物,但是此次各地相繼發(fā)布地方精神表述語,顯然有更高的戰(zhàn)略謀劃、更強的時代意義。就北京精神表述語的凝練宣揚,劉淇特別提出,“提煉‘北京精神是首都各族各界人民的強烈愿望,是首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迫切需要,是首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舉措。”要“使‘北京精神家喻戶曉、人人踐行,成為反映首都人民精神面貌、代表首都城市形象、引領首都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的強大精神力量?!盵2]顯然,北京精神表述語的凝練與宣揚,雖然起于文化精神,但著眼點卻是發(fā)揮文化的功能作用,推動首都科學發(fā)展。
反觀作為文化淵藪的大學,從來不缺校訓、辦學理念等表述語式的資源和基礎,并且不論是建設發(fā)展所依賴的根基,還是培養(yǎng)服務所圍繞的中心,都與文化密不可分。進而言之,大學之發(fā)展,所憑借的是文化力量,所進行的是文化活動,所實現的是文化目標。相比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學有更充足的理由通過發(fā)揮文化的力量,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自身的科學發(fā)展。因此,在當下,與時代形勢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凝練宣揚,推進大學精神踐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功用。
第一,有助于凝練培育大學特色文化。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的特定功能使命、悠久歷史積淀、現實運行狀況、師生精神風貌等的集中體現。提煉出明確的大學精神表述語,是對大學自身價值訴求的思考和定位,是對大學歷史傳統(tǒng)的歸納與揚棄,是對大學各項工作的提純與升華,是對大學人文風貌的凝練和超越。以簡潔的語言文化符號形成的大學精神表述語,在于構建了一個大學文化衍生傳播的有形重心和特定指向,從一個新的層次和維度上建設大學特色文化。如北京師范大學在征集其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公告中就指出,要通過表述語的征集,“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百余年來凝練的精神文化”。[3]
第二,有助于強化師生的文化自覺?!洞髮W》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贝髮W師生具有責無旁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使命。大學精神表述語從提煉到宣揚再到踐行,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作,是一個工作平臺,更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將文化創(chuàng)作的過程,文化理念的教育普及、文化自覺的提升培育過程,文化精神的踐行傳播、實踐創(chuàng)造的過程,進行了有效整合,使師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自發(fā)地成為自覺的文化主體。
第三,有助于促進大學建設發(fā)展。在發(fā)展目標上,大學精神表述語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大學”既是啟發(fā),也是約束,使大學發(fā)展藍圖更加清晰科學;在發(fā)展路徑上,大學精神表述語以其特有的精神內涵,對“怎樣建設這樣的大學”進行了精神文化層面的界定;在發(fā)展動力上,大學精神表述語的提煉和宣揚,是一個全體師生、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參與互動的過程,能夠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推進大學建設發(fā)展。北京林業(yè)大學就明確提出,大學精神具有“凝練學校文化傳統(tǒng)、展示學校形象、引領學校發(fā)展” [4]的重要作用。
內涵與特點: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分析與演繹
何謂大學精神?一般認為“大學精神,是大學在誕生和發(fā)展過程中長期積淀形成的獨特的精神文明成果,承載著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體現著大學的品味、氣質和理想”[5]等。不同于辦學理念、校訓、學風等具體方面,大學精神具有更寬的視域、更強的涵蓋性,它是一所大學在建設發(fā)展過程中積累沉淀下來,以大學特色文化為基礎,是大學特色文化的核心與特征,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反映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認識理念、機制模式、特點效果,體現學校師生的價值追求、精神氣度、道德素養(yǎng)、作風品格,受到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廣泛認可,推進學校長遠建設發(fā)展的精神性內容。
大學精神表述語,則是運用語言的形式,對大學精神的核心與精髓進行表述。其特點則主要從內容構成和形式要素兩個方面來認識。在內容構成上,大學精神表述語首先要反映和體現大學精神的精髓和核心,應是對大學精神豐富內涵的高度濃縮和精確概括,其基礎和依據必須是大學精神;其次構成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各個語言要素,其間應該有一定的邏輯性,正如北京精神表述語“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中愛國是核心、創(chuàng)新是精髓、包容是特征、厚德是品質,一個體系完備的大學精神表述語,其內部不同語句應該有不同的功能賦予,使其成為一個看似簡潔、實則豐贍的表述體系。在形式要素上,大學精神表述語一般應至少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其一是簡明洗練,語言簡潔不拖沓,既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同時又相對質樸,不會造成一般人的理解障礙;其二是朗朗上口,字數一般以6字~16字為宜,結合漢字的發(fā)音規(guī)律,易聽易記;其三是形式整飭,具有比較強烈的形式美,充分運用漢字的字形規(guī)律和造字特點,以便于大范圍地宣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大學在提煉自身精神表述語時,不拘一格,選取了詩歌語句作為表述形式,如北京林業(yè)大學將“替山河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新中國首任林業(yè)部長梁希先生詩句)和“將精彩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作為“北林精神”表述語候選內容,不失為一種新的思路。
根據以上探討,筆者以北京印刷學院為例,擬定了一則“印院精神”表述語,以便更好地認識大學精神表述語內涵和特點。
—擬定的表述語內容是:崇文唯美、尚和敬先、篤實拓進、會通予獻。
—在內涵上,“崇文唯美”意指:印院文化立身、美美與共,根植文化行業(yè),傳播文化大美;“尚和敬先”意指:印院團結和諧、敬先獎優(yōu),體現印院人的職業(yè)風貌;“篤實拓進”意指:印院質樸堅韌、開拓前進,反映印院的發(fā)展道路;“會通予獻”意指:印院拓展合作、服務奉獻,履行社會責任。
—在邏輯上,“崇文唯美”反映的是價值屬性,“尚和敬先”反映的是行為方式,“篤實拓進”反映的是工作風格,“會通予獻”反映的是效果形式。就“崇文唯美”而言,“崇文”是根基、背景,“唯美”是目標、導向,二者相輔相成;就“尚和敬先”而言,“尚和”是總體特征,“敬先”是實現途徑,二者對立統(tǒng)一;就“篤實拓進”而言,“篤實”是方式風格,“拓進”是主導趨向,二者并行不悖;就“會通予獻”而言,“會通”是途徑手段,“予獻”是宗旨效果,二者內在統(tǒng)一。
凝練、宣揚與踐行:科學工作促科學發(fā)展
應該說,無論是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凝練與宣揚,還是對大學精神的踐行,都是嚴肅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系統(tǒng)工作,需要科學籌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各方齊動,最終在推動大學科學發(fā)展上出實績、見實效。著眼于凝練、宣揚、踐行“三位一體”的整體工作,我們認為應重點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重科學、重程序、重民意: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征集確認。首先是科學。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征集確認要遵循高等教育發(fā)展、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的要求,其內容要體現學校歷史未來的交匯與融合,要根植于大學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思想文化,要進行高度的集成和凝練,以確保表述語能夠代表學校內涵、展示學校形象、提升學校品味。其次是程序。任何精神表述語的征集確認,都要有一個合法的程序,以程序的正當性和合法性確保工作效果的權威性和認可度。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征集確認應該建立一個包括黨委決策制定方案,教代會、學代會、校友會等群眾組織集體討論方案,海選式征集表述語內容,專家學者研究確定備選表述語,群眾討論投票表述語內容,領導專家共同確定表述語,向上級部門報批等程序環(huán)節(jié)在內的工作流程方案。最后就是民意。大學精神表述語是一所大學師生典型精神風貌的概括,必須要反映和體現師生(包括廣大校友)心聲。注重民意要通過兩個方面來保證:其一是民意的廣泛性,領導干部、教師員工、廣大學生和遍布各界的校友,都應該有相應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其二是民意的權威性,應該在海選、票選等環(huán)節(jié)以嚴格的制度約束來體現民意的力量,以保證工作成果源于民意、實現民意。
第二,導向性、豐富性、長效性:大學精神表述語的發(fā)布宣揚。首先是導向性。大學精神表述語的凝練與宣揚要按照文化宣傳的規(guī)律來開展,但更要從發(fā)揮文化力量、推動大學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從局限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水平轉變到大學文化建設、文化大學發(fā)展的認識層次,真正使大學精神成為學校整體發(fā)展的推動性力量。其次是豐富性。宣揚大學精神既要集約化運用傳統(tǒng)的宣傳載體渠道實現廣而告之,更要注重以與時俱進的方式走進師生群眾生活、以學校靈魂的高度滲入學校方方面面。重點是三個問題:其一是組織化的宣講、座談和研討以及其他傳統(tǒng)方式;其二是廣泛的新媒體手段應用,網站、微博、手機報等多形式的宣揚;其三是形成系統(tǒng)化的標識系統(tǒng),進行時間長期化、形神固定化的宣揚。最后是長效性。要有量化或者細化的指標來檢測宣揚的效果,如以一定的樣本調查觀測為依據的認可度、熟知度、領會度檢測;要有長效的機制確保大學精神深入宣揚,如在每年的工作布置與工作總結中融入大學精神的宣揚工作等。
第三,抓載體、見實效、促發(fā)展:踐行大學精神促進大學發(fā)展。首先是載體建設。弘揚踐行大學精神,需要特定的行動載體。結合實際,可以著重設計以下四類載體:一是“綠園工程”,按照大學精神內涵改造建設校園景觀;二是“經緯工程”,突出大學精神要求改革完善制度機制;三是“美行計劃”,結合大學精神特點制定實施師生校園行為規(guī)范、工作規(guī)范等;四是“潤心計劃”,根據大學精神特質進行師生精神思想引領。其次是力求實效。踐行大學精神,不是朝夕之功,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將大學精神貫穿到工作中、轉化到行動中,形成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工作內容,例如:結合校史,編纂大學精神宣傳讀本,使大學精神成為校史的基本組成部分;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訂與落實,加入大學精神的踐行;納入校情校史教育,成為學校師生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融入師德教育與建設等。最后是促進發(fā)展。大學精神在大學發(fā)展中的功用需要廣泛的認可和深刻的認同,大學精神的踐行需要置于大學發(fā)展的大視野中來進行。要用大學精神引領大學建設,形成各項工作開展的精神旗幟和特色標識;要用大學精神提升工作水平,強化教師的第一主體角色,塑造一流的育人隊伍和環(huán)境;要用大學精神團結師生,形成和衷共濟奮發(fā)向上的團隊氛圍,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大學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 劉淇.踐行“北京精神”推動首都科學發(fā)展[J].前線,2011(11),23-24.
[3] 北京師范大學官網:《關于征集北京師范大學精神表述語的通知》,http://www.bnu.edu.cn/index.htm.
[4] 北京林業(yè)大學官網:《“北林精神”等表述語評選活動啟事》,http://www.bjfu.edu.cn/.
[5] 錢亞琴.哲學視域下的大學精神內涵反思[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6),98-101.
(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團委)
[責任編輯: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