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皖西大別山高腔山歌“掙頸紅”

2012-04-13 06:00沈炳毅朱揚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假聲脖頸高腔

沈炳毅,朱揚

(皖西學院 藝術學院,安徽 六安237012)

“掙頸紅”是皖西大別山特有的高腔山歌,是我國民歌的一朵奇葩,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皰觐i紅”歌如其名,因演唱者在喊唱時把脖頸掙得發(fā)紅而得名。其曲調高亢嘹亮,婉轉起伏,如同大別山上漫山遍野、酣暢淋漓開放的映山紅,聽起來讓人如癡如醉,蕩氣回腸。

巍巍大別山地處江淮,縱橫千里,橫跨鄂豫皖三省,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qū)?!皰觐i紅”主要流傳在皖西大別山區(qū)的金寨、六安、舒城等地,這里是“峰巒疊著的山區(qū),風景秀美,資源豐富,人民長期過著自耕自給的農耕生活,但因交通閉塞,缺乏與外地交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生活方式。人們把唱山歌作為抒發(fā)和宣泄內心情感的主要手段”①崔琳:《聽山歌“慢趕?!焙汀皰觐i紅”》,《廣播歌選》2010年第4期,第19頁。。特殊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皖西大別山“掙頸紅”的旋律和腔調特點。

“掙頸紅”是皖西大別山高腔山歌的統(tǒng)稱,其主要特點是曲調大都在高聲區(qū)活動,音域較窄,大量使用假聲演唱,節(jié)奏自由。高音部分由于用假聲大聲喊唱,演唱時因喉嚨外部使勁緊張導致掙得脖頸發(fā)紅,故而有聲有色,甚是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的演唱形式不同,又各自有不同的名稱,如金寨縣稱為“掙頸紅”、“過山青”或“五捶鑼”,原六安縣叫做“三接氣”,而舒城縣則稱為“蜜蜂鉆天”,自是繪聲繪色,各個生動又形象。

一、山高林密,喊得山歌“過山青”

1、山高林密,山歌才能傳得遠。大別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東西長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主峰在霍山縣和岳西縣交界處的白馬尖,山地主要部分海拔都在1500米左右。皖西大別山區(qū)自古便是山高林密路陡,交通閉塞,難以和外界交流,故而人民長期過著艱苦的自耕自給的農耕生活。例如據(jù)《金寨縣志》記載:西南中山區(qū)地形特色是:谷深及有眾多的山間盆地。平均海拔8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20余座。各山體的坡度在35~40度,最陡處在70度以上②顧旭,鄭鴻章,朱慶有:《金寨縣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掙頸紅”正是流傳于大別山的深山之中,而皖西另一種著名的民歌“慢趕?!眲t流傳于丘陵和平原地帶。大別山深山里山高林密,坡陡溝深,人們在山間采茶、采藥,各自勞作,人們往往是雖見其人,實則相去甚遠而難聞其聲。家人或鄰里親朋若要打聲招呼,只能高聲喊叫,再若難以聽聞,只能扯起嗓子,使用高頻率的聽起來尖細的假聲才能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同樣的道理,山里人習慣遠遠地用山歌進行交流打招呼,尤其是憨厚、內向的山里人更習慣用山歌表達情意,如此更加婉轉、細膩,表達的效果往往遠勝于言語。如六安民歌《鐵打的心腸也軟了》中唱道:“撩不到好姐不要焦,老鼠打洞慢慢掏,白天給她擔擔水,晚上給她抱柴燒,鐵打的心腸也軟了”。再如金寨民歌《忍氣吞聲在心里》唱道:“眼望小乖姐在那里,不敢高聲大叫你,嘴里不叫心里想,我要是為你惹是非,忍氣吞聲在心里”①陳發(fā)仁,崔琳:《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安徽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5年,第238-243頁。。這若隱若現(xiàn)、或強或弱的滿腔愛意隨著山歌飛到情人的心尖,還有什么樣的言語比這歌聲更能動人呢?歌者如癲似狂,聽者自是如糖似蜜。尤其是高頻尖細的假聲(山民自謂之小嗓)更能遠遠的把歌聲,更是把情意送到聽者的耳朵,送到心里。

“掙頸紅”在金寨縣有的地方也叫“過山青”,和“掙頸紅”對仗,意即越過青山,大家可以想象嘹亮、悠揚的山歌穿過一座座小山崗,一條條溝壑 ,飛到聽著的耳朵和心中,是何等的美妙。

2、艱苦煩悶,喊一嗓山歌解心懷。大別山區(qū)是革命老區(qū),也是全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qū),這里自古以來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尤其是在深山老林里,舊社會時群眾主要依靠采茶、采藥來換取糧食等生活物品。長期的閉塞落后,使得人民的生活艱難苦悶,形成了這里民風純樸,人民勤勞,能吃苦,能奉獻,有著光榮的為國為民無私犧牲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六安人有韌性,有耐力,為人友善,親和力強。

長期艱難苦悶和單調的生活,給人們心里造成的很大壓力,總要得以排遣和解脫,山民們在生活中勞作許久總要喊幾嗓山歌來解乏去困,調節(jié)心情。在山溝或山腰喊唱時難以傳遠,于是便仰天吼唱,高調尖細的歌聲便如同蜜蜂似的鉆向云天,“蜜蜂鉆天”,名本天成,只是妙手偶得之罷了。正如歌中唱道:“山歌本是個人留,留在凡間解憂愁,三天不把山歌唱,三歲孩童也帶憂,古人山歌切莫丟”。又如“郎在高山唱一聲,順風刮到紫禁城,萬歲爺聽見下了座,娘娘聽見動了心,唱歌的可是凡間人”??梢娚礁韬暗檬侨绾蔚暮浪栽?,愜意舒爽。如若歌逢對手,互飆一通,看看誰唱的更高,誰拖得更久,則更是難得。喊了一通,體既不乏,心已順暢,快樂如仙,困悶無留,于是大伙收工回家。

如此,“掙頸紅”也常為舊時山民去乏解悶所用,自有神奇的功效。

二、民風淳樸,山歌喊得脖頸紅

在大別山的深山老林里,山民們歷代過著自耕自給的農耕生活,因山高路陡難以與山外的世界交流,便少有奸細算計,民風淳樸憨直,交流起來直來直去,無有婉轉藏掖。山民們說起話來大嗓門,唱起歌來高亢、嘹亮,直沖云霄。

“掙頸紅”是大別山區(qū)高腔山歌的統(tǒng)稱,因歌者在演唱時脖頸發(fā)紅而得名,此名繪聲繪色,雅俗共賞,優(yōu)美中透著熱情。經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山歌已不再僅僅排遣煩悶和表達愛意的工具,在一些場合里成為聯(lián)誼的紐帶,甚至是競賽的手段?!皰觐i紅”最主要的特點是曲調在高音區(qū)里回旋,最高音基本上都在小字三組C上下。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大別山六安山水旅游文化節(jié)上,安徽省非遺傳承人余述凡張嘴就是小字三組的降E。在節(jié)奏上,“掙頸紅”的特點是非常自由,幾乎都是散板,任由歌者自由發(fā)揮,并使用大量的襯詞,咿呀唉奧,盡情揮灑。如此歌者盡量唱得更高,拖得越久,顯示其越有能耐,或是越熱情。

1、山歌手一方面為了炫技,另一方面為了表示熱情爽直,在歌唱時越來越追求高音和長腔拖音,這就對歌者的氣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掙頸紅”在六安的方言中具有“撐住使勁向上拽”的意思。大家可以想象歌者站定身形,氣沉丹田,扯起脖子喊唱出又高又長的山歌是何等的情形。

西方的美聲唱法重視的用后面口咽、喉咽的打開,講究喉頭的穩(wěn)定下放,軟腭上抬,舌面低放,強調的是喉內肌的擴張,而中國民族唱法中習慣的喉頭上升、喉外肌的使用。

中國民族音樂審美心理中喜愛偏高頻的清、亮、透。在中國音樂中,尤其是高腔、山歌等樂種,戲曲中老生、小生、青衣等行當,對音色的追求有著較為明顯的清、亮、透的心里偏向,也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高位置、重頭聲、重假聲的發(fā)聲方法②施詠:《中國人音樂審美心里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年,第104頁。。這主要與漢語的語言特點密切相關:漢語言的主要原因發(fā)聲時舌為較高,舌面與鄂距離較近。這些都導致了民族聲樂演唱時“淺聲道”的特征:即歌唱時也表現(xiàn)為舌位較前、較高、聲道較短,聲道截面積較小。由于舌體通過舌骨連接到喉室、舌面、會厭、和喉室外側構成聲道彎管內壁,淺聲道影響下的舌位的上升必然會引發(fā)喉頭的升高,咽腔容積的變小,聲道縮短并減小了截面積加強了聲道高頻的特性。

正是由于“掙頸紅”高音、假聲的大量使用,使得歌唱時易于喉頭上升,喉外肌過于費力就會導致脖頸緊張而發(fā)紅。大家可以通過“掙頸紅”的“掙”字想象歌者在歌唱時憋住一股勁,挺著胸膛,歪著脖子,抬頭仰天長嘯的情形。尤其是“掙頸紅”喜好長腔拖音,更是極大地加劇了歌者歌唱時扯起脖頸掙通紅情況的發(fā)生。

2、另一方面,出于炫技的心理,不僅在音高和襯詞拖腔時值上追求奇巧,有些歌者還在演唱時為了增加“顫音”,這種“顫音”不是一般說的以一個音為基礎與上下音的顫抖,而是演唱者用下顎的抖動在同一個音發(fā)出的特殊顫音。更多的歌者為了發(fā)出這種顫音采用的是用手指敲擊拍打頸部,是聲音斷續(xù)產生顫抖。這種拍打也會使得歌者在歌唱時加劇脖頸的發(fā)紅。

皖西大別山人民淳樸憨直、熱情好客,他們都喜歡自己被稱為“紅臉漢子”,這樣才是實在、厚道,而非尖巧、刻薄之人。在聚會待客時,喊上幾嗓山歌,歡迎親朋好友,唱得脖頸通紅,甚至于滿臉通紅,這才是真正的“紅臉漢子”。所以,山歌必須要唱得脖頸發(fā)紅,才能唱得更高、更長,也才更熱烈、更過癮。

三、山歌何來許多名

“掙頸紅”是皖西大別山高腔山歌的統(tǒng)稱,流傳在金寨縣、舒城縣、原六安縣,應該說霍山縣的一部分差個也應歸為“掙頸紅”,而“山歌是人民群眾在山間野外抒發(fā)內心情感的一種抒情小曲”①王耀華:《中國民族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年,第115頁。?!皰觐i紅”因為音區(qū)太高,音域較窄,基本上都在高聲區(qū)徘徊,又較多長腔拖音,所以實際演唱時難度很大,有些歌曲很難一個人獨自完成,必須幾個人采用輪流演唱的方式才能完成。這樣就產生了不同人數(shù)而采用的不同形式,如此也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叫法,如“三接氣”和“五捶鑼”;還有的地方根據(jù)歌唱時對歌聲不同的感受或聯(lián)想,產生不同的叫法,如“蜜蜂鉆天”和“過山青”,則是形象會意。

1、“五捶鑼”:主要是在金寨縣作此稱謂,是因為這里的“掙頸紅”每首歌都是五句,前四句由四個不同的人輪流演唱,而第五句是四個人齊唱,這五句分別叫做“扛歌子”、“喊二簧”、“三聲”、“四聲”和“送尾”。采用這種演唱形式是因為“掙頸紅”又高又長,太難唱,一個人獨唱是在難以完成。又由于曲調都在高聲區(qū),每一句都高亢、嘹亮,唱一句如同敲一下銅鑼一樣,當?shù)厝朔窖粤晳T用“捶”表示敲的意思,五句山歌就成了“五捶鑼”。如金寨民歌《忍氣吞聲在心里》和《三個大姐一陣行》,六安民歌《鐵打的心腸也軟了》。

2、“三接氣”:主要是在原六安縣、現(xiàn)為裕安區(qū)的丁集地區(qū)采用這種叫法,同樣的原因是太難唱而由三個人輪流演唱,前三句分別叫做“領”、“扛”和“落”,最后三人齊唱。如《農業(yè)生產要抓緊》。

3、“過山青”:在金寨縣稱作此名,和“掙頸紅”對仗,形容山歌高亢悠長,傳得很遠,翻過一座座青山,故得此名。

4、“蜜蜂鉆天”:在舒城縣作此稱謂,因為人們聽到山歌時,感覺歌聲“其聲猶如蜜蜂或鉆入云天,或俯沖花間,跌宕起伏,音樂的層次感很強,故而得名”②管亞偉:《“掙頸紅”與“掙頸紅調”的區(qū)別》,《廣播歌選》2010年第4期,第20頁。。例如《鮮魚好吃網難開》和《不等飯好餓死了》③《安徽民間音樂》,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第13-16頁。。

巍巍大別山,縱橫千里,因大詩人李白曾云:“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于他山也”而得名。正因如此,大別山的民歌兼收南北,既有北方音樂厚重、豪邁之特色,又有南方音樂靈秀、流動之優(yōu)點,又保持了自己最鮮明的特色。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大別山高腔山歌“掙頸紅”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了解和喜愛,尤其是通過第一屆中國大別山六安山水旅游文化節(jié)在央視的播放,必將贏得更加廣泛的關注和傳播。

猜你喜歡
假聲脖頸高腔
為什么掐住貓的后脖頸,它就不動了?
湖南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木偶頭
美脖玉頸 保衛(wèi)戰(zhàn)
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調查研究
談聲樂“真聲”與“假聲”演唱技巧
假聲在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應用
美脖玉頸保衛(wèi)戰(zhàn)
《高腔》小說意象敘事與美學意蘊分析
岳西高腔的發(fā)展歷史述略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