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繼群,張親青
(淮南師范學(xué)院 外語系,安徽 淮南 232038)
信息論創(chuàng)始人香農(nóng)(C.E.Shannon)1948年曾對冗余信息作如下定義:“信號中與信息內(nèi)容無關(guān)的因素”①F.Reza.Information Theory.Encyclopedia Americana.1990.。根據(jù)信息理論,由于外界的噪聲干擾或傳輸過程本身不可避免的損耗,在信息的傳輸過程中實際需要的信息量會大于最小的信息量。這其中多出的部分就是冗余。因此信息的發(fā)送者在發(fā)送信息時,需要對信息內(nèi)容進行重復(fù)或添加以避免因部分信息的丟失或失真而出現(xiàn)交流受阻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在信息交流中,適度的冗余必不可少,并能夠有效提高交流的準確性和效率。
根據(jù)語言學(xué)來分析,冗余信息可分為結(jié)構(gòu)性冗余信息和文化冗余信息②王婷:《文化冗余信息及翻譯》,《中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第4期。。前者指的是一種語言自身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性的信息,如英語中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和漢語中的兒話音,具體表現(xiàn)在語義、語法、修辭等方面;后者則是與一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連,反映了操持該種語言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反映本民族性格和精神財富的信息。常見的文化信息冗余一般涉及成語典故、神話傳說、宗教風俗等。文化信息冗余在同語信息傳遞中,對信息的接受者準確獲取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翻譯過程中,由于涉及兩種或多種語言并且各種語言蘊涵的文化又千差萬別,以一種語言傳遞的文化信息冗余可能很難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同時一種語言中的非冗余表達形式,也許需要另一種語言的冗余形式表達,這就是翻譯中文化信息冗余問題。在同聲傳譯中這一問題變得更復(fù)雜,因為同聲傳譯對譯員的反應(yīng)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面對兩種語言文化信息冗余度不均衡的現(xiàn)象時,譯者作為同聲傳譯中溝通雙方的橋梁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作出分析并采取適當?shù)牟呗允剐畔⒌膫鬟f有效順暢。因此,同聲傳譯譯員必須仔細審視另種語言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文化信息冗余,以信息的有效交流為目標,采取適度策略調(diào)整文化信息的冗余度,從而有效準確地完成口譯任務(wù)。
信息冗余理論是翻譯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西方翻譯理論家如奈達和紐馬克在研究翻譯過程、翻譯標準以及翻譯效果時曾運用信息冗余理論。我國翻譯理論界的專家學(xué)者如廖七一等人也曾以信息冗余為視角進行翻譯研究。然而,大多數(shù)學(xué)者僅僅是從語言層面對信息冗余現(xiàn)象進行研究,很少有學(xué)者深入雙語轉(zhuǎn)化的文化層面來研究冗余現(xiàn)象,更少有學(xué)者以文化信息冗余為視角從事同聲傳譯研究。
功能翻譯理論在上世紀70年代末逐漸發(fā)展起來,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包括賴斯、諾德、弗米爾等學(xué)者。該學(xué)說的代表理論是目的論,即“翻譯是人類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活動,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過程”①Nord Christian.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ng-Functional Approach Explained.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翻譯的源語文本大致可分為三種功能:說明、表現(xiàn)和呼喚②李文革:《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年。。功能派翻譯理論代表人物諾德認為譯者應(yīng)同時對原文和譯文環(huán)境負責,對原文信息發(fā)送者(或發(fā)起人)和目標讀者負責③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這就是忠誠原則,它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權(quán)衡各翻譯活動參與方的關(guān)系,既要忠實于源語文本又要對目標語信息接收者負責,這就需要譯員分析原文的功能以及譯文的預(yù)期目的,考慮各語境因素,權(quán)衡翻譯各參與方的關(guān)系并最終找到最佳的翻譯策略?!澳康恼摗保⊿kopos Theory)和“忠誠原則”(Loyalty Principle)是功能翻譯理論的兩大理論支柱。正是由于這兩大理論,功能翻譯理論才突破了之前一直將翻譯視為語碼轉(zhuǎn)換活動的觀點并擺脫了對等論的束縛。翻譯不再是譯者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人類交際行為,一種傳遞信息的跨文化交際活動。
根據(jù)功能翻譯理論,口譯(翻譯)的目的就是要實現(xiàn)目標文本在目標文化中所期望實現(xiàn)的功能,并盡力做到原文功能與譯文功能的一致或是忠實。譯員首先需要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分析,辨別原文文本屬于何種類型,在源語中承擔何種功能,同時在目標語文化中承擔何種功能,然后在實際翻譯中通過解釋、加注、歸化補償、總結(jié)的手法以創(chuàng)造出最自然適當?shù)淖g文文本為譯入語聽眾所接受,恰當高效地處理好同聲傳譯中的文化信息冗余問題。以下將用實例分別解釋這四種手法:
1.解釋(Explanation)
例1.南岳衡山五岳獨秀,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④胡剛:《新世紀英漢同聲傳譯》,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
小學(xué)的語文教學(xué)要根據(jù)學(xué)生的學(xué)齡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對話教學(xué),積極引導(dǎo)學(xué)生與文本進行對話,通過學(xué)生本人對文本的理解,為對話教學(xué)做準備。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能夠在教師與學(xué)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中起到橋梁的作用,從而讓課堂煥發(fā)活力。
譯文::Heng Mountain has unique feature of itsown among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
在本例中,“五岳”已為中國人所熟知,但是如果將其直接翻譯成英語,大部分英語聽眾可能會不知所云。在筆譯中,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文化,譯者可以解釋五岳具體是哪五座山,向讀者做一個交代。但是在同聲傳譯中,時間因素在翻譯處理策略選擇上占有極大比重,如果按照筆譯的方法來譯,譯者就會以后面很多的信息丟失為代價,這無論是從忠實原則還是目的性原則來說都是與功能翻譯理論相違背的。與此同時,同聲傳譯員也不能將“五岳”音譯為“Wuyue”,因為這樣譯語讀者根本就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不僅不忠于源語,而且也難以實現(xiàn)目標語文本希望在譯語文化中發(fā)揮的功能。因此在這個例子中,譯員就簡單地將五岳賦予少量的冗余信息并譯為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例2.When asked questions like “who is BenjaminFranklin?”,I said :“uh,the reason why our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黃西在美國記者年會上的演講)
筆者譯文:當被問到“誰是本杰明?富蘭克林?”時,我答道“就是那個頭像印在百元美鈔上,而讓便利店被人打劫的家伙”。
在這個例子中,黃西的回答是很風趣的,現(xiàn)場也是笑倒一片。百元美元上印有富蘭克林的頭像這是個美國社會人人皆知的常識,但是中國人并非都了解這一點。按照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這里應(yīng)該屬于“呼喚型”,側(cè)重聽眾的反應(yīng)。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直接將答語譯為“是讓便利店遭劫的原因”,中國聽眾就不覺得幽默,甚至?xí)X得前言不搭后語。因此筆者的譯文增加了“就是那個頭像印在百元美鈔上”這一信息,使得譯語聽眾更好地理解發(fā)言人的意圖,譯文本在譯語中的功能也與原文本在源語文化中的功能相吻合。
2.歸化補償(Accommodation and Compensation)
例1.近水樓臺先得月⑤胡剛:《新世紀英漢同聲傳譯》,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91頁。
譯文:The cobbler’s wife is the best shod
例2.對牛彈琴⑥胡剛:《新世紀英漢同聲傳譯》,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88頁。
譯文: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在這兩個例子中,兩句中國習(xí)語都富含文化信息和生動的形象。如果譯者這里將其中的形象如“樓臺”“月”和“牛”等也照直譯出,對應(yīng)的譯文本必定阻礙聽眾正確有效的理解。因此譯者在這里就大膽地的舍棄了源語中的文化形象,而啟用目標語中獨有的習(xí)語文化信息和形象如“cobbler”、“shod”“swine”和“pearl”。 正是因為這兩個例子的翻譯處理都采取歸化的翻譯方法,譯入語聽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全理解說話者的意圖。依照功能翻譯理論分析并考慮同聲傳譯的即時性因素,這種處理手法既符合目的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幫助譯者克服文化信息冗余帶來的困難。
3.總結(jié)(Generalization)
例::Expressed in one sentence,the digital Renaissanceis about empowering all individuals andconsumers by unlocking their best core assets,whether they are great ideas,or they are freedom ofchoice,or special demands. So you could argue thatthe digital Renaissance began. It gives us all the toolsto be Dante,Leonard and Michelangelo①仲偉合,詹成:《英語同聲傳譯教程》,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
譯文:總之一句話,數(shù)字復(fù)興就是賦予所有個人和消費者力量,通過釋放他們最核心的資產(chǎn),不論其是好的創(chuàng)意,選擇的自由、特殊的需求還是什么別的資產(chǎn)。所以完全可以說,這場數(shù)字復(fù)興已經(jīng)開始。它為我們成為但丁、萊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這樣偉大的人物提供了所有的工具。
在原語文本中,說話人所列地名可能對大多數(shù)中國聽眾來說并不熟悉。根據(jù)功能翻譯理論,“在目標文本產(chǎn)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目標文本的功能”②。在本例中,這些地名并非是說話人的重點,說話人列舉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突出 “數(shù)字復(fù)興”的重要性。鑒于目的論指導(dǎo)下的口筆譯重點在于目標文本在目標與文化中的功能,譯者直接音譯出這些地名對目標語聽眾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實際翻譯中譯者省去一些陌生的地名,并加上“這樣偉大的人物”總結(jié)性的文字,以便于目標語聽眾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意思。
4.省略(Omission)
例 1.Slums go by various names—favelas,kampungs,bidonvilles,tugarios,gecekondus—but the meaning is everywhere the same:miserable livingconditions③胡剛:《新世紀英漢同聲傳譯》,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76頁。.
譯文:貧民窟的名字五花八門,但含義都是一樣的:凄慘的生活條件。
在 本 例 中 , “favelas, kampungs, bidonvilles,tugarios,gecekondus”來自不同的語言,但是有著共同的意思— “貧民窟”。一方面,譯員很難也沒必要將這些不同語言的詞匯一一譯出,另一方面,即使譯員能夠譯出這些不同發(fā)音相同意思的詞匯,觀眾或許會受到干擾,對全句信息接受的效果反而會受到影響。因此從信息論的角度來說,這些是屬于基于文化背景的信息冗余過度,也正是從目標聽眾的角度出發(fā),譯員在實際傳譯中略去了這些名詞。
例2.在這里,我想祝福懷特先生,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筆者譯文:Here,Mr.White,I wish you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這是筆者在實踐中遇到的例子,說話人匯報演講的結(jié)尾送出了祝福,如果此處將 “東?!薄ⅰ伴L流水”、“南山”、“不老松”等全都譯出,不僅冗贅不堪,而且耽誤時間。這些漢語文化氣息很濃的詞,到了英語中是冗余過度成分。筆者在翻譯實踐中就略去了飽含文化信息的喻體,只譯出“福”和“壽”。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來評價,此處的譯文能夠承載目標譯文本在目標語聽眾中期望發(fā)揮的功能。
文化信息冗余的處理對譯員來說是一個難以回避的挑戰(zhàn)。由于同聲傳譯的特點,文化信息冗余在同傳中對譯員的的挑戰(zhàn)毫不遜色于任何語言或背景知識造成的困難。在實際操作中,如果譯員能夠充分運用功能翻譯理論,以目的性原則和忠實原則為指導(dǎo),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手法,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效出色地完成口譯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