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漢林
(中央財經(jīng)大學(xué),北京 100081)
南宋后期,首先登上詩壇的是永嘉四靈,即徐照、徐璣、翁卷和趙師秀,他們擺脫江西詩派的束縛,開始轉(zhuǎn)而學(xué)習(xí)晚唐詩,使唐體重新流行。再有就是姜夔、劉過、戴復(fù)古、劉克莊等江湖派詩人,①按在江湖派詩人中,戴復(fù)古受到杜甫的影響較大,“頗得杜詩沉郁頓挫的風(fēng)神”,參見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xué)史》(下),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215頁。成分比較復(fù)雜。宋亡之際,又出現(xiàn)了文天祥、謝翱、林景熙、汪元量、謝枋得、鄭思肖等一大批詩人,用詩歌歌詠和記錄亡國的痛苦與悲哀。在這些詩人中,文天祥、汪元量等寫詩有明顯的以詩存史的意味,受到杜甫的影響比較明顯??疾爝@個時期的詩歌可以發(fā)現(xiàn),南宋后期詩歌實際上經(jīng)歷了一個從宗唐到學(xué)杜的轉(zhuǎn)變。
南宋后期最早活躍在詩壇的是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盡管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取得的成績有限,但他們以晚唐姚合、賈島為宗,從晚唐入手的創(chuàng)作方法,代表了宋詩向唐詩的復(fù)歸。這也是宋代詩人對江西詩派創(chuàng)作方法不斷反思的結(jié)果。
永嘉四靈指南宋后期的徐照、徐璣、翁卷和趙師秀。他們關(guān)系密切,交往比較頻繁,詩中頗有些同題之作。四靈詩風(fēng)接近,從形式上看,他們都慣于使用五言律詩。從內(nèi)容上看,則大多是寫景詠物、流連光景之作。四靈的詠物詩,所詠為花草樹木、山水禽鳥之類。他們很少用典,即使用典也不佳。如徐照在《石門瀑布》中說:“一派從天落,曾經(jīng)李白看”,[1](P24)用李白詩歌的典故,就很不自然。從風(fēng)格上看,他們的詩均淺顯細碎,以晚唐姚合、賈島為宗。他們的詩歌很少涉及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單調(diào)狹窄,風(fēng)格單一。
四靈詩歌的最大缺點是不能使人感動,即使是哀挽之作,即使是悼念最好的朋友,也多落入俗套?!端膸烊珪偰俊氛f:“蓋四靈之詩,雖鏤心鉥腎,刻意雕琢,而取徑太狹,終不免破碎尖酸之病”,[2](P1389)“其所取者,大抵尖新刻畫之詞,蓋一時風(fēng)氣所趨,四靈如出一手也?!保?](P1390)紀昀說:“四靈名為晚唐,其所宗實止姚合一家,所謂武功體者是也。其法以新切為宗,而寫景細瑣,邊幅太狹,遂為宋末江湖之濫觴?!保?](P1410)他們詩風(fēng)清淡細碎,其詩既很少觸及社會現(xiàn)實,又難以抒發(fā)自己的性情。此后的江湖詩派,其實也是如此。
永嘉四靈寫詩據(jù)說是為了改江西詩派之病。北宋中期以來,宋代詩人最終選擇杜甫為詩歌的典范。杜甫典范地位的確立極大影響了江西詩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黃庭堅和陳師道為代表的江西詩派,通過對杜詩藝術(shù)技巧的學(xué)習(xí),特別是通過對詩歌字句的反復(fù)錘煉,創(chuàng)作出平淡瘦勁、平和內(nèi)斂的詩歌,而且確立了一種依靠才力做詩的方法。江西詩派講究字句的錘煉,重視用典,其不足之處在于詩情寡淡,詩味貧乏。江西詩派創(chuàng)作的詩歌雖然模仿杜詩的法度,卻與杜詩相去甚遠,這是這個時期的詩歌學(xué)杜的深刻教訓(xùn)。永嘉四靈的成就遠不及江西詩派,但他們從晚唐詩歌入手的學(xué)詩途徑,代表了宋代詩人對江西詩派不良風(fēng)氣的反思,也代表了南宋后期詩歌向唐詩復(fù)歸的傾向。
南宋后期永嘉四靈之后成就較高的詩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從文天祥、汪元量等詩人的詩歌可以看出,他們普遍有以詩存史的觀念,即自覺地用詩歌記錄宋末天崩地解的大變動,記錄大變動中的事件以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他們以詩存史的寫法同杜詩有相同之處,文天祥和汪元量也是這個階段學(xué)杜的最有成就的詩人,在他們身上實現(xiàn)了詩歌從宗唐到學(xué)杜的轉(zhuǎn)變。
文天祥與汪元量的詩歌并不相同,文天祥對故國有著強烈深厚的情感,所以他的作品盡管比較直白,但感情真摯而充沛;汪元量先仕宋后仕元,他對宋亡的態(tài)度也似憐似諷,所以他記錄歷史的詩歌“冷靜”得可怕。盡管如此,兩人以詩存史的觀念卻是相同的,這是杜甫“詩史”精神所產(chǎn)生的影響。
文天祥是宋末抗元的英雄,他的詩歌以元軍攻破臨安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比較無聊,內(nèi)容平庸瑣屑,“他在這個時期里的作品可以說全部都草率平庸,為相面、算命、卜卦等人作的詩比例上大得使我們吃驚。”[5](P279)
文天祥后期詩歌,往往直抒胸臆。作者自云:“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保?](P313)他的詩歌以詩存史,記錄了那個刀光劍影的時代以及詩人自己的心路歷程,可稱詩史。文天祥的詩歌繼承了杜甫的詩史精神。如文天祥有《紀事》絕句一組,據(jù)此詩詩序,詩人使北期間,北人漸不遜,文天祥慷慨云:“吾南朝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刀鋸鼎鑊,非所懼也。”[6](P314)從這些詩歌之中,也可以看出詩人救國殉國的決心?!陡呱车乐小肥菙⑹鲈娙藦臄碃I逃出的長篇敘事詩,這是一個人的逃亡經(jīng)過,是這個國家興衰的一個側(cè)面,是一個時代的刻骨銘心的記憶。文天祥被元軍押往大都,一路所見所感,寄之以詩。他經(jīng)過保州,作《保州道中》,詩敘寫路過保州所見風(fēng)物,追述此地的歷史人文,抒發(fā)自己被俘的感懷,頗有沉郁之氣。
錢鐘書說:“我們可以參考許多歷史資料來證明這一類詩歌的真實性,不過那些記載盡管跟這種詩歌在內(nèi)容上相符,到底只是文件,不是文學(xué),只是詩歌的局部說明,不能作為詩歌的唯一衡量。也許史料里把一件詩情敘述得比較詳細,但是詩歌里經(jīng)過一番提煉和剪裁,就把它表現(xiàn)得更集中、更具體、更鮮明,產(chǎn)生了又強烈又深永的效果?!保?](P3)從這個角度說,盡管文天祥的詩歌在藝術(shù)上有平鋪直敘的毛病,顯得粗糙了一些,但算得上是真正的詩史。
汪元量的創(chuàng)作情況與文天祥不同。汪元量是南宋的宮廷樂師,宋亡后隨三宮赴大都,在北方生活了十多年。羈留北方期間,曾在元朝廷任翰林院供奉,也曾奉命代元君主祭祀名山大川。他后來以道士身份回到南方,流連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元延祐四年 (1317)前后卒。汪元量詩歌受到杜甫的一些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汪元量以詩記宋亡歷史,其詩有詩史之稱。他把自己的詩歌稱為“野史”,他說“我更傷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傷心?!保?](P37)他的這類詩多為七言絕句,有所謂“幽憂沉痛”的風(fēng)格。但細味其詩,過于流利暢達,押韻合轍,總體不脫其樂師本色。汪元量《醉歌》有詩史意味,此組詩歌寫元軍入城、宋室投降事,多正史所未載,劉辰翁稱之為“江南野史”。汪元量有《越州歌》二十首,敘述元軍入臨安后情況,回憶南宋舊事。他還有《湖州歌》九十八首,寫宋帝后從臨安到大都的詳細經(jīng)過及期間發(fā)生事件的種種細節(jié),都具詩史意味?!逗莞琛肪攀耸?,是宋亡詩史,這些詩通俗曉暢,琴師的格調(diào)宛然。在這些詩歌中,詩人的態(tài)度似嘆似諷,此點尤堪尋味。在《湖州歌》中,他還寫到宋宗室在大都受到優(yōu)待,所謂“三宮滿飲天顏喜”,“須臾殿上都酣醉”,恐怕都有不少虛美和夸張的成分。
有人認為汪元量的詩歌具有人民性和愛國主義精神。[9]本文認為,汪元量對宋亡的態(tài)度是值得認真尋味的。錢鐘書云:“汪元量《湖山類稿》卷五周方《跋》:‘余讀水云詩,至丙子以后,為之骨立。再嫁婦人望故夫之壟,神銷意在,而不敢哭也’?!保?0](P1079)他又引章學(xué)誠語云:“亡國之音,哀而不怨。家亡國破,必有所以失之之由;先事必思所以救之,事后則哀之矣。不哀己之所失,而但怨興朝之得,是猶痛親之死,而怨人之有父母也。故遺民故老,沒齒無言,或有所著詩文,必忠厚而悱惻。其有謾罵譏謗為能事者,必非真遺民也?!保?0](P1080)如此,汪元量恐怕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遺民。后人對汪元量不無譏諷。王國維就說:“(汪元量)中間亦為元官,且供奉翰林,其詩具在,不必諱也”,“水云本以琴師,出入宮禁,乃倡優(yōu)卜祝之流,與委質(zhì)為臣者有別。”①王國維《湖山類稿水云集跋》,參見《汪元量集校注》引《諸家評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12頁。王國維所說不無道理。
其次,刻意模仿杜詩與化用杜詩。汪元量自謂少年即讀杜詩,但當(dāng)時不解杜詩佳處。及流離北方,在氈帳中讀杜詩,始知杜詩句句可傳,所謂“少年讀杜詩,頗厭其枯槁。斯時熟讀之,始知句句好?!保?1](P121)這說明他對杜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汪元量有《浮丘道人招魂歌》是學(xué)杜之作 (按浮丘道人即文天祥)。文天祥于至元十九年 (1282)十二月初九日就義,汪元量此九首詩作于此年年末或稍后,是為悼念文天祥而作。九首詩中不僅使用了許多杜詩成句,而且九篇全效杜甫《同谷七歌》,是汪元量刻意模仿杜詩之作。
另外,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二十三首,多用杜詩典故,如“近法秦州體”、“吟登李杜壇”、“黑入太陰中”[8](P25)等,這組詩也頗有杜詩神韻。
汪元量的詩中化用了許多杜詩。他說:“我宋麒麟閣,公當(dāng)向上名?!保?](P7)此出自杜詩“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他說:“杜子肯依嚴武”,[8](P16)“同谷歌臣甫”,[11](P98)“勿誚草堂翁”,[11](P119)此均用老杜事。這樣的例證較多,不一一列舉。
此外,他還有些句法學(xué)習(xí)杜甫,如他詩中的當(dāng)句對:“莫思后事悲前事,且向天涯到海涯”;[12](P41)“山林雖樂元非樂,塵世多魔未是魔”;[12](P44)“車笠自來還自去,笳簫如怨復(fù)如愁?!保?1](P96)他還偶爾用時空并馭的句法,如“十年不見身為累,萬里相逢舌尚存?!保?1](P104)此類均是。
汪元量以詩記宋亡歷史,其詩有詩史之稱。他熟讀杜詩,有些詩歌是刻意學(xué)杜之作,他的詩中也化用了不少杜詩,這都是他受杜甫影響的地方。但是,他做過元朝的官吏,從其詩歌看,他對元也多有贊頌,對宋朝廷則似憐似諷,這與杜甫的忠厚懇切大不相同。在天崩地解的大變動中,汪元量善于自保,他算不上真正的遺民。他的詩歌也過于流利暢達,帶有明顯的樂師色彩。
文天祥和汪元量的詩歌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有強烈的以詩存史的觀念,其詩歌創(chuàng)作都受到杜甫的影響。文天祥和汪元量的詩歌,代表了南宋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從宗唐到學(xué)杜的轉(zhuǎn)變。
南宋后期,文天祥創(chuàng)作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集杜詩,這些集杜詩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同時,他的集杜入樂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這是南宋后期詩人學(xué)杜的成就之一。
文天祥不是最早集杜詩的人,但他作的集杜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也最高。集句詩的開始比較早,[13]大約在漢魏六朝就已經(jīng)開始。在宋代,這種方式有較大的發(fā)展,王安石集中的集句詩就有六十多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宋代的孔毅父“作了大量的集句詩,并且進一步開了專集杜詩的先例”。[14](P305)文天祥有《集杜詩》二百首,表明杜甫對文天祥有很大的影響,杜甫的精神與文天祥產(chǎn)生了共鳴。文天祥說:“予所集杜詩,自予顛沛以來,事變?nèi)耸拢乓娪诖艘?,是非有意于為詩者也。后之良史尚庶幾有考焉。”這說明文天祥有以詩存史的觀念,而這二百首集杜詩也的確有詩史的意味。莫礪鋒指出,“文天祥的這些集杜詩是歷代集句詩中最為成功的作品”。莫礪鋒把文天祥的《集句詩》二百首按照題材內(nèi)容分為七大類,認為這七類之中有六類皆有佳作,尤其以詠宋末史事及有關(guān)人物和詩人自己抗元入獄經(jīng)歷的集句詩,成就最為突出。但其中有些詩歌“有支離破碎之病,讀來不免有勉強拼湊成篇之感”。[15]《集杜詩》中的一些作品,如《祥興第三十四》等篇,情思順暢,渾然天成,使人感到這就是文天祥的創(chuàng)作,“忘其為子美詩也”,說明集杜詩中有些詩歌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
文天祥還曾經(jīng)集杜詩為《胡笳曲》,開創(chuàng)了集杜詩入樂的先河。他在《胡笳曲》的前言中說:“庚辰中秋日,水云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急徐,指法良可觀也。琴罷,索予作《胡笳》詩,而倉促中未能成就。水云別去,是歲十月復(fù)來,予因集老杜句成拍,與水云共商略之?!保?6](P369)(按水云即汪元量)從小序可知,《胡笳曲》為文天祥所作,他“與水云共商略之”,當(dāng)是商略集杜詩入樂的問題。文天祥說集老杜句“成拍”,可知這詩歌是曾經(jīng)入樂的,故以《胡笳曲》名之。《胡笳曲》共十八拍,均集杜甫七言詩為句。各拍的句數(shù)并不相同,這可能是根據(jù)入樂的需要而確定的,當(dāng)是與汪元量“商略”的結(jié)果。詩人自云“囹圄中不能得死,聊自遣耳”,但從全詩看,《胡笳曲》雖然有破碎雜湊之病,但也反映了詩人飄零異國的感懷和思家戀闕的心情。集杜詩為詩并且入樂,是文天祥的一個創(chuàng)舉。
除文天祥、汪元亮以外,宋末的遺民詩人如林景熙、謝枋得、鄭思肖等,其詩歌創(chuàng)作雖然都受到杜詩的一些影響,并有以詩存史的觀念,但是,考察他們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雖然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但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總體成就不高,詩歌總體上藝術(shù)性并不強。
林景熙被稱為“宋元之際最富成就的詩人”,[17](P8)他的詩歌多是以遺民的身份寫對故國的懷念。如《南山有孤樹》:“南山有孤樹,寒烏夜繞之。驚秋啼眇眇,風(fēng)撓無寧枝。托身未得所,振羽將逝茲。高飛犯霜露,卑飛觸茅茨。乾坤豈不容,顧影空自疑。徘徊向殘月,欲墮已復(fù)支。”[18](P1)此比宋為南山孤樹,而以寒烏自比,抒發(fā)無枝可依的感懷。他又有《商婦怨》、《故衣》等篇,均是采用象征手法,寄托深遠,抒發(fā)故國之思,風(fēng)格凄婉幽渺。他有《古松》、《昆巖》、《妾薄命》、《精衛(wèi)》等詩,用以表示自己堅貞的節(jié)操。他還有《故宮》、《西湖》、《拜岳王墓》等篇,均表示戀戀不忘故國之意。他有《題陸大參秀夫廣陵牡丹詩卷后》云:“南海英魂叫不醒,舊題重展墨香凝。當(dāng)時京洛花無主,猶有春風(fēng)寄廣陵。”[18](P18)也抒發(fā)了深沉的亡國之痛。他在《書陸放翁詩卷后》中說:“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19](P265)亦是沉痛之言。
元軍破宋,盡發(fā)宋帝諸陵,棄骸骨草莽中,林景熙等人收拾宋帝遺骨,葬于越山,種冬青樹為標(biāo)志。這是他平生所做的一件大事,他的《夢中作》及《冬青樹》即寫此事。其《夢中作》幽婉蒼涼,足以動人,人比之為屈子《離騷》,杜陵詩史。林景熙詩歌的總體風(fēng)格是清空婉渺。他在《寄薌林故人》中說:“狺狺多楚狗,何處續(xù)離騷?!保?9](P244)此當(dāng)是激憤之言,但也反映出他詩歌直露的一面。
林景熙在他的詩歌中也化用了一些杜詩,如杜甫云“桓桓陳將軍”,他則云“桓桓李將軍”;[18](P4)杜甫云 “路經(jīng)滟滪雙蓬鬢”,他則說“客鬢雙蓬老拾遺”;[18](P11)杜甫云“慎莫近前丞相嗔”,他則說“惟聞丞相嗔”;[18](P71)杜甫云“杜曲幸有桑麻田”,林景熙云“桑麻杜曲憶春風(fēng)”,[18](P86)“杜曲桑麻歸已晚”。[20](P121)杜甫云“安得赤腳踏層冰”,林景熙說“腳踏層冰思遠壑”;[20](P216)杜甫云 “翻手作云覆手雨”,林景熙云“世交翻覆如云雨”。[20](P219)林景熙詩中的“溪冷浣花宗武哭”,[18](P92)“臣甫再拜鵑”,[20](P102)“老矣杜陵客”,[20](P235)“安得千萬間”等,[20](P235)也使用杜典。他有時還偶爾使用時空并馭的句法,如“萬里夢魂形獨在,十年詩力鬢俱蒼”;[18](P15)“衣冠萬里風(fēng)塵老,名節(jié)千年日月懸”;[18](P63)“九萬里程驚落羽,三千年事?lián)徇z編?!保?9](P258)
林景熙有一些詩歌與杜詩略似。林景熙《京口月夕書懷》:“山風(fēng)吹酒醒,秋入夜燈涼。萬事已華發(fā),百年多異鄉(xiāng)。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保?0](P167)他在《答鄭即翁》一詩中說:“初陽蒙霧出林遲,貧病雖兼氣不衰。老愛歸田追靖節(jié),狂思入海訪安期。春風(fēng)門巷楊花后,舊國山河杜宇時。一種閑愁無著處,酒醒重讀寄來詩?!保?8](P80)陳增杰云,此詩筆意跌宕,感慨悲涼,而又纏綿悱惻,代表了林景熙郁勃沉摯的風(fēng)格。[18](P81)但是這樣的詩歌在林景熙集中較少。
總體上說,林景熙只是使用了一些杜詩的典故而已,他只有極少作品稍有壯氣,其詩的總體風(fēng)格與杜詩并不相似。他只是詩歌史上的一個小詩人,詩歌的成就和影響都是有限的。他曾經(jīng)感嘆說:“人生皆有死,百年同須臾。獨遺文字芳,乃與天壤俱?!保?0](P152)林景熙自然可以不朽,因為他的詩歌,更因為他收拾宋君遺骸的壯舉。
在南宋的遺民詩人中,還有謝枋得和鄭思肖。謝枋得是英雄烈士,最后用絕食表示了對宋室的忠誠;鄭思肖也是時刻不忘故國,有著高尚節(jié)操。他們的詩歌雖各具特點,但成就也都不高。
謝枋得在寶祐四年舉進士,因抨擊權(quán)臣被奪官。宋亡之后,謝枋得作了南宋遺民。他慷慨地說:“宋室孤臣,只欠一死”;[21](P1)“今年六十三矣,學(xué)辟谷養(yǎng)氣已二十載,所欠惟一死耳,豈復(fù)有他志”;[21](P7)“某愿一死全節(jié)久矣”。[21](P11)他又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此天地間常道也?!保?1](P11)最終闔家盡節(jié),美名千古。他的詩文散佚較多,從他留下的七十多首詩看,其詩并不甚佳。
謝枋得的詩歌古質(zhì)笨拙,缺少才情。和文天祥的早期詩歌一樣,他的詩中也有不少是寫給相士的,他自己大約也有這方面的才能。他有幾首絕句寫得較好,如《慶全庵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保?2](P149)《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22](P150)《武夷山中》: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保?2](P152)這算是他集中較有情韻的作品。
他欣賞杜詩,說杜詩“辭情絕妙,無以加之”,[23](P197)但其詩不似杜詩。他在《謝張四居士惠紙衾》中說:“獨憐無褐民,茅檐凍欲僨。大裘正萬丈,德心欠廣運。天下皆無寒,孔孟有素蘊。愿與物為春,衾鐵吾不慍?!保?2](P122)此略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情懷。他的“靖節(jié)少陵能自解”,[22](P141)使用杜甫典故。他的“三起三眠時運化,一生一死夢天?!保?2](P144)算是他律詩中的當(dāng)句對。謝枋得英雄烈士,其詩固不可以文字工拙求之。
鄭思肖出生于杭州。元軍南下時,他是南宋朝廷的太學(xué)生。宋亡后隱居吳下,他的名字是宋亡后所改,寓有思念故國之意。鄭思肖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宋亡后他“為蘭不畫土根,無所憑藉”,[24](P334)用以表示故國的淪喪。鄭思肖有《一百二十圖詩集》收詩一百二十首,又有《錦錢馀笑》收詩二十四首。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本名為《心史》的作品,收詩二百五十首。但《心史》是鄭思肖去世三百多年后在蘇州承天寺的古井里發(fā)現(xiàn)的,自清代開始,就有人認為是偽作,①關(guān)于《心史》真?zhèn)螁栴}的討論,可參看陳??怠墩摗葱氖贰到^非偽讬之書》,《鄭思肖集·附錄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389頁??纱娑徽摗T凇兑话俣畧D詩集》中,鄭思肖借詩歌銷愁舒憤,詩歌都是題畫詩,表現(xiàn)的是對故國的懷念和對自己節(jié)操的堅守?!跺\錢馀笑》則是充滿滑稽意味的白話詩。
鄭思肖有兩首詩寫到杜甫?!抖抛用烂┪轂榍镲L(fēng)所破歌圖》云:“雨卷風(fēng)掀地欲沉,浣花溪路似難尋。數(shù)間茅屋苦饒舌,說殺少陵憂國心。”[25](P225)《杜子美騎驢圖》云:“飯顆山前花正妍,飲愁為醉弄吟顛。突然騎過草堂去,夢拜杜鵑聲外天?!保?5](P225)二詩大略借杜甫抒發(fā)憂國之情和故國之思。他另有《子美孔明廟古柏圖行》,主要吟詠諸葛亮事跡??傮w上看,鄭思肖的詩歌藝術(shù)性不強,也不似杜詩。
考察林景熙、謝枋得、鄭思肖等遺民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受到杜詩的一些影響,但是,他們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總體成就并不高。
綜上,考察這個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南宋后期最早活躍在詩壇的是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盡管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取得的成績有限,但他們從晚唐入手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示了宋詩向唐詩的復(fù)歸。這也是宋代詩人對江西詩派創(chuàng)作方法不斷反思的結(jié)果。南宋后期成就較高的詩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從其詩歌可以看出,他們普遍有以詩存史的觀念,自覺地用詩歌記錄宋末天崩地解的大變動,記錄大變動中的事件以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他們以詩存史的寫法同杜詩有相同之處,文天祥和汪元量也是這個階段學(xué)杜的最有成就的詩人,在他們身上實現(xiàn)了南宋后期詩歌從宗唐到學(xué)杜的轉(zhuǎn)變。文天祥創(chuàng)作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集杜詩,并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同時,他的集杜入樂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是南宋后期詩人學(xué)杜的表現(xiàn)之一。除文天祥、汪元亮以外,宋末的遺民詩人如林景熙、謝枋得、鄭思肖等,其詩歌創(chuàng)作雖然都受到杜詩的一些影響,也有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但他們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總體成就不高。
[1]徐照.石門瀑布[A].芳蘭軒詩集:卷上·永嘉四靈詩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二·芳蘭軒集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二·西巖集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4]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五·云泉詩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
[6](宋)文天祥著.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指南錄[M].北京:中國書店,1985.
[7]錢鐘書.宋詩選注·序[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
[8](宋)汪元量著,胡才甫校注.汪元量集校注:卷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9]程瑞釗.淺論汪元量詩歌的人民性[J].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0,(4).
[10]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宋)汪元量著,胡才甫校注.汪元量集校注:卷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12](宋)汪元量著,胡才甫校注.汪元量集校注:卷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13]張明華.集句詩的發(fā)展及其特點[J].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6,(4).
[14]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xué)史: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
[15]莫礪鋒.簡論文天祥的〈集杜詩〉[J].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2,(3).
[16](宋)文天祥著.文山先生全集:卷十四·指南后錄[M].北京:中國書店,1985.
[17]陳增杰.林景熙集校注·前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18]林景熙集校注:卷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19]林景熙集校注:卷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20]林景熙集校注:卷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21](宋)謝枋得著,熊飛等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卷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
[22](宋)謝枋得著,熊飛等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卷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
[23](宋)謝枋得著,熊飛等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卷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
[24](宋)鄭思肖著,陳福康校點.鄭思肖集·附錄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5](宋)鄭思肖著,陳??敌|c.鄭思肖集·一百二十圖詩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