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河源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河源 517000)
提高中職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徑研究*
劉偉
(河源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河源 517000)
目前,我國中職學生的教育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一項急迫的任務。而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則處于整個中職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探索中職學生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中職學生德育的現狀出發(fā),主要分析了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內涵對中職學生德育的作用以及培養(yǎng)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徑。
中職;德育教師;人格魅力
近年來,由于普通高中升學比例的提高、大學的不斷擴招,以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輿論導向對中職學校認識的偏見,中職學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源不足、生源整體素質下降的困局。同時,中職學生一般處于15~18歲的青春期,身心發(fā)展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正處于性格塑造、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而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道德觀念分化,價值體系發(fā)展趨向多元化,使中職學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這使得整個中職教育,尤其是中職生的道德教育面臨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
2004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的總則首段就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yè)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005年11月9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強調:“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突出以誠信、敬業(yè)為重點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边@再次突出了德育在職業(y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育是教育的先導,這是古今中外眾多教育思想家的共識。正如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所言:“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钡聡逃液諣柊吞匾仓赋觯骸暗赖缕毡楸徽J為是人類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我國,道德教育的缺位和強化已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識。因此,要擺脫目前中職學生的教育困境,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的教育質量,必須從根本上抓好中職學生的德育,全方位、多形式地開展“靈魂工程”建設。其中,處于第一線的德育教師的素養(yǎng),特別是其人格魅力,對德育的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人格,是指人的個性所表現出來的做人的基本格調,它是一個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是個人的思想、品德、尊嚴、價值、學識和能力等方面的總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僅要授業(yè)、解惑,還需要通過其言行舉止、氣質風度影響學生。而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它在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建立在教師自身良好素質基礎上,并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積極健康的影響,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輻射效應。德育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由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學識水平、個性情趣等多面熔鑄而成的。具體而言,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的政治方向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師個人對青少年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因此,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學校德育骨干力量的教師,應該是優(yōu)秀道德的傳承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良好校風的倡導者,學生行動的榜樣。其中,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如果一個德育教師的政治思想不合格,甚至與現階段黨和人民的根本要求相沖突的話,那他培養(yǎng)的學生很可能是將來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危險分子。因此,德育教師必須具有優(yōu)秀的政治思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自覺與黨的方針、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這既是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國德育工作的理論基石。
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魅力的當然組成部分。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作風儀表,言行舉止,都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盡管道德具有歷史性和階級性,但崇高道德修養(yǎng)是不同時空條件下德育教師的共性,如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和敬業(yè)、樂業(yè)、精業(yè)的職業(yè)觀。青年學生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他們對德育工作者不僅會聽其言,而且會觀其行。只有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高尚的情操、嚴謹的作風,才能真正熏陶和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稱得上有魅力的教師。
淵博的學識 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更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這是教育目的直接決定的。因此,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崇高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還應有深厚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常言道,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即德育主體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哲學、德育理論和德育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yè)修養(yǎng),對道德教育內容和策略的原理有專門、具體和深入的認識。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等人將這類知識稱為教師的“本體性知識”。除“本體性知識”外,林崇德教授還特別強調教師必須具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因為“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薄皬V博的(文化)知識對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敝v授德育課的過程,不僅是單純的理論宣講和簡單的說教,更是結合生活與實踐,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寓德育難點與問題于平常課堂內外交流之中。相比于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德育教學更需要有廣博深厚的知識,全面作用于受教育者的頭腦,起到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作用,從而綜合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無私的大愛精神 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敏感多變階段,他們渴望得到親人和同伴們的關懷、信任、尊重和肯定,并且樂于用同樣的感情回報周圍的人。在學校師生之間,學生更關注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因此,德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多肯定和鼓勵學生,勇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深入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這是一種神圣無私的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學生一旦體會到了這種愛,就會更加尊敬教師,親近教師,認可教師,視教師為心靈之友和行為榜樣。同時,這種愛更是一種博愛,一種大度之愛,不是單憑學生的行為表現來決定愛與否,而是視每一位學生如親人,以幫助、包容的心態(tài)來感召學生,化解偶爾的摩擦。
關于教師人格的榜樣作用,從古代孔子的“身正令行”觀到韓愈的“以身立教”,再到國外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認為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無不表明其力量的強大?,F代的蘇霍姆林斯基則更直接地強調:“形象地說,學校好比一種精致的樂器。它奏出一種人的和諧的旋律,使之影響一個學生的心靈——但要奏出這樣的旋律,必須把樂器的音調準,而這種樂器是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音的。”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德與育并舉,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用將更加凸顯。
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中職學生一般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相比于初中生,其自主意識已明顯增強,個性特征也日益鮮明,但他們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非常有限,對社會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尚未成形,人格特征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因此可塑性非常強,極易受到社會潮流的影響,會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行為。德育教師的學識、能力、性情、涵養(yǎng)等多因素熔鑄而成的人格魅力則能無形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可以效仿的榜樣,從而逐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主體意識,并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強烈而持久的影響力,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激烈交鋒,社會價值觀念趨向多元化,青年學生雖有一定自主性,但因各種因素的限制,缺乏判斷力,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錯誤言論的影響。加上中職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大多無心向學,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較差,道德是非觀念淡薄,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但是,關于做人處事的道德規(guī)范,學生從小聽到大,如果德育教師仍靠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和空洞說教,學生難免會產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德育教師能夠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己坦蕩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將相對容易為學生接受。教師將道德行為和道德觀念表現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將成為學生自我審視、自覺規(guī)范行為和提升道德修養(yǎng)的具體參照對象。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藥未被點燃?!辈粌H如此,學生大都會因喜歡某個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德育教師呈現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而是知識與興趣、理想、情感、意志等綜合信息,會從不同側面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因此,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能使學生愛上德育課,由往日的“反感”變成“渴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全面學習的興趣。從近年來的招生情況看,中職學生大多在初中時成績比較差,考不上高中,而不得不就讀職校,一般對學習無多大興趣,甚至在學習上存在自卑和自甘墮落的心理。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學生不僅易于接受德育,而且不知不覺中受到知識的感染和熏陶,喚起對學習的興趣。
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中職學生入學前往往因為成績差、日常行為問題而不受教師的喜愛,他們帶著無奈與不甘心,甚至是混日子的心態(tài)來到學校,對中職學校的教師自然會存在敵視、厭煩的慣性態(tài)度。但德育教師對學生無私的大愛精神,則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溫暖和受尊重的感覺。教師學識和涵養(yǎng)則更能折服學生曾經逆反的心理,使學生變得樂于接納教師,改變以往對教師和學校的印象。這樣,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能激起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觸動他們的心靈,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從而引起學生對教師敬佩和愛戴的積極反應,學生的敬愛又會強化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環(huán),并不斷升華。
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個體通過后天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培養(yǎng),不僅需要理論的學習、實踐的摸索,還需要極大的情感注入。在新時期中職教育面臨諸多挑戰(zhàn)的情勢下,廣大德育教師更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道德素質,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在德育實踐中發(fā)揮更為積極主動的作用。具體而言,塑造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德育教師的工作是育人,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因此,德育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認真把握“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精髓和精神實質,并融入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實踐,應用于實踐。同時,教師還應敢于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以身示范,知行合一,為學生做好崇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典范。
加強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德育教師僅靠靜止的“一桶水”已難以滿足新時代中職生的要求,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使知識儲備處于“長流水”的狀態(tài),不斷更新和累積。因此,德育教師不僅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學習,還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使自身人格魅力更持久。
加強德育實踐研究 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與提升是一個長期、復雜和艱苦的過程,需要教師終身努力,孜孜以求。德育教師積極投身于德育實踐,并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教學的不足,鍛煉和提高自身修養(yǎng),積累德育經驗,探索德育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才能不斷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人格魅力才能不斷提升。
[1]盧麗華.論高校德育教師的素養(yǎng)結構與示范作用[J].職教論壇,2004(18).
[2]羅建兵.高校德育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J].婁底師專學報,2004(S1).
[3]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師人格魅力對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
[4]吳仁禮.淺談新時期中職學校德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4).
[5]王艷,任暉.淺談高校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
[6]黃浩娟.廣州市中職學校德育活動的調查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5).
[7]徐愛英.淺談中職學校德育教師的德育工作理念[J].中國科技博覽,2009(9).
[8]薄翔.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德育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5).
[9]周宏巖.論德育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J].思想教育研究,2005(6).
[10]郭冬梅.論中等職校德育教師的內涵[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11).
[11]沈文.淺析高校輔導員人格魅力在大學生德育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5).
G715
A
1672-5727(2012)07-0066-02
劉偉(1983—),男,湖北荊州人,碩士,河源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學。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2011年度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重點科研課題《關于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實效性對策研究》(課題編號:ZJD2010-A-008)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