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如何跟上時代變化
編者按: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洶涌澎湃,世界各地的智慧和經驗在網(wǎng)絡平臺上迅速聚集和擴散著,影響著人們的思考模式。本刊誠邀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趙誠教授及我國東北大學張祥德教授,編譯美國有關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深入應用的相關文章,以供業(yè)內有志者參考借鑒,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帶來啟發(fā)。
一個美國高等教育的悖論就是:重點大學的期望過多地決定了普通大學和中學教育的教授內容,并且過多地干涉了判定一個人是否受過良好教育的標準。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的前沿往往被視為新思想、新創(chuàng)意的源泉。
世界在急速改變,大多數(shù)公司已經一點兒也不像他們50年前那樣了。然而大學本科教育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幾乎沒有變化。哈佛大學前校長Derek Bok曾做了著名的關于重組一門課程和移動一塊墓地之間的難度差距的對比實驗。除少數(shù)例外,學生們每學期參加四門課程,每門每周集中在大約三小時的時間內,通常有一位老師在教室前方講課,這些正如在20世紀中期的那樣沒有變化。學生以手寫在藍皮書上的考試短文及比較短的研究論文作為評估的基礎。講師們以系所為單位來組織,其中大多數(shù)的系所仍保留著今天那些學生的爺爺們上大學時所用的名字。大量的學生仍然以某個特定系所下的一個或者兩個學科為專業(yè)。
或許保持不變是適當?shù)?。大學的部分功能是使人類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保持活力,將它們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當然,敦促改革的任何人至今做的相當好,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國仍然是世界的榜樣,并且美國大學對外國學生的爭奪比任何其他美國產業(yè)對國外客戶的爭奪都更成功。
然而,以下的猜測也很有趣:假定教育系統(tǒng)大幅改變,以反映我們現(xiàn)實社會的結構和我們目前所知的學習方式,大學所教的東西會有什么樣的不同呢?在這里,有一些猜測和希望達到的目標。
教育將更多關注于如何處理和使用信息,而更少關注于傳授
這是知識激增 (其中有多少是任何一個學生能夠真正吸收的?)和技術變化的后果。以前在印刷機前,學者們可能不得不熟記 “坎特伯雷故事集”以維持對它們的訪問。這對今天的我們而言,似乎有點荒唐可笑。但在這樣一個世界里,整個美國國會圖書館很快將可以出現(xiàn)在移動設備上,并且遠遠好于任何圖書館卡片目錄的搜索,對事實的掌握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知識爆炸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是完成任務將會需要更多的合作
就說一個例子,經濟論文合作的分工數(shù)目在30年中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合作將占到人工、企業(yè)以及政府所做的工作中更大的部分。然而在當下,學生所做工作的一大特點就是在教育系統(tǒng)中的每個階段多是獨立工作的。事實上,與他人過多地合作會被冠上作弊的罪名。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大學里的學習是他們最后一次以個人努力作為評估標準的機會。一家投資銀行翹楚的招聘過程中,候選人在收到錄取之前必須參加60個以上的公司高級成員的面試。什么是他們所尋找的最重要的特質?應該不是GMAT成績或大學成績單,而是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由于對合作的價值如此重視,合作精神一定要在教育課堂上得到更多的實行。
新技術將極大地改變知識傳播的方式
電子閱讀器允許教科書不斷地被修正,并納入視聽效果。試想聽一段音樂文本,在其中你可以聽到你正在閱讀的文字對應的樂曲片段,或者閱讀一段歷史文本,還可以看到你正在閱讀的文字對應的電影剪輯。但是更深刻的變革已然準備就緒。曾經有一段時間,教授們需要為學生們準備材料。那么如果教科書只是由幾個最能寫的人寫成,這將注定會是一個更好的系統(tǒng):教職員工會被空閑出來并且材料將得到明顯改善,因為競爭能夠提高教科書質量。
同樣,讓學生們能夠觀看到講課最清楚明了的微積分老師或者對革命戰(zhàn)爭的分析最透徹的老師的講課視頻而不是數(shù)以千計教師們的孤軍奮戰(zhàn),這樣是很有意義的。教授將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與學生的直接討論 (更不用提在成本方面的節(jié)約),同時也會有更好的介紹材料。在2008年的第一屆(及第二屆)哈佛醫(yī)學學生的調查中,那些使用了加速視頻講座的學生被認為更投入并且比他們親身出席聆聽講座能更快地學習掌握了更多的材料。
人類思考的過程比我們曾經認為的要好得多
我們不是理性的計算機,而是模塊的集合,每一個模塊都被設定可以熟練完美地處理一組特定的任務。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同樣的方式達到最有效的學習。但所有的證據(jù)都表明,我們幾乎完全依賴于被動學習。學生們聽課或閱讀,然后以展現(xiàn)自己對內容掌握的能力作為評估的基礎。他們并沒有被要求積極地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主動的學習課堂”——這里,學生們聚集在桌前,家具們可以被隨意擺放,還有完善的科學技術——它幫助教授們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和合作體驗來與學生們互動。不僅如此,憑借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進而促進了動態(tài)學習。
世界更加開放,外國事件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影響美國人民的生活
這使得教育經歷產生的世界一體化十分有必要——學生們有國際經歷,并且社會科學的研究也可以吸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例子和成果??梢砸源俗龀龊虾踹壿嫷耐普?,學生們所預期的各國語言的學習和研究中會有更多的收益。然而對此,我并不敢肯定。
英語作為全球化語言的出現(xiàn),以及機器翻譯和世界各地的語言片段存儲的快速發(fā)展,使得過去在講一門外語方面大量的必要投資的作用不那么明顯了。雖然掌握一門語言是無可否認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亞洲做生意,在非洲治療患者,或幫助解決中東沖突之時它會逐漸變得不那么重要。
學習課程將會更加重視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
Gen.George Marshall在普林斯頓畢業(yè)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到,在嚴肅地思考戰(zhàn)后歐洲的未來之時,不可能不考慮到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的修西得低斯。當然,我們總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但分析的能力大大地增加了,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表面上所反應的那樣(想想Gen.David Petraeus在準備軍隊的平叛手冊之時對社會科學的依賴)。
正值“點球成金”的故事在棒球世界里流傳,用于測試假定的數(shù)據(jù)編集以及定位成功的路徑正在改變人類生活中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一定的對概率知識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出某人自己的醫(yī)療護理判斷的,同樣的,金融危機確實證明了評估“黑天鵝事件”及其重要性一事失敗的后果。在較早的時代,當許多人參與到考察土地之時,要求幾乎每一個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知道一些三角法則的東西是有意義的。今天,在概率統(tǒng)計和決策分析方面有一些基本功底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生活中許多事情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事情發(fā)生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期的會更長,當事情發(fā)生后,其速度比你預期的更快。例如,想一想電子圖書的廣泛使用,或者在工業(yè)化社會中債務問題的冤冤相報。我敢打賭,當然也是希望,未來四分之一世紀將會比之前三個合起來見證到的高等教育的變革都要多得多。
(趙誠、張祥德編譯自紐約時報2012年1月22日的文章,原文作者為哈佛大學前校長及美國財政部前部長Lawrence H.Summers。 )
編輯: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