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揭示分裂,追尋聚合統(tǒng)一
——拉斯普京作品的深層內(nèi)蘊

2012-01-22 02:49楊世海
關鍵詞:東正教伊萬統(tǒng)一

楊世海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揭示分裂,追尋聚合統(tǒng)一
——拉斯普京作品的深層內(nèi)蘊

楊世海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拉斯普京是一名對俄羅斯傳統(tǒng)具有深厚情感的知識分子,其創(chuàng)作以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為特色,但在這表征之下是對聚合統(tǒng)一的執(zhí)著追尋,而這一思想深植于俄羅斯東正教精神之中。拉斯普京的創(chuàng)作秉承這一傳統(tǒng),強調人的有限性,重視具體生命體驗,揭示分裂,追尋聚合統(tǒng)一,這是其創(chuàng)作的深層內(nèi)蘊。

拉斯普京;東正教;分裂;聚合統(tǒng)一

拉斯普京出生于西伯利亞安加拉河邊上的農(nóng)村,俄國傳統(tǒng)的舊宗法制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在那里保存完整,人們大多承續(xù)古老傳統(tǒng),幾乎都是虔誠的東正教徒。正是在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熏陶下,作家充滿了東正教情結,并于1978年在葉利茨接受洗禮成為正式的東正教徒。拉斯普京一向認為俄國人民是虔誠信仰宗教的人民,東正教理想是俄國人的道德理想。在創(chuàng)作師承上,拉斯普京推崇高揚東正教價值,追求人類聚合統(tǒng)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寧,因而他接續(xù)前人高揚精神價值,探索人生終極意義,并執(zhí)意追尋聚合統(tǒng)一,這一旨趣在他蘇聯(lián)時代的創(chuàng)作中便有流露,新時期作品則更加明顯,并成為其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的根基。俄羅斯聚合統(tǒng)一思想植根于東正教傳統(tǒng)之中,拉斯普京的聚合統(tǒng)一思想同樣以東正教精神為前提:強調人的有限性,為上帝保留位置;關心個體存在,重視個體生命體驗。

(一) 強調人的有限性

近代人文主義的興起,伴隨對理性的強調,借助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癡迷形而上學,人類一步步驅逐上帝,從而產(chǎn)生一種思潮:把自己立為神以完成對上帝的僭越,自命為自己和自然界的主宰,宣稱對自我和自然具有絕對支配權,主張對社會和自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20世紀蘇聯(lián)社會變革和推進現(xiàn)代化正是依著這股思潮進行,由于驅逐上帝,過于強調人,把自然、社會對象化,也就造成了巨大生態(tài)災難和道德問題。

拉斯普京對這一社會思潮很反感,極力批判,他的批判并不像艾特瑪托夫《斷頭臺》《白輪船》那樣刻意渲染生態(tài)災難具體的慘狀,而是顯得更哲理化,他抽掉近代極端理性主義思潮的根基,恢復上帝位置,強調人的有限性。在《告別馬焦拉》中,達麗婭說:“人,我是看透了啦,他們很小。不管他們站得多近,總是很小?!盵4](334)反對“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對人在利用科技征服自然中流露出的傲慢與狂妄表示懷疑和擔憂,“人們忘了自己的地位是在上帝下邊……。咱們的地位,上帝可沒忘,他看到人變驕傲了,你就要倒霉了。……它是很大呀,可你們呢,過去很小,現(xiàn)在還是那么小”。[4](362)她為人類的無知而虔誠地祈禱:“上帝啊,饒恕我們吧,我們軟弱、健忘、心靈空虛?!盵4](174)在這樸實而形象的語言中拉斯普京借作品人物之口強調了人的有限性,為上帝保留位置。人在上帝面前不可驕傲,正是東正教意識的體現(xiàn),其生態(tài)關注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基于對作家強調人的有限性的認知,我們就可以理解他作品中的超自然書寫。在《告別馬焦拉》中,作家寫到島主和樹王:沒有人見過島主,但它卻無處不在,它看見一切,知道一切,又不妨礙一切;樹王,無人能勝過它,兩次火燒仍然安然無恙,斧頭對它無效,油鋸也不起作用。小說還寫到馬焦拉的迷霧,在小說結尾,巴維爾等人駕船去接島上的老人,但水面升起大霧,怎么也找不到馬焦拉島。在《農(nóng)家木屋》中,木屋有生命,還能自己滅火。這些都是神話書寫方式,在理性和科學看來顯得荒誕不經(jīng),從文學來看也只是一種藝術手法,但深入去看,發(fā)現(xiàn)這樣的書寫正是強調人的有限性,向現(xiàn)代理性主義知識觀和世界觀挑戰(zhàn),正如布爾特曼所說,神話表達了對人的生存的特定理解:“人并非世界和自身的主宰,人的生活世界充滿了不解之謎和不可把握之域,人的生命是不可思議的”。[5]因而,僅僅把這些理解為象征手法,象征家園、大地、自然是不夠的。正是對人有限性的強調,使上帝在無神環(huán)境下(蘇聯(lián)時期)顯現(xiàn),才使拉斯普京的生態(tài)關注有了根基,使聚合統(tǒng)一思想有了根基,顯示出東正教信仰的價值。

(二) 重視個體生命體驗

勃洛克說:“時間的潮水把我們淹沒,我們的不幸只是一瞬?!睂τ谶@“一瞬”我們該如何呢?按照歷史理性主義邏輯,只要前途美好,那不幸的一瞬就不算得什么。而且不幸也是必要的,“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jīng)文明之痛苦”;如果著眼于那“一瞬”便是“哭哭啼啼,沒有出息”。這種進步主義歷史觀有其合理性,卻忽視了具體的個體存在和生命體驗,更何況歷史理性并不如其所宣示的那樣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所以,文學有必要對這樣的理性主義進行反思或者保持距離,不應一味去應合所謂的歷史潮流,而要關懷那不幸的“一瞬”。

世紀之交的蘇聯(lián),在聲勢浩大的現(xiàn)代化和隨后重大政治經(jīng)濟變革中,無數(shù)個體陷入歷史漩渦之中。如果按歷史理性來說,為了推進工業(yè)化,失去一個世代都沒有發(fā)展變化的破爛島嶼有何可惜?那些“死腦筋”的老太太們的嘆息和眼淚又算得什么(《告別馬焦拉》)?面對國家和民族道義,關注和同情一個逃兵和一個包庇逃兵丈夫的妻子有何必要(《活著,可要記住》)?轉軌經(jīng)濟,砸碎大鍋飯造成失業(yè),有什么痛惜(《新職業(yè)》)?城市日新月異,蓬勃發(fā)展,戀戀不忘那破敗或已消失了的鄉(xiāng)村干嘛(《故鄉(xiāng)》《往返》)?但拉斯普京關心的就是具體而真實的個體存在:那些對未來充滿恐懼,害怕變遷的舊腦筋的老太太(《告別馬焦拉》);那些抱著舊式生活不放,頑固的阿加菲婭們(《農(nóng)家木屋》);那些在社會競爭中落敗,處境窘迫的阿廖沙、巴舒達們(《新職業(yè)》《下葬》);那些沒能懂得市場規(guī)則,在新生活中不能得心應手的塔瑪拉、阿納托利、尼古拉們(《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等等。東正教傳統(tǒng)拒絕理性價值的絕對性,堅持把個體價值置于首位,強調精神和個體體驗,拉斯普京正繼承了這樣的傳統(tǒng),關注這些被時代主流拋棄,在社會演變中遭受不幸的個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舍斯托夫一樣依托東正教價值反抗理性霸權,彰顯被歷史主潮遮蔽的人的存在,把個體存在解救出來,深入展示人的具體存在和生命體驗,以此對人的生存現(xiàn)狀、生存意義進行探討。關于作家這樣的創(chuàng)作旨趣,如果不從俄羅斯東正教傳統(tǒng)關心個體,重視生命體驗來理解,在歷史理性觀照之下,就會認為其文化取向充滿悖論,價值迷失,并缺乏深度。②

拉斯普京作品強調人的有限性,重視個體生命體驗,拒絕歷史理性主義價值之思并不是否認理性、否認價值,走向反理性主義或非理性主義,更不是走向虛無主義,乃是承繼俄羅斯傳統(tǒng)精神,強調對人完整存在的關注,反對分裂,尋求聚合統(tǒng)一,此乃其價值訴求。

二、揭示分裂,追尋聚合統(tǒng)一

為什么拉斯普京要拋開歷史理性主義,用一種我們認為“落后”“片面”的眼光來審視社會和人呢?這就需要探索其深層所指,這深層所指即是作家秉承萬物聚合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俄羅斯精神,所以其創(chuàng)作之根本在于對分裂的揭示和對聚合統(tǒng)一的追尋。

(一) 揭示分裂

受東正教影響,俄羅斯精神始終強調人是上帝之子,人在對自我有限性和罪性認同的前提下,克服理性和情欲的誘惑,通過承受苦難,在苦難中愛,不斷自我完善,最終回到上帝那里,達成人與神的合一。那么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等都應該是聚合統(tǒng)一的,但現(xiàn)實中,這些往往處于分裂之中。而且由于對上帝否定,人們忘卻了原本應該的聚合統(tǒng)一,對分裂麻木不仁,或者視作理所當然,認為此乃歷史的必然,但拉斯普京堅決反對,不斷在作品中揭示現(xiàn)實中的分裂以及由之帶來的悲劇。

拉斯普京對分裂的揭示包括很多方面。有人倫關系的分裂。在作家成名作《給瑪麗婭借錢》中就顯示出這樣的意味,小說通過庫茲馬給妻子借錢這一線索,展示出現(xiàn)代農(nóng)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尤其寫到庫茲馬夫妻對上了城的兄弟阿歷克塞的陌生和距離,親人間的隔膜凸顯分裂的悲涼?!蹲詈蟮钠谙蕖分杏H人間的分裂進一步突出,并導致悲劇。安娜老太太病倒即將離世,在家的米哈伊爾把在外的兄弟姐妹召集回家準備辦理喪事,5個子女除塔喬拉外都陸續(xù)趕回,這個家庭因此得以團聚。因子女的到來,老太太奇跡般的好轉,但幾個子女在幾天的相處中,間隙漸生,最后大吵一場,負氣離開,可在他們走后的當晚,老太太就在孤寂中離世。小說悲劇性地展示了現(xiàn)代家庭親人在分離后,距離橫生難以溝通。柳夏回家后,什么都看不慣,誰都看不順眼,一想到要同大姐過上一整天就愁,“她已不想留在家里,不想見任何人,不想跟任何人交談——不管是泄氣的話,還是鼓勵的話”。[4](374)不僅兄弟姐妹間難以溝通,母親和子女也難以溝通。當他們要離開,老太太哭著挽留:“我要死了,要死了。你們看著吧。就在今兒個。你們稍許兒等等,等等吧。我再也不需要啥了。柳夏!還有你,伊利亞!等一等。我對你們說呀,我要死了,就要死了。”[4](514?515)然而,俄羅斯人那種固有的直接的心靈的溝通在他們之間沒有了,他們無法了解老太太的心愿,也就聽不懂老太太話的含義:沒有他們她就會馬上死掉?!皹藴实亩砹_斯人家庭就是那種充滿了和諧和愛的家庭?!盵6]但在這部小說里,顯示的只是分裂和不幸。到《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分裂則擴散到全社會,“富人和窮人相隔萬里,住在兩個世界。富人甚至有自己的太陽,與窮人不一樣的太陽,是從天堂里搶來的太陽?!@兩個世界的人不僅是貧富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還有貧富帶來的本能差異?!l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什么時候兩個世界的人才能相互適應,成為一個民族整體;或者永遠也不會融合,最后其中一方被迫逃離”。[7](59)

也有自我的內(nèi)在分裂。拉斯普京所顯示的自我內(nèi)在分裂并不是心理學式的人格分裂,是指自我缺乏連續(xù)性。其命題在于生活變動尤其是城鄉(xiāng)變遷對自我造成分裂,這表現(xiàn)在一系列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的人身上。阿歷克塞(《給瑪麗婭借錢》)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便斷掉了與農(nóng)村的情感聯(lián)系,過去與現(xiàn)在截然阻斷;柳夏(《最后的期限》)進城久了,對農(nóng)村的一切已經(jīng)陌生,她與家人也就失去了共同的東西,所以她“絲毫感覺不到她和他們之間的那種特殊的骨肉之情”,[4](374)致使她覺得誰都厭惡,只想離開,既無法體諒兄弟姐妹,也聽不懂母親的召喚;在《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中,塔馬拉的哥哥和弟弟也是這類型人物。這種缺乏連續(xù)性的人,必然與人疏遠分離,表現(xiàn)得親情淡漠。

還有人與自然的分裂。一方面體現(xiàn)在人對大自然的破壞,在《告別馬焦拉》《往返》《故鄉(xiāng)》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人與故土疏遠,家園意識淡薄,《火災》最為明顯。在拉斯普京看來,破壞自然,疏遠故土,沒有家園意識,也就意味著失去生存根基,人們也難以在新的環(huán)境中開創(chuàng)新的美滿生活。松樹鎮(zhèn)(《火災》)的人們過著不以新遷地為家的生活,混亂無序,無所依存,得過且過,在一場火災面前不是搶救家園,而是趁火打劫,盡顯丑態(tài)。因為他們對自然、故土沒有感情,隨便丟棄原有一切奔向新生活,而當新生活并不如意時,他們自然會索性胡亂生活。之后,拉斯普京在《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再次激憤地寫道,“人們似乎不曾有過去,似乎是乘著巨型交通工具飛馳到了一塊沒有人煙的土地上,一個沒有法規(guī)、沒有風俗、也沒有信仰的地方”。[7](137)故土意味著家園,當人失去家園意識,失去與他人共同的東西,注定會與他人可悲地疏遠,阿歷克塞、柳夏便是如此,甚至會成為道德敗壞者,就如《火災》中的無賴們。

分裂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情感的喪失,使人成為單向度的人,這正是現(xiàn)代性問題之一。拉斯普京早就強調:“文學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感情教育……感情也許是我們今天所缺少的東西,而這正是科技革命存在的問題之一。”[8](110)人沒有情感,這將是災難性的,道德無從談起,一切隨利益而動,這樣的人怎么能把生活安排好?由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又怎么能安定和諧?但拉斯普京不是悲觀者,其揭示各種形式的分裂,為的是追求聚合統(tǒng)一。

(二) 追求聚合統(tǒng)一

拉斯普京曾說:“在西方人居于首位的是外在的生活建設,在我們當中居于首位的是心靈和與其他民族親近的感情?!盵9]他對西方的判斷并不準確,但對俄羅斯精神的描述頗能抓住核心。俄羅斯精神強調聚合統(tǒng)一,他欣賞的白銀時代宗教哲學家羅贊諾夫就認為,俄羅斯宗教觀念中堅持以愛、以與鄰人融為一體的集體性或共同性為出發(fā)點。[10]拉斯普京的聚合統(tǒng)一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城市和農(nóng)村,新與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合和代際的延續(xù)上。

拉斯普京的創(chuàng)作始終在追尋聚合統(tǒng)一,他在《告別馬焦拉》中美妙地描述過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統(tǒng)一,“這時你真不知你是在哪兒,你是何物了,你仿佛漸漸覺得,你正靜悄悄、飄飄然地在大地上空滑翔,微微地顫動著翅膀,飛向為你敞開的幸福的坦途,敏銳地覺察到身下掠過的一切;還有這不知從何而來的深深的隱痛,你所痛心的是,在這一剎那之前你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你是何物:你不僅是你身心中所具有的一切,而且是存在于你周圍”。[4](134)《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中塔瑪拉的回憶也常呈現(xiàn)出以上的統(tǒng)一。小伊萬形象則綜合體現(xiàn)了作家的聚合統(tǒng)一思想:小伙子懂得外祖父,也理解父母親,對遭遇不幸的姐姐深有關愛,他作為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的第二代,雖然早已遠離故土,但熱愛自然,對外祖父和母親的曾經(jīng)的生活抱有敬意,他歡迎改變不排斥新事物,又愿意追尋俄羅斯傳統(tǒng),認真鉆研俄語及傳統(tǒng)文化,畢業(yè)后服兵役,又從事科技工作,還去修建教堂……總之,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農(nóng)村與城市,科技與宗教聚合統(tǒng)一之路,這正是作家一直追尋的希望之路。

怎樣實現(xiàn)聚合統(tǒng)一呢?在拉斯普京的作品中,我們可尋出如下幾條途徑:

1. 強調記憶

俄羅斯文學具有重視記憶的傳統(tǒng),拉斯普京同樣強調記憶,他說:“真理存在于記憶之中。誰失去了記憶,誰就失去生活?!盵11]又借達麗婭之口強調:“記憶呀,它記得一切,保存一切,點滴不漏。”[4](158)拉斯普京的作品就是用記憶使人與他人同在,克服分裂,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聚合統(tǒng)一。

首先,懷念故土?!肮爬系泥l(xiāng)村是我們的老媽媽,它必然要離去,但是應該為它送行,還要懂得:它曾經(jīng)為什么活過,它給我們留下了什么?!盵8](109)拉斯普京質問:“為什么他們不在臨別時對在漫長歲月里,在馬焦拉村所度過的生活表示惋惜呢,為什么不用驚異而悲傷的眼光看看四周存在過什么呢?”[4](357)懷念故土、家園,是人對所在環(huán)境愛的表現(xiàn),與周遭環(huán)境融合,人才能得以安身立命。但這正是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城市所缺失的,現(xiàn)代人與人疏離,與環(huán)境相間,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熱情,這是現(xiàn)代人的不幸。所以,拉斯普京在乎的不僅是故土,更在乎的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的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他認為這種關系是人生存的根基,失去這種關系和否認這種關系價值的人,在新環(huán)境中也就難以開創(chuàng)新生活。因為深愛故土,盡管明天就要離開,達麗婭(《告別馬焦拉》)仍要細心地刷洗住過的木屋,對祖先及神圣的記憶作最后的祭奠;同樣,《火災》中那些認真生活,積極救火的脊梁(葉戈羅夫們)卻正是那些對舊農(nóng)村懷抱深情的中老年人。這并不是作家一定要抓著故土舊農(nóng)村舊道德不放,而是顯示著只有珍惜舊有的,才會積極面向新生活,立足故土,善待自然,這樣的人在哪里都會好好生活下去,這是在彰顯愛的價值,有愛的人才能更勇敢,更認真地生活,更能面對荒誕和人世的不幸,如果失去這種情感,人到哪里都不會生活得好,因為不在乎這里,也將意味著不在乎那里,故土都不在乎,那他(她)會在乎另外的地方嗎?海德格爾也強調故土的意義:“故鄉(xiāng)最玄奧美妙之處在于對土地的親近,絕非其它。所以,惟有故鄉(xiāng)才可以親近本源,這乃是命中注定的?!盵12]這種說法在俄羅斯作家那里變成了一種長久的經(jīng)驗,拉斯普京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也就成為其追求聚合統(tǒng)一的途徑,把道德、信仰、故土聯(lián)為一體。

其次是對祖先的記憶。拉斯普京非常珍視俄羅斯精神群體性思想和人與世界、宇宙、家族融為一體的思想。他說:“人,不是個體,他身上融合著許多彼此不同的鄉(xiāng)親,他們聚集在同一個軀殼中,同舟共濟似的從此岸劃向彼岸?!盵4](135)拉斯普京通過達麗婭建立起與過去精神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并用了一個隱喻:家族就像一根打著很多結的線,一些結松開了,一些人即將死去,但另一端又打起了新結。達麗婭在惜別馬焦拉島之際去了祖墳,站在祖輩的墓前,她想到祖輩對自己的囑托與自己肩負的責任——把這土地,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道德習俗交給晚輩,讓其一代一代傳下來;《下葬》中的巴舒達,生活再艱難也要把母親接來照顧,母親去世后,她沒有能力把母親安葬在城里的墓地或回鄉(xiāng)安葬,只能偷偷地安葬在郊外的樹林,因而內(nèi)疚極了,感到對父輩有罪;《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塔瑪拉時常想起父親,想起父親的教訓,想起過去,所以她能更勇敢,更有力量承擔家庭變故帶來的不幸;而小伊萬作為拉斯普京中的理想人物,更集中體現(xiàn)了用對祖先的記憶來實現(xiàn)聚合統(tǒng)一的途徑。

2. 代際對話,以達溝通

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響,拉斯普京作品中充滿著代表不同觀念的人物之間的對話:《給瑪麗婭借錢》有年輕人和老年夫婦的對話;《告別馬焦拉》有達麗婭、巴維爾與安德烈的對話;《女人間的談話》有維卡與奶奶的對話;《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也有幾代人大量的對話。設置這些對話有其特殊意味,他們不是激烈論辯,相互否定,而是相互滲透,對話的雙方都沒有取得話語權力的意愿,不是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他者,正如巴維爾所說:“那可不是為了說服兒子,卻只想知道兒子怎么個回答法?!盵4](126)安德烈也不贊同達麗婭的說法,卻想聽聽前輩的聲音,了解她們的想法;庫茲馬在火車上碰到的年輕人對同臥廂的兩位相親相愛的老人抱有異議,但卻因為他們的話語陷入沉思和“不自在,心腸軟起來”[4](649);維卡嫌奶奶沒文化,不能接受奶奶的許多話,可談話過后卻又不覺說起:“奶奶,你這個人真逗?!盵13]對話采取代際并置的樣式,不是訓誡,為的是拉近代際距離,追求相互融合。

在對話設置與追求代際融合過程中,拉斯普京作品的內(nèi)在結構體現(xiàn)出來:以三元向度方式展開——過去、現(xiàn)在、將來,具體呈現(xiàn)于老年、中年、青年?!督o瑪麗婭借錢》老年夫婦、庫茲馬、年輕人;《告別馬焦拉》達麗婭、巴維爾、安德烈;《最后的期限》安娜、安娜的子女、小寧卡;《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從書名就可以看出:老伊萬、塔瑪拉、小伊萬,等等。在拉斯普京筆下,不僅有善惡,還有庸俗與懦弱,形成“善——庸俗、懦弱——惡”、“生——死——不朽”、“男人——女人——圣靈”等一系列三元向度模式,這種模式深得俄羅斯東正教精髓,追尋“三位一體”,這是聚合統(tǒng)一的最高體現(xiàn)。于是,我們以往研究中認為拉斯普京把現(xiàn)在與過去、城市與農(nóng)村、新與舊、年輕人與老人、工業(yè)社會與農(nóng)業(yè)社會進行二元對立,貶斥前者眷念后者是不準確的,其所追尋的乃是聚合統(tǒng)一,強調連續(xù)性。

3. 皈依東正教

現(xiàn)代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世俗化,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這樣的發(fā)展路徑難免因利益沖突發(fā)生諸多糾紛,在理性的鼓勵下,各以為是,于是分裂無可避免,而宗教執(zhí)著地尋求合一,制止分裂的擴大,這就是宗教的當代意義。東正教一方面對世俗化和物質化進行批判,另一方面對理性的絕對價值進行反思和批判,支持對聚合統(tǒng)一的追尋。

早在蘇聯(lián)時期的創(chuàng)作中,拉斯普京就在暗顯東正教價值。他所塑造的老人們無一不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達麗婭對安德烈說:“孩子,誰身上有靈魂,誰身上就有上帝。不管你多不相信,可上帝就在你身上。不是在天上。他祝福你,保佑你,為你指路。希望你生來是人,永遠是人。讓你心地善良。誰要是糟蹋了靈魂,誰就不是人了,不是人!”[4](155)在《最后的期限》里,則潛藏了深厚的東正教意識。安娜老太太是受洗的基督徒,她企盼小女兒塔喬拉能來送終,可一直沒能見到女兒的身影,但她不是責怪女兒,她想:“一個做母親的不能這么久看不見自己的女兒——……對女兒是有愧的。弄到這種地步:既然她能忍受這種長別離,她又算得上是什么母親呢?”[4](452)我們通常認為這是道德譴責,而沒有注意其宗教內(nèi)在。這是東正教罪感意識,罪感乃是對自我欠缺的認可,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走耶穌基督之路,在此世勇敢擔當苦難,以寬容和愛待人。與之相對的便是否認自我罪性,為自我開脫,把責任推給他人,正如安娜的幾個子女。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母親不錯,有所疏忽也是情有可原,卻拼命指責別人,這樣的人無法理解他人,更無法愛人。意味深長的是,安娜并未責怪他們,死前惦念的還是盼望他們和解。小說通過對比,顯示出當人把人當成自足體,否認自我罪性,就會處處為自我開脫,卻把指責拋向別人,就會制造更多糾紛,人與人也就越發(fā)分離,難以溝通。在這部小說里,上帝雖不臨場,但并未缺席,它顯示的是現(xiàn)代人背棄上帝,把自我當自足體,當中心,否認有限和罪性,從而造成不幸的家庭倫理悲劇,這部小說道德批判深植于基督宗教罪性考量之中,顯示出濃厚的東正教意識,從反面顯示東正教對聚合統(tǒng)一的價值。

在新時期,拉斯普京更明顯地彰顯東正教價值,《在醫(yī)院》《下葬》里的主人公都有向東正教尋求救助的舉動。拉斯普京重視東正教價值,一方面推崇其對人有限性的規(guī)定,以限制現(xiàn)代理性主義的惡性發(fā)展以致走向人類中心主義或虛無主義,高揚善的價值,拯救人脫離于邪惡;另一方面則是對苦弱人的關懷,在神的懷抱中,使孤獨的個人能得到慰藉,擺脫冷酷現(xiàn)實給個體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其對具體生命存在的關懷。最根本的則是對東正教實現(xiàn)統(tǒng)一聚合寄予厚望,他說:“除了東正教,我尚未發(fā)現(xiàn)如今有別的力量能夠將俄羅斯人民凝聚在一起,幫助人民經(jīng)受住苦難。只有東正教高于黨派團體利益,而在今天各種黨派團體的利益幾乎使任何社會運動四分五裂。最重要的是,宗教從精神上拯救人,賦予人生活的意義,使之成為非‘市場’的,而是歷史的俄羅斯的公民?!盵14]正是深刻的歷史憂患意識使拉斯普京在探尋民族之根的時候,表現(xiàn)出了對于土地的深深眷戀和對于善之本源的基督的不倦渴求,他讓其理想人物小伊萬去修建教堂并不是隨意的。

三、結語

基督教反對人對神的僭越,認為把人立為神這將是人類的災難,事實上近代驅逐神非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反而帶來更深重的災難?;浇剃P心個體,神降生為耶穌走上十字架,顯示的便是承擔每個人的苦弱,在此世揩干每一滴眼淚,把愛注入人心,讓人更勇敢,更能承擔,活出人生價值,制止人與神、人與人的分裂,重新走向合一,以達救贖。③東正教很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傳統(tǒng)。自19世紀以來,俄羅斯作家和宗教哲學家在這一傳統(tǒng)基礎上不斷追索,形成對西方理性主義有力的反思和批判。拉斯普京的創(chuàng)作正是這一傳統(tǒng)的延續(xù),他的創(chuàng)作直面現(xiàn)代化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分裂,不斷呼吁重視根基。他對鄉(xiāng)土、傳統(tǒng)的重視,高揚東正教價值,都是為了消彌現(xiàn)代化所伴隨的撕裂,追尋人類聚合統(tǒng)一。正因此,那位東正教神甫才會認為拉斯普京是“真正懂得東正教思想的俄羅斯作家”,也無怪乎在他70大壽時,全俄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也發(fā)去賀電,并高度評價他的創(chuàng)作成果。

解讀拉斯普京作品,如果不從東正教傳統(tǒng)及其影響下的聚合統(tǒng)一思想出發(fā),就無法進入拉斯普京作品的世界,也就理解不了作品中對鄉(xiāng)土和傳統(tǒng)的贊美,對現(xiàn)代理性的批判真正所指。用歷史理性主義解讀拉斯普京作品,只能在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方面不斷重復絮語,還以為人家陷于價值迷失和價值取向的悖論之中,或者僅視之為道德理想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文化民族主義。④

注釋:

① 相關研究有:王培英《論拉斯普京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意識》,載《北方論叢》2006年第2期;宮月麗《從俄羅斯文學透視俄羅斯的宗教哲學理念》,吉林大學2007年博士論文;王燁姝、許適琳的《拉斯普京創(chuàng)作中的“東正教救世”意識》,載《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王學、權千發(fā)《拉斯普京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救贖意識》,載《唐山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這些研究重在通過對情節(jié)、人物形象、思想觀念等與東正教觀念進行對照,揭示出拉斯普京作品東正教因素的存在,但未深入分析俄羅斯東正教的深刻內(nèi)涵,那么拉斯普京作品的深義也就處于某種遮蔽之中。

② 王培英的《論拉斯普京創(chuàng)作中價值取向的“悖論”》(載《文化與詩學》2010年第1期)、張建華的《拉斯普京“尋根小說”的文化取向及價值迷失》(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4期)持此論。認為借少數(shù)特例來描寫社會是對歷史進程的否定,看不到歷史發(fā)展方向,馬克思在批評浪漫主義時就說過:“對現(xiàn)代的批判是和頌揚中世紀這種完全違反歷史的做法緊密聯(lián)系著的……過去至少社會發(fā)展的某一階段的興盛時代使他歡欣鼓舞,現(xiàn)代卻使他悲觀失望,未來則使他心驚膽怕?!?《馬克思恩格斯論歷史藝術》)但在今天看來,馬克思對浪漫主義的批判是有問題的,馬克思的革命訴求和社會進步價值觀使他忽略了浪漫主義對于個體具體存在關懷的價值。

③ 救贖的本義就是“使事物合一”。

④ 許多研究持前一觀點,孫玉華、王丹麗、劉宏最近出版的《拉斯普京研究》一書則歸納為道德理想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

[1] Бондаренко В. Реаль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20 лучших писателей России [M]. Палея, 1996.

[2] 任光宣. 我與拉斯普京[J]. 俄羅斯文藝, 2006, (3): 70?73.

[3] Н.А.Бердяев. Истина Правословия. Вестник русског заподно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патриаршего зкзархата. Париж, N.11,1952. C. 4.

[4] (俄)拉斯普京, 王乃倬, 沈治, 石國雄譯. 拉斯普京小說選[M]. 北京: 外國文學出版社, 1982.

[5] 劉小楓.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M]. 上海: 三聯(lián)書店, 1995.

[6] Воробьев В.В. Ли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теория и методы) [M].1997.

[7] (俄)拉斯普京, 石南征譯. 伊萬的女兒, 伊萬的母親[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8] (俄)拉斯普京, 程正民譯. 蘇聯(lián)當代作家談創(chuàng)作?在莫斯科大學創(chuàng)作討論會上的發(fā)言[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9] (俄)拉斯普京. 立場、文學論爭(二)[M]. 莫斯科: 蘇維埃俄羅斯出版社, 1990.

[10] Розанов В. Возле “русскойиде”……Сочинения· М·,Советская Россия, 1990.

[11] 轉引自彭克巽. 蘇聯(lián)小說史[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12] (德)海德格爾, 郜元寶譯. 人, 詩意地安居[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13] (俄)拉斯普京, 任光宣譯. 幻象——拉斯普京新作選[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14] 夏宗憲. 拉斯普京訪談錄[J]. 俄羅斯文藝, 2001, (3): 59?60.

Abstract:Ruspukin is an intellectual who loves the Russian traditions very much,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oral and nature in his novels, but the inner purpose of the attention is searching for Sobornos and Unity of all, and this thought is deep influenced by the Eastern Orthodoxy and Russian spirit. Ruspukin would have succeeded in carrying out this tradition, so his novels have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eatures: There exists God the novels and he emphasizes the limitation of human beings; h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and his/her life experience; the novels reveal separation and search for Sobornos and unity of all.

Key Words:Ruspukin; Eastern Orthodoxy Church; separation; Sobornos and unity of all

Separation and search for Sobornos and unity of all——The implication of Ruspukin’s novels

YANG Shihai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I106

A

1672-3104(2012)03?0204?07

一、聚合統(tǒng)一思想的東正教基礎

2011?12?27;

2012?04?12

楊世海(1980?),男,湖南芷江人,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

[編輯:胡興華]

目前,國內(nèi)對拉斯普京的研究已充分展開,相關成果很多,研究多著力于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方面。其實,拉斯普京作品還具有深厚的宗教內(nèi)涵,當代俄羅斯作家邦達連科曾說:“拉斯普京是屬于俄羅斯宗教作家之列的?!盵1]任光宣先生在《我與拉斯普京》中也提到:一位東正教神甫指出,在俄羅斯惟有拉斯普京是真正懂得東正教思想的俄羅斯作家。[2]當然,學術界也注意到這一方面①,但相關探討多流于表層,并未深入把握“真正懂得東正教思想”所指,更沒有把它與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聯(lián)系起來,因而極大地限制了對拉斯普京作品的理解。綜觀拉斯普京的全部創(chuàng)作,筆者發(fā)現(xiàn)在其道德探索和生態(tài)關注的表層下,隱藏其中的是對于聚合統(tǒng)一的執(zhí)著追尋,而這一追尋又深植于俄羅斯東正教傳統(tǒng),這正是拉斯普京作品的深層意蘊。

俄羅斯民族文化蘊含深厚的東正教傳統(tǒng),與西方基督教的歷史道路不同,俄羅斯東正教沒有經(jīng)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外部和內(nèi)部的重大震蕩。西方基督教在同希臘哲學和近代思想的長期互動中,已習慣通過知識和理性走向最高境界,形而上學色彩濃重。東正教傾向于拒絕這種形而上學道路,更重生命體驗和直覺之路,正如別爾嘉耶夫所說:“東正教首先不是學說,不是外部組織,不是外部行為方式,而是精神生活,是精神體驗和精神道路。”[3]因而開掘出另外一條路,形成獨特的俄羅斯宗教哲學思想,以其人文性、完整性、理想性而獨具特色。從基列耶夫斯基和霍米亞科夫開始,他們借鑒早期教父思想和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力圖從人的完整存在出發(fā),克服抽象思想,轉向具體性,要求認識不僅要用理性,而且要用情感、意志、信仰,追尋“聚合性統(tǒng)一體”。聚合統(tǒng)一思想,是俄國哲學家以東正教觀念為基礎提出的對自由與統(tǒng)一問題的思考方式,以信仰為前提,強調完整性,重生命體驗,把內(nèi)心的充實性,多樣性有機統(tǒng)一,統(tǒng)一、愛、自由是其基本特征。循著聚合統(tǒng)一思路,費奧多羅夫發(fā)展出“共同事業(yè)”哲學;索洛維約夫通過對西方抽象理性主義的批判,從普遍綜合的觀點論證完整知識,提出“萬物統(tǒng)一”哲學;布爾加科夫則通過經(jīng)濟過程來證明人類的統(tǒng)一性;弗蘭克通過對知識與對象之結構本身的深入分析來探究人的認識的統(tǒng)一基礎,提出“活知識”,強調存在與知識的統(tǒng)一,肯定人精神的實在性;別爾嘉耶夫高揚精神自由,把生命嵌入哲思之中;舍斯托夫則把哲學作為一種生命探索,高揚東正教價值,關心具體的人,以苦難通達上帝;陀思妥耶夫斯基親吻苦難,通過“宗教大法官”彰顯自由的愛和愛的自由以揭示“聚合性”的秘密,渴望全人類的團結和普世的綜合;托爾斯泰執(zhí)意堅持愛,主張不以暴力抗惡,認信暴力革命只會帶來分裂。這一切哲學、文學運思都深植于俄羅斯傳統(tǒng)之中,體現(xiàn)出典型的東正教色彩,強調聚合統(tǒng)一是其根本。

猜你喜歡
東正教伊萬統(tǒng)一
書評:《獨一無二的伊萬》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tǒng)一的著力點
東正教的圣誕節(jié)不在12月25日
碑和帖的統(tǒng)一,心和形的統(tǒng)一,人和藝的統(tǒng)一
統(tǒng)一數(shù)量再比較
大蛋糕
中國東正教的現(xiàn)狀與反思
在東正教之外
伊萬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兒”還是另一個“第一夫人”
語法轉換
武城县| 辛集市| 石泉县| 扎赉特旗| 红安县| 五华县| 清丰县| 象山县| 浦江县| 永州市| 辉南县| 台南县| 岫岩| 宜章县| 延边| 如东县| 滕州市| 富顺县| 聂荣县| 阿克苏市| 绍兴市| 稷山县| 岱山县| 泰安市| 宜州市| 偃师市| 安达市| 格尔木市| 宁南县| 东源县| 广东省| 呼和浩特市| 凌海市| 长汀县| 垣曲县| 新源县| 织金县| 望都县| 隆回县| 曲水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