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治平
振興未忘告乃翁
傅治平
1894年,深感“天下安危,匹夫有責”的孫中山先生面對著列強蹂躪、生靈涂炭的破碎河山,在檀香山發(fā)起成立了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并在其親自起草的章程中明確提出:“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睆拇耍罢衽d中華”的口號,振聾發(fā)聵,喚醒了中華民族曾經(jīng)的自豪感,喊出了民眾壓抑已久的心聲,成為最大限度團結海內(nèi)外仁人志士的大旗,成為穿越歷史時空的號角,激勵著成千上萬的華夏赤子,為著中華的崛起而前仆后繼。
于是,我們聽到了鑒湖女俠的呼應——“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于是,我們聽到了陳天華在勁敲“警世鐘”,喚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猛回頭”;于是,我們聽到了“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武昌總督府的槍聲……孫中山、黃興、蔡元培等革命先驅領導下的辛亥革命摧枯拉朽般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存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探索救國興邦道路打開了新視野。中華民國成立后,經(jīng)過維新與保守、革命與?;实募ち逸^量,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人民當家作主,誰也不能、不敢覬覦皇帝寶座了?!案矣械壑谱詾檎撸煜鹿矒糁?,成為全民族共守的鐵則。
然而,取消了帝制只是振興之路的開端,推翻了帝制的革命先驅最終未能現(xiàn)實中華振興的歷史重任,最終,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的孫中山先生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愿,激勵著接受辛亥革命洗禮的中國先進分子和中國人民繼續(xù)頑強探尋救國救民道路。
在探求中華振興之路的漫漫征途上,中國共產(chǎn)黨人作為孫中山先生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團結了包括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的中國革命黨和其他民主黨派,帶領中華兒女共同努力、不斷奮斗,不僅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而且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勇往向前、繼續(xù)奮斗。
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對辛亥革命所作的告慰: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驅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經(jīng)或正在成為現(xiàn)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經(jīng)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xù)奮斗,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譜寫了中國發(fā)展的輝煌篇章。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边@是激勵孫中山一生奮斗不止的警言。正是這種與世界同行、與時代共進的精神,推進了中國的三大歷史巨變:辛亥革命、新中國的成立和改革開放。而今天中國人民所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融入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崛起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中華偉大復興日,國慶未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