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文典《莊子·養(yǎng)生主補正》疑義辨析

2011-08-15 00:53:55王德龍
關鍵詞:庖丁劉文典庖丁解牛

高 深,王德龍

(淮北師范大學 a.文學院;b.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劉文典《莊子·養(yǎng)生主補正》疑義辨析

高 深a,王德龍b

(淮北師范大學 a.文學院;b.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劉文典先生的《莊子補正》一書,對《莊子》(33篇)正文的衍、脫、訛、倒等疑誤都給予補正。有些意見中肯,可以據以訂正原文;有些可備一說,極有參考價值,然不慎之處,亦在所難免。茲僅舉《養(yǎng)生主補正》中不慎之二例,一是“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二是“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加以辨析,以供商榷。

《莊子補正》;疑義;辨析

《養(yǎng)生主》是《莊子》內篇中篇幅最短、語言最為平實易懂的一篇散文,如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庖丁解?!焙汀袄像跛?,秦佚吊之”等寓言故事,就不像其他取材于神話和虛構的寓言那樣難懂。盡管如此,對《養(yǎng)生主》篇的理解仍然莫衷一是,紛紜混亂。劉文典先生的《莊子補正》收列《莊子》內、外、雜篇全部原文和郭象注、成玄英疏及陸德明《經典釋文》之《莊子音義》,校以歷代之《莊子》重要版本,并廣泛征引著名學者王念孫、王引之、奚侗、俞樾、郭慶藩、章太炎、劉師培、馬敘倫等人的??背晒?,而將其補正之文分系于各篇相關內容之下,受到了陳寅恪先生的高度評價:“先生之作,可謂天下之至慎矣。”[1]然細讀之后,筆者發(fā)現,不慎之處,仍亦難免。茲僅舉《養(yǎng)生主補正》中不慎之二例加以辨析,以供商榷。

一、“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此句下,《莊子補正》有下列按語:

“無非”下脫“死”字,“全”為“生”字之誤。《呂氏春秋·精通篇》“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見無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見生?!保墩摵狻ざü砥贰八沃叶W解牛,三年不見生牛,所見皆死牛也”,并以“生?!?、“死?!睂ρ?,是其塙證。下文“如土委地”句上,劉得一本、文如海本并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可證《莊子》此文亦本以“生?!薄ⅰ八琅!睂ρ?。支遁《詠懷詩》“未始見全?!?,孫興公《游天臺山賦》“投刃皆虛,目牛無全”,是此文之脫誤,當在漢、晉之間。

此句出“庖丁解?!痹⒀灾?,原文如下: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補正》根據《呂氏春秋》和《論衡》的引文斷定“無非”下脫“死”字,“全”為“生”字之誤。今辨析之:

首先,《補正》所據以補正的引文,并不能證明《莊子》此處脫誤?!秴问洗呵铩ぞㄆ贰八沃叶『媒馀!倍?,原文如下:

養(yǎng)由基射虎,中石,矢乃飲羽,誠乎虎也。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見無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見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順其理,誠乎牛也。[2]

這段話是說明“精誠”的作用,有“精誠之至,金石為開”的比喻義。養(yǎng)由基“誠乎虎”,所以“矢乃飲羽”;伯樂“誠乎馬”,所以成就了善相馬之名;庖丁“誠乎牛”,所以“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盎ⅰ?、“馬”、“?!狈謩e是他們的動作對象。具體分析,又稍有差別:養(yǎng)由基所射的虎,必然是生虎;伯樂所相之馬,也必然是生馬;只有庖丁所解之牛是死牛。所以有“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見無非死牛者”的話。“三年而不見生?!?,是指“三年之內”不見生牛,所見全是死牛。這里“死”與“生”看似對照,實則一致?!叭辍?,表示時間之長,強調的是庖丁對解牛的投入,“三年”所見全是“死?!?,這是強調庖丁解牛之精誠?!秴问洗呵铩ぞㄆ芬眠@段時,改《莊子》“三年之后”為“三年”,著眼點在于“三年之間”的庖丁。這與《莊子·養(yǎng)生主》“三年之后”用意顯然不同?!秴问洗呵铩ぞㄆ芬眠@段時添一“死”字,改“三年之后”為“三年”、改“全?!睘椤吧!?,說明《呂氏春秋·精通篇》是對《莊子》“庖丁解牛”典故的化用,不能作為??钡闹饕罁!墩摵狻ざü砥贰八沃叶W解牛,三年不見生牛,所見皆死牛也”,也不是指“三年之后”,其著眼點與《呂氏春秋》相同。

從庖丁描述的“解?!边^程來看,作為廚師,庖丁的工作是“解牛”,即把已死之全牛分解開來,目的是剔出骨頭,剁成肉塊,而不是屠戶的宰殺,自然不會有“牛不知其死也”的情況存在。很明顯,劉本、文本“如土委地”前“牛不知其死也”六字為衍文,不能作為??钡囊罁?。

其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此句并不存在文理不通之處?!笆汲贾馀V畷r,所見無非牛者”是指庖丁解牛之初,全身心地投入到解牛的工作之中,頭腦里時刻在思考解牛之事,“?!钡男蜗鬅o時不在眼前?!叭曛?,未嘗見全牛也”,意思是說,三年之后,他就對“牛”的各個部分有了清楚地認識和了解,不再以“牛”的整體為對象,即使面對未解之牛,他也能洞察其內臟和關節(jié)。由此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庖丁解牛技藝有所長進?!胺浇裰畷r”,庖丁解牛技藝更有了質的飛躍,已達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等出神入化的境界,不用眼看,就能“游刃有余”。這是庖丁自述解牛三個階段的情形。如果按《補正》所說,在“無非”下補上“死”字,改“全”為“生”,那么,此句就變?yōu)?“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死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生牛也。”開始解牛之時,所見全為死牛,三年之后,所見還是死牛,反而講不通了。

另外,古書引用不是十分嚴謹,引用方式沒有定格,往往為了行文便利,古人或不標明引文出處,或改動原文,或憑記憶引書,或引書省略刪節(jié)卻不標明,或僅引書意文意。這樣的引文自然不能作為校勘的唯一證據。另外,古書還存在創(chuàng)造性引用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化用”。如《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就是化用漢樂府民歌《古歌》中的成句:“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备摹摆叀睘椤耙选保梢婋x愁之深切。古書引用和化用之間實難分別。因此??睍r理應十分謹慎。??敝y,不在于羅列異同,而是因此做出中肯的判斷。這就要求在他校的基礎上理校,否則容易犯改不當改、補不當補的錯誤。

庖丁解牛技藝之高超,首先出于精神之專注,即“精誠”,開始時,“所見無非牛者”,并非實寫,而是寫牛的形象時刻浮現于腦海。不僅寫出其專注、精誠,更與“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形成對比,以襯托庖丁解牛技藝之漸進。除劉文典《莊子補正》外,補上“死”字、改“全”為“生”,還常見于當今的普及讀物及重要的版本中,如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孫通海譯注《莊子》在“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一句“無非”下,都補“全”字,因此不得不辯。

二、“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此句下,《補正》曰:

碧虛子校引文如海本“其”作“至”。奚侗曰:“其”當從文本作“至”,下文“遁天倍情”,即以為非至人也。典案:奚說是也。此句出于“老聃死,秦失吊之”一則寓言之中。原文如下: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薄叭粍t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莊子·養(yǎng)生主》)

劉文典認為“其”當從文本作“至”,晉郭象《莊子注》亦持此觀點。在“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句下,郭象注說:“嫌其先物施惠,不在理上往,故致此甚愛也?!盵3]郭象把“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的原因歸于老聃。對此,唐成玄英疏曾先后予以批駁:

蘄,求也。彼,眾人也。夫圣人虛懷,物感斯應,哀憐兆庶,愍念蒼生,不待勤求,為其演說。故其死也眾來聚會,號哭悲慟,如于母子。斯乃凡情執(zhí)滯,妄見死生,感于圣恩,致此哀悼。以此而測,故知非老君門人也。

帝者,天也。為生死所系者為縣,則無死無生者縣解也。夫死生不能系、憂樂不能入者,而遠古圣人謂是天然之解脫也。且老君大圣,冥一死生,豈復逃遁天刑,馳鶩憂樂?子玄此注,失之遠矣。若然者,何謂安時處順、帝之縣解乎?文勢前后,自相鋒楯。是知遁天之刑,屬在哀慟之徒,非關老君也。[4]

成玄英首先做出了“如哭其子”、“如哭其母”的人們“非老君門人”的判斷,繼而對郭注進行了批駁。成玄英認為“遁天倍情,忘其所受”者屬“哀慟之徒”,而非老子。

《補正》據以補正的根據是:“下文‘遁天倍情’,即以為非至人也”,這與郭注同出一轍。照此理解,“是遁天倍情”的“是”必然指老聃。然根據情理判斷,老聃已死,何來“遁天倍情”之行為?其次,從“遁天倍情”的語境看,“是”字自然指代“如哭其子”的“老者”和“如哭其母”的“少者”,雖然他們各有各的理由,即“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但都是“遁天倍情”。而與之相對的秦失卻能夠明白“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的道理,所以能“三號而出”,與眾不同。

“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是秦失回答弟子責問、說明何以“三號而出”原因的話。若改“其”為“至”,那就是說,秦失因為老聃是至人而哭,后來認為老聃“遁天倍情”,才改變態(tài)度。若是這樣,那后面“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幾句話就毫無著落了。實際上,“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才是此則寓言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并非對老聃是否至人做出評價?!袄像跛馈敝皇且粋€供作者展示人們對待“死”的不同態(tài)度的情景,講的是“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的道理,與老聃是否至人沒有關系。

這則寓言可與“莊子妻死”寓言對讀: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之?!?《莊子·至樂》)

對比如下:

情 景: 老聃死 莊子妻死

主人公: 秦失 莊子

與死者的關系: 朋友 夫妻

表 現: 三號而出 鼓盆而歌

眾 人: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噭噭然隨而哭之。

責 問:非夫子之友邪?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回 答: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

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之。

在這兩則寓言中,面對親友的死亡,莊子和秦失的態(tài)度都遭到他人的責難,對其原因的回答也是相似的,他們都經歷了思想觀念的轉變。莊子說:“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之。”莊子對于妻子的死,開始時也并不是無動于衷,只是慢慢接受了她死的事實,悟出了生和死與春秋冬夏運行一樣自然的道理,才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同樣,秦失面對朋友老聃的死,也經歷了一番思想的波動:“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只不過他超脫悲痛的道理與莊子略有不同罷了。開始時秦失還把老聃當作活人看待,為他的不幸而悲傷,之后,才認識到老聃已經化為異物,不再是活著的老聃了,該來的時候,老聃應運而生,該去時,老聃順從而死。作為老聃的親友,也應當“安時而處順”,哀樂不入于心。因此,秦失才能出離悲痛,這是他“安時處順”的表現。

與“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類似,表達對生死不同感受的句子,《莊子》中還有一處:

丘也嘗使于楚矣,適見豚子食于其死母,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見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德充符》)

“豚子食于其死母”之時,不知道它死了,還認為它母親活著;過了一會兒,才大吃一驚,“棄之而走”?!安灰娂貉蔂?,不見類焉爾”,也是化為異物的意思。

《莊子》中多次出現“物化”一詞。其中,《天道》篇中有一例具體指生死的變化:

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

生時是“人”,死后為“物”,這就是莊子“物化”的含義。因此原文“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根本沒有理解上的障礙,《補正》在沒有論證的情況下就得出“‘其’當從文本作‘至’”的??苯Y論是欠妥的。

“老聃死,秦失吊之”一節(jié),歷來認識分歧,莫名其妙?!笆家玻嵋詾槠淙艘?,而今非也”句中,“其”字,很多版本誤為“至”,即使不改為“至”,也解釋紛紜。如王先謙《莊子集解》對此句的解釋是:“謂真人不死”。[5]王先謙的解釋極易給人造成如下的誤解:即,他之所以哭了幾聲就出來了,是認識到老子不是常人,是真人,而真人不死,所以不哭。這樣“人”就成為與“真人”相對的“常人”,而沒有意識到它的最直接的、與“死人”相對的“活人”之義。而王先謙解釋“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時又說:“言夫子已死,吾又何哀”[5],依然是將“生”、“死”相對,那么“謂真人不死”的解釋就顯得混亂。

與把“其人”解為“至人”相反,還有人竟把“其人”譯為“俗人”,如將“老聃死,秦失吊之”一段秦失的回答譯為:

秦失答道:“是的。開始我以為他是個俗人,而現在不這樣認為了。剛才我進去吊唁,看見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孩子;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父母。眾人來此一起吊唁老聃,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們稱贊而稱贊的話,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們哭泣而哭泣的人。這是逃避天意,違背實情,忘記了人之生死壽夭皆稟受于自然,古時候稱之為逃避自然的規(guī)范。正當該他來時,老聃應運而生;正當該他去時,老聃順勢而死。安心時運,順變不驚,哀樂的情緒就不會侵入胸中,古時候把這種解脫稱為天帝解人于倒懸?!盵6]

此段翻譯大致不錯,除將“刑”解釋為“規(guī)范”不當外,就只有“其人”譯為“俗人”是明顯的錯誤了。這種理解隔斷了與下文“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的聯系。無論理解為“至人”還是“俗人”,都是對原文的誤解,沒有理解莊子借死亡寓言所傳達的順應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

《莊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著作,它繼承《老子》,并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闡釋和發(fā)揮,其義理之奇妙、文字之雄奇都深深地吸引著歷朝歷代的人們去閱讀、闡釋和研究,然而時至今天,對《莊子》的誤解仍然隨處可見,撰寫此文不在吹毛求疵,乃在提醒世人,對《莊子》的理解還存在很大的距離,以便將對《莊子》的理解推向深入。

*本文系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基地自選項目“安徽學者莊學著述研究”系列論文之一。

[1]劉文典.莊子補正[M].趙峰,諸偉奇,校點.安徽大學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2]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陳濤.呂氏春秋譯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李一氓,主編.道藏·南華真經注疏[M].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文物出版社,1992.

[5]王先謙.莊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孫通海.莊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I207.2

A

2095-0683(2011)01-0139-04

2010-11-06

高深(1970-),女,山東日照人,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德龍(1974-),男,山東日照人,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碩士生。

責任編校文方

猜你喜歡
庖丁劉文典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當庖丁遇到犟牛
江西教育(2022年24期)2022-12-03 06:34:58
當庖丁遇到犟牛
涵養(yǎng)“庖丁”之勁——養(yǎng)的是苦干實干的狠勁鉆勁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48
新校長(2018年7期)2018-07-23 02:58:34
劉文典:世間已無真狂人
劉文典:世間已無真狂人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6
庖丁解牛:牛和馬的較量
中國汽車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5
工匠精神之庖丁解牛
軍工文化(2015年10期)2015-05-14 07:03:09
莊子《庖丁解?!焚p析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27
克山县| 福贡县| 德化县| 鹤岗市| 呈贡县| 阜阳市| 皮山县| 花垣县| 迁安市| 海安县| 茌平县| 资阳市| 宁强县| 天柱县| 隆德县| 哈巴河县| 西丰县| 东乡县| 双城市| 九台市| 离岛区| 渭源县| 富宁县| 桂林市| 凤台县| 靖边县| 威海市| 苏尼特右旗| 温宿县| 阳谷县| 赞皇县| 双流县| 子长县| 朝阳县| 确山县| 施秉县| 马公市| 石楼县| 宝清县| 松阳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