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金城學院,南京 211156)
以“記憶”構建“意義”
——程式語與英語閱讀能力的認知研究
羅 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金城學院,南京 211156)
程式語是言語交際活動中一種較常見的語言結構。在英語閱讀活動中,學生對程式語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首先對這程式語的概念和分類進行了理論綜述,并結合信息的認知加工模型,分析閱讀困難學生的認知加工特點以及引起閱讀困難的原因,以探討程式語對學生書面語理解能力的影響和利用“記憶”構建“意義”的積極作用。
程式語;英語閱讀;認知研究
閱讀是一種典型的輸入認知活動,也是一種對外部新信息的攝入與組織過程。目前較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有關閱讀行為的觀點是:閱讀活動是一種多種因素、多向交流與反應的復雜解碼過程。不論精讀還是泛讀,作為英語學習基礎階段教學必修課和基礎實踐課,目的為促進學生大量接觸英語讀物,加深文化沉淀,以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然而,目前英語閱讀的教學效果仍不盡人意,學生普遍存在閱讀困難現(xiàn)象。
從20世紀70年代起,研究者就開始關注語言的程式性問題。Becker(1975)和Bolinger(1976)率先提出了程式語概念,指出它是英語中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匯現(xiàn)象,介于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之間,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塊狀結構。他們認為語言中有大量的現(xiàn)成框架,因此人們在表達和理解時不需要一切都從頭開始來運用規(guī)則。程式語是對語言中現(xiàn)成結構的總稱,是一種語言習得過程中非常普遍卻又經常被忽略的語言現(xiàn)象,大量存在于各種題材和體裁的英語篇章之中。
1.程式語概念
程式語指語言中事先預制并被頻繁使用的多個詞的組合,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學習者記憶中,并在運用時作為整體提取,無需語法規(guī)則分析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的預制多詞組合。在理論研究方面,由于涵蓋范圍和側重點不同,對其定義表述也不一。Krashen和 Scarcella(1978)對程式語的定義中區(qū)別了常規(guī)用語和型式語,認為前者是整塊話語,能夠以記憶塊的形式習得;后者是可部分分析的話語,存在一個或幾個可替補的空槽。Pawley和 Syder(1983)認為程式語是語法形式和詞匯意義完全或幾乎固定的句子長度的單位。Ellis(1985)認為它是類似問候語序列的所有字詞,或固定或可預測,因而學習者能夠記住。2000年出版的《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和《現(xiàn)代語言學詞典》對程式語的釋義較具權威性。前者認為程式語是指“有若干詞素或單詞組成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來學習和使用的語言片段”;后者認為程式語是“某些語法的理論和描寫的研究用來指缺乏正常句法和形態(tài)特點的話段。”DeCarrico和Nattinger(2000)認為程式語是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匯現(xiàn)象,介于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概念兩極之間,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詞匯-語法單位。丁言仁(2004)認為使用程式語是制作策略的一個子集,它是一種現(xiàn)成的語言結構,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學習者記憶中,并在運用時作為整體提取。
許多語言學家試圖為程式語的分類建立統(tǒng)一標準,但這一點很困難。對其分類主要根據形式、功能、意義等標準,難免有重疊之處。Nattinger和 DeCarrico(2000)把程式語按結構分為四類:1)聚合詞語,即一種固定的詞語組合,像獨立詞項一樣使用;2)約定俗成的表達形式,如諺語;3)限制性結構短語,指固定詞語構成的短語框架,有一定可變性;4)句子框架型結構,特點是為整個句子提供提供框架結構,有較強可變性。這一分類體現(xiàn)了詞匯和句子不同層面,以及程式語的可變性和連續(xù)性,較權威且具代表性。
2.信息的認知加工模型
“認知”是心理學界普遍使用的術語。一般認為,認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與認識的含義基本相同,指個體通過感覺、知覺、表象、想象記憶、思維等形式把握客觀事務的性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活動。狹義的認知與記憶含義基本相同,是指個體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貯存和提取的過程。學生的認知的過程就是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加工過程,包括對信息的獲得、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認知階段組成的按一定程序進行信息加工的系統(tǒng)。
圖1:信息加工模型
認知心理學認為,記憶是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記憶系統(tǒng)組成的信息加工活動。短時記憶是將所得到的形象暫時保存和加工的系統(tǒng),被加工和理解的內容保存在大腦中就形成了長時記憶的環(huán)節(jié):輸入(input)—中央處理(central processing)——輸出(output)。根據程式語特點,加工相關聯(lián)的預制序列,把小詞塊變成大詞塊,可以補充短時記憶的信息量,對于同一材料加工的信息量就能有所增加。
從信息加工論的觀點看,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個體對外來信息接收、編碼、儲存、提取以及運用的過程,閱讀困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多的認知障礙。
首先,閱讀困難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注意缺陷。注意是個體在認知加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分為保持注意、集中注意、選擇注意等。例如,學生常要在復雜的信息背景里通過選擇性注意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閱讀困難的學生難以有效地接受信息,在對新知識加工的前期就產生了障礙,直接影響信息加工過程的效果。
其次,當學生與文本產生互動,信息首先進入感覺記憶,接受視覺編碼與聽覺編碼的加工。如閱讀過程的第一步。當對一個詞再認時,需要將掃視的信息與長時記憶中的詞名、詞義對應比較才得以辯認。閱讀困難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搜索記憶,導致閱讀速度低于其他學生。當信息從感覺記憶進入短時記憶時,經過復述才能儲存。閱讀困難學生復述時會表現(xiàn)出零亂而無結構。長時記憶里的信息以一定的結構或網絡保存,閱讀困難學生會表現(xiàn)出語義記憶障礙,難以有序地提取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響。
再次,個人的知識背景是貯存在長時記憶里的。知識背景會影響學生的編碼和提取的效果。閱讀困難學生知識背景的貧乏使難以理解外來信息,也不利于在回憶時激活長時記憶。
最后,缺乏對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監(jiān)控。閱讀困難學生閱讀時是逐字閱讀,這樣就會給短時記憶帶來壓力,難以從宏觀上組織文章信息。閱讀目標的缺失和閱讀策略知識的匱乏也導致學生難以有效地對調節(jié)認知過程。
閱讀屬于視覺語言刺激,要促進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擴大進入工作記憶的信息容量很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活動中以程式語而不是單詞來處理外界信息,以提高閱讀效率。學生記憶中預制語言單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能力的高低。
首先,以程式語為加工單位可以很好地彌補學生的注意缺陷。熟悉的詞組,固定搭配和句子框架型結構可以幫助學生自動識別語言符號及其組合方式,這樣,學生接觸某一體裁或題材的篇章時,大腦中就會有與該話題有關的詞項出現(xiàn),從而達到集中注意并進行高層次加工該符號所傳遞的信息的水平,而不是停留在識別和處理某個詞語的低層次的閱讀水平上。如果學生對程式語這一語言知識熟悉程度不夠,閱讀時便需要為認知系統(tǒng)騰出空間先加工語言的字面意義或識別詞語,而不是快速自動地組合其意義,導致單位組塊信息的減少,影響信息加工效率。
其次,背景知識也是一種程式語。閱讀理解過程是讀者已有知識與新接受信息的相互構建相互參與的過程,如果學生缺少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閱讀效率就會降低,甚至造成理解失敗。背景知識以潛在模塊的形式存在與個體經驗之中,當閱讀活動發(fā)生時,已有的認知結構被激活,學生便檢索并提取與需要處理的信息有關的模塊,加以分析,對照,推理,達成知識的重新構建與運用,從而完成閱讀。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課內外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擴大知識面,擴展背景知識,促進其閱讀的速度和理解力。學生也應自主地閱讀不同體裁和題材的材料,構建背景知識思維模塊。
再次,程式語是語篇功能和語篇意義的結合,掌握一定數量的程式語有利于學生對篇章的整體控制,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快速并正確地劃分出句組和意群。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句子組成的,但每個單句之間的親疏關系并不等同,每個句子承擔的語篇結構功能也不相同,分清“句組”和“意群”對閱讀理解極為重要。所謂“句組”,就是相互關系密切的能表達一層意思的一組句子?!耙馊骸本褪且粋€句組所表達的相對獨立的意義單位。句組的劃分依據是意群,一個意群就是一個句組,反之亦然。把相對獨立的意思用一組句子表示出來,這就是寫作時文字編碼的基本手段。所以,要想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進行文字解碼首先就是要正確地劃分出句組和意群。
在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以及新舊學習經驗的互動對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學生記憶中預制語言單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能力的高低。另外,閱讀屬于視覺語言刺激,要促進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擴大進入工作記憶的信息容量很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活動中以程式語而不是單詞來處理外界信息。教師需要在閱讀活動之前激發(fā)學生記憶中與閱讀材料背景相關的程式語,把有用的程式化語言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出來,暫時放在短時記憶中,或者幫助學生去注意感覺記憶中保存的程式化語言信息,促使其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
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確定出現(xiàn)頻率較高,實用性較強的程式語作為教學重點,并引導學生將程式語作為理解單位,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程式語的敏感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自覺地分辨出程式語,并分析記憶常用的程式語表達,學會在閱讀過程中運用程式語的策略和方法。
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輸入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手段。教師應該充分認知到閱讀困難學生在認知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改進傳統(tǒng)閱讀課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自動形成程式語識別能力,構建不同類別的思維模塊,以提高閱讀活動效率和自身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程式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認知難題,對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1]Nattinger,J.R.&DeCarrico, 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Richards,J.C.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2002年《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
[4]丁言仁.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與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
[6]桂詩春.記憶和英語學習[J].外語界,2003(3).
[7]李錚,姚本先.心理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H319.4
A
2095-0683(2011)01-0161-03
2010-11-29
羅文(1984-),女,安徽來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英語系教師,碩士。
責任編校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