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歷次明堂大禮考

2011-08-15 00:55:15楊高凡
關(guān)鍵詞:祭天大禮明堂

楊高凡

(河南大學(xué)法學(xué)院,河南開封475001)

宋代歷次明堂大禮考

楊高凡

(河南大學(xué)法學(xué)院,河南開封475001)

有宋一朝,共行明堂大禮48次(北宋17次,南宋31次),嘉祐七年(1042年)三歲一親郊制度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后,共舉行明堂大禮47次(北宋16次,南宋31次),與南郊大禮一起共同組成宋代祭天大禮的主流。

宋代;明堂大禮;三歲一親郊制度

宋代祭天制度成熟、完善,三歲一祭天制度貫徹始終?;实勖咳暌淮斡H自主持祭天大禮,或行明堂大禮或行南郊大禮,成為宋代祭天大禮的主流。史料中關(guān)于明堂大禮記載或相互抵牾或有遺漏,且比較分散,對于我們了解、研究宋代的祭天制度造成一定的困擾。筆者擬就宋代歷次明堂大禮的確切時間略做考證,以期對宋代禮制研究有所補(bǔ)益。

一、北宋歷次明堂大禮考

宋初,“因唐舊制,每歲冬至圜丘、正月上辛祈榖、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1](P674),但親祀大禮“惟季秋大饗闕而未舉?!保?](禮24之1)[3](P363)[4](P1941)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當(dāng)行親祀大禮,“而日至在晦,用建隆故事,宜有所避”[1](P674),故選擇行明堂大禮。這是宋代第一次明堂大禮,自此之后歷代皇帝均非常重視它,“本朝每三歲一行郊祀,皇祐以來始講明堂之禮,至今遵行”[5](P2479),視之為與南郊大禮并重的祭天大禮,成為宋代三歲一親郊的主流。下面我們以《玉?!泛汀段墨I(xiàn)通考》中的集中記載,結(jié)合《宋史》皇帝本紀(jì)、《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宋史全文》等基本史料考察一下兩宋親祀明堂大禮的基本概況。

北宋自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至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共舉行明堂大禮17次,其中宋仁宗2次,宋神宗2次,宋哲宗3次,宋徽宗10次。

宋仁宗在位42年,舉行明堂大禮二次。第一次在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辛亥(二十七日)[6](P4060)[1](P688)[5](P230)[2](禮28之70)[7](P431)[4](P1741)[8](P313-314),這是宋仁宗第一次舉行明堂大禮,也是宋代歷史上第一次舉行明堂大禮。第二次是嘉祐七年(1062年)九月辛亥(七日)[6](P4778)[5](P249)[7](P505)[8](P374)[4](P96,P1744)。關(guān)于此次明堂大禮,《玉海》等處史料記載都是嘉祐七年九月,《文獻(xiàn)通考》中二處記載皆不同,一處為“仁宗親祀明堂二:皇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嘉泰七年九月六日”[1](P688)。一處為“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1](P675)。嘉泰為宋寧宗年號,非宋仁宗年號,且嘉祐七年九月朔日為“乙巳日”,則辛亥日為七日,因此“嘉泰七年九月六日”應(yīng)為“嘉祐七年九月七日”之誤?!凹蔚v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記載,根據(jù)宋代史料的行文習(xí)慣,除非有重要的制度改變,一般不記載明堂常禮,宋仁宗繼位初即規(guī)定由宋真宗配享明堂常禮,此時并未改變,故我們肯定它非明堂常禮制度變動記載。再,此條記載下的注釋中,多次把它與皇祐二年明堂大禮相比較,所以,我們可以確定此條記載的是宋仁宗親行的明堂大禮。但嘉祐六年行明堂大禮的記載僅此一條,其它史料記載皆是嘉祐七年;同時,依據(jù)已基本形成定制的三歲一親郊制度分析,嘉祐六年(1061年)不當(dāng)行祭天大禮,嘉祐七年卻正當(dāng)親郊之歲,故“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應(yīng)是“嘉祐七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之誤?!段墨I(xiàn)通考》二條記載皆誤。

宋英宗于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即位,治平四年(1067)正月去世,在位四年,因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曾行明堂大禮,治平二年(1064年),宋英宗于當(dāng)郊之歲行南郊大禮[5](P258)[7](P526),故終宋英宗朝未行明堂大禮。

宋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即位,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去世,在位十八年,親祀明堂二:一次在熙寧四年(1071年)九月辛卯(十日)[6](P5512)[5](P280)[7](P586)[8](P450)[1](P688)?!度簳妓鳌酚涊d為,“熙寧四年九月十八日大享明堂”[3](P364),應(yīng)是“熙寧四年九月十日”之誤。一次在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辛巳(二十二日)[6](P7486)[5](P303)[8](P496)[7](P586)[4](P1745)。關(guān)于元豐三年明堂大禮,《文獻(xiàn)通考》記載為“九月二十三日”[1](P688),元豐三年九月朔日為庚申日,則辛巳日應(yīng)為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三日”當(dāng)為“九月二十二日”之誤記。另《宋會要》禮17之83記載有,“元豐二年九月二十(日)2(系)祀明堂朝享(太廟)”,朝享太廟在明堂大禮前一日,此處記載應(yīng)為“元豐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系祀明堂朝享(太廟)”之誤記。

《宋史·禮四》記載“治平四年九月,大享明堂,以英宗配”[5](P2470),但在《宋史·神宗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bǔ)》、《宋史全文》、《皇朝編年綱目備要》以及《文獻(xiàn)通考》卷75、《玉?!肪?6、《群書考索》續(xù)集卷25等史料中均只有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和元豐三年(1080年)二次明堂大禮記載,且治平四年非親郊之歲,不當(dāng)行大禮,故《宋史》記載非明堂大禮,而是宋神宗繼位初期變更明堂常禮配享對象的記載[2](禮25之94,禮24之42)[8](P403)[7](P541)[1](P676)[4](P1745):

神宗治平四年七月四日,翰林學(xué)士承旨張方平等言:“準(zhǔn)詔,以大行皇帝神主祔朝畢,所有時饗并南郊配座,下兩制與禮院官同定。臣等謹(jǐn)按《孝經(jīng)》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衷?‘孝莫大于嚴(yán)父,嚴(yán)父莫大于配天。’國朝典禮循唐之舊,真宗、仁宗皆祀于明堂以配上帝。今季秋大饗于明堂,伏請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嚴(yán)父之議?!痹t恭依。

可見,《宋史·禮四》即是宋神宗朝明堂常禮配享對象變動的記載,并非是指宋神宗治平四年行明堂大禮的記載。

宋哲宗于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去世,在位十五年,親舉明堂大禮三次: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辛酉(六日)[6](P9418)[5](P323)[7](P690)[1](P688),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辛巳(十四日)[6](P10442)[5](P329)[7](P717)[8](P559)[1](P688),紹圣二年(1095年)九月辛亥(十九日)[8](P592)[5](P343)[7](P753)[1](P688)。關(guān)于元祐元年明堂大禮,《玉?!酚钟洖?,“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辛卯,大饗明堂,奉神宗配”[4](P1745),《皇朝編年綱目備要》記為,元祐元年九月“辛卯,大饗明堂,奉神宗祀”[8](P540),明堂禮于九月吉辛日舉行,且元祐元年九月無辛卯日,故可以肯定此二條記載有誤。

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即位,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禪位,在位25年,共舉行明堂大禮10次,是北宋舉行明堂大禮最多的一位皇帝。十次明堂大禮如下:

大觀元年(1107年)九月辛亥(二十八日),親行明堂禮。[2](禮24之56-57)[5](P379)[7](P794)[8](P693)[1](P688)

政和七年(1117年)九月辛卯(六日),行明堂大禮。[5](P398)[8](P719)[2](禮24之66)[1](P688)

政和八年(1118年)九月辛巳(二日),行明堂大禮。關(guān)于政和八年(1118年)明堂大禮有二種記載:一是《文獻(xiàn)通考》載“重和元年(政和八年十一月改年號為重和元年)九月辛卯,大享明堂,并祀五帝”[1](P679)。二是重和元年“九月辛巳,大享明堂”[8](P722)[5](P400)。政和八年九月朔日為庚辰,則二日為辛巳,是上辛日,辛卯為十二日,是次辛日?!段墨I(xiàn)通考》和《宋會要輯稿》又有“(政和)八年九月二日”[1](P688)[2](禮24之67),宋徽宗親祀明堂記載,則“辛卯日”只有一處史料記載,“辛巳日”較多,且只有上辛日因避諱才改用次辛日,無故不用次辛日,故“辛卯日”為誤。

宣和元年(重和二年二月改年號為宣和元年)(1119年)九月辛亥(八日),大享明堂。[2](禮24之67)[5](P404)[1](P688)政和七年(1117年)[5](P2477)[2](禮24之66)[1](P679),宋徽宗下詔,“每歲季秋大享,親祠明堂如孟月常獻(xiàn)禮,罷有司攝事”[5](P2477)[2](禮24之66)[1](P679),即從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歲皆親祀明堂”[5](P2477)[2](禮24之66)[1](P679):政和七年九月辛卯(六日)辛卯(六日)、重和元年(1118年)九月辛巳(二日)、宣和元年九月辛亥(八日)、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辛亥(十三日)[2](禮24之67)[5](P406)[1](P688)、宣和三年(1121年)九月辛未(十日)[2](禮24之67)[5](P406)[1](P688)、宣和四年(1122年)九月辛酉(五日)、宣和五年(1123年)九月辛酉(十一日)、宣和六年(1124年)九月辛巳(八日)、宣和七年(1125年)九月辛巳(十三日)[2](禮24之67)[1](P688)[5](P410,P413,P414,P416)。

自嘉祐末年起,宋代的三歲一親郊制度已經(jīng)成熟、完善,皇帝每三年親自舉行一次祭天大禮,或祀南郊或祭明堂,以區(qū)別于年年舉行的由有司攝事的祭天常禮。宋徽宗這九次明堂禮是皇帝親自祭天,故我們認(rèn)為它們是明堂大禮。但又因它們年年舉行,破壞了三歲一親郊制度;且親祀的禮儀與三年一郊禮的禮儀也有所不同,“自今每歲季秋親祠明堂,如孟月行獻(xiàn)禮。與三年當(dāng)郊之歲,行明堂之禮”[8](P722),只在當(dāng)郊之歲(宣和元年、宣和四年、宣和七年)的明堂大禮規(guī)格依舊,其它年份(重和元年、宣和二年、三年、五年、六年)的明堂大禮雖非常禮規(guī)格,亦非大禮規(guī)格,是較特殊的明堂大禮。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認(rèn)為宋徽宗親行的這九次明堂禮都屬于明堂大禮。除了年年親行明堂大禮外,宋徽宗又在當(dāng)郊之歲即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四年(1122年)、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5](P405,P411,P416)親行南郊大禮,甚至奉行天地分祭制度,在行祭天大禮后又親行祭地大禮,如政和七年(1117年)[5](P398)、宣和二年(1120年)、五年(1123)五月親祭皇地祇[5](P406,P412),這與宋徽宗本人熱衷建設(shè)禮制,崇尚虛名密不可分。

宋欽宗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即位,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軍攻破開封,在位2年,未行大禮。

二、南宋歷次明堂大禮考

南宋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至宋恭帝德祐二年(1176年)共行明堂大禮31次,其中宋高宗5次,宋孝宗3次,宋寧宗7次,宋理宗13次,宋度宗2次,宋恭帝1次。

宋高宗于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即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禪位于宋孝宗,在位36年,共舉行明堂大禮五次:紹興元年(1131年)九月辛亥(十八日)[9](P645)[5](P491)[7](P1039)[1](P688),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辛酉(十五日)[9](P117)[5](P512)[7](P1132)[2](禮24之89)[1](P688),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辛巳(二十二日)[9](P553)[5](P532)[7](P1256),紹興十年(1140年)九月辛亥(十日),[2](禮24之93)[4](P1746)[1](P688)紹興三十一年九月辛未(二日)[9](P740)[5](P602)[7](P1571)[4](P1746)[1](P681)。

其中,紹興元年明堂大禮《宋會要》禮24之85記在“七月”條目下,應(yīng)為“九月十八日”之誤。紹興七年(1137年)明堂大禮,《文獻(xiàn)通考》卷75記為紹興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行明堂大禮[1](P688),但紹興七年、紹興十年,宋高宗都親行明堂大禮,再參考其它史料,并根據(jù)三年一郊制度可知,“紹興九年”為“紹興七年”之誤?!端螘嫺濉范Y24之92記為紹興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明堂行禮如儀”,七年九月朔日為庚申日,辛巳日為二十二日,且《宋會要輯稿》禮17之83記“紹興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親享太廟,則紹興七年明堂大禮應(yīng)在九月二十二日行禮,《文獻(xiàn)通考》記載為誤。

關(guān)于紹興十年(1140年)明堂大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和《宋史全文》記為“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9](P845)[7](P1341)[5](P547),但《玉?!?、《宋會要》、《文獻(xiàn)通考》都記為“(紹興)十年九月十日辛亥”。紹興十年九月朔日為壬寅日,則十日為辛亥日,九日為庚戌日,而所有的明堂禮都于九月吉辛日舉行,故可以斷定《宋史》和《宋史全文》的“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應(yīng)為“庚戌,朝享太廟。辛亥,合祀天地于明堂”之誤。

關(guān)于紹興三十一年(1137年)九月辛未(二日)明堂大禮,在《文獻(xiàn)通考》卷75中被記為“(紹興)二十一年九月二日”[1](P688)。實際上紹興十九年、二十二年,宋高宗分別舉行有南郊大禮[5](P570、P575),則紹興二十一年不可能再行大禮,此其一。其二,同樣在《文獻(xiàn)通考》卷74中又有“(紹興)三十一年九月辛未,大享明堂”[1](P681)記載,其它史料中也記為三十一年,故可以肯定,“二十一年”乃“三十一年”之誤。

宋孝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即位,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禪位于宋光宗,在位27年,共舉行明堂大禮三次:淳熙六年九月辛未(十六日)[5](P671)[7](P1840)[1](P683)[2](禮24之97)[4](P1746),淳熙九年九月辛巳(十三日)[5](P678)[7](P1872)[1](P688)[2](禮24之97),淳熙十五年九月辛丑(四日)大享明堂[5](P690)[7](P1935)[1](P688)[4](P1745)。

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即位,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禪位于宋寧宗,在位5年,僅于紹熙二年(1191年)十一月親祀南郊[5](P701),未行明堂大禮。

宋寧宗于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即位,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去世,在位30年,共舉行明堂大禮7次:紹熙五年(1194年)九月辛未(十四日)[10](P42)[5](P716)[7](P1982)、慶元六年(1200年)九月辛未[10](P104)[5](P727)[7](P2029)[1](P688(十八日)①據(jù)陳垣《二十史朔閏表》(中華書局1999年版)知,慶元六年九月朔日為甲寅,可以推知辛未日為十八日。以下歷次明堂大禮日期同樣推測可知。、開禧二年(1206年)九月辛卯(十三日)、嘉定二年(1209年)九月辛丑(十日)、嘉定八年(1215年)九月辛未(十五日)、嘉定十一年(1218)九月辛巳(十二日)、嘉定十四年(1221年)九月辛卯(十日)[10](P167,P209,P271,P286,P296)[5](P742,P753、P763,P770,P777)[7](P2057,P2080,P2104,P2111,P2119)[1](P688)[4](P1753)。宋寧宗第一次大享明堂是在紹熙五年九月辛未,《文獻(xiàn)通考》卷75記為“九月九日”[1](P688),紹熙五年九月朔日為戊午日,則辛未日為十四日,而非九日,則“九日”為誤。而《玉海》則把宋寧宗第一次明堂大禮記為“紹熙三年”[4](P1753),為誤。

宋理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即位,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去世,在位40年,共舉行明堂大禮十三次:嘉定十七年(1224年)九月辛卯(二十八日)[5](P784,P2479)[7](P2132),紹定三年(1230年)九月辛丑(十三日)[5](P793)[7](P2169),紹定六年(1233年)九月辛亥(十日)[5](P798)[7](P2184),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辛未(十七日)[5](P811)[7](P2214),嘉熙三年(1239年)九月辛巳(十五日),淳祐二年(1242年)九月辛卯(十二日),淳祐五年(1245年)九月辛亥(十九日),淳祐八年(1248年)九月辛酉(十七日),淳祐十一年(1251年)九月辛未(十四日),寶祐二年(1254年)九月辛亥(十二日),寶祐五年(1257年)九月辛酉(十日),景定元年(1260年)九月辛巳(十六日),景定四年(1263年)九月辛卯(十四日)[5](P819,P824,P833,P840,P844,P853,P860,P875,P885)[7](P2233,P2247,P2269,P2283,P2296,P2315,P2239,P2366,P2386)。

宋度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即位,咸淳十年(1174年)七月去世,在位10年,共舉行明堂大禮二次:咸淳五年(1269年)九月辛酉(十八日)、咸淳八年(1272年)九月辛未(十六日)[5](P903,P910)。

宋恭帝咸淳十年(1174年)七月即位,德祐二年(1176年)二月降元,在位二年,僅于德祐元年(1175年)九月辛巳(十四日)[5](P933)親行明堂大禮一次。

三、結(jié)語

兩宋共舉行明堂大禮48次,其中北宋17次(宋仁宗2次,宋神宗2次,宋哲宗3次,宋徽宗10次),南宋31次(宋高宗5次,宋孝宗3次,宋寧宗7次,宋理宗13次,宋度宗2次,宋恭帝1次)。自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三歲一親郊制度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以來,兩宋共舉行明堂大禮47次,其中北宋16次(皇祐二年明堂大禮除外),南宋31次。南宋所行明堂大禮次數(shù)遠(yuǎn)遠(yuǎn)超過北宋,且越接近南宋后期,舉行明堂大禮越頻繁,自宋寧宗朝開始所行祭天大禮基本以明堂大禮為主,宋理宗和恭帝甚至在繼位后初次祭天大禮時皆選行明堂大禮而棄南郊大禮??梢?,二宋尤其是三歲一親郊制度形成成熟、完善的固定制度后,明堂大禮地位逐漸提高,逐漸成為皇帝親郊的重要對象,在宋代祭天禮中具有重要地位。

[1][元]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Z].北京:中華書局,1997.

[3][宋]章如愚.群書考索[M].臺北:文淵閣四庫全書,1986.

[4][宋]王應(yīng)麟.玉海[M].揚(yáng)州:廣陵書社,2003.

[5][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6][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元]佚名.宋史全文[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8][宋]陳均.皇朝編年綱目備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臺北:文淵閣四庫全書,1986.

[10][宋]佚名.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5.

The Study on Mingtang Ritual of Song Dynasty

YANG Gao-fan
(School of Law,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In Song Dynasty,Mingtang ritual was host for forty eight times(seventeen time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thirty-one time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In the seventh year of Jiayou(1042),the every three years’Qinjiao system was perfected and fixed,Mingtang ritual was host forty seven times,along with southern suburb ritual formed the mainstream of heaven worship ritual.

Song Dynasty;Mingtang ritual;Every three years’Qinjiao System

K892.9

A

1008—4444(2011)02—0107—04

2011-02-16

楊高凡(1975—),女,河南鎮(zhèn)平人,河南大學(xué)法學(xué)院講師,歷史學(xué)博士生。

(責(zé)任編輯:劉明)

猜你喜歡
祭天大禮明堂
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自省與自覺——從方增先的《祭天》談起
國畫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19:38
頂流CP,總有一個要“祭天”?
潘大禮教授簡介
探訪明堂天堂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36
一壟地
金山(2017年9期)2017-09-23 19:54:19
直道與匈奴“祭天金人”
鮮卑族的崇山與祭天
張明堂救“仇敵”戰(zhàn)日軍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18
吃什么等
漫畫
對聯(lián)(2014年21期)2014-07-12 05:55:24
阿拉善左旗| 锦州市| 喀喇| 益阳市| 广宁县| 阿拉善左旗| 子洲县| 东平县| 大理市| 二连浩特市| 广平县| 奉贤区| 上杭县| 博白县| 武功县| 土默特右旗| 孝昌县| 高要市| 上杭县| 长春市| 东宁县| 土默特右旗| 庐江县| 铜山县| 台东市| 达州市| 东台市| 墨竹工卡县| 铅山县| 迭部县| 红河县| 和顺县| 兴山县| 乃东县| 临西县| 鸡西市| 汶上县| 江川县| 连山| 甘孜|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