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璐
摘要:教師面對時代的挑戰(zhàn),睿智地處理瞬息萬變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不僅僅學習知識,還要學習教師的智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機智。
關鍵詞:教學機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性;應急性
文章編號:1008-0546(2011)05-0045-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21
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與物理、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等相關學科,在更高層次的水平相互滲透、交叉、融通,為現(xiàn)代科學更加輝煌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近幾年來,化學的聲譽不佳,化學甚至成為有毒、危險與污染的代名詞。其中,有對化學的誤解,但不可否認化學品與傳統(tǒng)化學過程已經(jīng)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效應。整治環(huán)境污染就必須大力發(fā)展綠色化學。如何將這一重大的責任與義務于潛移默化中傳達給將來的國之棟梁呢?這就體現(xiàn)了教師的能力和自身的修養(yǎng)。
某教授曾說:“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币虼耍n堂教學充滿著各種變化和突發(fā)事件,若能充分地利用起來便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性教學效果。教學機智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靈活自如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的能力,或在教學過程中面對意外發(fā)生的事情,敏銳地洞察學生的思維,快速調整教學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的能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者?!苯虒W機智可以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散發(fā)出它獨特的魅力。
一、實驗教學突發(fā)事件處理的應激性
應激性指的是面對突發(fā)事件能敏捷果斷地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瘜W實驗是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化學教育中發(fā)揮實驗的突發(fā)事件,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例如,做蘇教版必修2課本P71“乙醇和乙酸反應”的實驗時,因為天氣炎熱,起冷凝作用的導管不夠長以及加熱時間過長,在反應快要結束的時候,冷凝導管放入飽和Na2CO3溶液上方那一端的導管口突然“著了”起來,緊接著就是學生的叫聲,這時候我沉著、冷靜地先移走盛放飽和Na2CO3溶液的大試管(燙手),然后快速地移走酒精燈停止加熱,跟著火焰熄滅了,這樣也就處理了這一可能帶來危險和不良教學效果的突發(fā)事件。在整個過程體現(xiàn)的知識點及教育點有:①體現(xiàn)了有機化合物的特點之一:大部分有機化合物易燃燒,傳達給學生要有安全意識。②化學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防倒吸。③遇事唯有冷靜方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而“急中生智”的智慧來源于平日里嚴以律己以及對知識的不斷追求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想此時具有“無聲勝有聲”的功效,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學生對我的信任和崇拜,因為平日里有幾個特別調皮的學生也聚精會神地聽起課來,那一節(jié)課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和觀察。
再如,在焰色反應的實驗過程中,其中檢驗鉀元素(KCl水溶液),學生透過藍色鈷玻璃怎么也看不到紫色,學生都來問我,我親自做一遍現(xiàn)象也不明顯,這就說明操作沒有問題,尋找試劑的原因顯然也來不及,但這是高一新生的第一次做實驗,大部分學生我還不認識,我們剛接觸不久,我在考察他們,他們也在衡量我,此刻我堅決不能含糊而過,情急中想到用火柴代替(火柴頭上含有KClO3、MnO2、S等物質),我立即和同學們商量改用火柴代替重做這個實驗,果然現(xiàn)象非常明顯,學生都看到了預期中的紫色。實驗的成功使我和學生都興奮異常。這節(jié)課對高一學生是很有意義的,重要的也許不再是那個透過藍色鈷玻璃顯紫色的現(xiàn)象,而是貫穿于其中的一個潛在的重要訊息:對實驗探索要具有執(zhí)著的韌性。
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比如,準備好的課件突然打不開了,實驗儀器少帶了,實驗現(xiàn)象出不來等等,都需要我們發(fā)揮教學機智去敏捷、果斷、冷靜、快速地處理,某些時候應激性發(fā)揮得好還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像馬克思·范梅南教授所說:“教學就是即席創(chuàng)作”。
二、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答非所問的因勢利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有一個內在而不能排除的顯著特征,那就是它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課堂教學所賴以存在的具體環(huán)境是不重復的,包括參與個體的獨特性與情境的不固定性。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培養(yǎng),以及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個體的獨特性加強了課堂教學中的種種不確定性,教師在愈來愈不確定的課堂實踐中應具備教學機智,使課堂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關鍵之處,學生答非所問時,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采取針對性措施,給予及時的引導。
如在執(zhí)教《氯氣的生產原理》一課時,原希望學生按我事先設計的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正確結論。但是出乎我意料,有個學生卻沒按照我設計的思路去做。由于現(xiàn)象比較明顯,我想由現(xiàn)象引導學生對電解裝置電極的初步認識,于是我問:“請大家觀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石墨棒上有黃綠色氣體產生嗎?”我的話音剛落,一個坐在講臺旁邊的學生回答“沒有看到”,學生大笑。老師沒有被激怒,反而平靜地說:“那么你有什么辦法讓大家‘看到這一實驗現(xiàn)象呢?”此學生紅著臉站起來回答:“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放在管口,現(xiàn)象為試紙變藍?!睘榱司徍驼n堂氣氛,我趁機說:“那么請你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課后我了解到:她那個位置正好反光看不到,無意識地脫口而出,后來在同桌的提醒下,換了個角度就看到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暗自慶幸自己的冷靜而巧妙的處理。教師巧妙、不露聲色地幫助學生迂回前進,挽回了學生的尊嚴,無疑是教學機智運用的最高境界,施教者需要能見機行事,隨機應變,面對各種與事先設想不同的情況時不能拘泥于原定計劃,要能巧妙地應對,給學生以引導、啟示和教育,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這是化學教學的機敏性、靈活性,也是教學機智的重要特征,長此以往,也將有助于建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親和力。試想,如當時停下課來,把回答問題的學生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頓,將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不僅僅傷害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yǎng),而且還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
如在探究苯的物理性質時涉及到一個演示實驗:將鈉投入一盛有苯和水的燒杯中,實驗現(xiàn)象是什么? 解釋為何出現(xiàn)如此現(xiàn)象。實驗過程中用到了劇毒化學品:苯。教師通常的做法就是,放在燒杯中進行實驗,這樣做至少存在兩點違背綠色化學的理念,其一,沒有傳達給學生環(huán)保的直觀感覺和意識;其二,不滿足微型實驗原則。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告知學生查閱苯是否有毒,將燒杯換成小試管,減少化學藥品的用量,取樣的時候采用帶有刻度的針筒注射器,且試管口套一小氣球,采取密閉體系。整個流程非常適合在不具備通風設備的教室里做演示實驗,而且便于觀察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很直觀地告訴學生這樣一個道理:有毒藥品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合適的操作方法,那么我們就可以做到趨利避害,課堂上我專門找學生描述這樣做的理由,學生都搶著回答,而且都回答的很好。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不但耳濡目染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而且初步體驗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苯的劇毒危險性被解決,所以整節(jié)課是愉快的、和諧的、興奮的、有成就感的。這一教學設計,老師不拘泥于固定的解決問題的模式,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教學機智如水一般滲透使課堂閃爍出教師智慧的光芒,也體現(xiàn)了教學機智的創(chuàng)造性。
課堂教學機智是一門藝術,駕馭這一藝術,絕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條思路都規(guī)定好,并且只講事先準備好了的東西,而在于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講當時需要講的東西。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覺察課的發(fā)展情況,能正好從本節(jié)課發(fā)展的邏輯出發(fā),按照此時此刻是唯一正確的道路走下去。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師高度的修養(yǎng)、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jīng)驗為基礎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做到對教材的高度把握、對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靈活自如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滿足開放性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高劍南,王祖浩主編.化學教育展望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唐云.化學教師的教學機智[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9,(Z3)
[3]范杰主編.化學實驗論[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4]約翰·杜威著,傅統(tǒng)先譯.確定性的尋求-關于知行關系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