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悅,張 彤
為在新的歷史時期,探討預防、控制和治療傳染病、多發(fā)病、疑難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中西醫(yī)結合是一條重要途徑。而中西醫(yī)結合的關鍵,是現(xiàn)代醫(yī)學與中醫(yī)學中的科學理論、臨床實踐相結合,進行中醫(yī)科學化,使其具有可檢驗性、可操作性、可重復性和普遍適用性?,F(xiàn)扼要將中、西醫(yī)判斷依據(jù)概述如下。
原文太陽提綱:“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其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此傷寒是狹義傷寒)?!薄疤柌。^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薄疤柌。^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其主要鑒別點是:中風表虛,傷寒表實,中風有汗,傷寒無汗而喘。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外感?。ê鞲?、肺炎等)初期是微生物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的體表微循環(huán)改變,中風未影響汗腺排出,傷寒已影響汗腺排汗,且或有發(fā)生呼吸道癥狀。中風用桂枝湯,傷寒用麻黃湯,桂枝湯中無麻黃,麻黃湯中有桂枝,在治療上均是調和榮衛(wèi),辛溫解表。也就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和恢復體表微循環(huán)功能。
桂枝湯、麻黃湯只是太陽病主證主方,此外尚有類證類方。由于患者癥狀的不同,桂枝湯類方中就有桂枝加桂湯(兼奔豚氣?。?、桂枝加芍藥湯(有腹痛)、桂枝加大黃湯(有腹?jié)M里實)、桂枝加葛根湯(有筋脈拘急)、桂枝加厚樸杏仁湯(兼見喘)、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有驚悸)、桂枝人參湯(有里虛下利)等多方。
麻黃湯類證方中其常見方證有大青龍湯(不汗出煩躁)、小青龍湯(有寒飲)、小青龍加石膏湯(兼有煩熱)、麻杏石甘湯(有里熱)以及麻黃加術湯(濕家)、麻杏薏甘湯(風濕濕熱)等多方。
即便在桂枝湯與麻黃湯之間,由于癥狀的差異,也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等。此外,太陽病中尚有一些雜病如痞證瀉心湯、大小結胸、大小陷胸湯、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氣湯等重要方證。
仲景曰:“傷寒三日,陽明脈大?!眰罩?,表邪不解,變熱傳里,未入胃腑屬陽明經(jīng)證。主證有“身熱,汗自出?!薄安粣汉?,反惡熱”“口渴大汗出”“脈洪大”等癥狀。 為里熱壅實,宜以白虎湯清之。
若熱盛不除,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熱,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又“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脯所發(fā)潮熱”,“大便難而譫語者宜大承氣湯?!?/p>
以上陽明經(jīng)證:大熱大渴大汗出、脈洪大,用白虎湯。陽明腑實證:發(fā)潮熱,譫語,大便難,用大承氣湯。太陽病不解,病情進展則入陽明。陽明經(jīng)病高熱、大汗、產(chǎn)熱劇增,用白虎湯清里熱,知母皂甙能抑制細胞鈉泵活性,石膏可降低腦室內Na+/Ca2+比值。
陽明腑實證為腸源性內毒素血癥,腸道菌群比例失調并大量繁殖,毒素吸收,遂出現(xiàn)“循衣摸床”,“目不識人”、“譫語直視”等重篤癥狀時,急用大承氣湯下之,以蕩滌污垢,急下存陰??梢跃徑饽X癥狀,減少腦水腫發(fā)生。
白虎湯類方中“大煩渴不解”有熱盛津虛時用白虎加人參湯(兼治消渴),有表證“骨節(jié)疼痛”用白虎加桂枝湯(兼治溫瘧)。承氣湯類方中小承氣湯用于無中毒癥狀大便硬無潮熱者。調胃承氣湯用于大便難,胃氣不和,較大、小承氣湯病證輕微。
少陽病在外感六經(jīng)病中發(fā)病概率最大。請看原文:“傷寒中風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熱,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睏l文列出了多種不確定癥狀,然后又說:“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此間透露了這樣一個奧秘,即是凡不進入重癥陽明病、少陰病、厥陰病,甚至不具有可能內傳的太陽病麻黃湯類證范圍,都可以用小柴胡湯治之。
若外合太陽,外證未解,有肢節(jié)煩痛用柴胡桂枝湯;里實熱壅,內入陽明用大柴胡湯。其類方中若有胸滿、煩驚者,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此方亦治雜病驚悸),若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雜病寒瘧)。
從現(xiàn)代醫(yī)學看,凡微生物因子毒力相對較輕,機體免疫能力亦較弱,毒力弱,陽氣微,寒熱往來。因毒素激活體內某些潛在系統(tǒng)(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所產(chǎn)生的生物血管活性物質以及炎癥介質較少,所以病情較輕,用柴胡湯調解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柴胡類方屬于和法。
少陽病“口苦、咽干、目?!憋@示有植物神經(jīng)紊亂癥狀,故雜病婦人科“熱入血室”亦用之。也治抑郁癥、神經(jīng)衰弱,易疲勞綜合征等雜病中的虛勞證。
論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又說:“此為胃中有寒飲,宜以理中丸溫以和之?!奔词怯脺胤?,溫中散脾胃之寒。
太陰病主要癥狀:嘔吐,腹瀉,重者脫水,酸中毒或有末稍循環(huán)衰竭。大都為急性胃腸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病發(fā)初期兼有太陽表證者稱太陰經(jīng)病,用桂枝湯;有持續(xù)腹瀉癥狀者,脈反沉,內虛寒甚,當救其里,所以用四逆湯。
論中有“傷寒醫(yī)下之(指醫(yī)師誤治),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這是采用分階段法里表兼治。
在桂枝湯、理中湯主證中間,有桂枝人參湯證,治表里不解,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等癥狀。此證較四逆湯為輕,即無脫水、休克等癥狀。其類證方中若出現(xiàn)腹中急痛,里有虛寒,則用小建中湯,也是雜病中治虛勞的主方。治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手足煩熱等營養(yǎng)不良、貧血、神經(jīng)衰弱等慢性難治性疾病。大建中湯治心腹寒痛,嘔不能食,為寒疝,腹中有腸型。若胃中寒,用吳茱萸湯。雜病中嘔吐 下利病,嘔而胸滿,寒飲上迫,也用本方。
綜上太陰病囊括消化、營養(yǎng)、代謝、血液系統(tǒng)等多種病,基本上都是屬于溫補法方劑,應用概率甚廣。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边@是少陰熱化證,其所列出的一些癥狀和柴胡證相似,方劑組成也相似,只是四逆散有枳實,枳實治心下堅滿,有保護心肌的藥物作用。
少陰熱化、四逆散證是進入重癥的重要傳經(jīng)通路階段,是內毒素血證,經(jīng)久不治,多傳向少陰寒化證。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p>
少陰病上火下水,神機出沒,變化迅速,從臨床實驗觀察,病機很是清楚。脈微細是休克,外周循環(huán)血量減少,但欲寐是腦乏氧,嗜睡,昏睡。少陰熱化是內毒素血癥,是溫休克;少陰寒化則是心血管衰竭綜合征、心力衰竭。用真武湯驅寒鎮(zhèn)水,溫經(jīng)復陽。
以休克、末稍循環(huán)衰竭為主的是用四逆湯治陰寒內盛,血氣不充四末,手足厥冷(也治雜病嘔吐下利入少陰病者)。脈微欲絕,下利清谷,增加干姜、附子用量,名通脈四逆湯。嘔吐、下利、胃氣虛衰,加人參為四逆加人參湯。有煩躁、小便不利,即休克伴有急性腎功衰竭者,用茯苓四逆湯。
論中:“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薄叭羝淙藘扔芯煤?,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贝恕笆肿阖屎蹦撕畟谕?,其“脈細欲絕”為榮氣不足,血少之應,此當歸四逆湯證為由太陽而入,血分之寒,寒凝血滯,屬厥陰經(jīng)證。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被棕收?,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烏梅丸治寒熱錯雜證,治膽道蛔蟲癥?;咨先腚酰勈吵舫?,所出現(xiàn)之厥陰病痛,為一時性,所以疼痛會時發(fā)時止,蛔厥屬雜病范圍。
厥陰病實質上是外感熱性病的最后階段,為六經(jīng)之末,主要癥狀是神昏痙厥。主要傳經(jīng)徑路,從陽明熱厥傳來的是白虎湯證、承氣湯證;從少陰寒厥傳入的是四逆湯證,病在少陰,意識尚清,陷入神昏、抽搐就進厥陰了。厥陰經(jīng)病未經(jīng)治愈,若持續(xù)發(fā)展,便是臟厥。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解析,厥陰病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細菌、病毒、體內毒性產(chǎn)物的中毒性機體反應,為中毒、敗血、腦癥候群。
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直接感染出現(xiàn)高熱、驚厥、昏迷、意識障礙者屬“厥陰氣分”,用白虎湯、承氣湯或安宮丸;有瘀點、瘀斑、DIC者屬“厥陰血分”,用四逆散或后世方解毒活血湯。厥陰病持續(xù)則為“臟厥”,機體出現(xiàn)多臟器功能衰竭。
上面所述六經(jīng)病框架、主證、主方既然已經(jīng)清楚,辨?zhèn)扰袛嗖∏槭窃谀囊恢髯C、主方框架中。也就是說要識別六經(jīng)病徑界。若患者病情和主證、主方不完全相符,應觀察是否在其類證、類方中。并排列出類證方。如太陽病傷寒,無汗而喘,若既往有支氣管炎病史,喘兼有肺癥狀時,應考慮屬麻黃湯類證。若不汗出而煩躁,則選用大青龍湯;若有寒飲,心下有水氣,用小青龍湯,其寒飲偏有壅熱者用小青龍加石膏湯。若服小青龍湯后,仍有沖氣,上沖胸咽,則選用桂苓五味甘草湯,若寒飲續(xù)出,則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湯等方進行調治。
此外,還要觀察病情,外感熱性病常有病情變化,癥候群移動,由一經(jīng)傳向他經(jīng),即出現(xiàn)變證,如傳經(jīng)、直中、合病、并病等。再從病史,病程方面考慮,嬰幼兒、老年體弱者易入三陰,青中年患病多在三陽病范圍。發(fā)病初期多在太陽、少陽,病情進展則入陽明或三陰階段。
從病原學和傳染病角度來看,有不同侵襲部位,如流腦、乙腦等常見陽明熱厥;流行性出血熱,常見太陽病結胸、蓄血和厥陰少陰并??;上感常是少陽病、太陽??;腸道輪狀病毒多屬太陰,中毒性痢疾多見少陰、厥陰病。
綜上臨床辨證,辨?zhèn)鶕?jù)病情,進行排列諸方,對輕重程度加以量化,然后定位,確定處方。仲景方用之多驗,如無療效,則要認真重復診斷,是否用方失誤,所以中西醫(yī)結合進行臨床經(jīng)方辨證,也是一種治療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