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富春,郭靜賢,賀繼東,黨學鋒,張麗霞,張新愛
(陜西寶雞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721000)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年發(fā)病率約(50~150)/10萬,死亡率約11%[1-2],是臨床主要危重癥之一。早期預后分析是在患者初入院時對病情變化及其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和判斷,對后續(xù)搶救和治療十分重要[3-4]?,F(xiàn)對201例 ANVUGIB患者的早期預后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例患者均為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急診入院,其中男性146例,女性55例,年齡15~95歲(平均55歲)。原發(fā)病包括胃潰瘍46例、十二指腸潰瘍74例、復合潰瘍10例、急性胃黏膜病變29例、胃癌15例、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13例、反流性食管炎9例,病因不明5例。
1.2 方法 本文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調查表經(jīng)統(tǒng)一設計,調查人員由本院消化科醫(yī)生組成,內容包括3個方面:患者基本情況、臨床表現(xiàn)(主要癥狀,失血量,生命體征,是否休克,原發(fā)病及伴發(fā)病)、內鏡及實驗室檢查情況(內鏡診斷,血紅蛋白、尿素氮、肌酐)。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及早期預后評分參照《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1]及Rockall[5]和 Blatchford[6]評分標準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2.1 病情嚴重程度 201例患者在初入院時病情輕度者37例,占18.3%,中度者99例,占49.2%,重度者65例,占32.5%。不同程度男女間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87,P=0.526),見表1。
表1 201例患者初入院時病情嚴重程度(例)
2.2 Rockall評分 201名患者按照年齡、休克狀況、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其他重要伴發(fā)病、內鏡診斷及內鏡下出血征象等指標進行再出血及死亡危險評分,積分>5分者為高危,3~4分為中危,0 ~2 分為低危[5],見表2。
表2 201例ANVUGIB患者的Rockall再出血及死亡危險評分(例)
2.3 Blatchford評分 依據(jù)收縮壓、血尿素氮和血紅蛋白含量及其他表現(xiàn)如脈搏變化、是否有黑便、暈厥、肝臟疾病及心力衰竭等對201例患者進行Blatchford評分,積分≥6分為中高危,<6分為低危[6],見表 3。
表3 201例ANVUGIB患者的Blatchford評分(例)
2.4 Rockall和Blatchford評價方法間比較 由表2,3可以看出,兩種評價方法低危組及中高危組比率略有不同,但經(jīng)合項后分析,兩者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8,P=0.894)。
本研究發(fā)現(xiàn),ANVUGIB患者無論病因如何,入院時病情多以中重度為主,男女間病情嚴重程度差異無顯著性,結合既有研究結果分析[1],本地區(qū)超過80%的ANVUGIB新入院患者預后較差或存在再出血風險,32.3%的重度出血患者由于失血性貧血嚴重且伴有失血性休克等表現(xiàn),其死亡危險亦相應增加。
Rockall評分是有關ANVUGIB患者再出血及死亡危險性評價的專門體系[5],該體系充分考慮了患者入院時的年齡、休克狀況、伴發(fā)病(如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肝腎功能衰竭等)、內鏡診斷及內鏡下出血征象等諸多因素,是目前國內外公認且得到廣泛應用的ANVUGIB早期預后評價標準。根據(jù)該標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入院患者中達到中高危者為83.1%,與前述病情嚴重程度分級結果基本一致,表明這類患者再出血及死亡風險較大,需要在臨床診治中給予足夠重視。
Blatchford評分系統(tǒng)[6]旨在以血尿素氮和血紅蛋白等實驗室檢查項目為主,通過包括生命體征及伴發(fā)病在內的多項指標對ANVUGIB患者的早期預后情況進行評價。本研究依據(jù)該評分體系對201名ANVUGIB患者所做的評估分析顯示,83.6%的患者屬中高危病例,與Rockall評分高度一致,由于兩種評分體系所得結果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病情及預后均呈正相關,故這一結果同樣表明本地區(qū)急診入院的ANVUGIB患者中約4/5以上存在再出血及死亡危險。
綜上所述,入院后應結合上述3種方法積極進行早期預后分析,及時制定相應措施,在對每個患者的診治方法、護理級別及病情告知等方面均應根據(jù)預后分析結果進行相應處理,以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優(yōu)化診治費效比。
[1] 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中華消化內鏡雜志編委會.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J].2009,29(10):682-686.
[2] British c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endoscopy committee.Non-variceal upper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Guidelines[J].Gut,2002,51(Suppl IV):1-6.
[3] Rockall TA,Logan RFA,Devlin HB,et al.Incidence of and mortality from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in the United Kingdom[J].BMJ,1995,311(6999):222-226.
[4] Imperiale TF,Dominitz JA,Provenzale DT,et al.Predicting poor outcome from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J].Arch Intern Med,2007,167(12):1291-1296.
[5] Rockall TA,Logan RF,Devlin HB,et al.Risk assessment afte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Gut,1996,38(3):316-321.
[6] Blatchford O,Murray WR,Blatchford M.A risk score to predict need for treatment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Lancet,2000,356(9238):1318-1321.